搜索
贺勤仓的头像

贺勤仓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31
分享

壶梯山

 


我的家乡在壶梯山脚下,准确的讲,老家离壶梯山约有五公里的直线距离。小时候常跟随父母去壶梯山下面的冯原镇赶集。壶梯山近在咫尺,却未曾登临,所以这是我心中的一件憾事。
     
前几天端午节,我们一家三口回老家看望父亲,母亲已于去年去世了,家中剩父亲一人。
     
端午节那天动身早,到老家看望继父后,时间尚早。妻子提议去登壶梯山。妻子老家在离我家七八里的沟北村,按说也属于壶梯山的脚下,她心中也一直有登山的愿望。我、妻子、女儿三个人一致同意去登山。所以积蓄在心中多年的未曾实现的登山计划,今天终于成行。
     
驱车到冯原,往北开两公里左右,即来到壶梯山的脚下。山底已停放了十几辆私家车,看来也有与我们想法相同的捷足先登者。我们紧随早到的车辆一字排开停放,带上遮阳帽,就开始登山了。
     
远观整个山脉,形似水壶,状如阶梯,的确是名符其实。远望山色苍苍,中部山脉柏树青翠,两侧山脉由于是土石结合,植被是低矮的亚灌木及各类茅草,没有高大的乔木。我们登临的是中部的主山脉。首先,沿着防腐木做的木楼梯拾阶而上,也许由于内心的小小激动,也许是脚下的步伐急促,反正攀爬完木楼梯来到纪念碑前,竟有些气喘吁吁。
     
纪念碑在小广场的正中位置,碑前已经有人敬献了几盘水果和点心,红色的纪念碑,象征着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上面写着壶梯山战役纪念碑,一九四八年八月,西北野战军,彭德怀 习仲勋 孙宗逊 王震,战斗英雄壮立海,歼敌万人,解放三县 开辟西北战场。我们在碑前伫立、凝视,鞠躬行礼。似乎能感受到,七十一年前那个硝烟弥漫的岁月。纪念广场的地面是白色的花岗岩铺装而成,广场周边的围栏也是采用白色花岗岩雕砌。纪念广场的南边是一个观景台,登高远眺,远处的农田,树木,村庄、道路尽收眼底。难怪古人喜欢登高并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登高远眺,的确是一览众山小,视野开阔,天地无边。
     
从纪念广场西侧的台阶走下来,继续沿石阶而上,接下来全是1.5米宽的石材铺就的登山路,一直延伸至山顶。沿台阶而上,两边是侧柏林。侧柏树耐干旱,耐贫瘠,所以生长很茂盛,杂木较少。大约登了600多阶,就来到了山顶。 山顶是一处开阔的平地,南边有一块纪念墙碑,北侧是一处状如碉堡的登高远眺的景观台。首先我们登上景观台远眺,南边是郁郁苍苍的侧柏林;东边是阡陌交通的农田,乡间道路;北边也是农田、一道沟壑,小河,远处是刘家洼古芮国遗址。西边是层层的梯田,山脚是军事训练基地;头顶是蓝天白云。壶梯山虽然不是名山,但却因为在家乡,我倍感亲切,这是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啊!
     
山顶观景台四周长满了侧柏、酸枣,酸枣树正值花期,密密布满枝条,让我不由想起枣花虽小能结实的诗句来。
 
侧柏树上已挂满了青涩的柏树籽,可以想象,柏树籽秋天成熟后开裂,种子掉入泥土,就可能长出成百上千的柏树来,生生不息,绵绵不绝。
    
从景观台下来,来到纪念墙碑跟前,周侧的柏树上系着很多的小白花,能想象到清明时节,前来缅怀革命烈士的人们络绎不绝,革命精神在代代传承。
    
在山顶上停留了一会,我们就开始下山。
    
壶梯山虽然山体不高,但登山的过程是令人愉悦的。因为今天登山,同时实现了我和妻子藏在心中多年的愿望,毕竟从小生长在山脚下,未曾谋面,未曾亲近。今天成行,不能不说我们内心是欣喜的。通过纪念碑的文字,我们仿佛触摸了一段历史,缅怀先烈,也算是上了一次革命历史课,重温战火峥嵘的岁月。
    
壶梯山,家乡的壶梯山,你屹立千年,静静守候家乡的这片热土,像一位忠实的战士,忠诚守望。你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最美的模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