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银芳的头像

黄银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26
分享

阴坡速写

 

           题 记

  恩施市红土乡大岩村阴坡组,距集镇25公里,山狭路陡人稀,不通公路,素属偏狭之地。阴坡197口人,喝山泉水,吃农家肥种的粮食和蔬菜,人均寿命78岁以上,现有7名80岁以上的老人,付大姐95岁,耳聪目明,刘光新85岁,还能背动80斤包谷上红土溪去赶集。

舒凤阶77岁了,儿子媳妇全部在外面打工,他一个人在家喂一头猪,八只山羊,种七亩多地。问起他的饮食起居,他说,“早上起来一杯茶,兑点蜂糖,一天三顿包谷合渣饭,神清气爽的。茶是在自己山上采的野茶,蜂糖是自家的土蜂蜜满山采的野花糖。”他有些得意地说。

春到阴坡看百花开,夏到阴坡在汪家河摸鱼,秋到阴坡赏满山红果黄叶,冬到阴坡听泉水从积雪中哗哗地流过的声音,烤着柴火吃着烧洋芋听阴坡人道古说今。这里没有农药蔬菜、没有化学污染,原生态的美景、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犹如世外桃源。这是阴坡人几百年集下的财富,亦是世人养生的最佳选择之地。

 阴坡,一粒不染凡尘的净土

  一面坡,就似一把绢做的扇,3平方公里,从冬竹坪到王家大山,800米的垂直落差,斜向而上,以深谷狭豁为轴,第次展开。用钉耙和挖锄做笔,蘸汪家河的水在高峰峻岭处点丹青。青山做骨,黄土为肤,蓄草、木为发,水为梳。汪家河,做了一架不知疲倦的水车,将它滋润得就如一个丰腴的少妇,婀婀娜娜地,千娇百媚。

汪家河,发源于黑岩洞暗河,经阴坡山脚转20里,汇入清江,绕得上阴坡的路时如阶梯时成陡坎。于峡口、巨石处,飞流直斜,雄宏如狮吼;于平底浅滩,则柔美秀丽,婀娜流经。

1880年,改土归流而至的汪公、彭公、舒公,选了这以汪家河为界,与陈墙岩隔岸相守,易进难出,易守难攻的偏狭之地,自是喜静,便应了汪家河极柔之美,把这娟一般的“扇”,叫了阴坡。汪公沿河而居,那一条河流便叫了汪家河,舒公落脚虎棬凹,后因到彭家上门入赘,迁址冬竹坪坎上建舒家大屋场,虎棬凹后来为梅姓人家居住,称梅家凹。三姓人各据一方,在此挽草为记,与土著民互为通融,似是今日阴坡九姓人氏一百多年生发与共的成因。

这就是阴坡,恩施市红土乡最深山处的一个原始村落, 因了一湾水,一坡灵动与生气,成就了一粒不染凡尘的净土。

        天 梯

   从汪家河上阴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高耸入云的“天梯”。在冬竹坪放眼向上望,只见一个连着一个延绵不断,一个比一个高的小山包昂向天立,与它周围的绿树丛林相互辉映,似仙境梦地。远看,似跨上它就能一步登天。传说过去凡赶考的秀才,必来此山下祭拜,祈祷能够考个状元一步登天。久而久之,村民便叫此地为“天梯”。

     羊 角 山 传 说

   “猛虎追羊迎客松”,是阴坡最神秘的传说。

转过“天梯”,来到汪家河下游三分之一处,就能见到两条形似羊角的巨石拔地而起,直冲云霄,这就是羊角山。

传说乌州州府大人上堂办案,无故头痛难忍。乌州府便请了风水先生来看。风水相生设神坛焚香,掐指一算,对州府大人说道,在施州的一座山上有一只山羊,它的两只角紫气萦绕,直照本州府大堂,因阳气太旺,所以照得州府大人无法过堂。州府大人听说如此,将惊木堂一拍,吩咐道:“快去给我捉来。”风水先生便赶了猛虎来追,当猛虎追到羊角山前时,突然眼花缭乱,一头撞在了一颗迎客松上,顿时两腿掉进汪家河,再也拔不出来。从此,猛虎脚陷汪家河,头顶一颗迎客松,与羊角山日夜对峙,就是抓不到山羊。州府大人见此,只好亲自带了贡品前来羊角山祭拜奉贡,回去后过堂就头痛的病竟不治而愈。

