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不仅是信仰,而且是纯洁的信仰。苏德新老师,用一颗朴素纯美之心,沉淀凝练集结成的诗歌集《思路诗章》,怀着对新疆这片热土的深深眷恋之情,怀着对龟兹历史文化印迹的一路踏歌寻访,把自己镌刻在艰辛的文字里,把生命点滴融进厚重的丝路古道。这是一种浪漫的、美丽的、神圣的,自然生态的,甚至是超脱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首先让我们每一个晚辈钦佩和仰慕!
他,一个古稀老者诗人,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对诗歌的纯洁信仰,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对故乡的不离不弃,从生活到诗歌,从诗歌到灵魂,就是这本诗集最好的序言。他用形象化的,含蓄性的,跳跃性的,有音韵节奏的语言表达诗性、诗意、诗画、诗境,能让读者颔首吟诵,引颈高亢,深情回味,体悟美妙,就是最好的诗歌。他对那些平凡且卑微的生存个体的悲悯情怀,在其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想象中,折射出对新疆故土深深的爱恋之情,寄托了对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哲性思索。他用敏感细腻的诗心和率真质朴的诗性捕捉这片土地诗画般多情美丽的民俗风情,用平实的语言诠释大千世界微小生命个体的存在和意义,在平凡生活场景中寓意深刻且令人深思的哲理,在冷静的叙述中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如果说好诗是智慧的心结,个性的思想,独立行走的灵魂,那么苏老师的诗歌就是灵魂深处最真实情感的精神复原,是文字与内心的最完美契合,是没有束缚没有绑架的灵魂之舞!如果说诗是以悲悯之心,博爱众生而收获的精神互动!那么苏老师就是用这种悲悯情怀把自己根植在天山南北的沃土中,把龟兹子民涌入怀中,在这块土地上放飞诗歌梦想,收获了遇见他诗集的每一个读者与他互动的精神支点。
他作为一名诗人,一名资深翻译家,于八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迄今为止,他已出版原创和翻译作品十余部,仅在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少数民族文学刊物发表翻译作品就达78期之多。他曾获《语言与翻译》全疆翻译比赛二等奖;《民族文学》国庆60周年征文二等奖;第四届上海市民诗歌节三等奖;第十六届“汗腾格里文学奖”;第三届“天山文艺奖”作品奖;第四届“天山文艺奖”荣誉奖;第十届全国“骏马奖”翻译成就奖等。2018年12月被《中国译协》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他的这些作品都有着深厚的新疆情怀,有着龟兹古道的千年印迹,有着丝绸之路上西域繁华的文化标签。
他的诗集《丝路诗章》,从龟兹古城绵延万里雪山,横夸戈壁大漠,用饱满的深情匍匐大地,用纯洁的灵魂仰望天空,把建国七十年风霜雪雨的里程碑用诗歌铸就,让花甲之年的银丝奏响诗歌的音乐华章,用坚实的脚印敲响大地的诗韵音符。“千佛洞外一个广袤的天,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漠之上还有一个奇迹就是克孜尔山。” “维吾尔族姑娘的四十一条小辫子,缠绕住岁月的轱辘——飞旋;木卡姆音符汇聚成一个民族最原始的图腾……”他用真切朴素的语言,跳动灵魂的音符,把天山南北的一草一木镌刻在历史的辙痕中。石头磨砺成玉石,雪山开出白莲花,飞翔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为“一带一路”梦想中国的龟兹驿站插上诗歌飞翔的翅膀。读苏德新老师的诗如同大漠戈壁的风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把千年西域的繁华拉近你的身边;如同塔里木河的水神幻化成千万个古丽的身影,在你身边舞动着麦西莱普婀娜的舞姿。在我看来,他的诗歌就是用一根根艾德莱丝绸的细丝线,穿起了大美新疆的古老与图腾……他用诗歌泼墨秀天山,用诗魂细雨洗千尘;吟诵白棉花无垠,雪莲花祈愿的冬不拉长调,醉倒在木卡姆的故乡,收获了阳光直立天尽头的绝美边塞花絮。
