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工人汪世权赠我一册他刚出版的散文集《梦在路上》,颇让我为他高兴。
说实话,对汪世权我并不陌生,有的方面印象还比较深刻。记得20多年前,我在芜湖市作协组织举办文学创作培训班,汪世权就是培训班上的学员,当时他还是芜湖市郊区一家工厂的青年工人。或许正是那几期文学培训班播下的种子,萌发了汪世权的文学梦,并逐渐发芽、开花,终于结出丰硕的果实。功夫不负有心人,仔细翻阅散文集《梦在路上》,让我对他的人品与作品也有了更深地了解。
《梦在路上》有十数万字的作品,百余篇的散文,既是汪世权文学创作的一次总结,也是他人生经历的具体记录。文如其人,汪世权的散文一如他的为人,朴实、自然,情感细腻、真挚,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情意,读之令人不觉坠入其中。
《陪父亲洗澡》文短意深,充满浓浓的父子情。父亲因中风行动便,“我总要抽出一天时间陪父亲洗澡聊天”。“父亲手拿拐杖站在五楼的阳台上望着我”的到来,作者先是“背着他慢慢下楼”,再搀扶到浴室,“帮他脱去衣裳,再搀进浴池”。文章没叙述洗澡的过程,却笔锋一转,让作者“不禁想起当年父亲带我们兄弟四人洗澡”的欢乐情景。如今,望着年老体弱的父亲行走不便,心中不免涌起一阵阵酸楚。寥寥数语将父爱子,子孝父的父子间的深厚感情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妈妈的布鞋》文章似乎更短,但读后令人难忘。母亲做一手好布鞋,“黑色的鞋面,白色的滚边,厚实的鞋底,密密的针脚”。当年作者当兵离开家时,母亲“赶做了几双布鞋”让他带着。如今,闲谈中作者随意说起布鞋。母亲便记在心里,尽管“多年没再做鞋了”,可儿子想要,她又辛苦了一回做了一双布鞋。让“我穿着感到踏实,浑身充满力量”。一双布鞋极其普通,现在穿布鞋的人很少,但母亲一针一线缝做的布鞋,却让作者穿着立刻有种不一般的感觉。
类似写亲情这方面的短文,散文集中还有不少。写父亲、写母亲,写妻子、写女儿等等,文虽短意却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亲情,读之令人不禁也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之中。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文学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汪世权当过兵,又当过工人。沸腾的军营生活,火热的工厂生活,都成了汪世权散文创作的主要素材。他用笔记录当兵的难忘经历,也记下当工人时的一段段平凡故事。
散文集《梦在路上》,写工厂的人与事占了不少篇幅,几乎成了系列作品。如《工会主席刘江申》《“老倔头”石金应》《平凡焊工查文》《盛夏与焊花一起共舞》等篇章,也都写得简明自然,朴实清新,且情景交融,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汪世权的散文创作,涉猎广泛。一些故事题材的散文也写得是得心应手,别开生面,给人以出乎意料的结果,认人难忘。
《梦在路上》散文集分为六辑,汪世权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归纳与梳理。作者所言所写基本上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是所闻所见,或是采访感悟,读来令人感到十分亲切,也从中可窥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在文学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精神。
散文贵在真实。为文要真,做人更要真。唯有真诚地生活,真诚地感受与表达,方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散文佳作。“言为心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汪世权为人为文都遵循这个道理,故而他的散文才具有一股真情实感,也才能真正地感染人与影响人。
当然,汪世权的散文创作也有一些需要提升的地方。如在文章的展开上,在语言的提炼上等,若能再下点功夫,则作品的意境会更深,感染力也会更强。好在汪世权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追求,他的文学梦依然在路上。
相信“梦在路上”的汪世权,一定会收获更丰硕的文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