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韩世霞的头像

韩世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26
分享

一碗拉面甲天下 ​


化隆邀你来做客,一碗拉面端上桌,炕桌变了新式样,两碗、三碗不过瘾;拉面鼓起钱袋子,土屋变成小洋楼;笑问脱贫致富经,一碗拉面甲天下。

1

西北人喜欢面食,无论冬夏寒暑,满街的拉面馆都热气腾腾,食客不断。化隆人吃拉面更是街头一景。

第一次到化隆,正是秋日高阳当空,金黄的树叶撒欢了疯跑,捂不热高原阵阵的凉风。秋的萧瑟已向我涌来,想吃一碗牛肉拉面,让自己暖和起来。

一打听,就近有一家“马成德”老字号拉面馆。不愧是老字号,人满为患,跑堂的小生顾不上招呼你,我们只有在挤挤挨挨的人群里站着等空位……

一个戴着白帽子的长者,看见我们几个,笑盈盈走上前,双手做一个稍等歉意的手势,急急又去了别处行礼。让人觉得这碗面非吃不可,否则就输了礼数。

拉面馆在吸溜溜胡噜噜声中上演着一幕幕饕餮剧。

几个农民工打扮的汉子,没工夫等座位,拿着小票到窗口,自己端碗面就走。有的再添一、两调羹油泼辣子,汤色噗噜噜漫延开来,像个红茹茹的大碗盖扣在大瓷碗上。几个人说笑着走到门外,迎着一股清爽爽凛冽冽的凉风,低头胡噜几下吃完了面,仰头碗底朝天,咕咚咕咚喝干了汤,碗一搁走了,留给面馆一个满意的背影……

和我们一样站着等座位的多是妇人和姑娘,有占了座位的,去窗口端碗,又怕没了座位,对跑堂的小生招手喊道:“这里一个清汤啊,要毛细的,多放点辣子呀”;“一个红烧加肉的,要韭叶的,辣子少一点啊”……小生脚上带风,脸上淌汗,一会儿转头向左,一会儿向右又向后,忙得不亦乐乎!

一碗冒着腾腾热气的面端到跟前,女人们稀溜溜先喝口汤,筷子把面条挑起来轻轻摆动几下,放在嘴边,小心谨慎地吃起来……手里拿张纸巾,叠得方方正正,不时地沾沾嘴角,怕大众之下吃得满嘴不堪,露出不雅地举动,也或是怕不小心汤渍溅到了衣服上,总之吃得极其讲究。旁边没座位的人只好耐心候着,不满情绪也只能悄悄儿个压在心底。

一片云腾热雾中,有的食客把拉面卷成鸡大腿状,一口一筷子头,不待咀嚼,一口好牙倒成了挡挂;有的一只手在筷子头下盛接着,怕不小心掉下星星半点的碎面条或汤渍,就像吃一块锅盔怕掉下馍馍渣子一样;有的把拉面整个儿一坨扒拉在嘴边,像个小孩一样一口一口地咬断了吃,彻底毁了拉面师傅的手艺;有的一根两根吸溜着往嘴里送,虽说看着让人着急,但也算珍惜这长面在人世的点点时间;还有的配着三、两样小碟凉菜,一口菜一口面,发出嘶嘶的响声,让人不由地肚子更饿了。

从堂厨间的小窗口望进去,白案上带着白色小帽的回族小伙儿,双手抓住面剂子两头,一抻一扯,一拉一折,开开合合中,粗细均匀、不粘不断的一把拉面即刻成型。只见小伙儿展开臂膀,在案板上上下一甩,像鹰的翅膀上下抖动做飞翔状,又像是健身教练做胸大肌力量训练状,随着案子上面粉云雾般起起落落,一把拉面脱尘出世、净身出户,“嗖”地一声,在沸腾的大铁锅里莲花般绽放开来。随即一个转身,修炼成功,盘腿绕臂坐在另一个小伙儿伸出的一双长长的筷子头上,落进纯白或带着蓝色花边的大瓷碗里。在你咂舌惊叹这绝活儿的瞬间,红案上一勺滚烫的牛骨汤浇上,几片薄薄的高原牦牛肉,一调羹油泼辣子,一撮香菜和葱花,不多不少刚合适!化隆味道在这一碗面里飘荡,情义也在这一碗面里生根。

