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笑君的头像

笑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20
分享

一路走来,青年路

因为是故乡,因为血脉相连,还因为……我便常常在小城里行走。

故乡,就是位于紫蓬山东麓,合肥西南一隅的小城上派。

我将车子放置在停车场内,从派河路起步,一路向南,直到笑市口,进入金鸣街。

我行走最多的这条路,便是青年路的中段。早春时节,清风还带着一些凉意,太阳却将丝丝的温暖,毫不吝啬地洒在我的身上,感觉非常的惬意。

忽然间,却发现道路两边的建筑物,正在实施改造。脚手架如同山峦似的此起彼伏,完全阻挡了视线。地面上,东一处西一处的建筑材料,既影响人行,更阻碍车行。一条路,就像是……

走着、走着,半年过去了。

这几天,我又去小城上派,还是行走在青年路上,已然变样了。而且,就在我的步履之间,就在我不经意地几次回眸之际!

青年路哟,青年路,永远在我的记忆之中。

初时,青年路不叫青年路,是政府大院西围墙外的,一条黄土与乱石杂陈的小道,南到老中街,西接合安路,差不多500米的长度。路西的一侧,是一片农田,别无他物。

政府大院对外,北面是正门,对着合安路。人们来此办事、开会,车辆出入等,都是走这个门。东西南三面,各有一个小门。不知为什么,东南两个门,长年挂着一根链条,一把大铁锁紧紧地锁着,只开一条缝儿,仅能容一个人侧身穿过。唯有西门,也就是对着青年路的门,是完全敞开着的,任人进出,还无人看守,感觉有些特殊。

我家,就住在靠近南门的地方。大约五六岁的时候起,我便经常地钻出南门,沿着围墙外的墙根底下,深一脚浅一脚地去老中街上的一位亲戚家,找“老表”玩。虽然,路不好走,却比走西门近了一些。这才发现,靠近老中街的西侧,与青年路交叉的地方,有了一处房子,门口的牌子上写着“xx”机构,标志着老中街也在发生着变化。当然,那时我不认识字,是听大人们说的。

青年路的名字,大概是在20世纪的70年代中期才有的。为什么叫青年呢?没有考证过,还真的无法说得清楚。

新中国建立之初,上派本是派河边上的一个小镇子。即便,比派河中下游的中派、下派“两派”稍大些,人口也只有3000多一点,一条破旧的街道,也就是后来的老中街。青年路成为一条路时,已经有了一条新华街,让老中街的商业、物流等得到了延伸。

青年路的兴建,既有交通的考量,也是小城作为县域中心地位的需要。最新的一条路,要托起人民生活最美的蓝天,岂不就是最年轻的代名词吗!

青年路不辜负小城人的重托与信任。没多久,青年路西侧的那片绿色田畴上,有了一所学校,一所幼儿园,还开辟了一个能容纳几千人的体育场,成为小城人生活的又一方新天地。接着,一些机关、企业赶来扎营,路两边的房屋等各种建筑设施,便在一夜间拔地而起。

青年路已经不再是一条路,成了新的街道,成了小城人脚步匆匆的新干线。

根本没注意,是打什么时候起,青年路悄然突破老中街,向南拓展着。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南拓的路,就是往来的人,循着小径向前,渐渐地蹚出了路的雏形。当然,最终能成为路,一定是小城人看准了,需要将青年路向南延伸而采取的行动。

青年路的第一次南延,其延伸部分并不长。因为,这南去的地方,有一座胡大塘成了拦路虎。胡大塘,不仅是一片水域,还连接着周边居民们的房舍与农田。青年路纵然年轻,想要穿越而去,也还是有些困难的。

不可忽视,经济的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向外扩张是必然的。胡大塘的周边,民居及机关单位的建设,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向路看齐,望路而生。几年下来,路未成型,街倒有了格局。还用说吗?修路已是毋庸置疑的事了。

同一时期,青年路的北端,便是合肥到安庆从小城穿过的一段路,小城人称之为合安路。在与青年路的接壤处,分别是两个单位的房子与院落横亘着,像长城似的堵截了青年路的北去。这两个单位之间,是一条巷子,还有一条水沟,长年污水横流,环境状况极差。

没多久,靠西侧的院子,拟改建为宾馆,却没有能够直达合安路的路,开不了大门。于是,小城人下了决心,拆掉两个单位的围墙及一些房屋,让巷子成为路。这,便是青年路向北的首次推进。

