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德明的头像

胡德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15
分享

人言可畏

王大娘七十多岁了,农村人,身体一直都很硬朗。自家住的房前屋后总是种满时新小菜,就是烧饭的柴火,都是自己到山上去背。家里也有儿女们给买的煤气灶、电炒锅、电饭煲,可吃惯了柴火大铁锅饭的王大娘,怎么也不肯用这些新鲜玩意。说做出来的饭菜没味道,不好吃,还说煤气和电不安全,还花钱。儿女们犟不过老太太,也就随她去,况且也确实害怕老太太用完煤气忘关气,用电怕电着人。就这样,厨房里电器家伙齐全,可只有儿女们回来了,才用得着,王大娘依然一日三餐都是生柴火做饭,炊烟袅袅。

 王大娘的儿女们都是有出息的人,一儿一女都在城里工作,也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小儿子叫王军,在税务局工作,儿媳妇是老师,叫苏倩。大女儿叫王燕,县医院内科主治大夫,女婿也是国家干部。

 从王大娘老伴去世以后,儿子、女儿、儿媳妇、女婿也都纷纷劝说王大娘去城里住,跟儿子跟女儿都行,让王大娘自己决定,或者在儿女两家轮换住也行,只要王大娘高兴就好。

 王大娘也去城里住了几回,王军和王燕家都去了,可每次都住不了几天又闹着回村里了,儿女们怎么留都留不住。

 王大娘总说,城里住太拘谨人,去没处去逛没处逛,家家户户都关着个门,太没意思了。还说,就连咳嗽吐痰都不方便,光溜溜的地面,吐都没处吐,太憋屈人了。城里还车多人多,嘈杂的很,空气也不好。

 总之是城里没有一样好,王军和王燕再接王大娘去城里住,她是怎么也不肯去了。还一个劲对村里的老姐妹们说,还是住村里好,啥啥都方便,空气也好,没事也有地方串门,有处找人唠嗑说话。住城里,能把人急死,打死也不去遭那份罪啦。

 就这样,王大娘就再也没有动过去城里的念头,儿女们又都劝过几次没劝动,也就由着老太太自己了。

 虽然老太太一个人住村里让儿女们放心不下,可老太太坚决不去城里住,儿女们也都没有其它好办法,只好尽量工作之余抽时间回来看她。都是吃公家饭的,每天都得去上班,时不时还赶上个单位值班、加班啥的。孩子们学校的功课也忙,赶上周末吧,还得陪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虽说王大娘村里的家离城里就七八十里路程,可儿女们忙起来了,还真没法三天两头回来看她。

 王大娘每天都早早起床,梳洗完后就去门前屋后菜园地里忙活一两个小时,然后才回家烧火做早饭。吃完早饭,有时还去菜园地忙,有时就去村邻家串串门,和村里的老姐妹们一起逛逛马路。下午,要是有活要忙,就一两点早早做了午饭吃;要是下午没有什么活要干,就挨到四五点钟再做顿饭吃。晚饭就不一定每天吃了,感觉肚子饿,就做点,但是大部分时间,王大娘是不做晚饭吃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晚饭吃了不消化,搁心口窝一个大石头似的,一晚上都睡不安稳。

 日子一天天过,王军和王燕也一天天习惯了。有空的时候就回来看一看,从城里的超市买点米面、买点鸡鸭鱼肉什么的,也给王大娘留点零花钱,买个油盐酱醋。青菜萝卜、葱姜蒜苗的,王大娘从来没有买过,自己房前屋后都种的有。

 赶瓜果蔬菜疯长的时候,种的多自己吃不了,王大娘还采摘了装袋给王军和王燕捎去吃。村里常有去城里的人,架不住王大娘央求,每次也都帮忙给她儿女捎带去了。

 王军和王燕对村里人也都不错,虽说都是有公干的人,可对人和顺不拿架子,但凡村里那家那户有个大房小事的,也都力所能及的给与照应。村里和王军他们岁数差不多的,都亲热叫王大娘表伯娘。一句表伯娘,即拉近了关系又表达着距离。在村里,王军和王燕的口碑都不错,时常有人给竖大指姆。村里人也都说,王大娘好命,有一对好儿女,儿女都有本事,儿女、儿媳、女婿都孝顺。

 也许是应了一句老话“花无百日好”,也或者是“世事无常”。总之,王大娘最近遭遇的一些日常事,让她的儿女们伤透了脑筋。

 一天,和往常一样,王大娘和村里的老姐妹们一起,又在村旁的大马路上溜达,不小心在马路边沿绊了一下脚,好巧不巧就栽进了旁边的排水沟,等一众姐妹们把她拉起来,才发现左肩不能动了,大家赶紧要了她身上电话给她儿子王军打过去,王军急忙开车回来送王大娘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肩关节脱臼,被留医院住院。住院三天,儿子儿媳女儿女婿轮流照顾。伤痛才稍有好转,王大娘就闹着要出院,要王军和王燕把她送回村里。最后,姐弟俩拗不过她,只好把她送回村里。

