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母亲的葬礼,肃穆庄严,情义厚重;笔墨洒泪,清香致远……
母亲的葬礼,没有喧嚣的唢呐,没有低回的哀乐。只有天哭地泣的风声雨声和亲人悲号哀泣之声。
母亲走的安详,遵她老人家遗言,葬礼省减了许多规程。与两年前父亲的葬礼比,少了众法师接应神灵超度轮回诵经之仪式,也没有讲究排场的鼓弦哀乐队,更没有奢华齐全的纸火。
母亲的纸火里没有童男童女,更没有高头大马众小厮佣人一行。母亲活着时凡事劳心劳力,死后有人鞍前马后地跟着、伺候着,肯定是不习惯的。尤其是童男童女,都是些娃娃,母亲怎能忍心使唤啊!
母亲的灵堂设在袁家岔山梁上,就在大妈家新建房的院门外,搭了两个绿色帐篷。帐篷和梁上的树木草绿浑然一体,不分彼此。
两个帐篷,一个盛放花圈纸火;一个从中间隔开,母亲在里间冰棺安睡,我们在外间草铺守灵。大妈家新盖的屋子,还没有完全落成,也没有正式点火起灶,举行乔迁新居的仪式,就赶上为母亲的葬礼张罗酒席,宴请宾客。母亲若是知道了,心里一定是很不安的!她生前最怕麻烦谁,最怕欠谁个的情。
母亲病重时安顿过,说她走了,谁家门里都不要进。她说尸体停放在亲方院里给人家带来晦气,不吉利。这是母亲多心,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寿终正寝,按理说也是喜丧,怎么会带来晦气呢!
母亲卧床期间,大妈和二爸、四爸都轮番打电话,让我们赶紧把母亲送回老家,说谁家都能腾出一间屋给母亲住。二爸打电话叫一声:“大嫂子”就已经老泪纵横,哽咽着说:“赶紧下来,房子宽展得很,就在自家屋里住着,找个好中医吃些药,病就好了……”
母亲说身子硬朗着回去,能见个面,说个话是好事,现在起不来走不动,万一把气咽到谁屋里可怎么好呢!当时,大妈和二爸、四爸都极其恳切地说,自己人把气咽到自己屋里怕啥么!可母亲迟迟不吐口,总说等身体好些了再回去……终究,母亲是闭了眼躺着回去了……
大妈家新屋和院子加起来,一次可以开六桌。院子西头靠近山根处有一块空闲地,正好是流动厨房的位置。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山里酒席和城里一个样。到了约定时间,菜品一一备齐送来。有些半成品菜,在山根空闲处,生炉起灶,也毫不费力。用餐毕,大家帮忙一起收拾碗筷走人。干净利落,简单拎干,不搅打、没硌搅,很是便捷。可这样又难免怠慢了个别错过开桌时间,前来吊唁母亲的宾客。虽说只是一两个朋友,但我们心里还是感到极其不安!在这里拱手表示歉意!
二十七日母亲下葬的日子,一共开了八桌。这是我们事先没料到的。正值夏忙外出打工时节,庄上人除了老弱病残,不是忙庄稼,就是外出谋生活。母亲离开近五十年,我们能想到的也就五六桌足数了。
没想到,很多亲戚都是从玉门从酒泉从武威从陕西从银川从兰州从陇南……急匆匆赶来送母亲最后一程。门跟前的亲戚邻里,燕麦黄了顾不上收,羊困在圈里忘了添草料……只为母亲的葬礼忙前忙后。定西城里打工做个体生意的,不消说,几日里关门闭店,不出工、不营业,直到母亲下葬入土为安,才肯回去忙自己的事。
还有,在新疆打工的碎爸,为了参加母亲的葬礼,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辞了,几千里地赶回来,只为送“大嫂子”最后一程。而后,他却顾不上回一百公里处自己的家,看一眼九十多岁的老父亲,急匆匆再返回新疆。让人甚是感动!
