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洪仁忠的头像

洪仁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01
分享

腊八寻味

孩提时,常常巴节,春节、端午、中秋等大节自不必说,连腊八节都是数着指头巴望的,因为手里端着那碗香喷喷的腊八粥,就能听见过年的脚步声了。

遥想当年,家乡很少有人将腊八称为“节”,而是直接呼为“腊八”。实际上这一天也的确没什么节日的感觉,既不杀猪宰羊,也不放鞭放炮,只是早上煮一锅几种粮豆混熬的杂粮粥吃吃,如此而已。然而你绝不能小看这顿杂粮粥,那时家里粮豆品种不多,煮粥的原材料需要提前准备。因此腊八前几天,父母就开始张罗此事,比如用玉米或山芋干同渠南亲戚家换几斤米,拿一瓢小麦从邻居家换几把红豆、绿豆,将屋檐下早已风干的长豇豆搓揉去皮筛干净,再剥两把花生米,加上玉米、黄豆、大麦糁子等,备好七八种原材料。腊月初八一大早就开始熬粥,没等我们起床,阵阵诱人的粥香味就在茅草屋内四处飘荡。揭开锅盖会发现,锅里的粥绝非平日可照见人的稀粥相比,而是稠厚得多,且红的绿的黄的五彩缤纷,十分诱人。

上中学后,随着年岁渐大,对腊八的兴趣从吃那一碗杂粮粥,逐步转移到探寻“为什么吃腊八粥”上来,只是那年头生活圈内人懂得的都不多,问老师得到的也是“祖上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之类答案,因此这一疑惑一直留存在心中许多年。直到手头有了详细介绍中华民俗的图书,特别是互联网普及后,终于可以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民俗文化宝库中尽情游历了,随着一扇扇知识之门打开,我惊喜地发现,腊八背后还真的包含许多知识和学问。

原来,这腊八的确是中华传统日,除腊八节”的称呼外,还有“法宝节”“腊八祭”“佛成道节”“成道会”等称。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主要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北方地区盛行,作为春节的序幕和起始之日,北方民间流传着“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民谚就是证明。在不同地区,过腊八节的风俗习惯差异很大,如华北及东北许多地区流行做腊八”,并用醋腊八蒜”;陕西关中地家家户户都吃腊八面”;青海农村则流行吃麦仁饭,有“吃了麦仁饭,天天忙过年”之说;北方还有些地区时兴吃““腊八”,据说吃了来年不会肚子痛;江南有些地区也过腊八节,如安徽黄山等地盛行晾晒“腊八豆腐”,成为民间的一道时令特色食品。至于腊八”,流行区域最为广泛,但不同地方在用料上略有区别,主要包括谷类、豆类、坚果、药材、果蔬5大类有些地区还加入肉片豆腐等,因而腊八粥又有“七宝五味粥”的称谓。

腊八节的民俗固然有趣,而节日的起源更让人兴致盎然,于是进一步在历史宝库中寻味。不寻不知道,一寻乐陶陶,原来这腊八的背后还真的跟着一串有趣的节日起源故事。

最离奇的——起源于朱元璋牢房里掏老鼠洞:朱元璋是历史上著名的要过饭的皇帝,据传在他发迹之前,有一回犯事进了监牢,时值冬天,他又冷又饿,难受加上无聊,正在唉声叹气,忽然发现牢房墙角有个老鼠洞,就去刨鼠洞玩。这一刨不得了,竟出一堆红豆、绿豆、花生、大米、红枣等七八种粮食和干果。朱元璋喜出望外,便请求值班的看守帮助把这些杂粮熬成粥,看守还真的帮助他实现了愿望,杂粮粥熬好后,朱元璋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并牢牢记住当天的日子:腊月初八。朱元璋出狱后,通过南征北战,多年奋斗,竟一举平定天下,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他念念不忘在狱中从老鼠洞刨粮食吃的日子,就把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命令天下这一天都要煮杂粮吃,并命名为腊八粥。这个故事非常动听,但说腊八节起源于此,不是开玩笑吧?

最暖心的——起源于百姓支援岳家军:众所周知,岳飞是南宋朝著名的抗金英雄,传说有一年数九寒冬,岳飞率军驻扎在朱仙镇,全军枕戈待旦,准备随时迎击来犯的金国强盗。可是因后勤补给跟不上,军中粮食不足,将士们挨饿受冻,情况非常危急。周围的百姓见此情景,纷纷拿出家中仅有的杂粮豆果熬成粥送到前线。将士们吃了这热气腾腾的“千家粥”,体力恢复,精神振奋。此时正好金寇来犯,将士们勇猛冲杀,获得大胜而这天正是农历腊月初八。岳飞被害死后,朱仙镇也很快沦陷,人民成了亡国奴,更加怀念岳飞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家家户户仍用五谷杂粮煮粥,并相沿成俗。这个故事包含着浓郁的热爱国家、敬重英雄的壮美情怀,但从时间上看,腊八节的起源显然更早。