     日 照 岩

羊角山靠舒家大屋场一侧有一段岩上,像刀削一样整齐、雪白,无杂草、藤树附着,它脚下有一碧绿碧绿的潭,每到夜晚,绝壁上就如明灯高照,随着绿水碧波的荡漾,现七彩霓光。当地村民夜晚从此路过,如同白天,无需灯明火把,久了,村民便叫它“日照岩”。

     阴 坡 纸 厂

   在汪家河纸厂遗址,两个千斤重的大石圆盘, 一个躺着,一个站着,长满青苔,说是叫碾子。它们躲在草丛里向世人见证着一段辉煌的造纸历史。

一个搭在河边的茅草棚,一架水车,几口池子,一副碾盘,还有几张竹帘子,竟然养活了几代阴坡人。

阴坡人造纸离不开竹。首先得将竹子从山上砍回来。一拨一拨的人在各个山头将砍下的竹子打捆绑紧,然后用长短不同的“哦嗬”声相互约定好后,再依序往河里放竹,最后到河里去捡竹,然后放排到纸厂;用大锤将竹子砸破,叫破竹,砸碎的碎竹要在石灰水里浸泡30多天,称为泡竹;碎竹泡软后,就是洗竹了,石灰清洗干净后,将它们放到碾盘上碾,叫碾竹;泡好的碎竹被碾成细末后,就要堆起来发酵了,称为捂竹;经过发酵的竹末更柔软细腻。发孝成熟后,将竹末放进水池搅拌,称为搅竹,也叫打梳滚,搅拌均匀后,用竹帘子开始舀竹,也叫端浆,是一个滤水的过程。端浆是技术活,纸做得好不好,全看最后端浆的人。端浆均匀,纸张才会均匀,端浆的技术全靠自己练,就那么一个手势,一学就会,但要端好却要用心地练习。端浆滤水后,就要把浆盘放在榨子上榨干,竹浆榨干后即成毛纸,打磨光滑后,修剪成型即完成造纸的全部过程。

这是阴坡人造纸必须经过的过程。经过压榨成坯出模的纸,质量好的,便被打磨光滑,有的用于学生做学问,有的做成皮纸,皮纸含有油脂,不易变质损坏,是最好的用于记载历史大事记的用纸,亦有人用它裱糊窗户或是包装最贵重的物品。但阴坡出产最多的是火纸,也叫烧纸,主要用于祭祀和做手纸用。火纸作为手纸,结束了人类用瓦片、树叶、包谷壳叶等做手纸的历史,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阴坡的火纸曾远销沙市、恩施、建始、鹤峰等城市,以及沙地、新塘等周边乡镇。在阴坡背力,往外运火纸曾经是一部分红土人维持一家人生计的主业。

1982年以前,阴坡有汪家河纸厂、曾家纸厂、阮家河纸厂等三家纸厂。可以想象当时是何等的繁荣、忙碌景象。

        阴 坡 大 事 记

  .1936年,舒吉贤、舒德勤、姚品书三人参加红军,跟随贺龙闹革命。1937年贺龙带着红军离开红土,三人被留下来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当年7月6日,在清匪反霸运动中,舒德勤、姚品书被当地还乡团杀害。舒吉贤因到云阳背力,逃过一劫,直到2000年去世,终年91岁。

解放初期,阴坡先后设置初级社、互助组、大队部。1958年,阴坡每户留一人看家,其余190多人到红光铁厂大练钢铁,1960年又返回阴坡,成立阴坡大队部,后建冬竹坪小学,下阴坡小学。后于2000年先后撤销两所小学。

