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浩亭的头像

浩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08
分享

踏雪天柱山

淌着没踝的积雪,沿山脚下的无名小路跌跌撞撞两个小时后,凭着方向感,终于“摸”进了天柱山景区。拾阶而上,曲折蜿蜒的石径镶嵌在一块块形态各异的巨石缝隙间,很快,我就由振衣岗、象鼻石、神秘谷、天宫……循着西关的线路,攀上了天池峰。

宽敞的峰顶,游人寥寥。赭色巨岩中裂两道不可见底的深坼,有冷气涌出。两截盈尺宽的石板架在上面,恍若天台石梁,这就是著名的“渡仙桥”。桥北岩顶平台, 有天然的两个椭圆形凹坑,积水莹澈,终年不涸,人称“天池”。站在东端石栏前,与主峰天柱峰隔壑相望,春笋状的山体拔地而起,全身石骨呈黛青色。雪原莽莽,空青积翠,一峰突兀,周围万仞围绕拱拜,云雾缭绕中,褶皱间的一线天时隐时现。

这时,山风呼啸,松涛阵阵,远处凌乱的云层里,迸射出强烈的光柱。

右侧的路口,竖着醒目的警示牌,提示“因大雪禁止游客前往”。我四下张望,见并没有人把守,略做迟疑,便跨越拦索,擅自闯进已在雪地上寻觅不到脚印,通往青龙背的险峻后山。

雪后的天柱山银装素裹,千峰万壑一片银色的世界,高大的针叶松白色的树冠伸向天穹,山牡丹茂密的枝叶托着冰花仿佛盛开的雪莲。穿过拜岳台,绕到天元石,四边架空的天元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石心惊。沿途所见,飞来石、霹雳石、双乳石、鼓槌石、帝座石……千姿百态的象形石,或大或小,或矗立或叠垒,依山势散落,随性自然。

曲曲折折的山路上铺着厚厚的积雪,顾不得细细端详沿途岩体的摩崖雕刻和岩隙间伸展的古树虬枝,一个之字型上坡后,进入了仙人洞。这是花岗岩石交叠或塌陷形成的洞穴,洞口三块巨石高架,相传北宋大臣李柬曾在此住宿。连绵的洞穴形态各异,云集交错,幽深迂回。天柱山地处大别山东延余脉,多峡谷的切割,形成危崖环境,雨水在垂直节理缝隙中浸渍,使岩体不断碎裂。眼前这些盆景式洞穴构造,凸显了天柱山特有的崩塌堆垒状地貌景观。

在一处没有铁链扶手的天然岩洞前,我无奈放缓了脚步,岩体的滴水在陡峭的石阶上形成厚厚的冰面,光溜溜的湿滑崖壁也没有可攀援的地方。我只好半蹲着,小心又小心地一阶一阶向上挪动。眼看就要登到洞顶了,脚底一滑,整个身体一下子趴到石阶上,急速下滑。 我惊恐地用手乱抓,但光滑的冰面没有任何抓手,下滑越来越快。就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身体猛然停住了,感觉左脚有了支撑。我惊魂未定的扭头一看,不知何时从哪里来的两个女人用手杖撑住了我,浅驼和鹅黄的冲锋衣格外的醒目和靓丽。

我又滑了两阶才勉强蹲起,气喘吁吁的连声道谢。其中一位纱巾裹得只露出双眼,用带着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劝我不要爬上去了,温婉的吴侬软语一时令我心动。我蹲在石阶上,沉默了一会儿,身后仅是两米见方没有围栏的石台,石台的外侧便是深渊,但抬头看看斜射在洞口的阳光,仍是无法抵御攀登的诱惑,心一横:“不,爬上去。"见状,另一个稍年轻的从鞋上解下防滑麻绳递给我,叮嘱一声小心,两个人便消失在洞外。我落寂地望着她们的背影,系紧麻绳,整个身匍匐在冰滑的台阶上,靠脚底麻绳的摩擦支撑,用手拽住石阶上凸起的小冰凌,紧张地屏气向上蠕动,一级、一级、二十几级台阶后,抓住石缝一跃翻到石台上,我仰面躺在地上,望着蓝天,大口喘着粗气。

过了仙人洞,在卜居亭的石柱旁,远远便看见由大石迭成的青龙背凌空横卧,蜿蜒于山岭之上。白雪覆盖着长长的脊状峰峦,淡淡的云雾从两侧的深谷里升起。

我轻轻地走上空旷的青龙背,山野廖廓,思绪旖旎。20亿年浴火淬炼,淮阳古大陆的生成、扬子与华北板块的撞击……石榴石与辉石在漫长的等待中脱胎换骨的蜕变。终于,在距今1.28亿年前早白垩纪“燕山运动”中迎来了华丽转身的高光时刻,剧烈的脉流,将存于万米以下地幔之中黄褐色的榴辉岩抬升到地表,成为地球奇观,也造就了青龙背山形华夏图腾的万千气象。

