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仲光的头像

胡仲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29
分享

一 路 西 行 ——甘、青西北大环线行摄散记

  胡仲光  著

一、“马一刀”的酒和羊肉

没曾想到,来西宁的第二天,就觉得身体有点不太对劲。早上一起来,脑袋晕晕乎乎,没走几步就急着要喘气的样子。

从未尝过“高原”反应滋味的我,不知道这是否所谓的“高反”,只感得此时的食欲已经明显不振。面对新鲜可口的羊肉包子也兴趣索然,从同伴手中接过一小碗小米粥,也草草喝了几勺就完事了。

同伴们告诉我,这就是“高反”,只是轻微的。他们刚去过甘南、川西等地,对高反有一定的体会和经验。

“Q姐”说:“如果严重一点会出现头痛、胸闷、气短、心悸、甚至恶心呕吐,口唇紫绀,失眠,多梦…”她讲了许多关于“高反”的知识和对付办法,关照我动作尽量缓慢,心情一定要放松。说我也许想到未来的十几天中,背负着近二十斤重的摄影器材,“起早落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在海拔3000-4000米高原上奔走,心里有点紧张而已。

我曾几次到过大西北,但参加如此形式的活动还尚属首次。不过大伙们都宽慰我,适应几天就会慢慢好的。摄友“粗菜淡饭—老王”从包里拿出备用的红景天胶囊让我服用,说能缓解反应。

我也在想,在海拔才2000多米的西宁就喊“高反”了,以后的行程还长着呢,总不会刚来就翻船了吧。

“是否昨晚酒喝多了?”不知谁说了一句子。

这时,我才想起昨天刚下飞机,摄友“偷眼看世界”就提议,到了大西北必须品尝一下正宗的烤羊肉。我们急匆匆安顿好住宿后,就跟着他赶往西宁城内,一家负有盛名叫“马一刀”的羊肉铺子。

“马一刀”羊肉铺坐落在市中心一条不宽的街面上,我们从公交车下来,没拐几个弯就到了。

没有豪华气派的店面,也没有宽敞的停车场,明明是普普通通的一家街边小吃,却在高高悬挂的匾额上书写着“马一刀烤肉美食城”字样。黑色的木质匾额上,嵌着八个金灿灿刚劲有力的楷书,看上去颇有百年老店的味道,很有文化气息。

“别小看这么一个小店,在当地却很有名气,当地或远道而来的人都会慕名而来”摄友“偷眼看世界”说,这是他第二次光顾这家羊肉铺了。

怀着疑惑,我跟着走了进去。

然而,刚跨进店门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间并不宽畅的店堂内,黑压压的坐满了人。这些大多戴着白色无沿“回回帽”的食客们,操着浓浓的西北腔,聊天、划拳、啃羊肉、喝酒,整个店堂搞得烟雾弥漫,热气腾腾。

“平时这里经常会出现长长的队伍,上次来就排了很长时间。”“偷眼看世界”看我一副惊讶的样子说。

我无法理解,食客们怎么会心甘情愿地挤到这么小的店铺里喝酒、啃羊肉,这家羊肉铺究竟有什么魅力?!

大堂一旁,几位身着白色厨师服,头戴高高厨师帽的厨子们忙得不可开交。一大锅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羊肉、羊杂水在他们的刀下,瞬间神奇般地变成一块块令人直滴口水的美味佳肴,送到食客们的餐桌上。

“除了白切羊肉之外,这里的手抓羊肉,羊肉串,烤羊排,黄焖羊肉也做得相当地道”“偷眼看世界”很内行。

说话间,一位年逾古稀、头戴白色无沿“回回帽”蓄着长胡子的老汉,从一旁走了过来。当听到有人与他招称呼时,我们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店老板—马一刀。

其实,“马一刀”不是他的真名。听说由于长年卖羊肉,练就了一刀准的好功夫,在他那里买羊肉,不管要几斤,都能准确无误的一刀切给你。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人们记住了“马一刀”这个外号,渐渐忘记了他的真实姓名。

我想,不管其来历如何,“马一刀”这一富有西北味的名字,也足以让人想象。

听着我们浓浓的江浙口音,“马一刀”就学着上海白,说我们是“阿拉上海宁”。看来,光顾这家羊肉铺的江浙沪一带南方人,还不在少数。

他对我们说大堂已经满座,可以安排我们到另一处就座。

我们跟着他走进了一条胡同。“马一刀”说,每天的客人实在太多,他们只好在胡同里增摆了一些桌子,以解决燃眉之急。

说是胡同,其实是店后面的一个小院子,不大也很简陋。里面却一字排开摆放了许多简易的餐桌,而且每张桌上方,都安装了照明灯。看得出,这里连夜间也一定人满为患。

走进胡同时,看到里面早已有人在喝酒,啃肉了。

趁着空,我们与“马一刀”开起玩笑来。你是马,却为何专门宰杀人家羊。他也不示弱的笑着说,马是供人骑的,羊是给人吃的,分工不同嘛。不过我“马一刀”,对羊是刀刀见血,决不虐杀。

说着说着,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白切羊肉和一些蒜、葱的配料端了上来。盆子很大,份量也很足,足足占了大半个桌面。

其实,我们一行六人中有人(包括我在内)并不喜欢吃羊肉,因浓烈的羊膻气让人特别受不了。但大家说既然到了这里,说什么也要好好品尝一下大西北正宗的羊肉味道。

吃羊肉当然不能没有酒。“马一刀”向我们特别推荐了他们自己酿制的青稞酒,说这种青稞酒特别好喝,喝后既不头痛也不气急,是酒中上上品。

说来也奇怪,那看似又肥又腻的羊肉,放在嘴里竟丝毫没有肥腻的感觉,吃起来真叫肥而不腻,香而不膻。我想,也许正因为这里羊肉的这种特别之处,才得到了那么多食客的青睐。

好酒好肉加之好友,摄友们一起海阔天空地说笑,尽情的品尝着“马一刀”的羊肉。不一会,满满一瓶高度青稞酒,被我与“冒号”俩瓜分了。

青稞酒冲刷掉了我们一天的劳累,“马一刀”的羊肉改变了我对羊肉的厌恶感。当然,酒精也麻醉了我的神经,这一夜我睡得特别沉、特别香。

二、翻越“青石嘴”垭口

甘肃、青海横跨黄土、青藏和内蒙古三大高原。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属山地型高原地貌。

这里深居西北内陆,渔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由于少雨干旱,大片土地和山包很少有绿色植物,长年都是光秃秃的沙石地,许多地方甚至寸草不长。在这里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去,地永远是灰蒙蒙的,天也永远是灰蒙蒙的,看不到一丝丝蓝天,也看不到一丝丝白云。

望着这“穷荒绝漠鸟不飞 万碛千山梦犹懒”(《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唐代·边塞诗人 岑参 )的黄土高坡,人的内心总是充满着一种莫名的惆怅和压抑。心里老是会想,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人是怎么生存的?!