城市建设的快马加鞭,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小城没有落后,合安路两边迅速地成为又一个商业聚集区域,极大地影响了交通。故,合安路再次北移,形成了如今的金寨南路。原合安路在小城中心的这一段,堂而皇之地变身为巢湖路,后又改称派河路。此时此刻,小城的南部,从派河起步,连接着青年路西侧的上三路,又新辟了一条人民路。

终于,青年路不再是一个段落了。北突巢湖路,直达金寨南路。南延而去的汇合处,便是人民路,仿佛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青年路原来的一段被人叫做“青年中路”,北段便是“青年北路”,南部呢?自然也就称为“青年南路”了。小城的规模一下子扩大了好几倍,形成了二环套内环的格局。青年路,便是小城的中心。

当然,青年路不可以独善其身,想着自己,更要想着其他。就在青年路慢慢延伸的同时,一些较大的建筑也在破土而建。最早最著名的,是圆通商厦落成在原来的体育场地块。这是一座敞开式、徽派特色的群落式建筑,使得小城在转眼间掀起了更大的商业风潮。这时,规模宏大的宾馆,在青年北路迎风峭立,让本来很“空旷”的一条路有了人脉,有了发展的气势。还有,十几层高的供电大厦耸立于青年南路与人民路交叉口,成为小城的新坐标,让小城向都市转化,又前进了一大步。

青年路,是一条路,定然无疑。只不过,能成为路,却也不是一两次的填补、铺砌就可以完成的。

青年路初建时,是用黄土填埋了坎坷沟渠,再添加一些砖头、瓦块、石子,还有白灰什么的作为最基础的材料。即便整平了路面,却承受不了车碾人踏,更经受不起风雨的侵蚀。晴天,一阵风来,灰尘扑面,让人睁不开眼睛,甚至能呛得人咳嗽、吐痰、抹眼泪。雨天,坑坑洼洼,泥泞路滑,再要是有一辆卡车路过,会溅人满身的泥水。

好在,这样的状况没有多长时间就改变了。大约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青年路实施了第一次“手术”。先是在路的一侧开挖了一条沟,埋下了直径差不多一米的水泥管道,解决了雨水入地并流走的问题。接着,整平路基,在黄土路面上垒砌一层石块,并用石子、沙土夯实,再浇上一层混凝土。主路面完成后,又在路的两边,用小砖块铺成两米左右的人行道。人行道上,电线杆、路灯也安装到位。电线、电话线,像两条长龙似的,逶迤而去。另外,路上每隔几米的位置,栽上一棵树。树根下,用砖砌成池子,使得路上的绿色有了依托。

那时,青年路的北中南三段加起来,应该在两公里左右。而且,有大弯而无小弯,整洁有序,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基本到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条路了。

城市建设的又一次跨越,应是新世纪以来的事了。合肥作为华东地区的省会城市,在迈向大都市的征程中,自然要携带着周边卫星城共同发展。合肥,以古城为中心,向四周延伸。西南方向,目标是链接紫蓬山;东南面,则是沿着巢湖,直取古镇三河。紫蓬山与三河之间,便县小城上派。两点的合力与勃兴,小城还能坐享悠闲吗?

小城的西面,翡翠路、集贤路瞬间贯通,直接将小城收拢到都市圈里去了。南部,青龙潭路、莲花路、沿湖大道等纵横交错的路网格局,一步便将小城直接幻化为大城了。

青年路很年轻,必须快速成长。青年南路再一次向南,穿越了人民路,擦着古埂公园的边儿,直达青龙潭路。青年北路,则跨过金寨南路,越过上派路,直抵翡翠路,并在翡翠路的西北一侧,与涉派河而来的江淮大道汇合了。

这一刻,青年路穿越了六条路,骑着另一条路,差不多有8公里的长度了。不仅保持着小城中心的位置,还成为小城南北的中轴线,更是小城商业、文化、教育、金融、通信、医疗等的集中区域。著名的商业一家接着一家,有大润发、永辉、永良、圆通等商厦与超市。金融保险机构等几乎贯穿着整条路,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公司等。最有意思的是,一条路上居然拥有了中国黄金、老凰祥黄金、老庙黄金、上海亚一黄金、周大福黄金、小胡珠宝等多家黄金珠宝店。

在“大咖”们之间,相伴着星罗棋布的小商小店,数量多到无法计算。比如:酒店、面馆、服装店、鞋店、旅店、美容美发店、手机店,药房、浴池、摄影店、文印店等等。这些小商家,大多是一间或两三间的门面,势若丛林,亲如姐妹,门挨着门,声气相吸,呼啦啦地连成了一条街。