曲折错落的龙背上,巍峨的山峰仿佛是被刀砍斧劈,从底部摺叠,只留一条窄窄的山脊勉强通行。在西端尽头,危石高翘,如青龙昂首,直刺蓝天。凭栏俯瞰,清澈的炼丹湖尽收眼底,东望龙舒诸山,重岩叠嶂,亘绵千里。

我静静地倚靠着岩石,仿佛感受到地核触角的抚摸,雪中的石壁似乎还带着地表深处的余温。我紧紧地拥抱着岩石,在聆听地心的跳动,山风掠过,岩隙的喃喃细语传递着地幔低沉的问候。层层叠叠的青苍石冈,像一册册天书,每一个断面斑斑驳驳的痕迹,都是一部地球演变的古老故事。或许,莽莽大山里,还有许多人类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揣摩和解密。

古皖文化荟萃,从汉武帝筑坛祭岳,封为“南岳”,到清乾隆登飞来峰调侃飞来石,邂逅50余位皇帝的天柱山,深受儒释道三种传统文化的浸淫,积淀着丰厚的人文底蕴。从南北朝起,道家在此修建五岳祠、灵仙观等著名道观;佛教禅宗二祖、三祖、都曾把天柱山作为传授衣钵之地,唐佛光寺、南梁山谷寺显赫一时。千百年来,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王安石、陆游、杨万里------名人志士辗转而来,登高望远,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400多刻摩崖成为珍贵的历史遗存。

我徘徊在龙鳞状的石阶上,四下寻觅,岁月风尘早已掩盖了诗仙李白当年的足迹,但记忆依然鲜活。唐天宝7年(公元748)李白跨江入皖,拜竭长清派司马承祯,远望天柱山,放声吟诵出:“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的千古佳句。那时,如日中天的唐王朝“兰陵美酒郁金香”,那时 ,风流倜傥的李白潇洒地“散尽千金”。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青龙背的脊峰上再次迎来李白的身影。青山依旧,但青山外的世界已经狼烟四起,唐天宝14年(公元755)爆发“安史之乱”,盛唐帝国的大厦砰然倒塌。已经57岁的李白随永王东巡,为唐肃宗所不容,获罪流放夜郎的途中,携妻宗多君登临天柱山求仙拜道。面对破碎的山河和不知归期的多舛命运,天柱山包容万千的超然神态抚慰了落魄的李白,盘亘几日后大彻大悟,发出了: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的由衷感慨。

惜别青龙背,沿右侧的山谷直奔争秀台,谷口的岩壁上布满白色的纹线。阴阳隔、潜龙窟、朝天阶、西关寨------连续的下坡路后,踏上了莲花峰下的莲花悬空栈道。

莲花峰就是一块浑圆的巨石,嵯峨层迭。依岩凌空架桥,飘出岩体窄窄的路面,已经结了冰,闪着寒光。右边是万丈深渊,左旁山体壁立,我紧拽着岩体的绳索一步一步地挪动。风吼叫着,太阳幸运地从云雾中探出身来,莲花栈道及附近的抱翠亭、鹰嘴石被洒上了一片金光。

峰顶的芙蓉亭、七星池,打鼓峰的挹翠亭,岩石生蛋。八卦阵-----绕过五指峰,我终于来到了炼丹湖。炼丹湖坐落在天柱山良药坪,是我国第三大高山平湖 ,四周群山罗列,湖水荡漾,波光粼粼泛着细碎的银波。站在湖畔,回眸来路,绚丽的夕阳为一字排开的莲花峰、挂印峰、仙拳峰、五指峰涂上了绚丽的色彩,茂密的林间斜映着一道道绚丽的光柱。我激动地张开双臂,独自的山野,独自的行走,领略了只属于我的独自风景。

参观左慈炼丹房后,沿湖畔东侧步道下山,淡淡的暮色中,远远地望见高峻的迎真峰和古朴的会景亭。临近天柱山庄,夜色越发凝重,到达天蛙峰时,整个山林漆黑一团,仅靠着手电的微光,往下倾着身,小心翼翼地蹒跚而行。猛然,隐约听到山下有呼喊的声音,忙站定细听,竟是住宿的农家乐老板在大声喊着我。一定是年轻的老板一大早送我到登山的路口,天都黑了还不见我下山,不放心,进景区接我来了。闻声心头一热,大声回应着越来越近的声音,脚下加快了速度。

不料,踩在一块冰上,失去重心的身体,一个踉跄跌出了石蹬路,滚到了陡坡上。幸好,崖边的几棵小树拦住了去路。

及时赶来的老板,连忙扶起了我。黑暗中,老板强有力的臂膀,让我对明天的奇谷天梯、阳光三叠和千丈崖的东关,有了强烈的期许……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