我们一路过来,看到的人不是裹着头巾就是戴着帽子,脸部被大大的口罩或头巾覆盖着,只露出一双戴着太阳眼镜的眼睛。因此要是偶尔碰着,即便是熟人,一时半会也不一定能看出对方何许人来。

大概出门多了,我们一伙人中全副武装的也大有人在。尤其两位女摄友,红红绿绿的衣服和头巾围脖等,带了满满一箱子,生怕被高原强力的紫外线晒黑了,变丑了。

虽说,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但老天爷的鬼斧神工,也造就了一个个绚丽多姿的地域风情,这是最能吸引猎奇者的地方,也是我们喜欢行摄大西北的最大理由。

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们,是时正值青海湖油菜花盛开,是观赏油菜花的最佳时机,要我们抓紧时间赶快前往。他的一番话,说得我们心里痒痒的,决定改变原定的行进计划,按逆时针沿甘、青西北大环线朝门源、祁连方向进发。

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属海北藏族自治州管辖。门源油菜历来很有名气,西起浩门河畔的青石嘴,东到大通河畔的玉隆滩,北到与甘肃省交界的冷龙岭,南至高峻的大坂山,绵延数十公里,漫山遍野都是油菜和大麦,种植面积达60万亩。

然而,过去门源油菜仅仅作为农作物,外界称“门源油,天下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尤其每年七月中旬,油菜花竞相怒放,花景、蓝天白云、高山流水、林海草原和独有的民居、蜂农等交相辉映,变幻出一道道独具特色的迷人风光。加之岗什卡雪山、仙米国家森林公园等级旅游资源,以及由祁连山、达板山皑皑白雪围起来的东西向长川,似一道道独具特色的“金盆地”,令无数游客迷醉其间。

从西宁到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共有153公里的路程,因为山高路陡,驾车约需3个多小时。早餐后,我们一行六人驾着一辆别克商务车,沿着G227国道向门源方向进发了。

原以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荒漠之地,一定人烟稀少人迹罕至。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竟出奇的多。既有三五成群的越野车队,也有旅游观光大巴士,浩浩荡荡一辆接着一辆…火爆的场面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这里的旅游热度绝不比经济发达地区逊色。

如此壮观的场面使我想起了一些往事,要是时间穿越到上世纪六、七年代,这样的全民大旅游简直不可想象。那时候,别说自己有车,开着到处游山玩水,周游列国周游世界,就是难得进一次小县城也要掂量掂量口袋里的钱呢。记得读小学时,有一次学校组织去20多里地外的县城远足(也叫踏青),同学们听到消息后都高兴得跳了起来,有的甚至晚上都没有好好睡觉。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大家来到学校却都傻了眼,班里所到的同学寥寥无几,人数竟然少了近三分之一。后来才知道,许多同学因家里拿不出钱,父母不让出门了。那些来的同学中,也有好多是把家里的鸡蛋换成钱后,才勉强参加的…

想想那时候,再看看现在,心里有太多说不尽的感慨。

达板山盘山公路蜿蜒曲折,但十分平坦,我们的车行驶在上面,一路高歌全速前进。浓浓的绿意,满山遍野的小花,偶尔出现的小水库像一颗灵动的明珠,镶嵌在长长的峡谷之中,波光粼粼,熠熠生辉。我们仿佛行走在五彩斑斓的油画中,又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里。

偶尔,被我们称之为第一二梯队的牛羊突然横穿而过,虽说惊险,但也增添了不少乐趣。

不多时,我们来到了一个叫“青石嘴”的垭口。

“垭口”,是高原上的一个词。指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处,常为高山大岭的交通孔道,维语和蒙古语也称之“达板”。

在垭口,往往会停泊许多过路的车辆和一些设摊叫卖的当地居民,垭口成了大家歇息之地。

从车上下来,我清楚地看到路牌上标着海拔3796米的字样。看到如此标高的路牌,不由我倒吸了一口气,没想到不知不觉已经到达了如此的高度。心怀“高恐症”的我,不由得晃了一晃脑袋,试着有否高原反应。而此时,除了走起路来有点气喘的感觉外,其他似乎都很正常。摄友安慰我,主要还是心理上反应。在确定没什么大碍的情况下,我才大着胆缓缓地向山的最高处走去。

到了山上,我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到这荒芜人烟的地方观光。

我挤身观景台举目远望,远处群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有峰凌俊秀,白云缠绕,也有白雪皑皑,银光闪闪,胜若仙境,给人在画中游,景在心中幽,心旷神怡的感觉。

据史载,隋唐盛世此地为"丝绸之路"的辅道,唐隋炀帝曾出访至此巡游门源。清朝时,年羹尧镇压反叛,也曾在这里战旗猎猎。直至如今,当地不少老百姓还在讲述,遇到大风飞扬时,远山还会浮现出古战场兵戈铁骑的幻境…

山岗上,有座用乱石块垒成的大堆和几座插着无数杆子的小堆。那个大石堆顶部插着一根很高的杆子,杆子向四周拉着无数根彩旗条。大石堆面前,用乱石垒成的石块上,摆放着水果、糕点之类的供品,还有一只烟雾缭绕的香炉…这就是大家熟知的“敖包”。

敖包,蒙古语。意为由人工堆砌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一般由一个大敖包,外围有12个小堆围绕中间的,也有单独一个堆构成的大敖包,但由一个堆构成的大敖包居多。敖包多筑于山顶丘陵之上,一般呈圆形,顶端插有柳条等,形似烽火台。

旧时,蒙古人在辽阔的草原上,用这种方式来用作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了。人们每每外出远行,凡路经有敖包的地方,都要下马向敖包参拜,祈祷平安。再往敖包上添上几块石头或几捧土,然后跨马上路。

到了清朝,部落每年都有举行“祭敖包会”的习俗。

过去这样的“敖包”遍布蒙古各地,但现在大为减少了。

摄友们看着我在垭口上轻松矫健的步履,都说接下去的行程不会有大问题了。

三、中国最美油菜花海

观景台上,我们发现远处有一大片黄绿相间的图案,极为壮观。“偷眼看世界”说,这就是门源的油菜花。

其实,我有点不太敢相信,因为眼前出现的颜色与所熟悉的油菜花不太一样,呈淡黄色,比我们这里的油菜花淡了许多。

有位摄友出发前,专门查了资料做了功课。他给大家科普,门源小油菜性阴凉,耐寒冷,生长期短,抗灾性强,而这里的气候、土壤、地理环境很适合于这种小油菜的生长。资料上显示:小油菜浑身是宝,菜籽平均含油量48%以上,出油率32.1%,是加工烹调油的理想原料。菜籽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B,由18种脂肪酸成分组成,油酸、亚油酸含量高,芥酸含量低,不含胆固醇,人体吸收率高达99%,适合大众口味,具有一定的软化血管,延缓衰老之功效,是无公害、纯天然食品,食用植物油的首选。

我不是专家,没有对门源菜油的功效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但这里的自然环境、种植面积和历史来看,应该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当然,此时我们最关心的还是满山遍野的油菜花,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美景。

我们安顿好住处,迫不及待地背起相机,驾着车向花海驶去…草尖上雨珠晶莹剔透,草腰间鲜花沾着露水,草根里酥油芳香四溢;黑色的牦牛,白色的羊群和枣红色的马群,像音符一般流动着;花丛中偶尔呼啸而过的白色高速列车…金色的大地,绿色的海洋,丰沃的草原,蜂飞蝶舞,一幅美轮美奂、浑然天成,让人窒息的油画展现在眼前。

车子,沿着北山根苏吉湾新修的旅游公路缓缓前行。

在快到鸳鸯花海时,马路上旅游车连续不断,游客络绎不绝。大家激情满怀欢呼雀跃,一个个像顽皮的孩童,在路边、花丛中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留影,尽情地释放着心中的激情和对大自然奇美景色的热爱和折服。此时的场面,把“七月门源是花的海洋、游人的天堂”的说法演绎得淋漓尽致。

门源油菜花观赏性与江西婺源油菜花有很大的不同。江西婺源油菜花一般盛开在每年的三、四月份。那时,一棵棵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点缀在漫山遍野金黄色的油菜花中,掩映着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在那里可以让人的心灵自由飞翔,尽情释放,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门源油菜花分布在连绵不断的山坡上,很像女人的胴体,圆润而柔和。

开始时,我对一块块排列整齐,很像几何图形的油菜地产生了怀疑,猜想是否由人工故意雕琢的“人造”杰作。而实际了解到,这完全是自然形成的一种巧合,因为门源除了种植油菜外,还种植大量青稞和麦子。绿油油的青稞、麦子与金黄色的油菜花交织在一起,分布在连绵起伏的山体上,产生了出乎意料的美感。

我们还注意到,门源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贫困,一幢幢洁白的墙体和色泽鲜艳的房顶建成的民宅,在黄绿相间中显得格外醒目。近百万亩的大色块和色泽鲜艳的民宅,构成了一幅幅具有西部特有风味的美丽画卷,铺天盖地的霸气给人丰富的遐想...