母亲曾经数落我们是“新疆白卡”,说我们不懂人情世故、不懂礼仪规程;薄情寡义,无情无义。我们很是不服气!母亲的葬礼,让我们通晓了许多的事,记下了许多的人,盛下了许多的情……
2
雨洒天流泪,风号地放悲。寂静的山梁,因为停放母亲的灵柩,顿时热闹喧嚣起来。但这热闹里又时时笼罩着哀伤与悲痛,喧嚣里又不失庄严肃穆的丧葬礼仪。
母亲的葬礼,按照袁家岔韩家本家这边的习俗规程举办。虽说母亲是赵家女,但嫁到韩家就是韩家的人,死了也是韩家的先人,魂灵儿是绕不开韩家子孙后代的。
山里一道梁就是一个村庄的地界标识。梁这头和梁那头风俗习惯和丧葬礼仪都有差别,更不要说袁家岔这一道梁隔开的是两个县域。
母亲的阴宅(墓地),是梁背后外家出面请的方圆几百里顶好的阴阳(风水师)看的地方。梁这头韩家本家也是极认可的,都说这个阴阳请的好,皆点头称是!
我家老庄子顶头有一块三角地,是爷爷给袁家地主当管家时找一个老阴阳给自己看的。连同我家老庄子都是先看好风水,才打的庄。
爷爷生前说他死了就埋在三角地。没料爷爷八十年代落气到新疆叶城,当时送回老家安葬也没条件。后来招魂回去和奶奶合葬,时辰没有占上这块地;父亲和尕爸落气的时辰也都没有占上。偏偏母亲落气的时辰占到了这块风水宝地。
父亲在西头,母亲在东头。爷爷奶奶和尕爸挨齐在中间。尕妈是月子里去世的,不能和尕爸合葬,更不能进这个坟圈子。所以尕爸的坟圈子是封死的,没有留门。
父亲的墓地旁给母亲留了位置,当初是按照双墓收土垒砌的,正前方偏右留了进的门。可阴阳说从母亲去世的时辰看,不能进父亲的坟圈子,进了对后人不吉利!这才重新看地方,端端这块三角地三合风水局利祥。
母亲的墓院前方也留了一个门,这样父亲和母亲进出也就方便了……
虽说爷爷奶奶和父亲、尕爸与母亲都是同一块地,可母亲的墓地明显偏高,远远看过去就像一个龙头。
想来,母亲自十七岁嫁到韩家,当了一辈子家。她为韩家老小操碎了心,吃尽了苦,立下了功。说话办事知礼数、懂规矩,大事讲理,小事讲情。因此,上天不薄母亲,赐给她这块风水宝地。
老家给人看阴宅,讲究人落气的时间。想来也对,一个人这一世落气,就是投胎到了那一世。这一世落气的时辰,不正好就是那一世的生辰嘛!
母亲灵车从昌吉出发的时候,五舅打电话安顿说,一路上要给母亲叫魂,冰棺前头放一个母亲生前穿过的旧衣服,一路上喊着叫着“妈,回家……妈,来……”怕的是路途遥远,万事尤坚。母亲走的路多,见的鬼多,若稍不留神,魂灵儿万一去了别处,可怎么好呢!等于我们千里迢迢送回去的只是一个魂不附体的肉身,一个空壳的母亲。我们不敢大意,必须将母亲的魂灵和肉身一同送回老家。因此,一路上,儿女轮换着喊着、叫着,一直到袁家岔。
母亲招魂的旧衣服一直挂在灵堂引魂幡旁边,下葬的时候放在母亲棺材的脚底下。人说棺材里不能有金属,我急忙取下了母亲招魂衣服上白金属包边的红宝石纽扣。那是曾经停驻母亲胸前的点点红,数日来压在我心口时不时阵痛一下。
就这样,灵车到的时候,大家还是担心母亲的魂没有跟着来。外家出面帮忙请了一个眼镜儿(能看到死人魂灵的人)。这是一个四十岁上下的盲人先生,眼眶里是两个深窝窝,大方脸上一个适中的鼻梁直挺着,面部红润白净,肤色看着极其光滑。听说也是方圆几百里顶好的眼镜儿。我顾不上打听他是如何成为一个盲人,又如何能看到死者灵魂的。他由一个庄上人牵着手,距离灵车不远处默立着……