面条还可根据你的口味喜好,可扁可圆,可粗可细,有大宽、二宽、韭叶子,有三细、二细、毛细的;吃法种类有清汤的、干拌的,加肉的、不加肉的,红烧的,纯素的。人有百姓,性有百样。只有你想不到的样式子,没有化隆面匠做不出的样式子。一碗面吃到这个份上,就像裁缝量身定做一件衣裳,你说啥样式子就啥样式子,可紧着你的心意来,让你穿着妥帖展挂,心满意足!走出去自然印上了裁缝店的手艺标签,回头客不断。

看一个化隆小伙儿拉拉面,就是在欣赏一个手工艺人的一种绝活表演,是一种极高的精神享受。整个拉面过程只有几秒钟,却叫人眼花缭乱,心事飞扬。

一把拉面,短短几秒钟中成型,小伙儿动作看似简单轻松又异常潇洒,但这绝活儿的背后定是千日功万般苦。老话说得好“面要好,九九八十一遍揉;面要香,碎媳妇熬成大婆姨”“打倒的媳妇揉到的面”凡一种绝活儿,都要经过时间的打磨和生命的历练,才能稔熟成艺。好文章同理。人生在这抻、扯、拉、折中成长、成熟,在下锅出锅中沉淀、凝练;生命在那一道道工序里,精彩纷呈,芳香四溢。一把拉面的工序,就是人生镜头的一次缩放。

面馆人渐渐少了,我们找了个空位坐下,跑堂小生一个歉意地笑容迎上来,抹布顺时针一抹,麻利地收走了桌上的空碗。另一个小生已将一碗拉面端到了面前。腾腾云雾中,一股扑鼻的牛肉香味四散开来,红绿白相间的清汤底色里,是一坨黄橙橙透亮亮规整有序的丝丝拉面,嗅觉和视觉首先被俘虏。

吃一口,面的滑爽劲道,从齿间切割出化隆拉面的自信和骄傲。一根根跌落红尘的弯弯曲曲的长面,先是果腹后是享受;喝一口,熬制火候刚刚好的牛骨汤,间杂着油泼辣子和香菜、葱苗的清香味,让你的神经细胞即刻活跃起来,迅速传递信号,绑架味觉。舌尖上的味道瞬间溢满全身,渗进你的血液,浸透你的骨髓,侵入你棉质或丝质的衣服褶皱里。

离开饭桌、走出饭馆,一碗牛肉拉面的味道久久挥之不去,味觉依然在那诱诱的汤色里徜徉……

听说那一碗诱诱的清汤,是上好的牛肉和牛骨棒配制几十种调料,经六七个小时慢火炖煮熬制而成。这样精工秘制的肉汤,色清透亮,浇在面上,气味才香浓。正如好面需要好汤配,好女人需要好男人背。可这汤具体到什么调料、斤两多少,牛肉、牛骨棒和水的比例等等,里面却隐藏着不可泄露的天机。

看似简单的一碗汤,里面却有大学问。如同一个外表朴素的人,有着惊人的智慧一般。我们无缘观看后堂熬汤的工序,更无法获得绝密的熬制配方,只从喝一口汤的那一股幽香里,猜想工序的繁杂和技艺的纯熟。

化隆的情义就在你走进面馆时一张盈盈笑脸上,在那常年练就的一身绝活上,在那一道道恭敬有序、冒着腾腾热气的一碗拉面里。我们吃下的不仅仅是一碗拉面,还有恭恭敬敬丝毫不怠慢的一份情义……

2

有一年,陪父亲南下,在杭州,在厦门,在福州,在广州……无论到任何一座城市,我们都打上车到处找牛肉面馆。于父亲,再好的特色美食,都抵不过一碗牛肉拉面吃得舒心。一碗“兰州拉面”是父走过东西南北、吃过山珍海味,依然念念不忘的乡情,是他血脉中的根,骨子里的魂。一路上,父亲说拉面都是地道的“兰州拉面”,可面馆主人都是青海人。

一次在珠海,父亲吃完了牛肉面,竟然和面馆主人拉起了家常。原来面馆主人是甘肃陇南人。父亲聊到一路上吃的牛肉面都是青海人开的时,对方愤愤地说:“青海人不打着我们兰州拉面的牌子,谁认呀!”有种冒名盗用之不平。父亲说生意嘛,挂个牌子和穿件衣服一样。一个弯弯绕绕、花花肠子的人,穿再好的衣服都是摆设。一件衣服再好,抵不过一个人好。只要饭不日鬼,都是地地道道的牛肉拉面就是做人的本分。父亲说自己是陇东人,曾经开饭馆挂的是“陇南春”的牌子,为的是招揽客人而已。