我们端着相机疯狂地按着快门,恨不得把这里的一切,都塞进相机的CF卡中。

动车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

飞快的列车像一条银龙穿梭于金碧波海之中。她似告诉着人们,荒芜的大西北已经苏醒,现代化建设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正在突飞猛进。特别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门源油菜成了当地的重要经济来源。虽说,与我们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但须知这毕竟在荒无人烟的大西北。

门源的美除了满山遍野的油菜花,素有“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之誉外,还有皇城,苏吉滩大草原和气势磅礴的冷龙岭现代冰川等众多自然景观。这一个个令人遐想的名字,也足以让我们这些痴迷者前往。

我们没多加思索,打着方向掉转车头,往岗什卡雪峰冷龙岭冰川方向急驰而去。

草原的晚霞十分迷人,金色的霞光照射在黄澄澄的油菜花上,天地一色散发着诱人的光泽。一路上,我们不时地停下车来,对着天空,对着山峦,对着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疯狂地按动着相机的快门。也许,一个人在极度兴奋时,往往会忘顾时空,忘顾一切,当我们回过神来收拾起相机,赶到岗什卡雪峰冷龙岭冰川时,已经日薄西山西风残照了。当然,我们并不感到后悔,因为拍摄追求的就是一个过程,一路的景色已让我们满足和兴奋。

四、天镜祁连

在我脑子里,祁连山只有初中时的一些零碎地理概念,一直以为是极其贫瘠的大漠戈壁,没想到这里不仅很富庶,风光还如此旖旎动人。

祁连,古匈奴语意为“天之山”,素有“高原明珠”“牧区江南”之称。听说早在元朝时这里就以“八宝”闻名天下了。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祁连又有了“天境祁连”“东方小瑞士”之盛誉。

“祁连山大草原是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见多识广的“偷眼看世界”向我们介绍起这里的风土人情来了。

他说,这里的草地与其他地方,如内蒙呼伦贝尔和新疆伊犁大草原不同,这里土地非常肥沃,草长得矮小而稠密,再生能力很强,很适合牛羊的放牧。

听说祁连山脚下有一片水草非常丰美,叫那夏日塔拉(也称黄城滩、皇城滩、大草滩)的曾经是匈奴王、回鹘人和元代蒙古王阔端汗的牧地。清人梁份所著的地理名著《秦边纪略》中说:“其草之茂为塞外绝无,内地仅有”。藏族史诗《格萨尔》中说这一片草原是“黄金莲花草原”,而尧熬尔人和蒙古人则均称之为“夏日塔拉”(意为“黄金牧场”)

从门源到祁连县共有170公里路程。这里的高速公路与沿海地区很不一样,往返的两条车道中间还隔着一块很宽的草地,要不是时不时有一条互通的小路出现,还以为是两条互不相干的公路呢。绿色中,两条黑色的柏油路面像两条扯不尽的绸带,向着远方静静地卧躺着…

我们的车在这条扯不尽的黑色绸带上,飞快地向前变换着坐标。而摄友们却不安分地伸出脑袋,瞪着大眼向外四处张望…蓝天白云下,终年不化的岗什卡雪峰隐约可见,碧绿的草地上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山羊和牦牛在草地上慢悠悠地蠕动,羊馆们时尔挥动手中的鞭子,时尔大声吆喝驱赶着牛羊…微风缓缓吹来,一种返璞归真、如入梦境的感觉油然而生,大家完全被这如诗似画的大草原陶醉了。

祁连山大草原地形平坦,水草十分丰美,尤其位于祁连山腹地的青海省祁连县,草场和畜种资源可谓得天独厚,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畜产品主产区,尤其以盛产祁连山牦牛、祁连藏系羊而享誉海内外。

有人提出,想近距离与牛羊合个影。于是,我们把车子停在路边,就背起相机向着羊群跑去。

大草原看似一望无际,但实际上每家每户牧场划分得清清楚楚。我们看到,草地的界边上都打着水泥桩,水泥桩与水泥桩之间又有铁丝网连着,牛羊只能在自家主人的牧场内啃草。

冲着草香和羊粪味,我们一个个从铁丝网中钻了进去。有人径直跑到羊群跟前,谁知远看似个头很小的羊,走近一看只只都是肥头大耳的大肥羊。

看着大肥羊大家兴奋不已,连忙拿出相机、手机进行拍摄。忙乱中,“风之驴”竟然把手机掉进了羊粪堆还浑然不知,害得我们多跑了不少冤枉路才找回手机(这当然是后话)。

其实,出洋相的不只是“风之驴”,与我相比她还只能算小巫见大巫。由于心急追赶一头大公羊时,我的一双骆驼牌登山鞋鞋底硬生生脱落了一大块。可要知道,一个出门在外且要整天跑来跑去的人,没有一双好鞋子岂不要了命?!

车子很快到达了祁连县城,我们找到一家名为“祁连人家”的客栈住了下来。

趁着大家午休,我赶紧驾着车子往大街上跑去,在一位大嫂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一家修鞋小摊。

帮我修鞋的是一位中年男子,小小的个子,穿着一身公安协警制服。他说趁着还没上班,替老婆看管一下修鞋摊。

鞋子看起来破得很可怕,但修起来却十分简单,滴了几滴胶水就解决问题了。他很快修好了我的鞋,趁着空我与他聊了起来。聊天中得知,他是当地派出所的一位公安协警。

“你是宁波人吧?”听着我的口音,他准确地判断我为浙江宁波人。他说,几年前他曾在宁波慈溪一带打过工,那边的经济发展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何不继续干下去,而选择了回家呢?”我问他。

他说,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来祁连山旅游的外地客人多了起来,这里也开始热闹了。

“过去这条大街基本上没有人,而现在大大小小的客栈旅店开得到处都是,白天看不出人多人少,但到了晚上这条街上人山人海,夜排挡小吃摊一排连着一排,非常热闹”。他说,看着家乡的变化,加上记挂家中的老婆孩子,他就与伙伴们一起回到了祁连山。

祁连县隶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地处祁连山中段腹地,因北邻古丝绸之路的首要通道甘肃河西走廊,故有青海“北大门”之称。祁连县不大,面积只有1.4万平方公里。下辖4乡3镇45个行政村,总人口5万人,有汉、藏、蒙、回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79.2%。

他说,祁连县是迄今世界上原始生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这里雪山纵横,生物种类丰富,生态系统多样,形成了祁连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风格。牛心山、卓儿山、八一冰川风光很美,是很好的去处。建议我们多住几天,好好拍摄这里的自然奇观,帮他们多多宣传祁连。

他还介绍说,祁连自古就是羌、匈奴吐谷浑等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也是古“丝绸南路”的必经之地,为历代兵家所重视,许多诸如三角城、峨堡城等古迹至今仍保存完好。

我问他,把祁连喻作“天境”是什么意思?