我们下灵车,穿孝衫,戴孝帽,人手挚一盏面灯子(用面做的圆形油灯,中间凹陷处是一根线绳做的油捻子),听阴阳指令,为母亲举行简单的迎灵仪式。孝子们依照阴阳提早布下的八卦方阵,听着阴阳念念有词的口令,一圈一圈地绕……直到眼镜儿说母亲的魂来了,我们方才把面灯子放在地上,烧纸叩头放鞭炮,把母亲送至灵堂。
3
那几日,母亲灵堂高高擎起的引魂幡和硕大的白色纸仙鹤,成为山梁上一道凄婉的风景。四舅即时而作、落笔成行的几十副挽联,更是给袁家岔的山梁增添了翰墨飘香之气。
张贴在青砖院墙上挥毫霸气的白、绿、黄条条挽联,句句真情,字字戳心。寄托着孝子们不尽的哀思,饱含着舅舅及众亲友无限的深情。“几经沧桑饱尝酸辛苦,时逢盛世病魔夺晚福;离乡谋生苦受尽,筹谋自奋家道兴;懿德传诸乡里口,贤慈报在子孙身;家贫志坚心气盛,孝悌仁善启后生;贫乡厚土著族风,俭勤孝德福寿终;良操美德千秋在,高风亮节万古存;西笠蓬翻云流悲,北堂萱蒿月苦寒;祖姑仙游千载别,孙女泪洒几时干;痛失慈爱孙悲恨,长留懿德永缅怀;萱花顿萎失厚爱,慈思未报恨终天……”
雨是墨泪,风是墨香。大雨滂沱,洗刷了四舅挥泪泼墨的条条挽联,连同亲友们辛苦忙碌的汗水,和着雨水,一同渗进了袁家岔的黄土地。凝结成深深的家族情,聚集成厚厚的家乡情。
我说:“四舅,这挽联太可惜了,早知道天晴了再贴就好了”四舅说:“赶着灵车到之前迎灵呢,天晴了啥时候了?这雨下得好得很么,天哭你妈呢么……”这句话稍稍抚平了我们痛失慈母的些许悲痛!
绿色山梁上,孝子们接人送客、叩头拜谢,移动耀眼的点点白,成了庄上人奔走相告的大事。赵宗清缓下了,儿女们送回来了,后天下葬,灵堂就在阳坡山梁上呢……
母亲生前的亲戚朋友邻里,放下手头的活,下沟爬坡赶着到山梁上祭拜吊唁母亲,来送母亲最后一程。那人,那情,那话……都深深地印在我们脑子里,刻在我们心里头!
母亲的寿棺是柏木,材质算上好的木料。但比不得楠木,尤其是金丝楠木。金丝楠木一个木屑我们也是不敢想的。母亲的寿棺从棺木等次上属“中五材”。棺木等次最好的是“上五材”。这个讲究子女儿孙有登科及第、功名显赫的方可用。按时下,做官至少也得县处级以上,做生意也得是一个地方行业领域称得上、数得着的人物。母亲生了我们兄妹几个,都是红尘俗世里摸爬滚打、艰难行走,好不容易扑腾个平常人家的普通生活,哪里还敢给母亲一个“上五材”的寿棺。怕是母亲到了那一世,住着也是心里惴惴不得片刻安宁啊!“中五材”的寿棺已算是我们给母亲争了极大的脸面。这个不是钱的问题,是我们卑微于世,实在羞于给母亲用“上五材”寿棺。
寿棺上雕刻着寓意深刻的精美图案。棺盖是“驾鹤西归”四个大字;彩头是一个蟒,彩尾是一个鹤;两边是逼真的“二十四孝”故事图谱。寓意头枕蟒,脚踩鹤,儿孙满堂福满寿,子女孝顺归大梦,黄泉一路蟒报恩,驾鹤西归仙人游。
