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昕的头像

胡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31
分享

太阳照在雷峰尖上

雷峰尖——当初听到这个名字时,我的心隐隐为之轻颤,不禁联想到庐山的俊秀绮丽、黄山的奇险雄伟,那千岩竞秀、万壑回萦、茂林修竹、深潭名泉的遐想便在脑海里扎下了根,上雷峰尖,一睹她的芳容遂成了我耕种多年的心愿。

阳春三月,我终于等到了机会。雷峰尖茶叶公司经理盛承长自己找上门来,请我们上山摄制电视专题片,以宣传雷峰尖茶叶。

雷峰尖位于赣北彭泽县东南部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589米,山上有三十户人家,一百多个居民,都靠种茶为生。我们乘车来到山脚,沿着一条新开挖的盘山公路步行上山。名曰公路,其实是一条简易的砂石路,路随山势,婉蜓曲折,一侧是刀削斧凿的山壁,一侧是令人头晕目眩的深涧,在满目的苍翠中,公路宛若一条玉带轻盈飘渺地缠绕在群山之中。色彩各异的杜鹃花在山野间竞相开放,簇簇丛丛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一开始的新鲜感,加上了却心愿的兴奋,让人精神抖擞,但不久随着山势增高,坡路越来越陡,气喘得紧了,汗水不知不觉浸湿了衣背。

一路上,盛承长帮我扛着近20斤重的摄像机,还不时介绍雷峰尖和雷峰尖茶叶的情况。雷峰尖人种茶已有百年历史,最初山上只有3户人家,连通山上山下的是一条羊肠小道,吃水靠山泉,照明靠油灯。这几年由于拉上了高压电,现在住户和人口增加了10倍,茶园面积扩大到500多亩。

雷峰尖无法与名山大川相提并论,但要用心攀登,你就能触摸得到鼓动心泉的那股力量。登高远望,巍峨的群山峻朗秀逸,在视线里肆意扩张,群山的西北面长江如一条银色的链子自天际来往天际去;山脚下金灿烂的油菜花一层层迭着、一丘丘挨着、一片片连着,而点缀其间的农家屋舍则成了花海中的岛屿,任碧波灿浪推搡拥抱。再回首仰望,近前山峰叠翠,云飞雾绕,错落有致的茶园像瀑布、像梯田,哦,不,是熠熠生辉的绿色“金字塔”,令人心生无边的震撼。

山因茶名,茶因山贵。因为雷峰尖特殊的气候、土壤条件,雷峰尖茶叶在生产过程中,不用农药、化肥,浑然天成,是名副其实的野生绿色生态茶。2003年雷峰尖茶叶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随后又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一时声名远扬,成为彭泽县农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只有置身春日茶园绿色意境里,你才能领会雷峰尖茶叶确实沾染了山的仙气。头顶碧空如洗,阳光静静地照耀着雷峰尖,我们分明听见了阳光簌簌洒落的声响,它以最明亮透彻的语言与茶树的枝枝叶叶攀谈亲吻。遍野的茶树受到感应,立即兴奋地张开枝叶,那待放的芽苞通体透亮,在清新和煦的山风中跳着晶莹的舞蹈,感召采茶姑娘们的纤纤玉指。我忽然明白了这柔嫩的叶片里何以能释放出如此醉人的醇香。

雷峰尖每座山峰都是有灵性的,她也能体会历史的变迁,感受得到失落和孤独,对未来有着追求和希望。翻过一座山巅,顺着公路往下走近300米,或抄近路穿过一片毛竹林,山腰间土坯墙黑瓦顶的人家便跃入眼帘。雷峰尖茶场场长徐的桃家的砖瓦房,显得有些鹤立鸡群,山下的来客,一般都在他家喝口山泉茶水歇脚。从徐的桃口里得知,过去雷峰尖茶叶由于加工上的低档次,导致茶叶质量难上台面,即便是低廉的价格也没有很好的销路。雷峰尖人自嘲地说,雷峰尖茶叶空有名声。当雷峰尖茶叶被外地人抢注了商标后,雷峰尖人竟不以为然,难道自家的山自己种的茶叶别人能赖去不成?可是不久,他们就明白了个中原由,山是自己的,茶叶还得自己种,但“雷峰尖”这个流传已久,响响当当,能喷发甘冽清香的品牌已不属于自己,那可是一块金字招牌,无价之宝呀!雷峰尖人的心隐隐作痛,说不出的苦衷让他们几乎抬不起头来,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