他说:“这里很安静,人们生活节奏很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像你们那边每天匆匆忙忙的。这里没有噪声,也没有空气污染,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至此,我似乎明白了祁连为何喻作“天境”的真正含意。

有人说,祁连可与瑞士优雅的田园风光媲美。依我看来,这里蓝天白云阳光明媚,红色的山体和绿色的草原似诗如画,美轮美奂,绝不比西欧风光有半点逊色。假如有机会来这里感受春日的明媚阳光,夏里的满目绿意,秋色的桑仓与宁静,冬日的一片白雪,定会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也许,一天下来大家已经又饿又累了。晚餐时,我们点了满满一盆大盘鸡,没想到三下五除二没几下就被消灭得一干二净。自从进入大西北以来,我们吃得最多的要数大盘鸡了,这里的大盘鸡纯正有味,山地放养土鸡配之高山土豆,香喷喷、糯嗒嗒,味道十分地道。大家喝着青棵酒,说着笑着,一天的劳累很快被赶得无影无踪。

听了那位协警的建议,我们在祁连县城连住了两个晚上,饱览了“一山尽览四季”的牛心山、滔滔八宝河和有"宗穆玛釉玛"之称的卓尔山,把两只相机的CF卡塞得满满当当。

五、西出阳关

远望着无边无沿天地合一的荒野大漠,每个人心里都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惆怅和沧桑感。

虽说,只剩下一座孤零零高高耸立的黄沙土丘,已看不到一点点遗存古迹,坡面也因年代久远变得似铜锈斑驳,坑坑洼洼。通往土丘的小道台阶,也被人们踩踏得精光发亮,看不到半点棱角…然而,这座历经千年风霜的烽火台,依然像一名铁血卫士,日夜注视着前方,忠实地守卫着这片疆土。

我不十分了解这段历史,然而思绪却早被眼前的场景深深感染了。看着看着,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清晰流动的立体画面…

小沙丘边,尘土飞扬,马蹄声声,一道道刀光剑影,一阵阵兵刃相见的嘶杀;夕阳下,一队队驮着丝绸、茶叶的马匹和骆驼,迎着风沙走向无尽的大漠;小客栈里,几位过路客招呼着店小二,大口嚼着羊肉,大口喝着酒…我穿越着时空,完全被带到了公元前121年的汉武帝元鼎年间。

“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于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

阳关既是通往西域的一个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历来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被废弃。

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维那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两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拱手相揖,杯中水酒一饮而尽,出了阳关,就即将面对再无友人温情的戈壁大漠,诗人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

王维的诗句后被配以曲调,成为当年离别筵上最流行的歌曲《阳关三叠》。“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一声”,无论是赴边的征人还是独行的旅者,无论他们去的是不是西域,这悲凉的调子总会被唱起。此时,阳关已经不再是那个阳关,它象征着一个遥遥万里、空空荡荡的远方。

当然,现在早已寻找不到当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景色了。但是,还依然能感受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那种惆怅。

随着战火纷飞的年代离去,留下的这些遗存也只是供后人观赏游览了。但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一切,每个炎黄子孙也不应忘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玉门关离阳关并不远,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

从敦煌向西北大约90公里,东西走向的戈壁滩狭长地带中,有一座残高约25米见方的遗迹,全由黄土夯筑,这就是诗中“春风不度”的玉门关。蓝天、大漠、干燥的风,这一切都符合我们对千年前西域边塞的想象,但当年巍峨的关城已经被黄沙摧残殆尽。

如今,登上玉门关十余米高的残台,向西南方向眺望,可以隐约看到汉长城的烽燧和城墙残迹断续延绵,好似一条棕色的虚线,据说当年沿着它可以直通阳关。可以想象,汉军将士站在这里,视线一直延伸开去,观察着火信在烽燧间向远方传递。

自东汉开始,战事纷乱,丝绸之路三通三绝,海上交通日益兴盛,玉门关的位置几经迁移后,地位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到了唐朝,玉门关城日渐荒凉。唐代王之涣在感慨其“春风不度”的悲凉时,最初汉时的关隘遗址在苍茫大漠中已经横卧了将近8个世纪。到了宋代,玉门关被废除,终于结束了它历时1140年的使命。

时间回溯2100年,天山一带匈奴大军“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侵占了整个河西地区,威胁长安。后来,汉武帝厉兵秣马,卫青、霍去病带领汉军终于击败了匈奴铁骑。为了巩固边疆,汉武帝在河西地区“列四郡、设两关”,这就是后来无数次出现在唐诗中的阳关和玉门关。

东起长安的丝绸之路,联通着西方各国。从长安到两关是丝路的东段,两关西至葱岭是丝路的中段。这条繁忙而辉煌的交通大道,从敦煌以西分岔为两路,一条向西北经过玉门关北行,叫做天山北路,一条向西南经阳关南通,称为天山南路。控扼南北要道的两关,汉朝时不仅是军事要塞,更是商旅和货物往来的集散地。

当时,阳关和玉门关驼铃悠悠、往来不绝的繁荣景象,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茶叶和丝绸由此进入西域。汉武帝在西部设立四郡两关,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西部大开发”,河西走廊地区不仅建立了大量边防设施,而且开始有农民迁移至此耕种。两关士兵常年驻守的重要边防据点,保护着往来于绿洲间的商旅和贸易。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座唐诗中反复出现的汉代关隘,千年来成了无尽荒凉、离愁的象征和当代对外商贸活动的最早历史见证。

从两关遗址归来,当代甬籍诗人吴百星先生看到我的《阳关驼铃》摄影作品,特题了一首《荒漠深处》诗句,以苍凉和惆怅的笔调,道出了世人对阳关与玉门关遗址,无限复杂和感慨的心境。

诗曰:

荒漠深处

有马车过来

载些旧时恋歌

旧时的珍珠宝贝

载些脚下黄天厚土

夹杂滚滚不绝的尘埃

前途漫漫

路口狭隘

转弯处有马车过来

无论载甜的期待

还是苦的回味

听蹄声碎

累累累

六、穿越无人区

离开阳关、玉门关和汉长城,趁着时间还早,我们决定直奔柴达木盆地腹部的大柴旦镇。

从玉门关到大柴旦,沿途经过215、305国道和柳格高速,共计495公里路程。其间需穿越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柴达木盆地无人区,由于有较多路段限速,需要近8个小时时间的车程。

我们一行六人,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老县城博罗转井镇边上简单用了午餐,并给车子加足了汽油后,就匆匆赶路了。

总面积为25.7768万平方千米,中国三大 内陆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是一个充满着神秘色彩、令人向往的地方。其四周封闭、山间断陷的地形地貌就像一个巨大的脸盆。由于盆地内陆具有丰富的铁、铜、锡、盐等多种矿物资源,因此柴达木盆又享有“聚宝盆”之美誉。

自从初中地理书上学得这些知识后,一直想往着什么时候能有机会,来到这片神奇土地一睹她的神韵?!今天机会终于来了…

与大家一样,因受阳关、玉门关和汉长城影响而沉闷的情绪,一下子被激活了。大家表现出来最直接的行动,就是争着要开车,都想在这条被称作大西北戈壁最美的公路上好好爽一把,体验穿越无人区的震撼。

