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似乎不过年就不能感觉岁月的流逝。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过年倒变得清淡无味了。很多时候,若不是随大流,能把过年这一茬给忘了。当然,无论怎么说,这年不能不过,该做的事情也必须做,万万不能背离了“祖制”。
眼看着辛丑年即将到来,我也越发困惑得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团圆,是过年的主要内涵。大家庭,必将因为“疫情”的阻碍,不能如愿以偿了。小家呢?比如我们,老天垂怜,即便是“独生子女”,依旧儿孙满堂。两个宝贝孙子,平时就喜欢围着爷爷奶奶转,过年了,怎么能不团圆呢!
前两年,因为孙子上学要选学区,儿子一家便与我们分开居住了。儿子的家装了暖气,一个冬季,家里就跟春天似的温暖。过年了,虽已过了“三九”,还是乍暖还寒。冷的时候,气温依旧在零度以下。我们呢?因为奶奶心脏不好,不喜欢密闭的斗室,爱在广阔而洒脱的空间里畅游。一年四季,我们生活在自然的状态之中。纵然没有装暖气,空调、油汀等取暖设备还是有的,却很少用到。过年了,让孙子们为了团圆而团圆,若冻着,感冒生病了,不值当嘛!
我和奶奶纠结了好几天,还是改变了初衷。不让孩子们回家,我们去孩子家过年。
团圆应该注重实质,不必在于形式。在孩子家过年,也是团圆。只是,儿子家虽在名子叫得山响的小区里,房子却不够宽敞,四口之家本已挤得慌,再塞入我们老两口,往哪儿下榻呢?
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平时儿子上班,很少顾到家。两个孙子,以及杂七杂八的家务事,都由儿媳妇一人操持。因此,也就没有多少时间与精力,去安排其他的事情。过年,对于她们这一代人来说,不过就是一个节日而已。
过年的另一个内容,便是吃。吃,本来就是人生的一个必然课题。过年的吃,又有些仪式上的需要,必须认真对待,着实准备,精心操作。进入腊月,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要先张罗着,比如油盐酱醋,鸡鱼肉蛋等。还有一些“干货”、烟酒糕点、茶叶水果等也需要提前安排。要不,怎么叫“忙年”呢!
既然到儿子家过年,“年货”就得运到儿子家去。
儿子的家在城市新区,道路与立交桥横空飞越,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画卷。住宅、办公、商务、休闲等各种建筑物,或耸入云端,或连绵起伏,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幻化成梦一般的蜃景。
生活在当下,出行、运输已经不是问题。不承想,停车难则成了一个还未能破解的课题。为了少贴罚单,也不想被保安的电话骚扰,我提前几天将“年货”送到儿子家,也让奶奶安顿好,再将车子开回去。我呢?骑上自行车,优哉游哉地直奔儿子家了。呵呵,忘记说了,我们与儿子家也就二三十公里的距离,骑车差不多一个小时就到了,即便没有开车快,也没有开车舒服,当是一次骑行运动,也不是什么坏事。
原来的计划,待年过完了,我再骑自行车回去,将车子开来,接奶奶回家,不是很好吗。岂料,在儿子家住下的第三天,就有事需要回去处理。儿媳妇担心我骑车累,将她的电瓶车钥匙给了我。说:“爸,骑这个,很轻松的!”
