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更生的头像

何更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报告文学
202008/20
分享

一个女检察官的情怀

一个女检察官的情怀

她很普通,芜湖市三山区检察院纪检组长,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检察官。她的名字也寻常,陈晓兰,中国叫这个名字的女性可以说不计其数。

然而,她却又不普通,不寻常。

她在恪守检察职业道德,维护公平正义的同时,又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爱心,以及伟大的母性情怀,关爱着“留守儿童”的成长。且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渝,赢得社会普遍的肯定与赞誉。先后获得“芜湖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首届十佳检察官”、“安徽省服务基层联系群众的沈浩式机关干部”、“全国寻找最美检察官”入围奖,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的个人“一等功”奖等等,的确令人钦佩与羡慕。

近日,我奉命走进芜湖市三山区检察院,寻找与了解陈晓兰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成长足迹,以及感受与理解她那伟大的母性情怀……

陈晓兰是地地道道芜湖人。江南女子的清秀外表,温和性格,以及端庄、素雅的气质,在她身上都有着完美的体现。

1986年,在芜湖市一次招干考试中,陈晓兰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到新芜区法院工作。这多少有点出乎她意外,她本是在一家电影院当放映员,工作轻松、悠闲。法院工作却充满严肃,还有几分威严,对于20刚出头的花季少女陈晓兰来说,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新芜区法院,开始了她在政法战线新的工作。

不过,法院工作也满足了陈晓兰一个小小的心愿。她一直梦想当个女兵,女兵英姿飒爽和挺拔干练的形象曾打动过她幼小的心灵。但错过了当兵的机会,她就想成为能穿制服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法院工作正好要穿制服,要戴帽徽和肩章。她说,“法官制服挺庄重的,帽上是国徽,肩上是天平,一穿上就有股责任感、严肃感,不过首先想到还是公正。”

初到新芜区法院,陈晓兰的工作是书记员,后又担任司法统计、立案登记等工作。她谦虚好学,工作认真细心,连续多年工作考核都是第一,受到全院干警的一致好评。

5年后,陈晓兰清楚地记得,书记员当了5年8个月,她终于跨进审判队伍,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尽管是助理,但陈晓兰却严格要求自己。她刻苦学习有关法律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从事法律工作的能力,并参加法院干部培训、法律知识自学考试等。

陈晓兰办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将一个女性所特有的细腻全部奉献其中。她审理的案件均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判决适当,彰显了司法的公平与正义,维护着社会的稳定。1995年6月,陈晓兰因工作扎实,成绩突出,被任命为行政审判庭副庭长,并主持工作,成为院里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然而,每审理一起案件,陈晓兰却会比别人多一份思考与研究。这起案件为什么会发生?怎样才能减少,或者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尤其是些青少年犯罪案件,常常让她感到痛心、难过。甚至她能用母性一样的情怀关注每一起青少年案件,从中找出缘由、教训,并总结出教育意义,以案说法,为中小学学生上法制教育课,普及法律知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

一次,芜湖某技校学生崔某,因盗窃邻居的现金450元及IP、IC卡,价值达1700余元。案发时崔某不满18岁,所盗IP、IC卡又全部被追回。陈晓兰审理此案件时,觉得崔某确有认罪悔改表现,而且初犯,可塑性大,学校也请求从轻处罚。她专程来到崔某学校,了解崔某在学校的表现,向院领导汇报了对该案欲不批捕的审查意见。经院领导批准后,陈晓兰又与学校、家长共同研究,并落实对崔某的帮教措施。崔某很受感动,决心重新做人。经帮教后,进步明显。

新学期开始时,陈晓兰以案说法,为该技校千余名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课,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1998年8月,新芜区实行政法干部交流,陈晓兰由新芜区法院交流到新芜区检察院工作。担任检察员、法纪科长、检察委员会委员等职。2000年8月,通过竞争上岗,陈晓兰来到批捕科担任科长。

但不论工作怎么变动,秉公执法是司法工作者的行动准则。同样是青少年犯罪,同样是捕与不捕,陈晓兰是坚持原则,依法办事,不受任何干扰。她认为,我们办理的每一起案件,起码要做到问心无愧。