“Q姐”是位说话、办事风风火火,个性十足的女汉子。自从迷上摄影后,整天提着“长枪短炮”发疯似的往外跑。她喜欢打(拍)鸟,喜欢捕捉鸟类的各种优美姿态。为了拍摄,她常常跟着男人们猫在树丛中,一呆就是大半天。功夫往往很会顾眷有心人,那些可爱的小精灵在她镱头下栩栩如生,成了不可多得的摄影艺术精品,而常常在摄影大赛中获得大奖。这次“一路西行”摄影采风活动中,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总是处处跑在前面。今天也不例外,只见她一步登上驾驶室,系好保险带,说要第一个开进这神秘的无人世界。

我坐在副驾驶室里,陪着她在215国道上狂奔起来…

车子离开老县城博罗转井镇没多久,就开始爬坡了。挡在我们前面的大山就是称为“人迹罕至,飞鸟不驻”的当金山,翻过当金山垭口,就进入青海界了。

“当金山”位于祁连山与阿尔金山的结合部,呈东西向,展布于肃北之南。整个山脉层峦叠嶂,地势陡峻,植被稀疏,纵横沟谷切割剧烈。当金山北坡陡峻,南坡相对平缓,地表风化严重,岩体破碎。由于受东西向断层的影响,山间东西向断陷盆地较发育,且地形开阔,盆地断面呈“U”字形宽谷,谷底高程一般在2800m~3600m,地面高程一般在2800m~3700m之间,相对高差500~1000m。海拔3800多米高的当金山垭口即便在炎热的夏天也常积雪覆盖,独特的自然景观婉若人间仙境。

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上几乎没什么车,黑色的柏油路面因年久失修,到处是一个个的“炮弹坑”。为了避开这些“炮弹坑”,我们的车只好跳秧歌似的绕来绕去,坐在里面的人也像坐在摇篮里一样随车晃动着。随着海拔的不断攀升,盘山公路已经烟雨蒙蒙,能见度极低,我们的车速也只好降了下来。

“Q姐”双手紧紧握着方向盘,瞪着眼睛注视着前方。坐在一旁的我,也不敢有丝毫懈怠,不时地提醒那里有坑,那里是弯道。

这时,窗外开始出现积雪,到达垭口时,到处已是白皑皑的厚厚积雪,我看到路边牌子上标有海拔3880米字样。

越过垭口,只觉眼前一亮,视野豁然开阔。一条乌黑的柏油路犹如一条巨龙把硕大的盆底一分为二,伸向远方、伸向大漠深处…我知道,我们已经来到了柴达木盆,眼前的这条路就是大西北戈壁最美的公路——305国道。

公路不宽,但路面很平坦。没想到在荒山大漠中有如此好的一条路,难怪有人称它是大西北戈壁最美的公路。在这样的公路上开车,可用一个字来表达,那就是“爽”!

我从“Q姐”手里接过方向前盘,踩着油门一溜烟的飞奔起来…

当然,我们感兴趣的不只是眼前的路,而是路两边的风景。今人感到惊奇的,进入无人区后,天空竟然一片晴朗,蓝天、白云,丝毫没有当金山那种压抑的云雾。

当然,面前出现的景色并非江南那种秀气的翠绿和花团锦簇,而是一望无际、狂野不羁的戈壁与沙漠。我们发现,这里的山体与别的地方不同,一座座呈深灰色、且棱角分明,如堆放在广场上的煤炭,在阳光的照射下很有质感。我们猜想,这里面一定埋藏着许多矿物质。这样的想法,从后来偶尔出现的高高耸立的采矿机械中得到了证实。

其实,“无人区”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概念。方圆25多万平方公里的茫茫大漠,看不到头望不到边,干旱、苍凉、寂静和荒芜…是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整个区域除了没有生命的戈壁、沙漠和偶尔出现的一丛丛矮小、抗旱耐寒能力极强的红柳,骆驼刺等植物,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多少年来,人们想进入或通过这片无人区,只能借助马匹、骆驼的力量,饥饿、干渴、寒冷、疾病、劳累、野兽袭击…多少人在绝望中挣扎,多少人因此而失去生命。难怪有人称无人区为死亡之海,闯入无人区意味着走向死亡。

而今,我们却可以开着车在戈壁和沙漠中寻找美丽的风景…

无人区天气很特别,说变就变。晴空万里的天空,不一会太阳在翻滚的乌云中时隐时现,折射出一束束耀眼的光芒,把整个天空装扮得五彩缤纷。这样的景色,让我们这些摄者兴奋不已,大家忙着打开摄影包,扛着相机一阵狂按。

这就是“自驾”,想停就停,随心所欲。

虽说在荒无人烟的无人区,但我发现,这里管理却出乎意料的到位。整条公路有明确的限速标志和保护野生动物、当心横风、请勿疲劳驾驶的提示。有些路段实行了区间测速,所以尽管路况好,车辆少,我们也不敢贸然超速狂奔。

公路设施十分人性化,每相隔一定距离就会有一个简易的休息区,并设有卫生间和垃圾收集箱,在这荒无人烟的大漠里,假如不是亲眼目睹,实难以让人置信。

不过,尽管路牌上都写有保护野生动物的字样,但我们始终没有遇到一头四条腿的野生动物,哪怕一只兔子。我想,也许由于人类的进入,动物们都小心翼翼地躲藏起来了吧。

夜幕降临,我们的车卷着横风吹来的沙尘,狂奔在大漠深处…

整整八小时,我们穿越了柴达木整个无人区,戈壁、大漠那种气势磅礴的荒凉之美,以及她的辽阔、空旷、宁静和沧桑,深深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显得多么渺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比不上这里的一块石头,一颗沙子。

七、一个美丽的地方

到大柴旦已经晚上八点多了。

没想到,这里与我们的想象仍然有着极大反差。天很黑,看不清街面和建筑物,但一排排整齐的路灯和一盏盏闪烁的霓虹灯,俨然来到了一个规模相当的城市。

我们沿着马路开始寻找旅馆,更令人惊奇的是一大圈转下来,众多旅馆和酒店都挂出了客满的牌子。无奈之中,在一位热心女老板的帮助下,最终在一个汽车修理场旁找到了下榻处。由于房源紧张,房价当然贵得也令人咋舌。

旅店老板是浙江台州人。他告诉我们,这里旅游淡旺季特别明显,一年之中只有短短几个月有人来,每年的十月天开始下雪,所有酒店就闭门谢客了。他说,早年从老家出来时,先在敦煌做轮胎生意,后来看到这里旅游兴旺起来,全家就搬到这里了。他们租用了汽车修理场二楼的大部分房间,除了主营轮胎还兼营旅店,生意还算红火。

异乡见老乡,格外亲切。我们也由衷为浙江人的经济头脑感到骄傲,真是可谓哪里有生意那里就有浙江人。

他向我们介绍,这里位于青海的北部,柴达木山西南麓大柴旦湖畔。“大柴旦”意为大盐泽,大柴旦镇因湖得名,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委员会的下辖镇,大柴旦行政委员会驻地。全镇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人口2万,以汉族为多,还有蒙古、藏等少数民族混居。

看着我们大包小包的摄影器材,他的兴奋神经似乎也开始膨胀起来。说这里地域偏僻,人口稀少,前不巴村后不着店,过去是连小偷也不敢进来的地方,因为全境与外界相连只有一条通道,小偷来了要是前后一堵跑都没地方跑。自从前几年修了这条路后,大批人和车开始涌进来了,尤其是像你们这样的游客。

