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韩世霞的头像

韩世霞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104/28
分享

荒原不荒


荒原拓荒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信仰!荒原不荒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执着和坚守!

文学荒原中,一株小草破土发芽摇摇摆摆到拔尖翠绿,葱郁一片,在青藏高原上匍匐前行扎根蔓延,直至辐射全国,这就是青海化隆文联主办的《荒原春》杂志。

一本县级文联主办的文学刊物,况且是西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的纯文学地方刊物,这在世人眼中是不值得一提也或是直接无视它存在的。

文学的大洋浩浩荡荡,《荒原春》起初是引不起任何人注意的小刊物,可以说微不足道。但它却硬生生存活二十四年,形成一股强大的青海文学旋风,迎来出版第100期的文学庆典活动。我作为新疆乌鲁木齐的一位文学爱好者,安耐不住激动跳跃的心情,用自己拙劣的笔写下这篇随笔。

庆贺《荒原春》创刊100期,祝贺李成虎主编把《荒原春》这个婴儿培育成身材高大健硕、思想灵魂放着光、大步向前奔跑的一位青年;让《荒原春》小小的文学蓓蕾杏花满天下,成为文学花园里群芳独守的青海化隆最美的那一树杏花。山野间,一场绵绵春雨后,粉嘟嘟招人爱、噗噜噜惹人眼。

《荒原春》走过了二十四个春夏秋冬,终于迎来了今天成人礼的日子。没有文学人就没有文学刊物这棵常青树,反之,没有文学刊物也没有文学人的精神乐园。因此,《荒原春》的成人礼也是我们每个文学人共同的节日,是我们每个文学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日子。

一粒石子投进大海,石沉海底,也许激不起任何一点潋滟。可李成虎老师却用一粒又一粒石子,让化隆文学从沉寂到微波荡漾再到波澜壮阔,进而成为青海文学的中坚力量,筑起了西部文学一座坚固的桥梁,给天南地北的文学人创建了一个倾心交谈的乐园,为文学新人搭建了通向文学天堂的阶梯。他是值得我们学习和钦佩的前辈,是我们仰望和颂扬的高度。

一个孩子二十四年的成长,倾注母亲多少心血,是不难想象的!那必须是一个母亲八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与守望!背后的无私奉献、无声之爱是不言而喻的!

文学人默默坚守和执着付出,是点绿成荫、点滴成河、点石成金的过程。将文学坚持到底,将文学进行到底,是每个文学人终生的信仰!

《荒原春》成为青海文学的“化隆现象”,成为大美青海、风情海东、山水化隆的新名片,是李成虎老师半生耕耘,一生追求的夙愿。二十四年里,他笔耕不辍,孜孜不倦培育文学新人,用文学的方式爱着家乡,奋力书写家乡华美篇章,筑起了青海化隆一座无声而有声的历史丰碑。

199710月《巴燕春苑》油印小报开始到今天的创刊100期,容量从初期的一万两千字到今天的近三十万字,发展作协会员从20人到今天的1007人,《荒原春》见证了化隆文学拓荒的足迹,开启了荒原不荒的奇迹,奏响了一支荒原的交响乐——绿意盎然、花枝招展的春天。这是李成虎老师用生命之歌为家乡化隆弹奏的一首爱的咏叹调。

文学的高地没有喧嚣,更没有伪饰和哗众取宠,有的只是一行行向前挪动的坚辛脚步,一声声叩击心灵的悦耳之声。文学跋涉是穿越荒原的寂寞,是切割黑暗的孤独,是点亮白昼的守望。文学只有把根伸向大地的深处,才能托起枝繁叶茂的明天。李成虎老师把文学的根深深地扎进了青海化隆,托起了“化隆文学”的生命之树。他用这样的方式回报家乡哺育之恩。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泥沙俱下,精神病态和精神危机的人们,普遍存在失望情绪和幻灭感。让枯萎的荒原不再干涸,让虽生犹死的人们复活希望、点燃生命的奇迹,是文学无用之有用的意义所在。李成虎老师胸怀天下、情系化隆,用文学的方式救赎精神堕落、道德沦丧、生活卑劣猥琐的心灵,让枯萎的荒原迎来绿的春天、花的世界。

