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墓村原是南陵县的贫困村,近年经过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一跃成为南陵县的经济强村。短短几年时间,黄墓村究竟是如何甩掉贫困帽子,实现由穷村变强村的华丽转身?
入夏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我专程赶到黄墓村采访,想寻觅扶贫工作队长何坚明所走过的足迹,寻觅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所涌现出的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黄墓村是南陵县许镇下辖的一个普通行政村,位于南陵县北许镇西,毗邻205国道,省道三荻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属江河平原圩区,植稻历史悠久,农作物一年三熟,以双季稻为主,历来为农、渔产品集散地。
黄墓村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三国东吴大将黄盖曾在此操练水军,并兴修水利,为百姓免遭水患,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显然,黄盖也热爱这方水土,死后即安葬于此。东吴君王为纪念这位在赤壁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江东元勋,特将漳河流经此地的一处繁华渡口更名为黄墓渡。黄墓村也由此得名,并沿袭至今。
按说,黄墓村也算得上是鱼米之乡,物阜民丰。但是,由于村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不足,战斗力涣散,干部得过且过,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导致村集体经济难以发展,收入几乎是零。缺少集体经济支撑,既没条件为老百姓办实事,也没实力来改变村容村貌,更谈不上全村进一步的发展与壮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全村3348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72户158人,被列入南陵县未出列的贫困村之一。
2018年初,何坚明主动请缨,克服种种困难,来到黄墓村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决心与全村人一起彻底改变黄墓村的落后面貌。
何坚明是芜湖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刚跨入知天命之年。他工作起来颇有股干劲,也有股闯劲。尽管知道脱贫攻坚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也从未做过,但他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自己的极好机会,相信只要与工作队同志及村“两委”一起努力,团结一致,尽心尽力,就没有跨不过的坎,闯不过的关。
从进驻黄墓村的第一天起,何坚明即开始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他和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们一起,开展挨家挨户的大走访。了解黄墓村贫穷的真正原因,走进每一户贫困家庭,掌握每户不同的贫困状况,做到一户一策,精准扶贫,定向解决实际困难。正是在一次走访时,从一位老农翻车事故中,他敏锐地发现入村道路上存在的问题,立即帮助解决,从而赢得全体村民的一致赞扬和好评。
那是何坚明刚进村不久,开展入户帮扶与走访。当他们来到村干部李小伙家时,发现他父亲行动有点不便。何坚明心里不由泛起一丝疑问,平日老人家身体一向比较硬朗,今天发生什么情况?经过细心询问,方知老人家是骑电动三轮车时不慎翻了车,人从车上摔下受了重伤,诊断为肋骨断了两根,吃了大亏。经治疗已基本好转,现正在家休养。何坚明边向老人表示慰问,边顺便问了下翻车的具体情况,老人这才详细告诉他,是在进村的路口翻了车。因省道三荻公路与村道入口交接处有高低不平现象,才导致三轮车翻车。老人家还笑嘻嘻地自责自己骑车时不小心才导致车祸,吃了大亏。可何坚明却把老人翻车这件事记在心上,总觉得进村入口处的道路是不是有点问题?
离开李小伙家后,何坚明立刻领着扶贫工作队的同志赶到村入口处进行实地察看。果然,从省道三荻公路拐弯进入黄墓村的小路,不仅弯急坡陡,而且两条路交接处存在严重的高低不平现象,相差有近20厘米的落差。村民骑车从三荻公路拐弯进入黄墓村道时,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车翻人摔的事故。即便驾车进村,若小车底盘较低也会发生刮蹭底盘事故。此前,村干部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过,但由于各种原因,问题迟迟未能得到解决。何坚明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芜湖市和南陵县公路管理部门负责人,请他们到村里现场办公,商议尽快修建平整这段入村道路,并把具体任务落实到南陵县公路管理分局承担。
在市县公路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施工队很快进场。入村路口实行封闭,破路施工,机声轰鸣,一派繁忙景象。施工同时,何坚明又及时联系芜湖市和南陵县交警部门,考虑在路口设置道路安全标志与设施。待入村道路修建完毕,这边摊铺好路面沥青混凝土,那边又安装起减速带、防撞墩、爆闪灯,以及安全警示牌等一整套交通安全方面的设施。
前后也不过短短10来天时间,经过紧张施工修建,这段近50米长的入村道路就正式完工并交付使用。望着机械化摊铺的平整宽阔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及齐全的交通安全设施,还有矗立在路旁那块醒目的“黄墓村欢迎您”的指示牌,村民们高兴得乐开了花,纷纷发自内心为扶贫工作队点赞,竖起大拇指。高兴之余,村民还自发地做了面红艳艳的锦旗,上书“为民办实事,百姓贴心人”,欢欢喜喜地送给驻村扶贫工作队。
看着村民满意的模样,何坚明也有点激动,接过锦旗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尽管我们才为村民做了一点小事,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感到满意!”
