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于《米东文史》
黄冗1995年被授于优秀青年突击手荣誉称号。系新疆作家协会会员。2004年创作了30万字的小说《残爱》,2008年出版黄冗诗歌集《路,远方》,创作歌词40余首,其中《我要飞翔》在2008年北京奥组委歌词征集中获奖,是新疆唯一一名获奖者,也是全国获奖者中仅有的一名残疾人。
黄冗先后在《中国西部文学》和《新疆经济报》及市广播电台等媒体陆续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通讯一百八十余篇(首)。他的诗歌《自白》在蓓蕾杯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中获奖,作品收入优秀作品选;《我的写作追求》与诗歌《再造新生的世界》在第二届春笋杯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中获奖,并收入作品选;诗歌《点燃生命之火》在千禧杯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中获优秀作品奖,并获新世纪诗歌大赛优秀奖;散文《描绘生活》荣获《祖国颂》专题征文优秀奖,1997年在纪念毛泽东《讲话》发表56周年征文中获三等奖。
有着如此殊荣的黄冗,却是一名重度肢体残疾人。认识黄冗是我刚到残联任职仅一个月的时间,正赶上元旦慰问残疾人,黄冗作为优秀残疾人文学创作者被列入慰问名单,碰巧在我的组里。第一次见面就让我无法平静。推门而入引入眼帘的是一位漂亮的母亲和慈祥的父亲,正在包饺子。听说是残联的领导,母亲对着里屋喊黄冗,循着母亲的声音,我看到摇摇摆摆扶墙缓行的黄冗。他的整个身体似软面条做成,头歪斜,腰走形,身体没有撑起的支点,他挣力的微笑在我看来几乎是浓缩成的一种痛苦。我赶紧上前握住他的手,想帮他完成从卧室到客厅这仅有的几步。他口齿不清地说“不,不用;我,我自己能行!”从整个外形看,如果事先没有人告知,我不会把他和创作文字文本联系在一起。
我有幸倾心聆听了他母亲关于黄冗成长经历和创作的全过程,倍受感动和鼓舞。
黄冗出生时因小脑窒息而造成脑瘫,导致四肢协调失衡、行走不便、口齿不清。因身体原因10岁才入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搀扶下,读完了小学,后因行走不便而辍学。之后开始了自学之路。自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艰难的考验,何况是一个重度肢体残疾的人,更是难上加难。刚开始自学,许多字都需要借助字典来完成,黄冗右手只有两根手指使用灵活,左手只是身体的摆设,他只好借助下巴压住字典完成查阅,几年下来翻烂了6本字典,读完了初中、高中的课程,阅读了大量书籍。随着阅读水平的提高,开始写日记和小短文。
1991年黄冗成了乌石化西峰福利公司的一名职工。单位根据他的特长让他写一些宣传稿件。那时他还不会用电脑,完全靠手写。双手残疾的他握笔十分吃力,使出浑身力气才能写出几个如同甲骨文一般的字,字迹歪歪扭扭,一篇辛辛苦苦的稿子送到编辑手里,即刻枪毙,因为没人人能看懂。黄冗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请同事代抄稿件。但同事们也很难辨认他的字,一遍遍地询问、回答,他又口齿不清,真是听者费劲,说者吃力。同事看他这样执着,不愿放弃,只好不厌其烦地配合他一遍又一遍重复操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终会有收获。1990年由他创作的散文《我的老师》被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采用,这极大地鼓舞了他,从此便开始了写作生涯。
接下来他不愿再麻烦同事和朋友,将写好的东西一笔一划地誊写,直到自己满意、编辑看懂为止。说起来都不易,做起来就更难了。因为长时间握笔,加之他握笔必须使出最大力气才能写出工整的字,写不了几页手心就出汗,笔在手里直打滑,他就用胶布缠住笔,以防笔在手里打滑。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每次用力不均时,常会将稿纸戳个洞,稿子作废,又得重新誊写。后来改用打印坏了的复印纸写,能够将戳洞的稿子弥补回来。他每天写作十五、六个小时,最多也只能写出800来字。由于长时间坐着血液不循环,屁股起了褥疮,他干脆双膝跪在地上趴着写,用这样艰苦卓绝的书写方式完成了一篇有一篇的佳作,获得了众多优秀奖项,为残疾人竖起了精神标杆,成了新疆作协的一名杰出会员。
黄冗喜欢与人交往,当他发现陌生人都会躲着他,误认为他是个“傻子”,远远看见了像躲避瘟疫一样赶紧绕开,为此他非常痛苦!但经过父母朋友的开导,自己认真思索,终于明白不是陌生人对他有什么歧视,而是他们不了解自己只是小脑受损而大脑发育正常的人,思维其实和健全人一样,陌生人产生惧怕心理是因为不了解他的残疾状况。这样他又产生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了解残疾人心灵世界的想法。他告诉母亲为别人打开了一扇门,才会有人为你打开一扇窗。于是他着手写一部能够真正反映自己和众多残疾人心灵世界的书。历经2年零6个月,以自己的一些生活经历为主体,写成了一部4万字的小说。当他将写好的小说拿给徐智勇老师看时,徐老师对他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建议他扩展为长篇。可是要写成一部长篇小说,对他来说何谈容易啊!
为了尽快写成长篇,黄冗开始学习打字。他母亲说开始买了一台别人废弃的旧电脑,键盘磨损无法辨认标识,但他已经高兴得手舞足蹈,从单位打字室把标识按顺序记录下来,然后回到家一一对应练习打字,他边学习打字边创作,有时候费劲写成的东西,一不小心把键盘一摁,屏幕突然一片空白,气得他一天不吃饭不睡觉接着再来。母亲看着心疼,找人给他辅导电脑程序,他却非要坚持自己学,他说这样才会记得清、用得好。就这样黄冗不但打字水平提高了,还成了一个电脑通。借助电脑克服了手写创作带来的诸多不便,用整整6年的时间完成了30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残爱》
《残爱》的出版极大地鼓舞了黄冗,为他后来的创作之路又注入了强大的力量,创作热情高涨。可他没有为自己的成绩沾沾自喜,没有就此停下笔,又开始创作诗歌,随着诗歌作品数量的陡增,另一个念头像一道彩虹在眼前呈现,那就是出版诗集。在母亲的鼎力支持下,黄冗诗歌集《路,远方》于2008年5月出版,共收录140首原创诗歌。
黄冗虽然创作了如此多的作品,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但他还是珍惜目前拥有的这份工作。他说是这份工作给了自己生活下去的勇气,给了自己创作的源泉,无论以后写出多么优秀的作品,都缘于乌石化西峰公司的培养,缘于各级残联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他说自己永远是乌石化西峰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他没有因为这些绚丽的光环而放弃平凡的工作,没有因为这些耀眼的成绩忘记给予他最初动力的乌石化公司,没有忘记各级残联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他始终兢兢业业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他以一个残疾人不屈的精神昂扬在米东这块土地上,激励我们一直向前,向前……
2011年元旦于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