到了化隆才知道,牛肉拉面之于化隆,正如“沙县小吃”之于福建沙县。每5个化隆人就有2个是做拉面生意的。

八十年代,化隆拉面从封闭的大山深处走出来,一个端庄秀丽的乡村大姑娘,为自己缝嫁衣。为了嫁得好,只有到大街小巷自个儿吆喝,羞涩脸红是难免的。虽然一股清香不自觉在春风里四处飘荡,引得大家频频回首,但无名无姓,总有人顾虑重重,踌躇不前。因此,化隆人灵机一动,给大姑娘换上了新嫁衣,起了个“兰州拉面”的名字。

大西北深山沟里的化隆无人知晓,可甘肃省会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早已是名满天下。这样,“兰州拉面”伴随着化隆人智慧的头脑、艰辛的脚步,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这就有了青海人盗用“兰州拉面”品牌之说。好在青海化隆人并没有把“兰州拉面”这个牌子做砸了,而是锦上添花,越做越火,壮大了“兰州拉面”的经营之路

化隆是历史上“八分山、一分水、一分川”,农业“十年九旱”的贫困县。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化隆人顶着高远烈烈干旱的季风,甩开沟壑纵横的贫瘠黄土地,走出大山,靠一个炉子、几张桌子,开面馆打天下。十多万化隆人因此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创造了青海“拉面经济”的奇迹。

一碗拉面,踏泥泞走小巷,站街头进酒店,敲响财富的钟声,兄弟、姐妹、婆媳、妯娌,不再为一件衣裳、一条裤子横鼻子瞪眼,成了一碗“脱贫面”、“致富面”;一碗拉面,寒来暑往,起早贪黑,走南闯北,改名换姓,凝结了化隆人智慧的汗水,夫妻不再为一块钱动手,孩子不再为一本小人书皱眉,日子红红火火,家庭和和睦睦,生活欢欢喜喜,成了一碗人民幸福安康的“和谐面”、“幸福面”、“小康面”;一碗拉面,化隆人住洋楼,开小车,日子过到心坎上,娃娃都是城里人,老人赛过活神仙。

今天,化隆人的“兰州拉面”早已枝繁叶茂,到了脱下嫁衣,认祖归亲,自立门户的时候。一碗“化隆拉面”早已实至名归。但他们并不否认曾经用了“兰州拉面”的牌子。

化隆人凭着一身拉面的绝活儿、穷则思变的智慧、吃苦耐劳的精神,创立了“化隆牛肉拉面”品牌。品咂化隆一碗牛肉拉面的味道不仅停留在感官层面,还在那一碗拉面的金字招牌里,在化隆人整个儿的精神高度里。

2002年11月22日,位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的“喇家遗址”,发现出土了一碗倒扣的拉面。经研究认为这是一碗4000年前的面条。这碗在地下埋藏了4000年的“喇家面”,带着历史的厚重与人间的沧桑,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宣告了面条不是意大利人的发明,也不是阿拉伯人的发明,而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的。

喇家村不仅是“中国拉面”的根,还是“世界拉面”的始祖。无论是“化隆拉面”还是“兰州拉面”皆起源于喇家村,二者是同根同脉的中国拉面之精髓,是同宗同族的世界拉面之魂。

一碗拉面,从诞生到繁盛,沉沉浮浮,起起落落,由于工序的繁杂、用料的考究,在封建专制社会里,只能盛装在皇家贵族的御膳馔碗里,是普通百姓不敢奢望的金字塔塔尖上的美食;一碗拉面,从四千年前的历史尘烟中走来,在唐宋的年轮、明清的红场里沉寂,终于迎来了今天红遍大江南北的鼎盛时期,口碑名誉满天下……

今天,这两朵舌尖上的同根并蒂莲,正在盛放,二者合二为一,走进平常百姓巷陌人家,站立星级酒店驻华使馆,笑迎海外游子天下来客,打造“中国快餐”第一品牌,打响西北“拉面经济”战,开创中国“大拉面”时代,成为一个时代的标签。

一碗拉面,乘上新时代的列车,在中国人的思想光芒里凝结成汗水和智慧,放着光、透着灵气,站立起来,成为一个巨人!

一碗拉面,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富甲天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