章小槐是黄墓村典型的贫困户,今年56岁。10年前人到中年时,他就饱尝生活的艰辛与磨难。全家5口人,上有7旬老母下有读书儿郎,还有个女儿出生就智障。生活原本就艰难,偏偏妻子又患有先天性脑血管病。一天,妻子突然脑血管破裂,造成颅内出血,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一入院医生就下了病危通知书,而且要立即进行开颅手术,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章小槐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从未见过如此严重的脑部疾病与开颅大手术,颤抖着手在手术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他知道即便妻子能抢救过来保住生命,人也会残废,况且手术费也不是他一个普通农民能承担得起的。妻子娘家几个弟弟也懂情懂礼,非常同情与理解章小槐的困境,一致表态,“姐夫你尽力了,真没能力救治,就放弃治疗吧,我们也不会责怪你!”章小槐听了既感动又难过,他觉得夫妻一场不容易,困难再大,也要尽其所能挽救妻子的生命。这个顽强的庄稼汉被迫四处举债,东挪西借终于凑足7万多元的医疗费。
结果妻子的生命保住了,人却瘫痪了,只能卧床不起,连大小便也在床上,日夜需要人照顾。妻子这场重病使章小槐家一下债台高筑,困难重重。生活的重担压得这位中等身材、结结实实的壮汉,一下难以喘气。偏偏屋漏又逢连夜雨,在一次双抢中章小槐不小心脚被碎玻璃戳伤,流血不止。他简单包扎一下,以为没有多大问题,继续干活。谁知伤口发炎,疼痛不已,到医院一检查方知已感染成了破伤风。章小槐被迫住院治疗,直至13天后才转危为安。
这期间,繁重的家务活全靠70多岁年迈母亲在艰难维持。一想到这事章小槐心里就不是滋味,他暗暗下决心要改变家里的贫穷面貌,争取通过自己的勤劳与奋斗,努力还清所欠下的债务。
然而,谈何容易?他一个普通农民想一时还清近十万元的债务,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章小槐身逢盛世,2014年中国开始实施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与全国人民共同奔小康,使千千万万与章小槐一样贫穷的农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奔头。
通过扶贫工作队上门调查,再经村民评议,章小槐家被列为帮扶贫困户,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帮扶。依据实际情况,章小槐年迈的母亲和智障女儿首先享受到低保,这让章小槐减轻了不少压力,也让他的生活开始了关键性的转折。随后村里开展一系列的帮扶措施,举办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方面的培训,以及水产养殖方面的技术讲座等等,帮助贫困户提高多方面的农业技能,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何坚明接任黄墓村扶贫工作队长后,对章小槐等贫困户更是精准施策,因户而异,一户一策,帮助章小槐等贫困户首先从思想上树立战胜贫困的决心与信心。何坚明团结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同贫困户结成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荣誉共同体。围绕“一抓双促”和乡村振兴战略,谋思路,搭载体,办实事,共同推动黄墓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根据黄墓村湖泊水面较多的特点,他们帮助章小槐承包了近50亩的水塘,养鱼养虾。章小槐十分敬业,起早摸黑一心放在水塘上。他不仅积极报名参加养殖培训班,虚心学习,还向村里养殖专业户请教。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他多次跑到县城向水产部门的专家拜师学技。功夫不负有心人,章小槐在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精准扶贫帮助下,经过自身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终于当年承包鱼塘就有了3万元的收入。后来通过小额贷款他又在鱼塘周边流转了近30亩土地,发展稻虾共生新模式,既种水稻,又在水稻田里养殖小龙虾。“稻虾共生”,即让小龙虾在稻田里摄食害虫及虫卵,促进水稻生产;虾粪又能为水稻补充养分,相辅相成,一举两得。连化肥、农药都大大减少,章小槐算尝到了甜头,收入逐年增涨,不仅还清了家里的全部债务,还把家里的房屋进行了翻修。脱贫致富甩掉了贫困帽子,章小槐饱经风霜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他从心里说了句感谢的话语,“感谢党的扶贫政策,感谢扶贫工作队对我实实在在的帮扶,还要感谢全村人对我的关心与帮助!”