最悲情的——起源于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相传当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巩固统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在全国强征若干万贫苦劳工长城民工自带口粮,从天南海北远道而来长年不回家,粮食吃完只能靠家里人送。不少劳工因家隔千山万水,粮食无法送到,竟陆续饿死工地眼看进入腊月,春节快要降临,而官府看管极严,所有人都回家无望。初八这天,工地上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一群劳工每人都只剩星星点点的五谷杂粮,于是有人提议,大家将仅剩的粮食集中起来,合伙熬一锅稀粥,每人喝一碗。不久这群断粮的劳工全部饿死在长城下。后人为悼念他们,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杂粮粥吃,从此形成了腊八节。这个悲剧故事,让我们对秦皇暴政无比憎恨,但把它说成是腊八节的起源,实在有点虚无飘渺。

最魔幻的——起源于“赤豆打鬼”的古俗:这就不得不提我国上古“五帝”之一、生活在4千多年前的颛顼(音专须),传说他曾与共工氏在澶渊大战,打败了共工,之后将中国划为九州,实现了华夏各民族的真正统一。他还制定了《颛顼历》,对天文历法贡献很大。他活到98岁,在位78年,这在远古时是罕见的长寿之君。据汉代文献《论衡》和《搜神记》记载,颛顼有三个儿子却非常不争气,生前作恶多端,死后都化身为害人的疫鬼,一个叫虐鬼,住江水中;一个叫魍魉鬼,住若水中;一个叫小儿鬼,住人的宫室中,专门惊吓幼儿。这三鬼都会传播瘟疫,给人们制造灾难。它们天不怕地不怕,怕赤红)豆,所以人们相约在腊月初八这天赤小豆熬粥,以驱逐疫,从此形成了腊八节“赤豆打鬼”的风俗。这个故事够古老、够魔幻,解释了古代人们煮腊八粥必须用红小豆的缘由,但人们“打鬼”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为何只固定在腊八呢?

最流行的——起源于佛祖释迦牟尼悟道成佛纪念日: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他见天下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不满,毅然放弃王位继承权,出家入道。他隐居在雪山每天只吃很少的素修了6,却未找到成佛的入门之道,于是放弃修行下山。走到山下河边,见到清澈的河水,他想沐浴一下清醒头脑,因身体虚弱倒在水中不起来,连呼救的力气也没有了此时牧女苏耶妲正巧路过连忙将他拉上岸,见他身体极度虚弱,就用奶和米、栗等熬乳糜粥喂给他吃。释迦牟尼恢复体力来到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里目睹明星升起而幡然觉悟悟道成佛,并创立佛教。此后,佛门弟子将腊八称为“佛成道节”成道会”,每年腊八时,各寺院举行诵经仪式,并效仿牧女献乳糜”,化缘来的米、栗、枣、果仁等煮粥供佛,分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食用,还布施给穷人“腊八粥”,受到帮助的穷人则称之为“佛粥”,希望食用后得到佛祖保佑这一说法随着佛教的传播,采信的人非常多。

然而懂得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将佛成道日与腊八节混为一谈,明显对不上板。首先,腊八”之称来源于我国4千年前制订的夏历(即农历),腊月是夏历中一年的最后一个月;而古印度是没有夏历的,也就不可能有“腊八”的称呼。其次,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公元67年的东汉永平年间,距今不足2千年;而我国早在4千年前的夏朝时就有了腊八祭祀活动,腊八节的雏形已经形成。可见说腊八起源于佛祖成道日,带有穿凿附会的成分。当然,佛教坚持佛祖于腊月初八日成道,应当有其依据,笔者愚见,可能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发现佛祖成道日正好与我国的腊八重合或接近,于是干脆将二者合而为一。在封建时代,官府想借宗教巩固统治,教会则想努力扩大影响、发展教徒,两者都有将宗教与中华传统节日挂钩的动力,宋朝时道教为了和佛教竞争,也打出“腊八节起源于道教的君王”之旗号,意图都差不多。必须承认,封建时代佛教各寺庙利用腊八节广施腊八粥,争相开展救苦救难活动,特别是唐代最为盛行,大大推动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同时佛教对腊八节的演变起到了融入和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实,腊八节是地地道道的中华本土节日,起源上古时的腊祭。《礼》《史记》等汉代以前的历史文献记载在先秦时“腊”与“蜡”相通用,意思就是“即到野外猎取禽兽,以祭祀之用4千年前炎帝神农氏起,每年都搞“腊()日,以报天地先秦时腊祭日在腊月中的某一天,并不固定,汉代后腊祭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固定在腊月初八,因此也有人据此认为腊八节是在南北朝时定形的。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腊在上古还有另外两个意思:一是年旧年相交接,故举行大祭以报功;二是”,绳索捆绑之意即将祭物捆绑好进行祭祀。在祭祀对象上,首先是祭天祭地,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五位家神,报告一年来的成绩和收获,祈求神灵保佑来年取得更大的丰收,更加吉祥如意;其次是祭祖先,目的和祭天地神灵基本一致。到唐宋“腊”又被蒙上神佛色彩,附加了“逐疫迎春”的习俗,即在腊八时举行击鼓驱疫之类巫术活动,此俗至今在湖南一些地方仍有流传。腊八祭祀活动直到明代仍在进行,只是清代以后,腊八祭祀逐渐式微,仅保留吃腊八粥等节日食俗了。

腊八的一碗粥,既承载着上古祭祀的映像,也蕴含着“赤豆驱鬼”的祈愿,还携带着“乳糜”的敬意。腊八寻味,更加认识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了传统佳节的源远流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