2003年12月,批捕科收到一起寻衅滋事案件。4名犯罪嫌疑人深更半夜无故持械追打3名大学生,在安师大的校门内追上一名大学生,用刀矛等凶器将其身体多处砍伤,情节恶劣,社会影响也较大。收案的第二天,一名犯罪嫌疑人的父亲通过朋友关系找上门来,要求从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角度出发不予批准逮捕。陈晓兰丝毫不受其影响,认真审查案卷材料,综合案情及该犯罪嫌疑人在犯罪中的情节等多方面因素后,依法作出了批准逮捕的决定,维护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然而,每每看到青少年犯罪,作为母亲的陈晓兰,心里总是隐隐作痛,有着说不出的难过。她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帮助与挽救这些误入歧途的孩子?

2004年8月,已担任公诉科长的陈晓兰在审查起诉一起绑架案件时,感到十分震惊。

两个犯罪嫌疑人朱某和苏某都是蚌埠市某中学的高一学生,年仅15岁。为勒索钱财,两人合谋外出绑架小孩。乘火车来到芜湖,住进靠近市中心的一家小旅馆,并购买了弹簧刀和假身份证等作案工具。然后俩人趁着夜色溜到芜湖市吉和街的公交车站,看到刚上完家教乘车回家的被害人何某。便跟踪上车,一路尾随。在长江路车站下车后,用刀把何某绑架至其所住旅馆,逼其说出家人电话。随后打电话给何某家人,索要25000元赎金。

为逃避打击,朱某和苏某还不断变换地点,将被害人何某先后带至马鞍山、南京、苏州等地。期间俩人还多次用电话催促何某家人交纳赎金,并提供汇款账号。在获得何某家人汇至的6000元赎金后不久,两人即在苏州被公安机关抓获。

法院开庭审理那天,朱某和苏某的家人及老师特地从蚌埠赶到芜湖参加旁听。法庭最后进行陈述时,朱某和苏某俩人都痛哭流涕,悔恨不已,其家人也在旁听席上唏嘘声一片。坐在公诉席上的陈晓兰听了也是泪水盈眶,感到痛心与惋惜。

陈晓兰曾提审过朱某和苏某。当两个少年身穿囚服见到陈晓兰时,竟泪流满面,不断哽咽,痛苦地喊道,“阿姨,救救我!”那一刻,作为母亲的陈晓兰也是心如针刺般疼痛;但作为检察官她必须要维护正义,揭露犯罪。

其实案发前,朱某在学校是“三好学生”,在家庭是好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排在前10名。但问他为什么要实施绑架犯罪时,朱某的回答令陈晓兰既吃惊又可笑!

原来朱某近来暗恋上同班一个女同学,上课常走神,学习成绩随之下滑。老师和家长不断指责他,给他带来巨大压力。恰好这时电视上播出了张子祥绑架案的电视剧,朱某看到了就想学电视剧上的情节,也制造一起绑架案,让老师和父母都看看,他朱某还是挺有能力的。

真是天真、幼稚又糊涂,陈晓兰听了是哭笑不得。但法律是严肃的,最终朱某和苏某被以绑架罪各判处有期徒刑6年。

案件审毕,陈晓兰久久不能平静。这两个孩子本应有锦绣前程,美好明天,却步入歧途,糊涂到不知道自己所作所为已触犯法律?作为一名检察官,她觉得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普及法律知识尽一份力,让年轻一代了解并掌握更多做人的道理与道德底线。

自此,陈晓兰的工作多了一份内容——给中小学孩子上法制教育课,普及法律知识,让他们从小就知法、懂法、守法。她先后主动到芜湖市十八中学、石头路小学、师范附小、解放西路小学,以及四十二中学和浮山中心小学等多所中小学讲法制教育课,并担任这些学校的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她利用办理过的一起起案件,形象生动地进行以案说法,普及法律知识,让孩子们从小就加强法律意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编织一道充满母爱的安全网。