1979年,恩施地区的板党、窑归、锦丝、坝漆四大特产,名广全球。因红土天落水马富坝的复叶长生漆,树干高大,质量好产量高,被定为地方优良品种。为了赶超茅坝生漆,时任区委书记许江崇在马弓坝召开复叶长生漆发展大会,会上确定了阴坡大队的徐可立、伍习莲等4户人家,共计22口人,在大队称商品口粮,专职在冬竹坪生漆基地发展、管理生漆树。直到1982年落实责任制,取消此政策。

1996年,时任州长张洪伦亲自批示“阴坡需户户通电”。1997年恩施州、市两级水电部门全力解决,阴坡通电。97年阴坡农网改造通电以前,冬竹坪刘家大院刘先召自造发电站,为5户24口人通电。

2015年,阴坡户籍上仍有197口人,其中17人大学毕业,8人中专毕业,一人正在读研究生,有3名国家公务员,2名国家教师,一名医生,11名党员。木、石、竹、漆、铁等匠师、艺人15人。

一面坡,一条河,“谁将妙笔,写就素缣三百匹”?

坚韧的阴坡人,让我想起羊角山上的酒巴树。酒巴树在一丝土都没有的岩壳里可以千年万年地生长、存活。因水分少,是烧炭最好的材料,曾是阴坡人最大的经济支柱产业。因为五六十年才能长到酒杯粗,村民就叫其酒杯树,久而久之便被叫成了酒巴树。满阴坡的酒巴树,细小的圆叶,草绿色,不张不扬。

    早春,在阴坡徒步旅行

  4月14日,我们一行四人沿原始村落马弓坝,从清江的支流马尾沟溯流而上,在冬竹坪踏“天梯”过河进山。时而沿着汪家河嬉水而行,时而又走进林荫小道,踏着厚厚的落叶,绵软温暖。枯枝“嚓嚓”的脆裂声与枯叶“咝咝”的摩擦声刚柔相济,便又多了些许惬意。阳光从高树软藤的枝叶间撒着金色照进来,鸟儿穿梭不停地欢叫,那心便飞了起来。一个鹅卵石与另一个鹅卵石,许是被远古的海洋遗落于此,现在却在汪家河以一根独木联姻。站在独木桥上,看自己的倒影被浑圆的土鱼穿梭,便忘记了踏上独木桥时的那些战战兢兢。

下河、爬坡,山路十八弯地起程转合。在傲天长“咩”的羊角山下,在刀削的日照岩前,在葛藤湾的葛仙女母子沐浴图前,在穿着大脚裤的小妇人端出来的那一碗浑圆肥实的土鱼面前,我仿佛回到亿万斯年前。石磨的鱼叉,火铳的硝烟,刀耕火种的小米,似见一群扎着茅草裹着树叶的祖先在那里以水当酒地狂欢。

牧羊人,在河边将鞭子甩起清脆的响声。一架风烛残年的水车,曾让文明在汪家河造纸厂的碾盘上碾压、成坯、出模……

爬上峰巅回头望,星星点点的,大山深处皆人家。只是山做了门扉,树做了卷帘,羞羞答答地欲露还藏处,灰瓦翘檐,一口老井,一匹竹简,一条小溪,一副妙笔丹青。在吊脚楼上听燕子“啁啾”低语,从四角天井看蓝天白云。风清云淡、闲庭信步,凭栏处,将山水看不够。晨起,山岚五彩纷呈,露珠晶莹剔透,青山醉了,绿树醉了,画眉醉了,人也醉了……

       阴 坡 情 结

    听说我们要去,60岁的刘先召把他出嫁的妹妹接回去给我们做饭。一桌丰盛的土家菜,一桌还不清的人情。

上山十里远,来到深山之中的舒家大屋场,与留守老人舒玉阶聊聊天。“博成,有客人进山,你哪门不带到我那里坐哈儿,那要来喝口茶哒再走。”舒凤阶叫住给我们带路的博成。那眼神能融化寒冰。