章小槐发自肺腑的感激不仅说在嘴上,还体现在行动上。他发现村里还有人没有脱贫,就主动联系本村种植大户蔡克华,一起创办成立了“华玲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参加就业,合作种植等各种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何坚明更是紧紧抓住章小槐脱贫这个典型,号召全村贫困户都向章小槐学习看齐,走他一样的脱贫道路。目前黄墓村已建成生态稻脱贫产业基地4420亩,产生纯收入56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68户计153人走上了脱贫道路。
何坚明在黄墓村扶贫中还努力创新,创造性地成立了“党群互联体”。即以村“两委”成员为户长,与村内党员、贫困户、普通村民结成户联体,以党带群、富带贫、强带弱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贫困户脱贫,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
贫困户盛发青就是在“党群户联体”户长邓修满的帮助下,走上家禽养殖道路而摆脱贫困的典型。邓修满是党员,也是村里有名的家禽养殖大户。在何坚明创新的“党群户联体”中他担任户长,主动与户联体内多名贫困户达成协议,由他免费提供鸡苗,上门传授养殖技术,待贫困户将鸡苗养大,销售出去,才算完成养殖协议。其间鸡若生病,他免费治疗;鸡出圈销售若困难,他就以市场价进行回购,一句话就是保证贫困户养殖肯定受益。邓修满负责任地说,“我既然做了这个户长,就要认真负责地帮助贫困户把鸡苗养大养好,再销售出去。”
71岁的盛发青在邓修满的帮助与指导下,去年养了300多只鸡,100多只鸭和鹅,年底全部销售出去,盛发青收入有两三万元,使他一下就摆脱了贫困。与盛发青一样进行家禽养殖的贫困户邓绪富显然尝到了甜头,话说得更干脆,“以前我也想过养殖,但没资金又缺乏经验,所以多年来只想不敢实施。加入户联体后,有养殖大户免费提供鸡苗,还手把手教技术,使鸡苗茁壮成长。眼看着鸡长得又肥又大,拿到市场上去卖,也能卖上好价钱!”邓绪富现在通过养鸡养鸭,及养鱼等劳动,一年下来有4至5万元收入,使他不仅脱贫还开始致富。
其实,除了养殖业、种植业外,何坚明还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将黄墓村闲置的土地、水面资源承包给企业经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前期大量走访调研基础上,何坚明为贫困户制定了个性化的帮扶措施,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精准扶贫。对有能力的贫困户为其提供乡村旅游岗位、村“四员”及公益性岗位;对于有资源的贫困户让村级特色种养扶贫基地对其带动,帮助开展土地入股分红等措施;对于“三无”类贫困户,以资产收益分红及社保兜底解决增收问题。黄墓村还建有占地3亩的光伏发电,占地108亩的高标准绿叶菜大棚基地等项目,不仅带动贫困户增收,也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不少积累。村里有了经济收入,黄墓村再也不是“穷家难当”了,村里也有条件为村民办更多实事,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更加显现,并能持久。
在黄墓村采访,村民向我谈得最多的是对何坚明的钦佩与赞扬。这些憨厚淳朴的村民说起话来也很朴实,“何队长是个实在人,能与我们村民打成一片,我们一直把他当成朋友,无话不谈。他主动请缨来黄墓村扶贫,不是来搞花架子,而是来干实事,来帮我们脱贫致富。我们黄墓村人永远感激他,不会忘记他!”