从《巴燕春苑》小报到《荒原春》杂志,一次次改版、一次次改革、一次次增加容量,不断提高刊物质量,不断地发展文学新人,在文学的荒原上,李成龙老师不惧风雨、跋山涉水、只争朝夕、不停地奔跑,建构文学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最终《荒原春》在青海文学脱颖而出,在西部乃至全国文坛引起不同凡响,具有划时代里程的碑意义。

捧读《荒原春》始于李成虎老师;幸会李成虎老师,缘于山西晋城第十届西部散文节。之前早已在《昆仑文学》公众平台拜读了他的小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他那青海地方特色浓郁的文字里,对大美青海的回民文化有了深刻的印象,对老师的文学成就有了一个敬仰钦佩的高度。笔会相识,文如其人。一个西北汉子的洒脱不羁,一个豪情文人的开朗豁达,一个作家的地域标签、家乡情怀,尽显其身,毫无掩饰矫揉做作之气,留给大家深深的记忆。

老师递给我一本《荒原春》杂志,说可以赐稿。象征生命绿色的主旋律封面,红黑绿三色、篆楷书两种字体相间的精美装饰,左上角是篆体“山水化隆”,右边是一只黑燕在“荒原”上扑向“春”的怀抱,寓意深刻的封面设计,足见主编之匠心独具的思想在文学园地跃动的灵魂。

当时只觉这本杂志封面的独特,并无详读杂志内容的闲暇。回来后忙于琐碎事务的我,几乎忘了老师赠予的这本杂志。一次整理书房,看着落满灰尘的《荒原春》顺手翻开,大为惊讶,里面的文章不亚于任何一本省级文学刊物,有名家、有大家,更有新人天地,甚为惊喜!我这才被《荒原春》吸了睛,开始关注青海、了解海东、爱上化隆。在《荒原春》的文字篇章里聆听李成虎老师的声音,对老师有了更立体、更亲切的印记;细读前辈墨宝、新人佳作,从中汲取文学养料,对《荒原春》有了割舍不下的情节。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及“化泉春杯”全国散文大赛颁奖典礼在青海化隆县群科镇隆重举行,我有幸作为入选奖作者走进了青海化隆。

秋日里,化隆的天空蓝得那么透彻,像是用清水洗过一般;山风刮得那样清凉舒适,像一把梳子梳着发辫,轻轻地痒痒地;格桑花开得那样红艳艳娇滴滴,醉了黄河第一弯,余香满河馨;化隆拉面又是那样滑溜清爽香喷喷引诱你频频回首……

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的的领地,离开时竟对青海如此不舍,对海东如此留恋,对化隆如此痴迷。回来后很快收到了获奖作品集结出版的《荒原春》杂志,甚是感谢筹办大赛的各位老师。一次征文大赛圆满收关。自此,我和《荒原春》结下了深深的情义。

化隆的山山水水是有文字符号的,青海的民俗风情是刊登在《荒原春》杂志上每一篇恋恋的情愫。

文学人,不论现实里如何卑微苟活于世,文字都扑棱棱抖动翅膀向上飞行,投给世俗一道灵动闪亮的光;不论生活里如何万分沮丧与不幸,灵魂都轻悄悄切割黑暗向前行进,破晓黎明之光给世界以温暖。

捡拾一片叶,端视事物错杂纷争的脉络,抛向天空,看飘落大地的身影;抓一把沙,透视红尘尔虞我诈的薄凉,滑过指间,听跌落尘世的声音;捧一滴水,触摸人间尚存的温情,湿润掌心,感知浸润心灵的温度。在文学的坚守里,有喜悦有沮丧,有汗水更有泪水……

文学是文学人的生命和信仰,是文学人一生的追求和坚守。

今天,我们满脸幸福地微笑着迎接荒原不荒的春天,让文学的花朵开满荒原,芬芳遍野。一定不要忘了荒原拓荒的历史,荒原不荒的足迹……

一只黑燕,扑向春的怀抱,迎接夏的灿烂秋的硕果,在金色原野上展翅高飞,向着文学更高更广阔的蓝天飞去……

 

 

             于2020年9月27日星期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