“二十四孝”图案,真真切切给我们上了一堂“百善孝为先”的课。什么“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噬指痛心”“百里负米”“卖身葬父”“怀橘遗亲”“弃官寻母”……每一个故事都活灵活现呈现在我们面前,告诉我们如何行孝,怎样才算一个孝子!这二十四孝里,我们连一孝都未能做到啊!可,外家却给我们搭红挂彩,一个大红色龙凤呈祥的被面上,中间白纸黑字四个大字“懿范昭嗣”异常醒目,挂在灵堂的外面,表示我们孝顺母亲之意,昭示众亲友子孙向我们学习。这至高礼俗,让我们感到汗颜无地。
4
四轮机子是山路最好的交通工具。母亲的寿棺用四轮机子拉着,四爸亲自开着,在山路上缓缓前行。大哥是长子坐在四爸旁边。
大哥右手高高举着引魂幡,昭示母亲的魂灵紧紧跟来,不要走岔了路;左胳膊窝里抱着一个红色的大公鸡,公鸡是灵车到的那天,从山里人家找来的,和母亲的魂灵在灵堂已经相熟,“咯咯”叫喊着母亲的魂灵,引路而来。孙子怀里抱着奶奶的遗像,走在前头,引领奶奶的魂灵前往墓地……
长长的送葬队伍,在弯弯山路上前行。大雨洗刷过的山路,干净得没有一点浮尘。天高云淡,空气清爽。熏风轻柔曼妙,夹带着山村盛放的树木草气和泥土清香。孝子们扑前扑后,一色的白在一眼的绿里,更是凄清一片。凄凉悲伤之感阵阵涌上心头。
母亲的寿棺在四轮机子上是彩头在后,彩尾在前。就是头在后,脚在前。这和父亲的殡葬仪式恰恰相反。两年前父亲的寿棺彩头在前,彩尾在后。当时本家碎爸就说:“怎么把个人倒截子拉上走着呢撒”我很惊奇地问:“碎爸,我在新疆见的也是彩头在前,彩尾在后啊”碎爸说:“那不对么,人是站起来走路么,躺下了也是脚在前,头在后么!”我“哦”了一声,明白了碎爸的意思就是站立起来和活着走路一样。
这次母亲的寿棺按照本家这边的习俗。外家舅舅带有不愠之色说:“怎么彩头朝后呢么,你看电视上殡葬仪式,哪个彩头在后呢么!人死了怎么能按活着时立起来走么!”
这就是一道梁相隔的丧葬风俗略有不同。好在本家外家只是说说而已,发表一下各自的意见。观点虽有不同,并未影响母亲葬礼如期顺利举行。
孔子有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用在母亲的丧葬仪式上,韩家本家和赵家外家,都堪称是真正的君子!大家都奔着同一个目的,含着同一种悲伤。虽说有一点小分歧,但终归是想将母亲的葬礼顺顺当当办好,办稳妥,办周全。别无他意!
站在山梁上放眼望去,碧野蓝天之下,绿汪汪、光灿灿、清脆脆的袁家岔,尽收眼底。自然之景雕刻在山洼沟坡处,黄的燕麦、白的洋芋花、紫的苜蓿花,递层穿插于沟底、山洼、塬坡的绿野中。庄户人家掩映其中,灰褐色的院墙和高高码起的金色草垛子,还有早间晨光和傍晚夕阳里升起的袅袅炊烟,犹如一条条银色缎带铺洒延展开来,萦绕盘旋在山梁塬坡上,就像一幅顶级大师信手泼墨的山庄工笔画。
守孝不觉红日坠,思念常望白云哀。母亲的葬礼,是心灵世界一次红尘内外的千里畅游,是情感深处一次悲痛哀婉、真情动容的亲情之旅,是本家外家又一次齐心合力、搭手相助的难忘之情……
我们陪着母亲的魂灵爬坡下沟,巨大的悲痛洗刷荡涤于袁家岔田园诗画世界里,血脉亲情镌刻于袁家岔山梁沟坡上,铭记于那人、那事、那情、那话……把家乡独有的自然之美、人情礼仪、殡葬风俗之点滴,记录下来!
缅怀母亲!悼念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