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肱万乙友的头像

宝肱万乙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08
分享

回乡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个人角度来看,突然在一个时刻,这句诗让我徒增感伤。

先是觉得应景于我,后又觉得应景于父亲,却唯独联想不了我父亲的父亲。只因爷爷是在乡里田间忙碌了一辈子的农民,父亲则是在城里建筑工地于钢筋水泥奉献了前半生的农民,至于后半生,大抵也是回乡,继承我爷承包制下好几亩农田。而我,有幸荣登两辈人眼中无比圣洁的学堂,只不过现今叫做校园,是两辈人培育下的花骨朵,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但现在不是了,我已成年,不能装嫩。只能告诉如今的小朋友,你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看着他们天使般脸庞,回想当初,花骨朵,我应如是。

我回乡的次数屈指可数,一是忙于生计,二是乡里故人不在,尽是些稚嫩的新面孔。每每回乡,必有红事和白事,一方提醒我在逐渐迈入中年,一方提醒我父亲在迈入老年。

每每在傍晚看到城市的老年载歌载舞,就思念起另一个城市的父亲,他还没有在建筑工地的舞台绽放完毕。一通电话过去,他说在小酌,听语气,他很高兴。我没有问他是不是在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他只是说,来年就回乡,他爸已经给他留好了种子,等他凯旋归来,继承老本,顺便含饴弄孙,给身为小辈的我,减减压力。

国家对未来的规划,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眼中难忘的时代记忆,抹不去历史,摊不开未来。我和父亲都是少小离家,父亲离高考只有一年的时候,无奈辍学。在家种了五年地,就转战深圳,混了几年,捞到一笔小钱,回来正好分宅基地,就盖房相亲安了家,开始在周边的小厂当起了工人。干了五年,躲过了当盲流,随着政策松动,待遇保证提高完善,城市建设需求量大,同乡的三五好友从城里反馈来的好消息。父亲为了多挣些,加入了农民工大军,由于有工厂机械操作经验,直接跟着老师傅干起了钢筋扣。有时站着,有时蹲着,于是身上生了个小毛病—腰不好。

我在城里上学时,时常去工地吃饭,一是免费,二是好吃,比学校食堂好吃。有时换了不管饭的工地,我还是去,虽然花钱,但性价比是与学校有差距的,我跟做饭师傅说,去我们学校做饭吧,给我们改善改善伙食可好。师傅连说不好,“说我小不懂事,他要去做饭,他得先掏钱给学校,做个饭规矩和你们学生有一拼了,更别说你们是国家的花骨朵了,给你们吃坏了,我是担不起这个责任滴”这件事,让我难过了一阵,于是我去一个新工地,就忽悠掌勺师傅去我们学校,没一个答应的,害得我只能往学校外跑。

来年复来年,来年何其多,一晃来年来。父亲要回乡了,我去送别,帮父亲提着大包小包,我说以往回去没有这么多啊,父亲说这都是特产,回去给亲戚朋友带些,我这次回去就不回来了,不得表示表示。我帮父亲把行李塞进火车,父亲说我还花这钱干嘛,花了也不坐,能吃一顿饭了。我说就这一次,你也不来了,我再回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火车开动前,父亲对我说,挺后悔让我上学的,当初是想弥补自己没往后上的遗憾,可没想到现在的上学里头,这么多道道,用钱供了你这么多年,工资还没有我这个工地小工高。当时要是知道越往后学,只有那种越拔高顶高的学习材料,出来才能把学的本挣回来,绝不让你上学,唉。父亲挥挥手,涌进火车人流,我在站台看着车里,父亲头上那若隐若现刚冒芽的银丝,让我胸口为之一动,想起小学时那刻在DNA里的回乡偶书,感叹时光荏苒,青葱不在。我与父亲在城中说话用的是家乡话,因为我们虽不在一起住,这样会显的亲切些,以至于我也是少小离家,但乡音无改。火车发动,我在站台沉默良久。

我是在本村念的小学,初中开始,就离开乡里。父母觉得乡里的初中不好,主要是没有住宿,于是将我送到县城全日制寄宿学校,开启了漫漫求学路,高中住宿、大学住宿、工作住宿,好不漫长。

我能在学校与父亲碰面的时候,是开学缴费和毕业搬行李。初中毕业时,父亲来接我,我说把书卖掉,父亲说拿回去卖,于是将书装进了铁皮柜,他将柜子担在肩头、歪着头、快步向校外走去,我双手提着被褥、脸盆暖壶,慢慢走着,虽然我也感觉沉,但我知道他更累,不累跑那么快做什么,肯定是又累又痛。

上学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离家近点、还是离家远点。至少我至今,对乡里乡亲的记忆,还停留在村里念小学的我身上。上学是为了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找工作是为了结婚安家生子。借用网友的一句话,教育在此刻完成了闭环。思想觉悟提高的我,有幸对家族得以回望,可以静下心来,体验《思考者》,甚至在心中提出一家之主才能行使的权利——批判、指责。

回乡的列车已经启动,这次的归途已是我送别父亲回乡后第五个年头,有些忐忑。只因从小在外,没在庄稼地里趟过,父亲这次喊我回乡,是家里的玉米熟了,身体却跟不上丰收的喜悦了。刚在家门口下车,就拥出一大堆亲戚,都是些即将迈向老年的中年人,目光所及处,只有个子矮我稍许的堂弟堂妹两个年轻人。逐一问候长辈后,我身上就多出了一件父亲的旧衣服,只见父亲领头,我们乌泱泱一群就向玉米地方向冲去。我与堂弟妹兴致并不高涨,慢悠悠落在队伍最后头,互相问些挺好的啊,这些有的没的。

于是玉米地里时不时传出笑骂声,我们三个年轻人组成的小队远远落在后方,不知道的,还以为掰个玉米也要组配后勤呢。他们两个是学生,还可以理解,我一个成年大小伙子,就有些捉襟见肘了,不禁默然汗颜。其实我不仅能理解自己,也能理解这些家中长辈,这些叔伯,婶婶也快奔六了,这次让家里小辈回来,就我一个傻呵呵的自投罗网,弄的大小双方都尴尬。也许父辈们也在愁,愁这几亩地以后谁种啊,我们这些小辈在城里待久了,也沾了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劲,有些嫌弃生出我们的这片土地。我其实在这一代算好的,属于打的了工、沾的了土的人,就是手法忒生疏,入不了眼,谁干农活和玩似的啊。

回乡有四愁,一愁旧识不在、二愁红白席事、三愁乡情往来、四愁坐吃山空,糊口度日。事事愁、愁事事,在人生的接力赛中,棒棒很棒。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