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很小,如同一座土丘似的。却因为,山的正面,对着东方,朝向太阳,故而得名向阳山。然而,山上只有少量的几棵树、几棵茶,没有特色,不鲜亮,也就默默无闻。
1958年9月16日,下午3时50分,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来到了这座山前。毛主席是来视察舒茶人民公社的,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人民公社整洁有序的面貌,说道:“这里真干净!”
毛主席站在人民公社的大门前,目光正视着向阳山,问道:“这里适宜生产什么?”
陪同的地方领导说:“除了粮食作物以外,最适宜种茶叶。”
毛主席挥动了一下手臂,一手指着向阳山,说:“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
瞬间,伟人的思想润透了整座山,向阳山一下子名副其实了。由此,向阳山成为舒茶人民敬仰的茶山,也成为安徽人民向往的宝山。
舒城,地处大别山东脉,属于江淮之间的丘陵地带。这里,山峦起伏,丘岗连片,沟壑跌宕,河谷纵横。气候温润,风调雨顺,宜农宜茶,不逊于江南的鱼米之乡。
舒茶,舒城县东部山丘地区的一个小镇,位于合肥、安庆、六安三市的交汇之地。半个多世纪以前,曾是安徽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成立的人民公社。因此,这个公社,这个地方,牵动着毛主席的心。
1968年,已经是毛主席视察此地整十年了。十年,舒茶人民一刻也不曾忘了伟人的期望,沉淀了十年,积蓄了十年,酝酿了十年,准备了十年。这一年,他们不再等了,像火山喷发似的,火热地打响了改造和整治向阳山茶园的战役。
向阳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青岗岭。向阳山所处的位置很特别,从山脚到山顶,有100多米的高度,面宽、陡峭。又因为向阳,温度比别的地方要高,湿润、透气,适宜茶叶的生长。所以,只有改造与整治,才能更好地适应与提高茶叶生产的环境,才能实现毛主席的谆谆教导。
那时的舒茶人民公社,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种状况呢?我手头上没有相关的资料,无从查考。我们都知道,整治荒山,开辟茶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还需要很多物资。可以说,少了哪一样都不成。舒茶人民才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要开山炸石,大兴土木,岂不是……
参观舒茶人民公社纪念馆时,我仔细端详着当年的一些图片,以及一些实物。从中看到了舒茶人民热火朝天的战斗场面,也看到了舒茶人民忘我的牺牲精神,更看到了舒茶人民为了实现领袖的关爱而不屈不挠的坚强斗志。
1968年开始的这一战,第一阶段,整整实施了两个冬春。以后,就成了几代舒茶人,奋斗不息的使命。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向阳山茶园,也叫九一六茶园,已经初具规模,不仅是皖西小兰花茶叶的生产基地,也成为一处开放的集教育与旅游一体的游园。
从茶园的最低处往最高处,一级一级,用石头垒砌起来的坝墙,呈梯状的逐次铺展着、延伸着,就如同树桩上的年轮一样,逶迤如带,雄伟壮观。
据导游介绍说,这些坝墙共有16道,每道与每道之间的落差都很大,最低的有3米,最高的达10米。一级一园,最大的园面积为11亩。在第九道坝墙的正面上,写着“九一六茶园”几个白色的正体字,特别的醒目,时刻提醒着人们,毛主席视察的那一天是:9月16日!
仰首望去,整个茶园,下宽上窄,呈半圆形,既像一部云梯,又像半个太阳。每道坝墙上面的茶园里,便是一垄一垄的茶树,郁郁葱葱,与坝墙的灰白色墙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层次分明,宏大开阔。因此,茶园又派生出了一个令人不易忘却的名字——青岗云梯。
看着半圆形的总体形状,让人联想起向阳山之名,联想起伟人那有力地一挥手,还有伟人那慈祥的笑容,无不给人一种无比的温暖与怀念。
依托向阳山茶园,山前山后的坡地,岗丘之间的平整地块,凡是能种茶,且适宜种茶的地方,全都栽植了茶树,成为茶园的一部分。
如今,仅向阳山,及其周边共有茶园就达八千多亩。也因此,舒茶人民,从几千年的农业窠臼中走了出来,成为以茶为主,农茶并举的发展与振兴乡村经济的新格局。
我站在向阳山的山脚下,看着茶园两边新修的登山栈道,游人们三三两两地正在向山顶攀登而上。可惜的是,我们来迟了些,晚上还要赶回合肥,时间已所剩无几,只能将登顶的愿望,留给下一次了。
我转过身来,向山下看去。那里,一面缓坡已被茶园与几片水面覆盖着。道路纵横,绿色满眼,葱茏若云,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
抬起眼睛,再往前看,那是舒茶镇的所在地,楼房不高,分片展开,鳞次栉比,既有丘陵地区高低起伏的特色,又有新兴城镇博大深远的规模,很是耐看。
也就是在这里,有毛主席视察舒茶人民公社的纪念馆。纪念馆前,立有一尊毛主席的铜像,有毛主席走过的那一段路。纪念馆里,有毛主席休息时用过的椅子、杯子,有毛主席与接待人员聊天、对话的一幕幕影像、一件件实物等,无一不在向人们述说着毛主席留下的一切,既鲜活,又真实,更是一笔享受不尽的精神财富。
向阳山,与城镇为邻,与乡村为伍,与谷壑为伴,是一处美丽的所在,是一个幸福的载体。向阳山,承受着高天厚土的恩惠,沐浴着伟人的光辉。向阳山,已然是舒茶人民的金山、银山!
2023年4月2日写于合肥巢湖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