几年来,陈晓兰从小学讲到中学,从城市讲到农村,受众累计达数万人,在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她也因此获得芜湖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十佳女政法工作者”、“安徽省优秀法制副校长”、“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2006年2月,芜湖市进行区划调整。原新芜区撤销,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三山新城区。

三山区距市区有30公里,是由原繁昌县三山镇和峨桥镇合并而成。成立伊始,一切依旧,各方面条件、设施与原农村一样,十分艰苦。陈晓兰认为条件艰苦,正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她主动要求到三山区工作。

6月30日,三山区检察院正式挂牌成立,陈晓兰担任政治处主任一职。

检察院新成立,工作自然不会太多。院领导号召检察官都走出机关,到农村、企业、学校等单位开展走访调研活动。了解与掌握三山区的社情民情和区域特点,以便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为三山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服务。毕竟三山区才成立,基本上还保留着原来的农村状态,与市区存在着很大差距。

陈晓兰受院党组的委托,带领干警走街串镇开展社会调研。但几天一跑,她就敏锐地发现,三山区的“留守儿童”现象严重,并把社会调研重点转到“留守儿童”这方面。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此种现象市区较少,农村则普遍。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100万。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贫困,父母不得不进城务工;另一方面是社会对进城务工农民的不公平待遇,使他们没条件也没能力带着孩子一同进城。于是农村就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祖辈监护或亲戚朋友监护,甚至无人监护。

三山区是新区,地大人少,面积274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4.7万,其中92%的人口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全区中小学14所,在校中小学生15692人,其中父母双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达3006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9.2%,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还不包括父母早出晚归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

三山区“留守儿童”比例之大,数量之多,以及他们的生活、学习的现状,令陈晓兰不免有点惊讶!

由于缺少父母关爱,“留守儿童”的性格发育,往往不健全。13岁的王某,期中考试时,几乎一题没做,3分钟就交了白卷。他不以为耻,反而洋洋得意,交卷时说,“不给老师发奖金的机会。”他幼稚到宁愿自己不要成绩交白卷,也要造成老师教学质量不高的结果而拿不到奖金。这种公然仇视老师的小学生,在三山区“留守儿童”中,远不止王某一人。

三山区某中心小学学生李某,父母在上海打工,随爷爷奶奶生活。他除了有小偷小摸问题外,还与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混在一起,不愿学习。六年级的他还发展到偷窥女学生上厕所的坏行为。让人感到“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就读于三山区某中学的3名初一学生,放学途中被人拦住索要钱财。在对方的言语威胁和拳头的逼迫下,3人吓得赶紧交出身上仅有的1.5元钱。因害怕报复,3人都不敢报案。说明“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遇到不法侵害时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当问及“留守儿童”遇到困难和烦恼时该怎么处理时,他们的回答都十分简单“放在心里”,并说已习惯这种处理问题方式。而问及对父母离家外出打工的感受时,他们的回答又大多相同——“想念”、“孤单”等……

经过两个多月的走访调研,陈晓兰组织参加调研的干警仔细梳理、归纳调研材料,从中总结出三山区“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如何关心与帮扶他们的适当措施,并形成一份3000多字的关于三山区“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院党组对此份调查报告十分重视,专门开会进行研究。党组一班人首先统一思想,关爱“留守儿童”是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重点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的尝试,也是检察工作创新服务新农村建设新的途径。于是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检察长、副检察长和政治处主任陈晓兰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下设3个办事小组,均由各科室负责人参加,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并制定了《三山区人民检察院关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时间安排表,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给陈晓兰莫大的鼓舞。她具体负责这项工作,深知关爱“留守儿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步步扎扎实实地从细微处做起。

她和干警们一起,首先与学校共同建立3006名“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确保不漏登,不错登,做到资料信息齐全,便于掌握与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

在全面掌握全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陈晓兰他们先期选择22名“留守儿童”代表,与检察官结成帮扶对子。于2006年11月30日,召开了主题为“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的结对帮扶启动仪式,邀请市、区相关部门的领导参加,扩大影响,号召更多单位和个人加入关爱队伍。

