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更生的头像

何更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
202006/09
分享

春谒包拯墓园

  因常出差合肥,却总是行色匆匁。这回专为拜谒包拯墓园而来,友人说我算真正来了一趟合肥。

春光融融,和风阵阵,友人陪着我沿包河畔的小道款款而行。一路柳丝,一路碧波,还有那一路动人的包公故事。

包拯生于合肥,逝世后又归葬于合肥,为此合肥人足足骄傲了900余年。这位北宋名臣以其铁面无私、执法严峻、无畏无惧、刚正为民的崇高品德而被世人代代传颂,称之为“包青天”。然而,”文革”期间包拯墓园却遭到破坏。1985年10月,安徽省及合肥市政府根据各界民众的愿望,在包河畔重建包拯墓园,迁葬包拯遗骨,供后人凭吊拜谒这位彪炳史册的“包青天”。

我曾寻访过不少历史名人陵园,但没有一处陵园能像包拯墓园那样令我肃然起敬,感慨万千。

 其实,包拯墓园并无多少宏伟建筑,也不见稀世陪葬珍宝。步入墓园,迎面巍然屹立着两块质地坚硬的巨石,上无片言只字,但挺拔、峻峭,棱角分明,让人极容易联想到包拯那刚正不阿、禀性峭直的一生。

 一条石板小路静静地通往墓地。沿途虽有石阙、神门、享堂及石刻群,却不见稀罕,也没留下多少印象。陵墓也普通,一丘黄土高高隆起,龟趺螭首石碑上镌刻着“宋枢密副使包孝肃公拯之墓”的字样。墓上芳草萋萋,几朵小花夹杂其间,悄悄地在阳光下绽放。

颇有气势的可算那间地下墓室了。石板拱券成的长长的甬道,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另一个世界。墓室中央安放着一副特大的金丝楠木棺具,内殓36块包拯遗骨,墓室石门前端放着石刻的包拯墓志铭,状如巨书,似乎要让这位官达二品的青天大人寂寞时好慢慢翻阅。

据说那金丝楠木属稀有珍贵木材,当年在福建漳州深山密林里寻找着时,曾担心山林承包者不愿出售。谁知听说是为包拯做棺具,70余岁的承包者包浩云竟慨然相赠,分文不收。更有巧事,山林承包者包浩云居然是包拯后代第35代子孙。

包拯一生清廉,对子孙后代也管教甚严。墓园内有块附葬区,排列着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孙的陵墓,但也竖着块“孝肃包公家训”的石碑: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殳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碑不大,甚至还有点儿不起眼,但却令所有到此的游人都肃然起敬,驻足品读,阅后令人不觉为之扼腕。

墓园里似乎没见到包拯的塑像,友人说包公祠有。果不然,离包拯墓园不远处的包公祠,近3米高的包拯塑像迎祠门而坐,朝服冠戴,气宇轩昂,一脸严肃,仿佛正升堂断案。龙头、虎头和狗头三把大铡刀排列一旁,寒光闪闪,似要铡尽人间不平。我们也一下变成严肃状,大气不敢出,生怕惊动了包青天那神圣的过堂问案,连塑像两侧的那幅精彩的楹联也是悄悄地记在心里:

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

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送清官, 只有先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