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在网上看到一幅图片,两位老人端坐在家里树荫下的石凳上,旁边是一个油漆剥落的小木桌,桌上摆着两双碗筷和一个盛放馍馍的箩筐,老婆婆正在用颤悠悠的手将自己碗里的菜拨到老大爷碗里,而老大爷就在那里端着碗深情的望着自己的老伴,老婆婆和老大爷眼里浓浓的幸福感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也忽然体会到“相濡以沫”的函意。
看背景,这是农村乡间很普通的一对老夫老妻了,他们没有住在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没有吃着满桌的大鱼大肉,也没穿着名贵的锦衣绸罗。有的,是住了一辈子的外墙已经长出青苔的老石屋;是碗里每天赖以生存的粗茶淡饭;是穿着自己一针一线缝制带有补丁的普通衣服。但是他们的脸上、手上除了岁月留下的斑斑痕迹外,带给我们的却是满脸的幸福和满足。他们已经劳累了几十年,或许今天又劳动了一天,甚至明天还要继续,但是他们却能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坐在一起,享受属于他们的傍晚时光,这时候,他们忘却了劳累和烦恼,只是专注而又幸福的享用着他们简单的晚餐。
看到这里,我仿佛看见孩子的爷爷戴着老花镜,拿着报纸在认真的阅读,孩子的奶奶安静的坐在旁边的画面。那是我的公公和婆婆,细数岁月,他们一路风雨相伴已经四十几载了,相互之间早已有了深深的依赖。结婚前,公公是一名军人,严格的军旅生活培养了公公做事的严谨和雷厉风行,也培养了公公对待家务的一丝不苟。听爱人说,公公以前总是在假期帮助婆婆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而婆婆也非常体贴公公,每天在公公下班前总是做好热腾腾的饭菜,端到桌上,等着公公回来,然后一家人坐在饭桌前一起享用他们共同的三餐。他们用自己的辛劳和相互的扶持养大了三个儿女,等儿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后,公公和婆婆头上也已经长出了斑斑的白发。
儿女长大离开身边后,退休后的公公本打算每年带上婆婆去外面走走看看,可是还未来得及实现第一个愿望,婆婆就患了病,虽然经过治疗有所好转,但是却落下了行动不便,甚至右胳膊也不能抬起了。从那以后,公公不但接过了婆婆原来干的家务,而且还照顾起婆婆的衣食住行,本是医生出家的公公更是亲自捻起针灸每天给婆婆进行治疗,没事的时候就陪着婆婆去外面慢慢的散步,或坐在一起聊天,生怕婆婆有所孤单和寂寞。
我们回家的时候,婆婆知道公公喜欢搓麻将,她就会招呼我们围在一起搓几圈,有意识的满足老伴的喜好,公公就会很高兴的带着我们围在一起,摆开龙门阵。因为婆婆的右手不方便,有时候公公刚摸到一张好牌,婆婆却慢悠悠说:“那张牌我要碰”,公公只好很不舍的退回刚抓到手的好牌,并不忘对婆婆无奈的抱怨一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公公总是选择坐在婆婆的左边,他说,用左手夹菜的婆婆会妨碍旁边的人,他知道哪些菜最适合婆婆口味,每当在饭桌上,看到婆婆碗里满满堆放着公公夹过去的菜,我们做儿女的眼里也盈满了幸福。
因为工作的地方离家远,我们每年除了逢年过节回家,也多次对老人提出搬来和我们一起生活。每当这时候,公公和婆婆总是以我们工作忙,还要照顾孩子为理由推脱,不愿意给我们添麻烦,可是我们的心里却总是牵挂着他们。
婆婆和公公是一对很普通的夫妻,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们在人生四十多年的风雨路上一直相互扶持,不离不弃。他们给我们后辈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他们相濡以沫的人生。我也明白了,婆婆、公公和天下所有的老人们一样,晚年最幸福的不是儿女们提供的锦衣玉食、高楼大厦,而是他们在有生之年能一起继续风雨前行、相守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