说话间,女主人已将饭菜端上了桌,因为刚才那个沉重的话题,也因为下午还要拍摄节目,我们都没有了喝一杯的兴致。好在山上蔬菜、春笋绿色无公害,我们放心大胆地饱餐了一顿,而接下来采访到的信息,好似一股盎然的春意,让人心生芬芳的感触。

2004年3月份,彭泽县东升镇政府干部盛承长等三人,来到山上,成立了雷峰山茶叶公司,他们投资几十万元,购置了一系列加工设备,使茶叶加工现代化。

机械制作省工省时,制作出的茶叶清爽、光亮、匀整,如果说手工制作的茶叶是难见世面的丑小丫 ,那么机械制作的茶叶可就堪称轻巧玲珑、姿色靓丽的俏姑娘了,什么台面她不可以上呢?制作方式的转变可谓立竿见影,使得雷峰尖茶叶的身价大增,过去手工制作的谷雨茶每斤60元,立夏茶每斤10元,现在机械制作的谷雨茶每斤400元,立夏茶每斤50元,除去成本费用,效益成倍增加。

2005年,由于合伙人工作调动,退出股份,盛承长决定独立经营。他看准这块金字招牌,立即着手申请登记注册“雷峰山”牌商标。一字之差,似乎叫起来不那么顺口,听起来也不那么顺耳,那含金量,那长久积淀的口碑和品牌效应是否也大打折扣呢?不尽然,雷峰尖人对“雷峰山”这个属于自己的商标充满了自信,只要雷峰尖的阳光依旧,山风依旧,薄雾轻云依旧,雷峰尖上生长的“雷峰山”牌茶叶醇香必然依旧。所有这些一脉相承,还怕自己的名字叫不响,还怕别人慧眼不识真金!

盛承长是个思想活跃,有经营头脑的人,他不但在加工制作上下力气,而且又在包装经营上做文章,让“雷峰山”茶叶穿上了漂亮的外衣,走上超市货架,成为茶叶礼品中的佳品。在他的带动下,茶农们自发成立了雷峰尖茶叶协会,形成了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茶农摘回的青茶,由茶叶公司统一收购、加工、销售。茶农一心摘茶,不用牵挂加工,劳动强度小了,收入反而增加了。过去每亩茶园收入600多元,现在每亩平均收入已达1800多元。难怪他们被粘在了山上,舍不得下山了。

爬山的疲劳已跑得无影无踪,我摇着摄像机镜头,尽情捕捉山中美景。忽然,一队姑娘、媳妇提着篮子,沿着竹林中的小径,旁若无人鱼贯而入我的画面,使得静谧的山野顿时活跃流动起来。时令让雷峰尖的女人们倾巢而出,她们一路上说说笑笑,像林中的鸟儿叽叽喳喳,无忧无虑、自然生态,当她们的身影投放在层层叠叠,气势磅礴的茶园里,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这春光美景图里有了画龙点睛之笔。我的心里翻涌着莫名的浪潮,是啊,“泰山不辞抔土,江海不辞细流”,雷峰尖人有自己的内涵、活法。他们孜孜追求着,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一篮篮细嫩透明的叶尖尖汇聚到一起,俨然一颗颗绿色的生命,它们相依相佣,喁喁私语,急切地等待着实现生命的价值,以余香袅袅的魅力吸引人们品尝赢得赞美。

在场长徐的桃家门前的太阳里,我们一边品尝上好的雷峰山茶,一边继续采访。晶莹剔透的玻璃杯里,茶叶在开水的冲泡下,上下翻滚,清澈的水因茶而绿,碧绿的茶因水而明,那持久的醇香让每一个捧着茶杯的人神清气爽。我们了解到,雷峰山茶叶年产仅万斤左右,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如何做强做大是摆在雷峰尖人面前的又一崭新课题。盛承长告诉我们,他准备再增加投资,提高加工档次,设立多个经销网点,成倍扩大茶园面积,使产销量翻几翻。

太阳垂挂在对面的山尖上,我们恋恋不舍踏上归程。一路上,雷峰尖的一草一木依然在脑海里闪回叠映,对雷峰尖茶叶被别人抢注商标,我不免感到遗憾,但许多的事又让我感到欣慰,因为盛承长和雷峰尖人已经意识到品牌的重要,他们掌握了现代制作方法,也学到了新的经营理念,对未来有了新的规划和打算。

春天是雷峰尖收获的季节,我相信雷峰尖人必定会抓住这美好春光,经营打造出享誉市场的雷峰山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