一个扶贫队长能赢得村民良好的口杯,让村民永远感激,不会忘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实,从进村第一天起,何坚明就严格要求自己,与普通村民一样吃住在黄墓村。扶贫工作队办公室里,一张单人床,一顶小蚊帐就成了他的家,办公、睡觉两不误。住在办公室隔壁的是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夏辰,这是个80后的小伙子,常与何坚明研究扶贫工作到深夜。夏辰倒床就能睡,可何坚明却辗转反侧,依然在思考扶贫工作,时常彻夜难眠。可第二天清早,夏辰就发现何坚明又在村头小道上开始晨练。夏辰有时都很难理解,何队长怎会有如此旺盛的精力来日夜工作?
与村民交朋友,拉家常,了解村情民意,商议如何尽快脱贫,是何坚明在黄墓村3年工作的全部。黄墓村每一条小道,每一段田埂,都留有他坚实的足迹;黄墓村每一块田园,每一方池塘,都闪过他匆忙的身影。他已深爱这方热土,也融入这方热土。他不仅要让黄墓村脱贫出列,还要让黄墓村跨进美丽乡村先进行列;要为黄墓村培养有知识的下一代,培养后备人材。
在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2019年底,黄墓村2.2公里长的村道上,傍晚突然亮起了路灯。有细心村民从头至尾数了数,计有59盏路灯,把黄墓村及周边的社区、村庄照得明晃晃,亮堂堂。村民晚锻炼、散步,以及串门、夜行再也不用担惊受怕摸黑走路了。村民喜滋滋地说,“做梦也没想到村里也有路灯,扶贫工作队把我们没想到的事都想到了!”
为让黄墓村的下一代能茁壮成长,何坚明主动联系到芜湖一家房地产企业赞助10万元,专门设立“爱心•圆梦黄墓好儿郎”助学基金,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奖励考取名校、大学的孩子们。两年来共帮扶黄墓村68名中小学生,激励他们发奋读书,长大成为国家之栋梁。
今年初,突兀其来的新冠疫情爆发,何坚明正与家人团聚欢度新春佳节。当从电视上看到疫情严重,他立刻想到黄墓村,大年初一晚就从芜湖市区赶到村上,连夜投入到紧张的防疫工作中。指挥封村封路,设置防疫点,宣传村民少外出,不聚集,勤洗手,戴口罩等防疫知识。对武汉返乡人员则做好居家隔离,组织村医每天上门测温等具体防疫工作。因就住在村上,何坚明主动承担村里夜晚防疫值班工作。黄墓村窑新自然村有正月玩龙灯的传统,村民早在春节前就绑扎好龙灯,准备热热闹闹欢乐一下。何坚明知道后,立即赶到窑新村,宣传在疫情严重情况下玩龙灯会造成人员聚集的不安全因素。他不厌其烦地一家一户地做工作,宣传动员,以大局为重。最终窑新村民一致同意推迟玩龙灯,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人员聚集的安全问题。
新冠病毒紧张防疫工作前后有两个多月时间,何坚明一直坚守在黄墓村。他与村民们一起,经受了这场气势汹汹的新冠病毒的考验,以零感染的优异成绩打赢得了这场从未有过的疫情防控战。
黄墓村扶贫工作队有5位同志,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相比较何坚明年龄较长些。他们分别来自芜湖市直机关和南陵县直机关,共同的目标与理想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经过几年的辛苦工作与不懈努力,黄墓村的脱贫攻坚任务已提前完成。“村出列,户脱贫”工作目标早已实现,昔日落后的黄墓村已从贫穷村跨进了南陵县的经济强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零到50万元的历史跨越,原先建档立卡的贫困72户158人也脱贫摘帽,迈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黄墓村也先后荣获安徽省森林村庄、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殊荣。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也是我们党庄严承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兑现之年。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将会永载人类反贫困史。黄墓村的脱贫攻坚早已提前完成,何坚明为自己有幸参加这场脱贫攻坚战而倍感骄傲与自豪。他十分喜爱这句话:“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也就是说,他有心要为“功成”出力,而绝不求“功成”之誉。
再有几个月到年底,何坚明就要离开黄墓村了,他真有点恋恋不舍。黄墓村民们更是不愿看到这一天的到来。村民已在考虑以什么样有意义的纪念品来相赠,让何坚明和扶贫工作队员们好永久收藏,永不相忘?
何坚明微笑着说,“什么都不用考虑,最好能授予我们为黄墓村荣誉村民。”
他认为这才是最有价值的永久收藏,他已离不开黄墓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