这些人大多是一传十十传百慕名而来,说这里的风景实在太美了。的确,这里的山终年积雪,这里的水晶莹剔透,这里的空气纯净带甜味。尤其这里的天气说变就变,明明还是阳光明媚,没一会功夫就狂风大作,这个山头乌云密布,那个山头却蓝天白云…就像电视上放的那样漂亮和壮观,只是我们见得多了已经习以为常了。

这里的土地大多是盐碱地,含盐量很高,成片的白花花又板结又坚硬,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各种光泽。当地人们为了增加经济收入,把这些土地挖成了一个个的坑,里面放进柴达木山上流下来的水,把这些水晒成一块块的盐再出卖。

我们知道,他所说的坑就是名声在外冠以漂亮名字的“翡翠湖”。

旅店老板说,这些翡翠湖形态迥异、深浅不一,宛如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翡翠”。人站在湖边,看着镜子般的湖面倒影着蓝天白云和远处皑皑雪峰,美轮美奂,就像来到了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世界。

旅店老板滔滔不绝,说得我们心里痒痒的。试想,只是几个普普通通的盐湖,能冠以“翡翠”这样高大上的美名,还有那么多的人不远万里来看它,必然有其道理所在。

从小生活在东南沿海,无数次看见过大海,无数次见到过盐民海边晒盐,也无数次拍摄过他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但到大漠深处的无人区来看这白花花的盐湖还是生平第一次。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第二天天还没亮,我们就背起相机开着车一路狂奔起来。

其实,盐湖离我们的居住地并不远,车子沿着一条河没开多久就到了。还没等车子停稳,我们几个人就不顾一切的从车上跳了下来。

这哪是脑子里储存着的盐的形象,分明是雪糕、冰块或锅巴什么的。一片片的冰块状,灰白色、淡黄色,又硬又结实,脚踩在上面就像踩在雪地里发着嘎吱嘎吱的响声。我弯下身去,捡了一小块放在嘴边,伸着舌头…一股又咸又涩的怪味直冲喉咙。有人告诉我,这些盐是由矿区资源开发后的卤化物(水)和矿物质(结晶物)组成,含有钾镁锂等金属元素和卤化物,只能做工业原料,不能食用。听罢他的话,我连忙张着嘴巴狠狠地吐了一口水。

我们看到,一个个盐湖正如旅店老板所说那样,犹似一块块镶嵌在大地上或淡青、翠绿或深蓝交替、与湖里的盐花辉映调色成碧绿焕彩的翡翠,正满怀着信心等待着人们观赏、开发。

这时候,东方开始露白,灰暗色、灰白色,渐渐变成淡黄色、金黄色…太阳也悄悄地爬上了山头,大地慢慢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翡翠湖像一个含情脉脉的少女,开始变幻着各种颜色:内层碧蓝色,外层奶蓝色,右边橄榄色,左边墨绿色…湖面清澈通透,盐层清晰可见。阳光照耀下,翡翠湖闪烁着五彩光芒,倒映着皑皑雪峰,如冰雪,似宝石…

柔和的光线、流动的晨雾、火红的山脊…犹如一幅美丽的油画。随着节奏,我们端着“长枪短炮”,朝着不同方向发疯地点射…这就是“翡翠湖”的魅力所在?我说不上来,但却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

凡摄影人都知道,一天之中早晨与黄昏的光线最柔和最诱人,拍摄的效果也最好。我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当然不会轻易地放过这个机会,匆匆一个早晨实在不够解馋,中午我们酒足饭饱养好精神,相约黄昏时分又出发了。

果不其然,此时的翡翠湖在夕阳的呵护下,更像一个成熟的小伙子,多了一份从容和质感。诱人的金黄色,多彩的翡翠湖,再次引发了我们的“狂轰滥炸”,不消半个多时辰,我们又赚了个盆满钵满,满载而归。

路上,摄友们不无感触地叹息着,这么漂亮的景色,竟然深藏在这荒山大漠中无人欣赏,无人赞颂,实在太可惜了。这次我们要把她们装进相机,带出去告诉家人,告诉朋友,告诉世人。

八、荒漠历险

旅店老板听我们说,出来这么多天,天天羊牛肉早已吃腻了,好想吃一口热乎乎的家乡菜,就特别向我们推荐了一家菜馆,说这家菜馆的老板娘也是浙江人,能烧一手地道的家乡菜。

出门在外,尤其在这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大漠,不敢有海鲜之类美味佳肴的奢望,能有一点家乡的味道也够心满意足了。顺着老板手指的方向,我们很快找到了这家菜馆。菜馆老板娘听说是老乡来了,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除了亲自下厨掌勺,还特别拿出家乡带来的笋干菜,为我们烧了满满一盆土家黑猪肉。

听我们在谈论翡翠湖的拍摄趣事,她也不时地凑过来搭腔。说这里除了翡翠湖,还有一处更好看的景点。我们知道,她指的是号称世界上独一无二、壮观异常的雅丹地貌群——“水上雅丹”。

我们知道,“水上雅丹”或“水上魔鬼城”就是乌素特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雅丹”在维吾尔语中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的意思,是我国西部地区特有的地貌现象。雅丹地貌区的最大特点是风力大,众多小山包在大风的作用下底部遭受到了强烈的剥蚀,日积月累慢慢形成了向里凹陷的各种形态。一些上部岩层结构比较松散的小山包,在重力作用下还不断坍塌形成陡壁,平坦的地面就慢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貌就是所说的雅丹地貌。

我们看到过许多不同的雅丹地貌,但“水上雅丹”还第一次听说。

老板娘说,“水上雅丹”的样子很奇特。有像骏马、骆驼、大象、狮子、老虎的,有像蘑菇、麦垛的,也有像军舰、城堡的。“水上雅丹”有水,水上还有大量的芦苇等水生植物,水中有许多野生雅丹鱼和高原蟹。每到夏秋季节,成千上万的水鸟和野鸭汇聚在这里,或翱翔在湛蓝的天空中,或戏水在微光波映的湖水里,或在雅丹之上奔跑追逐,形成了“水上雅丹”独特的壮观景象。

没想到,一个开小饭店的老板娘口才也这么好,说起话来一套套的,一点也不逊色那些导游。她说,每年到那边玩的游客很多,她也去过好多次。

第二天,由于要赶240公里路程,我们起了个早。

路上,有人问我,这几天在荒山大漠开车有什么感觉?我回答说,一个字,“爽”!

我是一个有二十多年驾龄的老司机,平时很喜欢开车,只要有空就会开着车到处乱跑,时间长了开车技术也练得杠杠的。前几年去云南怒江大峡谷采风,我与几位摄友一起开着车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的六库,沿着228省道,自南向北溯流而上,一直跑到怒江第一湾“人神共居”的丙中洛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乡。一路行行摄摄,行程2800多公里,虽说途中有人相互轮换,但开车的主要角色是我。大家说坐在我车上,又快又稳很舒服,是一种享受。当然,我的开车技术得到了大家肯定,心里也美滋滋的。

茫茫大漠,没有过往的车辆,没有行人,也没有交警和红绿灯,除了部分路段区间限速和不断出现的“切勿疲劳驾驶”路牌提示外,尽可以放心大胆地开。当然,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我瞪着双眼小心翼翼地把着方向盘。

天色渐渐发亮,车窗外景色慢慢丰富起来。一望无际的沙尘土上,开始星星点点地出现形状怪异的小山包,大的,小的,高高耸立的,半边坍塌的,很像-座断垣残壁被洗劫一空的古城堡。听人说,这里常有莫名的横风袭击,大风呼啸夹杂着呜呜的怪叫声,听了令人毛骨悚然心惊胆战。为此,有人把这里称作“魔鬼城”。