 回到村里,王大娘用绷带吊着个左膀子,每天依然是早起,依然一个人烧火做饭,依然空闲时溜溜马路,可村里人开始说闲话了。

 “哎,你看,老太太真的好可怜,那么大年纪受那么重的伤,儿女好狠心,在医院住两天就给送回来了”;“就是,就是,都体体面面的人,连老娘都不肯照料,都是白眼狼”;“你们不知道吧,老太太的儿女狠着的呢,连老太太种的小菜都不放过,一袋子一袋子往城里提。”

 村里的妇女,没事的时候,有的是时间说这样的闲话,也乐意说这样的闲话。况且这件事看起来,还就像传言说的那么回事,肯定没有冤枉他们,也有人在心里想。说的多了,慢慢就像是真事一样传开了。

 俗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流言就像长了翅膀,很快就飞到了城里,传到了王军、苏倩和王燕的耳朵里。王军、苏倩、王燕都气的不行,可愣是没有办法去解释、去澄清。就是解释,也没人信。

 这件事出现以后,王军和王燕说什么也要把王大娘接去城里,老太太依然是坚决不从,然后儿媳妇苏倩和大女婿一起,携带着孙女、外孙子一起回来,共同威逼利诱、软磨硬泡,硬是把老太太给说活泛了,接去了城里,条件依然是老太太拥有随时去哪家都行的特权,就是不要再提回村里。

 然而,许多事情往往都不是按照人们理想的意愿发展,王军姐弟俩的这次接母进城长住的愿望也在几天后再次流产。

 还是和以前的许多次一样,从进到城里开始,王大娘就浑身的不自在,看那那不好,特别是晚上,整宿整宿睡不着,一听见汽车喇叭声就哆嗦。三天下来,两眼圈乌黑,人也好像瘦了一大圈,着实把姐弟俩吓一大跳。赶紧送去医院做了个全面检查,结果身体还算不错,啥毛病没有。医生根据王大娘叙说的情况,断定是没有休息好造成的,要王大娘注意休息,保证睡眠质量。

 从医院出来,王大娘说什么也要回村里去住,怎么也不愿再回城里王军或王燕家,谁劝都不管用。没办法,王军姐弟两家一合计,也怕这样时间长了,真把王大娘身体熬坏了,就把王大娘又送回了村里住。

 经这么一折腾,村里不少人也知道了王大娘是在城里住不惯的缘由。王军他们姐弟也把王大娘做饭用的柴火什么的,都准备的足足的,雇人一摞摞码的整整齐齐,自来水管道啦、电表度数啦,也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的,电话费也给交的足足的。前面的流言慢慢也少有人再说了,日子一天天平静了下来。

 然而,好事多磨啊。刚平静下来的日子又被王大娘突发的一次上山背柴火的事炸开了锅。

 这天,王大娘早早起床做了早饭吃,然后就一个人背着背篼去了家对面的山顶松树林里捡拾干松枝、松针做引火柴。对面山头有五百多米的垂直高度,年轻人从山脚上到山顶也得近一个小时。王大娘具体走了多久没人知道,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不用想也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可王大娘就是去这么做了。那天正好邻村有两个人去那个山头看松树,正好就看到了她,大概下午五点多的时间,看到她背着一背兜的干松枝、松针,在树木茂密的山林里“挣扎”。至于王大娘什么时候才回到家的,没有人知道。

 这件事第二天就被左邻右舍给传播开了,当然起始于邻村昨天去那个山头看松树的人。不是他们看见,也没人知道王大娘一个人去了那么高的山头,也就没有了后面的这些传言。然而,王大娘终究是一个人去了,也正好被人看见了,然后说什么的就都有了。

 有说:真是的,那么大年纪了,也真不省心,一个人要是摔倒、碰到,怎么得了,深山老林的,没有人知道,太危险了。这算是善意关心的话语。

 有说:都多大年纪了,还那么顾家,儿女都工作挣钱,自己还那么没死没活的干。这话就有责备、妒忌老太太的味道了。

 有说:王军他们姐弟俩也是,自己老娘那么大岁数了,也不接到身边养着,我看前些日子传的说他们的那些话就是真的,看起来人模人样,对自己老娘都那么刻薄。这话就恶毒了,就有明显的针对意味了。

 这还不算,最让王军、王燕姐弟俩错愕的是这样的一些场景。

 王军或王燕,在城里常常遇到从村里来城里办事的乡亲,他们总是神秘兮兮的对王军或王燕说:好久没回村了吧,你听说没,表伯娘那天一个人去对面山上背引火柴,那么高的山,她那么大年纪了,怎么爬上去的哦;深山老林的,一个人绊倒哪了咋得了,表伯娘也是,一个人咋能跑那么远,简直不让人省心;不是我多嘴,我也是替你们着急才给你说的。

 也有人指着王军或王燕给身边的人说:看到没有,就是那个人,在城里工作,人模人样的,光顾自己一家子在城里潇洒快活,丢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娘在村里不管,简直没人性。

 听着这些传言和指责,王军和王燕,还有他们的家人都沉默了。尽管他们心里都知道,王大娘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你要让她一天不去干活不去做点啥,只怕是才会活活的给闲出病来。

 “真是人言可畏啊”!

 王军姐弟俩相互望了一眼,叹息着说。

      2021.6.10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