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啦索、索、索、索------”的齐声高喊中,满载游客的大巴车轻松地翻越了米拉山口,顺坡而下,驶入了风情万千的尼洋河谷。
凝神窗外,拉萨河畔褐色的荒凉岩体瞬间转换为满目葱茏的群山,沿尼洋河逶迤。山坡上草甸斑斓,继而是低矮的灌木丛,绿中泛黄。渐渐的路边有了疏朗的树林,黛色的树叶在秋阳的光影里不停地翻卷。湛蓝的天空中,大团浓白的云朵在烈烈翻腾,像是不安分的顽童,时而与山巅的皑皑积雪厮磨亲昵,仿佛在悄悄耳语;时而又飘落河中,漂白了流水……
米拉山是拉萨河与尼洋河的分水岭。尼洋河发源于米拉山西侧的措木梁拉,古冰川融水一路由西向东奔腾咆哮,湍急的流水深切山体,宽敞的河床形成了高山深谷的天然水汽通道。印度洋暖湿气流,穿越横断山脉,溯河而上,积蓄了巨大的水能资源,造就了尼洋河谷森林植被茂密的自然景观。
尼洋河和川藏公路曲折蜿蜒,在前往林芝的黄金旅游线上,相伴相随。这片高原、河谷沿途散布着无数的旖旎风光和历史遗迹,笨日神山、达则寺、第穆石刻,还有文成公主、金成公主美丽的传说。波光粼粼的河水流逝了多少远去的岁月和厚重的过往。
听导游讲:尼洋河是神山流出的悲伤的眼泪。此时,穿行在湍急奔涌的峡谷中,我执着地期盼,让圣洁的泪水把我的心灵冲洗得单纯再单纯,用一份虔诚祈求神灵的护佑和苍天的慈爱。
上午10点刚过,到达了海拔4300米的哈多镇,导游安排在路边的川菜馆吃午饭。我坐在靠窗户的桌上,很快八菜一汤就端齐了,热腾腾的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我还是深陷高反的晕眩里,属于我的那副筷子,懒洋洋躺在我的面前,桌子上的饭菜未曾动过。
很快,坐在我右手的女士像是发现了什么,关切地问:“你怎么不吃饭?脸色还这么难看?”
我迎着她询问的目光说:“头晕脑涨的。”
“那也多少吃一点。”
说着话她站起身,将餐桌另一侧的蛋炒黄瓜换到我面前。我拿起筷子勉强加了两片黄瓜,咽了口米饭。
见我不想吃,女士又忙问:“带药了吗?”
我这才看清,她身着暗灰色的宽格风衣,秀丽的面容也布满了憔悴,只是双眼依然闪着明亮的光波。见我轻轻点点头,她随手拿起我的水杯,快步走到吧台的茶炉旁,我见状跟随了过去。
茶炉旁,她似乎没有在意我的道谢,全神贯注地凝视吧台后面的墙壁。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一幅镜框悬挂在墙壁的中央,镜框里镶嵌着放大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战士正手握钢枪,在他身后是连绵的雪山。不知何时,导游踱到了身旁,指着照片说:“这是老板的父亲,在中印自卫战中牺牲了。”闻言,女士的表情越发的肃穆,闪动泪光的眼睛又像是在思索着什么,久久地不愿离开,直到急于赶路的导游连连地催喊。
饭后,沿尼洋河谷继续东行。愈走觉得河边的树木愈变高,层层叠叠,葳蕤的树梢之上,雪山如白色的光带,缱绻在蔚蓝色的天边。
行驶到一处宽敞的峡谷时,只听车窗外水声轰隆,原来是中流砥柱的景点到了。
这里已是尼洋河的中游了,山高沟深,河流湍急,一方型巨石兀然立于江中,背靠神佛山,相传这块巨石是工布地区守护神工尊德姆修炼时的座椅。
站在河边用木板搭建的观景台上,但见汹涌的河水拍打巨石,翻滚激荡,夺路而去,满河满谷都是雪花飞溅。迎风而立,任凭晶莹剔透的水花撞击脸颊,沁凉爽神,每一滴都圆润如珠,透着太阳的七彩。
作为援藏职工第二代的导游,一路上不停的介绍西藏的宗教历史、风土人情和巨大变化。很快,我们来到了下一个景点——格萨尔古堡。
一进入古堡,仿佛是穿越了千年时空,我充满期待地走近它,急切的想了解古堡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历史传奇。
导游找来藏族讲解员,一个精瘦黝黑的藏族居民,操着鳖脚的普通话,说:“古堡群已有1600多年历史,原有古堡7座,依据北斗7星的位置排列,现存比较完整的有5座。”我们边听他讲解边游览,渐渐地看清楚,整个古堡群被一个方阵所环绕包围,人在其中,有种置身古战场的感觉。古堡与古堡之间有石砌的掩体相连,而每组掩体是更小的方阵,仔细一看,竟是微型的八卦阵。