同时他们利用报刊和电视等媒体,加大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宣传。在芜湖《大江晚报》上,整版推出有关三山区“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并编排情景剧《爱洒人间》,配合电视台制作专题文艺节目宣传“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及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春节是万家团聚的日子,也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陈晓兰他们利用春节这一充满浓浓亲情的日子,向全区每一位“留守儿童”家长发出一封信,呼唤亲情,以情感人,关爱“留守儿童”。

当然,关爱“留守儿童”也要有经济支撑。陈晓兰他们专门设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全院干警先后两次捐款数千元,芜湖市宜柏粉磨集团得知信息后主动捐款5万元,使“留守儿童”关爱基金的钱包一下鼓了起来。

在结对帮扶活动中,陈晓兰成了三山中心小学六年级女学生小赵的“代理妈妈”。小赵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她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由于从小患病造成听力上的缺陷,小赵上课时要看老师说话的口型才能明白其意思,这给她的学习造成了不小的困难。为解决小赵听力上的困难,陈晓兰利用关爱基金为小赵配置了一套助听器,让她上课或与别人交流时不必那么吃力,学习成绩随之有了明显的提高。

此时陈晓兰的儿子正在读初中,作为母亲的她很清楚,父母的关爱对紧张学习的孩子是何等重要?她把小赵当做自己的女儿对待,无微不至地给予关爱。除不定期上门看望她,给她送去学习用品和书籍,还与她谈心交流。组织结对的22名“留守儿童”一起瞻仰烈士陵园,参观科技馆、生态植物园,观摩交通肇事案件的庭审现场,以及观看3D电影。每逢传统节假日和六一儿童节,陈晓兰他们都会带上礼物前往学校或家中探望“留守儿童”,或邀请孩子们和家长来检察院座谈、联欢,让小赵等“留守儿童”们能感到他们并不孤单,正在暖暖的关爱中学习与成长。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育上的不健全,陈晓兰他们还利用三山区检察院是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实习基地的优势,请安师大心理老师为“留守儿童”开设主题为“阳光照亮花季”的心理健康讲座,抚慰他们那颗受伤的心。同时安师大也成了“留守儿童”的义教助学园地,让“留守儿童”感受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满亲情的爱心帮扶,给“留守儿童”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亲情,还有知识、兴趣,以及做人的道理,努力的方向。

整整十年,陈晓兰以伟大的女性情怀关爱与帮扶着“留守儿童”。她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用善心与奉献温暖着“留守儿童”孤单的心,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三山区“留守儿童”的精神面貌也因此得到极大的提升,青少年犯罪案件明显下降。而陈晓兰他们辛劳付出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先后被全国妇联纳入“共享蓝天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案例集锦”,作为精品案例向全国推广,并入选“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十大事件”,及芜湖市“最佳党组织生活案例”等等。

2014年,全国“寻找最美检察官”产生32名候选人,陈晓兰名列其中。按评选要求每位候选人需提供反映其事迹的5分钟小视频,拍摄到陈晓兰结对帮扶的女学生小赵时,这位一向腼腆的小姑娘竟一反常态,冲着摄像机镜头动情地说,“在我心里,陈检察官就是一位温柔善良的母亲。这么多年来,她把我当做自己的女儿一样关爱!”说着,她转身紧紧抱住陈晓兰,大声地喊道,“陈妈妈,我爱你!”

小赵这番发自肺腑的话语,出乎现场所有人的意外。陈晓兰也完全没想到,禁不住泪水一下涌了出来。多年的关爱终于有了收获,陈晓兰颇感欣慰。同时她也觉得,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收获,而是“留守儿童”对三山区检察官关爱行动的肯定与赞赏!

如今,小赵已成长为一名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正在省城合肥紧张地学习着。相信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这位曾经的“留守儿童”一定不会忘记陈晓兰,不会忘记三山区一群热心的检察官们。

十年间,陈晓兰关爱着一批又一批“留守儿童”,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爱着他们,看着他们慢慢长大成人,走向各自不同的学习与工作岗位。

十年间,新的“留守儿童”也源源不断地走来。陈晓兰和她的检察官同事们,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依然在继续,任重而道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