什么情况,堵车了?刚刚翻过“魔鬼城”一个垭口,我被眼前一辆辆首尾相连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惊着了。路上分明少有车辆来往,怎么突然一下子出现如此长的车队?一位司机告诉我,前面有辆大卡车冲出路面掉到山崖了,工程队员正在施救,他们在这里已经等两个多小时了。我伸了伸舌头。司机说,在沙漠开车要么不出事,出起事来往往是大事。

唉,但愿人无大事。既然走不了,也帮不上什么忙,我们只好下车耐心等待。

被横风吹成一条条波纹的大漠,细腻而连绵起伏,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沙漠特有安静而有质感。我端着相机,从这个小山包跑到那个小山包,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捕捉最佳的拍摄镜头。

“来一曲沙漠华尔兹!”有人推着喜欢跳舞的“粗菜淡饭—老王”和“Q姐”,打开手机开始播放音乐。“Q姐”大方地搭着“粗菜淡饭—老王”的肩膀,扭动着迷人的蛮腰…美妙的舞姿,动听的音乐,引来了司机们的围观和阵阵喝彩。

快,快,路通了!有人叫喊着,大家慌忙钻进车里。我发动引擎,打着方向,朝着“水上雅丹”飞奔起来。

也许昨晚睡得太晚,也许早晨起得太早,也许刚才玩得太累了,车内很快传来一阵阵呼噜声。“冒号”坐在副驾驶室里不停地说着话,生怕我也被车内的气氛感染了。我不停地提醒自己,振作精神谨慎驾驶,再8公里就要到了…

“嘭”,车子猛地晃动了一下。

不好,打瞌睡了!我一阵紧张,下意识地睁大眼睛晃了一下脑袋。怎么回事?“冒号”从瞌睡中醒来,立即从副驾驶室跳了下去…车头冲出了公路右侧的路肩,一块标有数码的里程碑被连根撞起横卧在车子的右轮前,车子前保险杠耷拉着掉落在地上…大家也从瞌睡中醒来,可车子中门已被死死卡住,无法打开…人没事吧?大家一个个从副驾驶室里爬了出来。

拍照,报警,检查车损…“偷眼看世界”成了现场指挥官,大家跑前跑后一阵忙碌。检查结果:全车人员安然无恙,车子前保险杠脱落和中门被卡,其他均无大碍,真是不幸中大幸。只是我在一旁面如土色,瑟瑟发抖。

大家安慰我,只是一个小事故,人没事就好,不必太过于自责。我却惊魂未定,脑子一片空白…假如冲出路基没被里程碑挡住,假如前面是悬崖峭壁掉落下去,假如…越想越不敢往下想了。我已没有心情欣赏眼前一条条像战舰又似巨鲸,平行排列的自然奇观,脑子里反复地出现“切勿疲劳驾驶”的字样…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有人唱起《军港之夜》,想逗我乐。

九、神奇的阿兰拉格达

张掖这个名字在我脑子里没有什么印象,只是看央视天气预报时会偶尔注意到,至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恕鄙人孤陋寡闻,实在一无所知。到了这里才知道,张掖还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到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游玩的人出奇的多,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不点也不会过。不仅公园门口排队买票的人拥挤不堪,到了里面也是里三层外三层人头攒动。为防止游客随便进入保护区内踩踏到景物,管理部门把人行通道做成了很宽的木质栈道。

“这里雅丹地貌真漂亮”我自言自语地说。

“不是雅丹地貌,是丹霞地貌。”摄友“偷眼看世界”纠正了我的说法。

“哦,一字之差有什么不一样吗?”自认为还有点知识的我,脸颊瞬时红了起来。

“丹霞地貌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偷眼看世界”向我科普。“由于地壳运动,部分红色地层发生了倾斜和舒缓褶曲,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深沟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

原来如此,我听得似懂非懂:“你怎么懂得那么多啊。”

“百度一下嘛。”“偷眼看世界”笑着继续说:“张掖丹霞地貌是第三纪晚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开始形成的,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彩色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2005年11月,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2015年被全国多家知名网站评选为全球25个梦幻旅行地。”

我看到,这里山峦和悬崖与我们在大柴旦看到的“魔鬼城”确实不同。光秃秃的山顶,没有树也没有草,像一块块从天上掉落下来的巨型陨石,镶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这些陨石色泽鲜艳扎人眼球,有的像刚从砖瓦窑里烧过的土坯,褐棕色里透着火红。更多的是丹绝色和红褐色之间夹杂着一条条棕黄、深灰、墨绿等纹路,像一块刚从猪身上割下来的五花肉。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

真像五花肉!不时有游客的声音传来。不说不像,说了越看越像,大家边欣赏边感叹,老天爷真是鬼斧神工,什么奇怪的东西都能造出来。

“张掖丹霞地貌的区域真不小”我注视着一望无际的“五花肉”。

“是的。张掖丹霞地貌区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5~10千米,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间,祁连山北麓方圆近100平方公里的丘陵地带。”“偷眼看世界”说。

那不是“风之驴”吗?摄友们指着山脚下的一个影子。

她怎么没有上来,又独自一人到处乱跑了,真是无组织无纪律!大家开着玩笑。

“风之驴”是我们行摄队伍中的另一位女汉子。关于她也有许多传奇的故事,大家印象最深的不仅是她摄影视角独特,拍出来的片子往往出乎大家的想象,而且她身材高挑体能素质极好。听说前几年,她独自背着相机跟着一伙男人跑到西藏,人家被“高反”弄得上吐下泻昏昏沉沉,她却若无其事照样吃喝说笑。这次出来也是一样,不管海拔有多高,路有多难走,她总是跑在最前面。在岗什卡雪峰冷龙岭冰川下奔跑的是她,在去祁连山路上为拍摄羊群,掉落手机回去找的也是她…

快来!她向我们招着手,跨上了一匹枣红马跟着马夫小跑起来。倒不是对骑马这样的玩法有什么兴趣,也不是眼前的美景不能满足感官的需求,是七彩丹霞背景下美女策马奔驰的生动画面吸引了我们。因为,景区内游客实在太多,我们端着相机挤来挤去根本无从下手。我们快快地收起三脚架,飞也似的向山下冲去。

可是没跑几步,我却被另一个画面吸引住了。几位身着艳丽服饰的妙龄少女,摆着一会儿“肚子痛”,一会儿“牙齿痛”的各种pose,相互按动着手机快门…好美的画面!我不由自主地缓下脚步。

大哥!突然,一位身着大红连衣裙的姑娘叫住了我,说帮她们按一下快门,拍一张集体照。有人相求,哪有推辞之理,更何况是美女。拍摄过程中,姑娘问我们从哪里来,准备到哪里去,看着我肩上的“长枪短炮”,表露出一副赞赏和羡慕的神态。

要不要来几张个人特写?我问姑娘。

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肤,端庄的五官,优雅的线条,一身火红的连衣裙裤,在连绵起伏的“阿兰拉格达”映衬下,显得楚楚动人美不胜收。我表示愿意用我的专业相机,为她们来几张个人特写。

太好了!谁料想,还没等到我把话说完,美女们就激动起来。补妆、换装、摆pose,好一阵子忙碌。我也调整好光圈、速度和距离,这样那样的向她们发着指令。临结束时,我们相互交换了微信,表示待片子处理好一定第一时间发给她们。