来到古堡前,看到古堡均以片石、木板堆砌而成,片石已成灰墨色。从外观看古堡是十二面十二棱柱状体,走进堡内,形状为八角形,中空,无顶,墙体有两米厚,中间嵌有木板,以前可以登顶,现木板已经全部腐烂。顶层有望孔,每层设有箭孔。古堡背靠山峦,面对尼洋河谷,居高临下,为锁关要塞。虽历经千年风雨磨砺,依然安如磐石,雄伟屹立。
相传在很久以前,天灾人祸遍及大地,观世音菩萨为普渡众生,派神子推巴噶瓦到藏地做藏族人民的君主——格萨尔王,完成降妖除魔、造福百姓的神圣使命。微风之下,秋阳高照,一束光线从洞口直射下来。我想像着当年的格萨尔王在这里指点江山、挥斥方酋,旌旗猎猎、号角扬扬,是何等的威风凛凛。与古代遗存近距离接触,久远的时光里,拖曳出旷世英雄多少飘逸的气概。
景区内有祈福塔和祈福路。祈福路因装满转经筒而得名,这条路依山而建,全长280米,由128个转经筒组成,走一段路转一路经筒,为家人、为朋友和自己祈福。
祈福塔高28米,共分五层,在一层塔内装有一个直径3米、高4点5米的西藏最大的转经筒,转筒一圈,福延十年。
午后时分的尼洋河谷如同放大的盆景,沿河滩地绿草如毡,青稞泛着金色,羊群时隐时现似珍珠散落,藏式的民居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窗前庭院五色旗和经幡在秋风中猎猎飘扬。
远处,群山苍茫,大地寥廓。
导游手持话筒指着车外:“我们现在行驶在川藏公路,也叫318国道,是被誉为最美的景观大道,从这里可以到达成都。”在游客议论纷纷中,闻听有人提到近来印度频频犯我边境,他话音一转,接着说道:“有兴趣听我讲一讲1962年发生的中印自卫反击战?见游客从窗外收回了眼神,导游提高了嗓门:先温习一下历史知识---麦克马洪线。 ”
1914年3月,英帝国趁中国辛亥革命之际,施展阴谋手段,策划中、英、藏三方会议企图把西藏从中国领土分裂出去,由于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在正式条约上签字,英国阴谋未能得逞。有个叫麦克马洪的英国将军,背着中国政府与西藏地方当局秘密交易,骗夺了9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使得印度东北边界由喜马拉雅山脚向北推到了喜马拉雅山脊。这条由马克马洪非法划定的边界线,就叫麦克马洪线。
尽管历届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这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但却为中印边境东段争端埋下祸根。
印度独立后,不断对中国领土进行蚕食,逐步向麦克马洪线推进。
1954年,印度政府在其侵占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上建立东北边境特区,并越过麦克马洪线继续向北推进。1957年,印度尼赫鲁政府利令智昏,提出了更多的领土要求。
车厢里十分的安静,大家都在仔细聆听导游的战争讲解: 1962年6月,印军加快侵略步伐,多次挑衅,打死打伤我官兵几十人。10月20日,印军2万多人在空军的配合下,从东段和西段向中国发动进攻,中国军队被迫反击,战争的第一阶段打响。仅一周时间我军取得重大胜利,军事斗争处在十分有利的态势。但印度并不服气,印度在该地区部署的两个王牌山地旅还没有参战。
毛泽东从边境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决定再狠狠地教训一下印度。11月初,四野名将丁盛率44军入藏驰援,全军将士乘1300余辆卡车翻越大雪山,在气候及其寒冷的冰河河谷做战略展开。
在第二阶段作战中,我军全歼印军3个旅,重创5个旅,总计歼敌8900余人。先头部队已抵距新德里50公里处。收复了全部失地,打击了印度扩张主义的嚣张气焰,扬我国威军威。
虽然印度在中印边境战争中遭到了全面失败,但实际上却是既得利益者,趁中国军队后撤之际非法占领了中国领土,此后又千方百计使非法占领合法化。
