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更生的头像

何更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
202005/20
分享

桃花源里西递村

是真的走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还是已步入中国古民居博物馆?一踏上黄山脚下的黟县西递村头小道,我便直觉恍惚。古老的青石板路仿佛从历史深处幽幽铺来,悄悄地把人一下带到数百年前的明清时代。

村口一座精雕细镂、巍巍然高达十三米的"胶州剌史"古牌坊,俨然是古村的骄傲,正气势非凡地在默诉着四个世纪前的风流和荣耀。它宛如西递村的大门,古朴浑厚,威武凝重,跨进去似乎便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

这儿群山环抱,溪水萦绕;绿树掩映下一幢幢素雅端庄的古民居层楼叠院,错落有致,一色的粉墙青瓦;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飞檐翘角,凌空欲飞,将徽派建筑那独特的艺术风格极潇洒地展示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之间。

沿着那宁静而又神秘的高墙深巷,顺着那清澈透明、穿街过户的潺潺流水,一位上了年纪的胡姓导游领我走进了几户寻常人家。西递村古朴、幽雅和桃源般境界的美,正产生于寻常百姓之家,产生于幽深庭院之中,及由幽深庭院构成的迷宫般的闾巷之间。

这座建于北宋皇佑年间、阅尽人间沧桑近千年的古村,至今尚存明清民居124幢,实为举国罕见的古民居博物馆。古宅多为合院,两层。四周围之高墙,堂前留有天井,旁侧为厢房跨院。室内雕梁画栋,描金绘彩,饰以名句佳联,字画古玩,一派古气盎然;庭前院后建园设池,种花植卉,低墙相隔,漏窗互连,颇有园林之趣;举目皆是、随处可见的则是那精湛而独特的徽派三雕艺术,连门罩、窗楣、斗拱、漏窗,甚而普通的栏板、窗扇也均饰以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砖刻石镂、彩绘木雕,将一幢幢房屋装饰得宛如一件件艺术珍品,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建于三百年前康熙年间的“履福堂”,原是大收藏家胡琴生故居,至今厅堂陈设依旧,古色古香,充满着一股浓郁的书香之气。置身堂中,恍如隔世,恨不能也手捧一卷,潜心静读,亲身领略“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那富有人生哲理的古雅意境。

在清朝知府胡文照的故居“大夫弟”,一道古老的木梯,将我引上了当年胡家千金小姐抛球择婿的彩楼。彩楼不大,却小巧玲珑,华贵富丽,临街而筑,风韵独特。那高高翘起的飞檐,那细细雕刻的回栏,曾撩拨多少翩翩少年引颈翘首,望眼欲穿。我实在想象不出,当如花似玉般的知府闺秀用纤纤小手将那红绣球抛下彩楼时,该会出现怎样一个神圣而热烈的场面?

尽管这古老的择偶方式带有很大的盲目、轻率和巧合,但较之“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却多了几分自主、选择和开放意识。

彩楼上挂一匾额:“桃花源里人家”,颇让人生情。凭栏远眺,清幽秀美、如诗如画的西递风光似乎正在初夏黄昏的烟霞里悄悄作证:此匾没虚挂!

其实最早将这儿美称为桃花源的却是诗仙李白:“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对此连陶公的后代也确认不疑。据县内已发现的《陶氏宗谱》记载,宋末,陶渊明后裔因避战乱来到黟县,见这里“山川奇胜,习俗淳美”,极象陶公笔下的桃花源,“爱之,因家焉”。

当然,黟县是否就是《桃花源记》里描述的地方,尚待进步考证。不过,西递村以一种久远的、古朴的神秘氛围;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淳朴、和谐的联系;一种近乎出神入化般的艺术之美,而被中外游人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村镇”、“东方文明的缩影”、“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确实当之无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