苏德新老师在新疆阿克苏生活近60年,曾戎马十五载,转业后分配在阿克苏地区税务处工作,现为阿克苏地区作协名誉主席。大凡为文者,不管他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是内心情感极其丰富,把乡土储存心底,把灵魂放飞天空之人,苏老师尤甚!他的诗集《丝路诗章》无不感念对新疆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眷恋,无不系着新疆地域特色文化长廊的标签。他的诗歌与新疆戈壁大漠、天山雪水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书写着新疆各民族血溶于水的大爱情怀,对新疆这片热土的深情守望,对龟兹古城的悠悠情感,都流淌在他的诗歌里,滋养我们灵魂深处的同根血脉亲情。如:“一个个洞窟冶炼出的精华/灿烂这片龟兹故土……”用朴素的语言,道出龟兹古城的概貌;“……我搭乘神舟飞船遨游苍穹/在满天繁星的空隙间,追忆/龟兹先民生活过的场景/沉入塔克拉玛干的/海中/无缰野马/干渴的嘶鸣/凝固成阿拉尔的骨头/马蹄溅起的尘埃/落在脸上/化为楼兰美女的香粉”搭乘神舟号俯瞰龟兹,在繁星空隙里看见马儿溅起的尘埃,化为楼兰美女的香粉,用现代高科技动感思维模式呈现古楼兰遗迹,把历史一步步逼近真实的画面。“……浪花/吻着岩石,溅起珍珠/嘶鸣的野马群,一头撞进/情人谷,一道迷人的风景”一个不经意间冒撞的迷人风景区,道出新疆几万年沧海桑田巨变的地理风貌和历史遗迹,用诗歌吟唱西域大地的历史变迁,用跳动的文字诉说情人谷迷人的风景。“浪花/吻着岩石,溅起珍珠。”用动感拟人化的诗歌手法诉说新疆美玉蜕变的漫长历史过程,寓意当下新疆正在发生的巨变,一颗明珠在祖国西部边陲熠熠生辉。“……漫漫丝路留下你的足迹/你的驼掌熔化岩石,背负太阳/走过茫茫戈壁,远山投进你的怀里……”背负太阳的驼队,把远山抱进怀里,夕阳西下,驼铃声声的画面即刻走进我们的视线,极强的画面感和直观形象的思维,是诗歌的手法也是苏老师诗歌的灵魂所在。他具有诗人所特有的素养,他对诗的敏感度,对诗意的领悟力极强。
新疆有一句谚语:“勤劳的人手上能开红花。”苏老师虽然年近古稀,但对文学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身上随时散发着浓郁的诗意、诗性和诗情。他对诗歌的理解是跳跃的,而且是连续快速地跳跃,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找不到文字中的任何牵强。“天堂放飞的白鸽//无喙啄食/与根呢喃/光秃秃的树/脱去衣服的男人/与星星奢侈/永远折叠的诗笺/每一页燃烧着一个词/故乡,故乡,故乡……” 这样纯洁、质朴、简单的语言直接勾勒出一个故乡的画面,故乡是白鸽、树、男人印象折叠成的诗笺,每一页都燃烧着故乡。他用“燃烧”两个字突显对故乡的执着和守望,短短的几行诗句,生动地表达出了故乡这个主题,故乡的思念在心灵深处呐喊,在灵魂深处纠缠,蕴含诗人对故乡刻骨铭心爱恋之情。他的《冬夜》“我读你时/你的头发是白的/听到你的鸣叫/我的骨头“咔嚓”/月亮站在树下/像母亲烙的锅盔”这首诗短小精悍,采用蒙太奇拼贴剪辑手法,打破主客体之间的界限,短短六行,却出现三次“镜头”快速切换的画面。用坚硬的骨头“咔嚓”一声来形容冬夜顶着凛冽寒风的情景;月亮的影子陪伴左右,如同母亲的锅盔,给了独行者冬夜中的明亮和温暖。“以光的速度/劈开一条缝隙/通往天宫的门缝/叮当,闪光/雷霆万钧……”雷电劈开一条缝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光的速度突出《闪》这首诗的主题。“窗帘披着月光/静谧和夜色一样隐蔽/一粒湿湿的雨滴来到人世”月光铺洒在窗帘上,夜携着雨滴温润了尘世,一种安详静谧的时光,拉长了夜的宁静,映射出诗人和谐安宁的生活图景。“……只是穆塞莱斯的麻木过后/阳光便直立起来”用阳光直立起来,大胆形象地把醉酒后天旋地转的意象勾勒出来,有着明显地域特色和大漠戈壁的烙印,这是苏老师诗歌独特的语言魅力,也是普通人看得懂的大众诗歌。他胸怀为民写诗的朴素情怀,贴近生活本真,才写出乡土气息如此浓郁的好诗。
有人说诗是音乐的语言,不是人人都能写诗的。我说诗是田间地头大众吟诵的文字,一首看不懂的诗是写给自己的诗。苏老师的诗耐读,享读,能懂,能唱,这就是诗歌的真谛所在,也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诗歌是大众文学,文学是人性文学,苏老师的诗歌恰恰透出人民大众最朴素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