青年路在又一次完成涅槃的同时,路也再一次地进行了升级。2010年前后,拆除了一些老旧建筑,裁掉几处弯道,拓宽了路面,并将电力、通信等所有管线埋设到地下。而且,抬高了路基,采用混凝土垫底,沥青铺面。两边的人行道,小砖块换成了大理石。树木也换成了坛栽的常绿品种,添加了一些其他植物的点缀。所有的交叉口,既安装了红绿灯与监控装置,也设置了护栏和分隔设施,一跃而成为现代化的商业街区与交通要道。

青年路最大的脱胎换骨行动,就在最近。国家实施“引江济淮”工程,派河成为江淮新运河的主要段落。合肥不仅投入巨资修造运河,还在打造一条绿色的运河走廊。小城,既是合肥大都市整体的一部分,也是江淮新运河的一个节点。美丽安徽,绿色上派,便是日程上必不可少的一环。

青年路改造的重点,一是截污,二是亮化,三是外墙整治。这三项工程,最复杂的是外墙整治。因为,整条路的两边,楼连楼,墙搭墙,窗户如同繁星一般的多,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材料千种万类,颜色五花八门,新旧程度更是一言难尽。改造的目标是,求同存异,美观新颖,布局合理,整齐划一。既要依据原貌进行重新考量,又要出新、出彩,还不能出格。既要征得各家各户的同意,又不能影响居民的生活。尤其要考虑商业门面的生意,不会因此受到太大的损失。

创造美,是小城人的需求,也是整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在实际操作上,因为琐碎太多,也就无法做到万无一失。比如,先要搭起脚手架,妨碍了底层商家的经营,也影响了上层家家户户的通风与采光,还有很大的噪声等,都使得小城人的生活经受着难言之苦。

改造施工的高峰期,正值盛夏。今年还特别的热,空调的开机时间几乎涵盖了整个夏季的三四个月。拆除旧墙面时,恰恰将空调的管道给破坏了,空调水全部滴落在一楼商家的门口,形成了阳光酷热,门前水落如雨,其景其情,都让人无法接受。小城人无二话地接受了,更无丝毫的怨言。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工程已然完成。

路,还是原来的路。双向两个车道,却已是笔直如线,平坦如镜。路面上,画着清晰的标线,就如同画笔勾勒出来的一道彩虹。两边的路灯,采用的是太阳能自动充电。灯杆、灯头等,一律是古典的艺术造型,既美观又节能,非常的有气质。四季常青的植物,种植在美丽的花坛上,不挡阳光,不碍行人,不阻视线,只是将一片绿色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楼,还是原来的楼。最低建筑,四层以上。最高的,十几层到二三十层的都有。由于路的宽度限制,人行道有些靠边。路面在脚下,楼顶在抬眼遥望之际。青年路,一条路,一条街,恰也似两山夹峙下的长谷。谷壁,齐刷刷的,好似刀切般地整齐。一段,一块,规制各异,线条笔直,棱角分明,好似春日里的一马平川。颜色不同,却不杂、不乱、不混搭、不交叉,灿烂得如同艳丽的云霞。尤其是各家商户门头的匾额,总体统一,分户有别,图案多样,字体、颜色独具风采,将青年路装扮得如同待嫁的新娘。

我在小城生活了将近四十年,在好几个地方居住过。时间较长的有两处,一是青年路的东南一隅,再就是青年路的中段,我的办公室恰好在青年路的西北一侧。每天上班,必须经过青年中路。起初是骑自行车,一公里、两公里的距离,转瞬即至,没有多少时间去观察与思考。后来,改步行了。那些日子,也是我人生最落寞的时光。我从家里起步,不紧不慢,不疾不徐,走成什么样的速度与姿态,都无所谓,最终能到达就行。青年路很温和,也很包容,接纳了来此的所有人,也包括了我。

走在青年路上,浸润着街的氛围,感受着商业的气息,无论心情是好是坏,都可以循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这几天,我依旧在青年路上行走,倒像是一脚踏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感觉既陌生又新奇。我眼前的青年路,依旧是原来的位置与格局,依旧是曾经的方向与规模。不同的是,宏阔中又多了几分壮丽,绚烂中还增添了一丝典雅。看路,路如一条笔直的线。看天,天若浩渺的银河。看人,人似流动的花朵。看……

我当然知道,青年路就是青年路,尽管进行了无数次的改造与升级,依然很年轻,很朴实。我也更加清楚,青年路是小城成长的骄傲;是小城人为故乡铸造的一座,既壮观又极具魅力的里程碑。

青年路,一路走来,也必将一路地走下去。

2022年10月25日写于合肥翡翠湖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