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昕的头像

胡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24
分享

拥抱人生第二个春天

我常常想,人生的遇合,实在是一种缘分。

我最初知道他的名字,是看到他常在报纸上写别人,真正认识他,是我找上门去写他。他就是彭泽县乡镇企业局退休老干部宋茂淮。宋老虽然年逾古稀,是个平常人,但他几十年如一日,酷爱收藏报纸、集邮、写稿,省、市多家媒体都报道过他的事迹,称其为“三痴”老人,我在采访他之后,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他何止是“三痴”,他对整个人生都是那么的执着、痴迷。

那是一个春日的下午,电话联系宋老之后,我和我的搭档钱丽上门采访,哪知宋老早早迎候在楼下,溢于言表的热诚,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进门未及寒喧,他就把我们领进他的小天地——藏报室。八、九个平方的藏报室委实太小,一张办公桌,两个简易书架,就让人有些转不过身来。仔细打量,两个简易书架上分门别类,层层叠叠堆满了报纸、刊物、书籍。在宋老的介绍、指点之下,我细细地翻看了这些陈年老报,粗略统计,老人收藏了全国各大报的“星期刊”、“周末版“等副刊约一百多种上十万份。有些报纸,像《九江日报》从1982年复刊到现在一张不缺,《江西日报》副刊的“浪花”、“井冈山” ,从1976年起也收集齐全,细心的老人为查阅方便,还按月装订编了号。问起老人这番痴心为哪般,他情不自禁打开话匣子。

宋老说,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就迷上收集报纸,因为自己喜欢写稿投稿,所以必须学习,提高写作水平。

从宋老的谈吐中,我们了解到老人收藏报纸不贪种类多少,唯求资料和实用性,看到有新报好报,老人省吃俭用花钱买不说,有时看到路上、垃圾堆里,别人丢弃的废报纸,也蹲下身子,仔细考究,有价值的,掸掸灰尘,叠好放进口袋;出门在外,老人留心的是报纸,带回来的不是礼物还是报纸。

宋老说有一次单位组织去江苏某地参观,在一家工厂吃饭的时候,看到一个女工拿厂报包包子,他就走上前对那位女工说,你把这张报纸给我,我去门口买个塑料袋给你,那个女工有些不理解,但还是同意了。还有一次,他到西安去学习三个月,回来的时候,同去学习的同事都争先恐后买西安的土特产带回来,他呢,什么土特产都没买,但提的包比谁的都重,回到家,孩子们抢着打开他的包,哪知是两捆过时的报纸。

坐了一会儿,宋老的老伴潘秀珍也熟了,说起老头子对报纸的痴迷,她是感触颇深,忍不住插话数落起来。她说她这一辈子和宋老一起去九江、南昌的次数,都能数得出来,去外地的城市就更难得了。每次出门前,他们都有一个美好的计划,或者说是宋老的承诺和许愿,但是一到车水马龙的都市里,宋老就说话不算话了,他把什么都忘了。最后是老伴想买的衣帽、鞋袜、首饰、化妆品什么的,都未兑现,空着两手正好帮他提报纸。

宋老说他收藏报纸有苦有乐,苦的是日积月累实在不易,乐的是以报会友,以友促报,增长了知识,增加了友情,陶冶了情操,当许多熟人、朋友慕名光顾他的“小天地”借阅报刊书籍,查找资料时,他所体会到的那份喜悦和成功,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正是那份真切,鼓舞并更加滋长了他不懈的追求。

朋友小戈曾经和我谈起宋老。前几年,他承包了一片果园,因为是半道出家,对种果树可谓一知半解,当年果树不知何因,死了一半,几十万的投资眼看就要打水漂,后来,他知道了是气候、虫灾的原因,要解决问题,必须对比、掌握历年来当地的气象特点,然后对症下药。这些资料,连县图书馆都没有,到哪里去找呢?有人推荐他找宋老,哪知宋老这个小报馆还真帮他做了大事。宋老受托赶紧翻查他收藏的报纸,画了一张大表,把历年来的气象资料完完全全地抄写下来,并亲自登门送到小戈家,小戈逢人就说宋老雪中送炭,不胜感激。

几十年播洒真情,也让报纸接受了宋老,仅有初中文化的他,笔耕不断,至今已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稿六百多篇,并自费出版《银花金花》、《陶狄遗香》、《彭泽星光》、《彭蠡文苑》、《澎浪纪事》等五本文集。

宋老从收藏报纸到为报纸写稿,以及参与编撰县志工作,似乎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但连贯起来一想,老人的孜孜追求,不正说明了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道理吗?

宋老在藏报写稿的同时,还偏爱集邮,当他翻开一摞摞邮册,一幅幅微型艺术品随之展现在眼前,我们的视线和思维被牵引着跨越时空,纵览人文历史,流连忘返中,内心受到莫名的冲撞。看到一叠叠式样不一的获奖证书,我们才知道他已先后十五次参加省、市邮票展览并获奖。

宋老的居室里,简陋阴暗,但满屋子弥漫着扑鼻的文化气息,让人感到清新、舒畅,犹如置身世外桃园。

客厅里、卧室的四面墙上,都挂满了宋老的书法作品,桌子上摆放着各类乐器和乐谱,当我们好奇的目光投向宋老时,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他还爱好书法、音乐,至今仍然每日抽出一个小时练习书法,一个小时练习各类乐器。我们惊叹宋老多才多艺,爱好是如此广泛,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在我们的请求下,宋老随手拿起乐器一一演示。一曲电子琴独奏《喜洋洋》,抒发了宋老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多彩人生的深情祝福!在宋老的影响下,儿孙两代不乏志趣相投者。

宋老的二女儿宋慧珠说起受父亲影响的事,感触颇深,她说父亲琴棋书画都擅长,晚年的生活显得充实,是他们这些子女最为女乐见的事,所以老人家收集报纸、集邮、写作、买乐器,大家都愿意出钱支持。她自己在父亲的影响下爱好音乐,妹妹爱好写作,第三代受影响的就更多了,有喜欢乐器的,有喜欢书法的,每到节假日,子女孙辈同堂欢聚,常常是兴致大发,大家吹拉弹唱,自娱自乐,琴声歌声朗诵声欢歌笑语声融合着潺潺流淌的亲情,让一家老少沉浸在其乐融融的温情中,品尝着幸福的醇香。

告别时,宋老执意送我们到楼下。屋外,春意盎然,夕阳把我们的身影拖得很长,老人那斑白的鬓发、蹒跚的步履告诉我们他老了,但他那爽朗的的笑声,又清楚明了地展示着他活跃的思维、年轻的心。我不由感到老人正在倾情编织、拥抱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他生活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的美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