尼洋河谷,万簌俱寂。静静的车厢里导游的声音,一字一句明显格外地沉重:中午饭馆吧台的照片,不少人都看到了,照片上的解放军战士是老板的父亲,牺牲了,是那场自卫战著名的战斗英雄。为打通前进的通道,只身滚向了雷区……
一时间,车厢里群情激奋,议论纷纷,一位游客站起身来感慨地说:永远都不能忘记为保卫边境安宁牺牲的烈士!也有人向导游建议:返回拉萨时还在那家饭馆吃饭。
在幽深的河谷里不知疲倦行驶的大巴车,仿佛也感染了凝重的气氛,明显放缓了车速。我沉浸在当年那场世界屋脊战争的场面,穿透笼罩在眼前炮火连天的硝烟,努力思索着战争留给我们的启示。车窗外,一片嶙峋的山崖从眼前闪过,几十棵粗壮的松树引颈朝天,以一种肃穆的姿态静观世事往复,傲然苍穹。
又是导游的声音惊扰了我的沉思,抬头向前望去,只见导游手持话筒,动情地说:“现在,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特殊的游客,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军嫂。探望戍边的丈夫,不巧途中天气骤变,大雪封山,无奈滞留在拉萨。直到假期结束也无法与丈夫团聚,只好独自返回家乡。”导游的话,深深打动了每一位游客,大家相互打量,四下张望。只见在车厢的前排,中午为我打水的那位女士缓缓站起身来,斜侧着身向导游点头示意,哽咽地连连说:“谢谢、谢谢。”浅浅的泪痕已挂满清秀的脸庞。
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先是零星的、继而响成了一片。在热烈的掌声中,邻座的几个女游客围拢在了军嫂的身旁。
就在这感慨间,汽车拐下了国道,来到了卡定沟瀑布。
由于构造裂隙的发育作用,整个景区峰叠峦涌,山象多姿。沿着隐没在一片绿林之中的木栈道向上攀援,各种形状的花岗岩石垒砌成陡峭的崖壁,保留着从远古海底隆起时的杂乱无章,细心端详又感觉排列有序。身边的植被也在渐次的变化,旁逸的树枝不时地切割淡蓝的天幕。拐过一道弯后,穿行漫山遍野生长紧凑的灌木丛,顿觉山势开阔,一道瀑布从山顶飞流直下。导游兴奋地介绍说:“这就是著名的天佛瀑布,如果有佛缘可以看见水中天然形成的一尊大佛。”闻言,游客们一窝蜂地向前拥去。 我尾随着人群下到瀑布跌落的深潭附近,随着导游的指点,瀑布周围的山体上,由岩石天然形成的观音、如来佛祖等肖像惟妙惟肖清晰可见。神灵们千百年来默默地守候这片雪域,护佑尼洋河谷的祥和卡定沟——天上人间的美色。
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凿刻着藏文的六字箴言,线条粗犷、苍劲,似乎要向人们警示着什么。箴言究竟怎么解读,我无从得知,但我相信一定会有从善、戒贪的律条。证现法身、报身与化身,无尽的加持和慈悲,净除无明。
我在岩石的一角席地而坐,享受着秋日阳光的普照,领悟天人合一的广博和无边,山谷里隐隐的梵音袅袅,经声飘荡……
到达江河汇合处时,太阳已西坠,远处的雪山晶莹剔透般的洁白,而近处的山林被西天的斜阳浸染上一层橙红色。
尼洋河是雅鲁藏布江五大支流之一,又称“娘曲”,河水含沙量少,清澈见底,由最初的潺潺小溪,从高高的雪山走来,穿越原始森林,奔流了300公里,发育成盈盈秋水的大河。巨大的落差在整个生命行程中发出震耳的涛声,在此处注入了雅鲁藏布江。站在岸边,可以清晰地看到,尼洋河水清澈而湍急,雅鲁藏布江水浊而流速缓慢;一清一浊,泾渭分明,尼洋河水汇入雅鲁藏布江后,逆流而上,形成倒流奇观。
踏上凸起岩石,默默地注视着夕阳余晖下的水天一色,尼洋河谷作为地理标志到达这里结束了,但尼洋河水融入了雅鲁藏布江,组成更浩瀚的潮流,继续奔腾向前。其生命的意义,如同此时徐徐下坠的 夕阳,正在孕育着更加壮丽的喷薄……
猛然,我像是想起了什么,急忙四下张望。只见,那位军嫂站在高坡上,秋风掀动衣摆,荡起乌发和丝巾,正眺望远方的雪山。游客们纷纷围拢过来,我追随着他们的目光,也向远方眺望,那延绵不绝的雪山,如同雄伟的哨所耸立在我们心上……
蓦地,一大团浓白的云朵正向尼洋河谷疾速驶来……
2021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