晚饭时候,来到老书记舒业词家,他开门第一句话就是:“黄主任,阴坡你还没走够啊?”听得我的眼泪直打转。二十年前,我与这里的老百姓结下不解情谊。1996年,在从事计生工作,从大岩管理区到阴坡村来回一百多里,我每月最少要到阴坡三五次,每次来去两头黑,妇联主任陈明腊怕我害怕,就会在最危险的地方打“呜嗬”“呜”我。阴坡山大人稀,农户居住分散,我几乎是哪里黑哪里歇。那时候老百姓真的是很困难,他们自己吃着炒面饭,却用小薣子给我一个人煮点米饭,晚上我跟他们的孩子睡在床上,他们自己却睡在楼板上的包谷壳叶里。二十年了,每次想起这些,就会心存感激,就会心酸落泪。

老书记的老婆不在家,他边给我们做饭边陪我们聊天。“儿女都搬出去了,想接我们走。”他说:“舍不得这里的青山绿水。”说着话,他一会儿就端来了晶莹剔透的蒸腊肉,腊蹄子火锅,炒金豆角,干春芽,打不散炒腊肉(一种野菜)。感叹他做饭之快时,说起那时候每次来,他都要烧一锅土鱼的事,“那时候走热哒下河洗脚,土鱼就来啃脚背,撮箕一撮就是一碗。”说起那些土鱼,老书记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吃完饭,在太阳能热水器下洗了一个热水澡,晚上每人一个铺,松软舒适。第二天吃过早饭,再上山时,带路的博成一路走一路接电话,村民们都竞相要求他把我们带到他们家去做客,博成怕打乱我们的行程,便一一回绝。电话那头就嬉笑着“骂”他“日白佬”。博成这时候,就会红着脸看看我们,尴尬地笑笑。他的电话声音太响,山那边都听得见电话里说的话。博成姓梅,是阴坡的组长,但满阴坡的人都叫他博成。

时隔二十年再来,陈明腊主任到恩施带孙子读书去了。阴坡人家已经变得窗明屉亮,满楼挂的都是金灿灿的包谷、火红的辣椒、香喷喷的腊肉,乡亲们神清气爽、热情依旧,心里便安慰了许多。

     阴 坡 人 的 梦

   老书记舒业词最大的梦想,就是把阴坡的路修通。他说在阴坡要水有水,要山有山,上不及石灰窑冷,下不及马尾沟热,这里的土地又没有农药、化学肥料污染,种的什么都好吃又健康,住在这里神仙一样的日子,能搬到哪里去?搬到哪里都不习惯。国家出台了一届又一届移民搬迁政策,一些人在外面置家置业后,阴坡的房子和土地都还在管理起的,说起来就是舍不得这里,搬而不迁。

组长梅博成说,阴坡和陈墙岩两壁夹山,山上的草肥得绿哄哄的,只要把下冬竹坪和上三叉溪的路口搞个蔑耙织一拦,4300多亩山林,山上要水有水要草有草,要是在里面喂鸡子或是羊子、牛的,天下第一。他还说:“现在那么多大学生回乡创业,我儿子在武汉大学,还在读研究生,要是他回来搞这个事一定搞得成功。”

村民梅长贵住在汪家河的汪家桥边上。“再怎么搬迁,我这个地方我是不得卖的,我老姨在建始石门河住,最开始搞开发的时候,他把石门河边上的房子卖哒,现在想买也买不回来哒。”他又对博成说:“河边上的房子不要买,我们这里风景这么好,城里人没得地方玩哒,最终这里是要搞开发的。”

二十六岁的阮欣明是独生子,他的父母于前年相继去世,留下他一个人住在冬竹坪的山尖上。四周都是山林,要种多少地就有多少地。三间吊脚楼的木房子,两边都有走廊,前后都是竹林,门前是羊角山,门口是汪家河,一匹竹简就将一股山泉引进了家里。他说,在阴坡,一个山头住一家人,太偏僻,连媳妇都找不到,现在红土乡政府在搞新镇开发,他要出去打工挣钱,希望到时候能赶上政府扶持阴坡搬迁的好政策,他也好在新街上买一套房子,找个媳妇,种地的时候回阴坡,平时就在街上做生意。

(写于2016年二月,同年发表于恩施日报旅游专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