“美女策马奔驰七彩丹霞拍得怎样?”我追上了队伍。

“哪有美女骏马,我们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拍到,美女早被好色的枣红马拐跑了。”摄友们一脸沮丧。一番询问,才知道他们赶到时,那匹枣红马驮着我们的美女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收工回家。晚上多喝点高粱烧,洗洗早点睡,明朝早点起来拍日出。”“偷眼看世界”对大家说。

摄友们却围着,争看我相机CF卡里的美女…

十、黑马河巧遇

到黑马河已经近黄昏了。

黑马河是青海湖西南岸的小镇,隶属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是环青海湖旅游的一个著名节点,也是观看青海湖日出的最佳位置。大凡来青海湖旅游,黑马河是游客的必停之地。因此,每当旅游旺季,这里往往会人满为患一房难求。

我们开着车,开始寻找晚上下榻的地方。与想象中一样,沿街挂满了各种酒店、旅店和客栈的牌子,可是到里面一问不是客满,就是又破又脏所剩无几的房间。只知道这个时候来房间会很紧张,没想到会紧张到这个样子。

一大圈转下来,好不容易在一个偏远角落里找到了一家新开的青年客栈。客栈还算不错,价格适中也很卫生,老板是兄弟俩。老板的话证实了我们的猜想,说这几天是旅游旺季,客人很多,房间都是预先在网上订好的。由于他们是新店,地方又偏,所以还有几间。闲谈中,了解到兄弟俩一直在浙江宁波打工,今年才回来开了这家客栈。得知我们是宁波人时,特别客气地说晚上烧正宗的大盘鸡给我们吃。

大漠、戈壁、无人区、小山包…一路行行摄摄,没有绿色,更没有碧波荡漾,干燥的皮肤没有了弹性,无神的眼睛挂满了血丝。当听说,久负盛名的库库淖尔(青海湖)就在前面时,疲惫的兴奋神经立马膨胀起来。我们把行李往床上一扔,驾着车匆匆就往湖边跑了。

久违的湖光山色,久违的馨香扑鼻,还有凉风习习,海鸥声声…我们站在湖边,贪婪地呼吸着带有丝丝咸味的空气。有人端着长焦,对着迎风展翅的海鸥不停地按动快门。

“快走,那边有蒙古包和牦牛,还有挤奶的女人小孩。”我们提着相机跑了过去。

夕阳慢慢西斜,晚霞透过云层毫不吝啬地洒在草地上,大地被染成了一片金黄。草丛中,洁白的蒙古包星星点点,炊烟袅袅,三五成群的牦牛懒散地打着盹或啃着草,小马驹互相追逐嬉闹着,小男孩粘在阿妈屁股后面赶牛、搬草、挤奶…一幅充满草原生活气息的极美画面展现在眼前。大家的兴奋神经又一次被刺激到了,为了捕捉到最佳的拍摄镜头,不顾会被主人训斥的风险,偷偷地从栏栅门缝里钻了进去。

一个好的摄影素材往往会使发烧友们折腾大半天。大家围着牦牛、小马驹、女人和小孩,变换着各种角度,一会侧光,一会逆光,又是全镜,又是特写发疯似的按动着快门…

一位身穿藏民服饰,跨着枣红马的中年男子闯进了我们的镜头。好威猛的牧马人!我们调转镜头,对着中年男子和枣红马一阵快门。中年男子嘴上“驾驾”有声,从我们身旁飞驰而过。他似乎很有镜头感,对着我们的“长枪短炮”做着各种动作,一连跑了几个来回。我们竖着大拇指向他示意,他友好地冲着我们一笑。都说西部人纯朴热情,这时我们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收工。打道回府,回客栈啃大盘鸡,喝高粱烧去啦!大家的喊声带着丰收的喜悦。

黑马河镇很小,只有一横一直两条马路和两排高低参差的街面房子。显然无法与我们东南沿海地区的集镇相比,但在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的大西北也算是颇具规模了。尤其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这里会到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当然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吃过晚饭,我们借着酒兴,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了一番这个青海湖畔的西部小镇风情。

都说,夕阳无限美,哪知朝霞更迷人。第二天我们起得很早,一大清早就开着车环湖转悠了。

晨光朦胧,连绵起伏的昆仑山脉在浓雾中若隐若现,浩瀚的青海湖静若镜面,几只早起的海鸥在湖边“扑腾”着觅食,牦牛和马群被主人放牧在草地上,悠闲地啃嚼着沾满露水的嫩草…千亩环湖油菜花竞相绽放,金灿灿黄橙橙如绸似锦。

马路上很少有行人和车辆,偶有身着运动衣裤,头戴彩色头盔,骑着自行赛车的男女青年飞驰而过。听说,这里是国家马拉松和自行赛车的训练基地,经常举办一些赛事。

“我亦走,花亦走,这油菜花与我们真是有缘,我们走到哪跟到那。”望着窗外成片的油菜花,不由得想起了门源。不过,也许青海湖水滋润的缘故,这里油菜花更加娇艳和富有灵气,只是季节稍比门源迟些。

“养蜂人!”看着成排的蜂箱和四处飞舞的蜜蜂,大家的情绪又提了上来。大家连忙背起相机,一个个从副驾驶位置上爬了出去。几天来,也许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特别的上车方式,动作干脆麻利一气呵成,而且说说笑笑十分开心。看着大家怪异的动作,我脸上总会表露出歉意的表情。

刚拍完油菜花、蜜蜂、蜂箱和养蜂人,一辆面包车从后面赶了上来。坐在副驾驶位置上身穿红色工作服的小伙子示意我们,车底下拖着一块黑色汽车部件,很不安全。说罢,打开车门从车上跳了来,俩小伙子提着工具箱,说帮我们处理一下。交谈中得知,他们是汽车租赁公司的维护队,在青海湖一带巡逻,我们租用的正是他们公司的汽车。他们打开工具箱,很快检查和处理了被损坏的部件。还有这个车门!我们对他们说。小伙子用铁棍扳、撬…终于打开了,大家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小伙子没收一分钱,也没抽一支烟,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提起工具箱,一声“路上注意安全”,就开着车走了。

“小伙子,谢谢你们!请转告老板,下次出来一定再租用你们公司的车!”望着小伙子渐渐远去的面包车,我大声喊道。因为,我比别人更高兴,终于告别了让大家从副驾驶座爬进爬出的尴尬。

后    记

一路西行——甘、青西北大环线行摄是前几年的事,写成游记留作纪念也早有打算,但由于种种原因,写写停停没有成文,最近终于整理出来了,算是真正的后记吧。

2017年7月14日至7月26日,我与偷眼看世界、粗菜淡饭-老王、Q姐、风之旅、冒号一行六人,从宁波栎社机场出发,乘坐航班抵达兰州,然后转乘高铁到西宁。在西宁机场,租用了一辆商务车,沿着G30、G3011、G315、G2013公路,绕着甘青西北大环线一路西行,共行程4142公里,进行了为期十三天的大西北腹地摄影采风活动。

十三天中,我们到了被誉为“中国最美花海”的门源,敦煌、嘉峪关、玉门关、阳关、汉长城等众多文化遗存和神奇的张掖七彩丹霞地貌。其间,穿越了荒无人烟的柴达木盆地无人区,领略了美丽的祁连山大草原和大柴旦翡翠盐湖、茶卡盐湖和青海湖等美景。

虽然,时间匆匆,一晃而过。路途中有劳累也有惊险,但我们是满足的。因为,她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留下了浓重而难忘的一笔,成为我们能经常回望的记忆。

2022年3 月28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