他奶奶怕我骑不好,不安全,不想让我骑。可我呢?倒觉得是个很好的选择。虽然,我平时不骑电瓶车,不熟悉电瓶车的骑行方法。但是,我绝对相信自己不是个太笨的人,只要骑上手了,一定会很快掌握其规则的。
临走时,他奶奶很特别地拿出一条绒裤给我,还坚持要我穿上。说:“骑车迎风,很冷,别冻着。”
儿媳妇的电瓶车正在桩上充电,我拨下电源线的插头,收拾好,便驱车前行了。还别说,真的是“乍吃馒头——口生。”扭了几扭,电门、把手也折腾了几下子,才“捋顺”了。
平时,来回奔波在这条路上,都是驾着不用我使力的座驾,一脚油门下去,没啥感觉,什么样的风景都被甩在脑后了。真的,速度是够快的,却没能认真地看一眼路两边的花花绿绿。值得一说哟,如今这道路修得标准,且人性化,快车道外专门安排了慢车道、人行道,有绿化带分隔,有标牌提示,很温馨呢。电瓶车在自己的道上飞奔着,有着风驰电一样的神韵。只要注意道口的红绿灯,按规定行驶,就不会有交通意外的发生。
城市的发展,某种意义上说,是跟着道路走的。路的两边,行政机构、学校园林、住宅小区、工厂企业等建筑设施,络绎不绝,却又有着不同的格局与特色,如同一道长廊似的展示着城市的古老与新兴。
一路狂奔,一路浏览,似乎是第一次闯入这个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地方……还没过瘾呢,到家了。
几个小时后,我又跨上电瓶车往回赶了。却不知道怎么了,还未出小区的大门,就感觉电瓶车的动力不足,翻越一个减速带时,居然提不起速了。我心想,莫非电量不够了。立即,关掉电门再打开,两个绿灯亮着,还显示60%的字符。也就是说,电量够回去的行程。于是,没有丝毫的犹豫,继续前进吧。
来的时候是由东向西,现在正好反过来,自西往东,还是背着风的,以中等的骑行速度行驶,非常的愝意。岂料,我开心得早了。当行进不足十公里的时候,电门没松,车速却明显地降了下来。而且,逐渐地降低,直至停下了。一看显示屏,所有的灯都不亮。不会吧,没电了?
赶紧地,关掉电门,再打开,指示灯又亮了,说明有电。拉动一下手刹,加大电门,车子又进入到行驶的状态之中。我松了一口气,继续着应该的征途。
大约两三分钟吧,车速又降低了,无论怎么回放与加大电门,都不起作用。停下后,再次关掉电门重开,显示屏一片空白,真的没电了。没了电的电瓶车,就如同一条死狗似的,任我怎么折腾,都没有一丝的活气了。
左右一看,行程还有一半,前进、后退,差不多同样的距离。虽然,这是行进在城市之中,道路两边也有很多商家与机关单位。我相信,只要认真搜索一下,一定能找到修理电瓶车的店铺,或修理,或充电,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问题是,这天已经黑了,他奶奶与两个宝贝孙子还在等着我吃晚饭呢。这车子修也好,充电也罢,没有一两个小时恐怕是不行的。有这么长时间的耽搁,不如拖着走了。正常情况下,每天早晚我都在外面散步,也要走上不少于十公里的路程。现在呢?就全当是散步吧。
几十年前,汽车还没有进入普通百姓之家,一般人的上下班都是步行。稍远点的,或短途出行,便是骑自行车的。
骑自行车,便经常碰到车坏了,胎没气了。拖着车子,找摊位修,或直接将车子拖回家等都是常事,也没感觉有什么困难。电瓶车与自行车比较,还是有着许多的不同。骑电瓶车省力,速度也很稳定。因此,电瓶车才能拥有广阔的市场,大有取代自行车的趋势。可是,没了电的车瓶车,要靠人力拖着走的时候,立马便显现其笨重、难拖的缺点了。
才开始拖时,只感觉不顺手,不易掌握平衡。路程远了,拖的技术是逐渐地熟练了,力气却渐感不支。尤其是骑电瓶车之前,还特意地多穿了两件衣服。现在呢?麻烦了,浑身热得不行。拖着,正常行走,快些慢些,都随自己的意愿。难的是过红绿灯,几乎所有的道口,绿灯只有不足40秒的时长,平时开车转瞬即过,骑车也是一脚就差不多蹬过去了。拖车呢?电瓶车比自行车沉多了,不用力跑不起来,也就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安全通过。几个道口跑过来,内衣已完全湿透,头发、眉毛都在滴水了。还怪呢,城市新区,道路纵横,道口红绿灯也如同蚂蚁搬家似的漫长而又密集。一个道口,一个红绿灯地过,还没到家呢,整个人几乎要虚脱了。
前程漫漫,谁能看得清目光所及之外的光景呢?只能凭胆略与毅力去摸索,去攀爬。实质呢?芸芸众生,一日一夜地筹谋,一年一岁的奔波,快乐也好,忧愁也罢,都被裹挟在或明或暗的烟云之中了,根本由不得你我哟。
2021年2月15日写于合肥巢湖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