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有个叫稻坪的村庄
郇志奎
如果要给惬意人生一个定义,那就是节假日三五知己相邀,远离城市喧嚣,去一个风景秀丽的乡村,走进农家院落,阅农事,话桑麻,食美味,感受慢生活。
今年四月二日,我和文友去徽县嘉陵镇稻坪村尹家坪采访精准扶贫成果。尹家坪是稻坪村的一个社,这是一个山水入画、美食诱人,历史深远、适宜居住和旅游的好地方。只要你有时间,一年四季都行,花钱不多,却能刷新你的眼睛对风景、舌尖对美味的记忆。
踏上这块风水宝地时,天公作美,下起了小雨。水洗过的植物翠色欲流,嫩得不忍伸手,似乎一碰就碎。近山浓抹,远树轻描,薄雾轻纱下的稻坪古村显得神秘而妩媚。犹如大家闺秀,天生丽质,略施粉黛,搭配美丽的裙裾,戴上花环首饰,雍容华贵又不俗气,尽显魅力而使青睐者络绎不绝。
蒙蒙细雨中,打着伞漫步在尹坪村的青石板路上,你会有穿越历史的幻觉。宁静的巷道,古香古色的建筑,雨雾与炊烟交织的朦胧,亦真亦幻,仿佛间迎面走来了长袍马褂的尹老爷和短衫素裙的尹家小姐。要不是间或看见摩托三轮汽车墙头标语等现代生活元素,你会误以为在清末民初的时空里。村子里绝大部分人家姓尹,都是尹老爷的子孙后代。四合院、马鞍架结构的古老房屋有二十余座百十来间。青砖黛瓦,滴水勾檐,起脊坐兽,四门八窗,尽显主人当年显赫的地位和殷实的财力。一座偏房门楣上镶嵌着“山明水秀”匾额,左刻“道光岁次乙未菊月上浣之辰”,落款“生员张次渠题书”字样。依此为据,此房修建于清道光乙未年菊月 (1835年9月上旬)之前,至今已有180多年历史。让人惊叹的是,这些清代土木结构建筑,经历将近两个世纪的风雨洗礼,特别是经受了清光绪五年地震(民国董杏林版《徽县新志》卷一·舆地志·第七节灾歉记载:清光绪五年五月十日,地震。十二日寅时,地大震。)和2008年特大地震,竟然墙体端正,上盖无损,门窗不缺,还能正常居住,这得益于条石砌成的坚固地基和榫卯结构的木头架子。感叹之余,你不得不因徽县民间有如此智慧的工匠而感到骄傲。
尹氏老宅的大门口有一对石鼓,门楣上有两个逢年过节用来挂灯笼的长方体雕刻物件儿,叫做“户对”。石鼓又称为“门当”,可以辟邪驱鬼镇宅。门当与户对,是有钱人家的象征。后来演变为亘古不变的婚配标准。男女双方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相当,婚姻才会幸福美满。
尹氏家族人财两旺,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是名门望族了。曾经出过一位举人老爷,属于徽县南乡的佼佼者而富甲一方。清末,又有男丁尹志出类拔萃,领导农民打盐店,惩治奸商,为民众争取合法利益。没有岩石般坚硬的勇气和担当,岂敢与官商争斗、与土匪抗衡?为民请命,保一方安宁,只这一点,你对这位尹团总的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
一座老房子檐下挂着一面三角形花边彩旗,上写:“尹家老宅传统食铺炒茶经营人尹玉珍”。女主人迎接我们围着火盆坐下,看我们要拍照,便抓取一把刨花投进火盆,火焰升起,火光照亮了同行丽人们的脸庞。七十多岁的老人,身体硬朗干练,言语温和慈祥,家里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土炕土灶土墙土地面,家居及一应生活用品都是旧的,曾经走丢了的农家气息和乡愁都顽强地保留在这儿。她一边煨炒茶一边和我们拉家常,随着茶罐中的茶叶和佐料在柴火的炙烤下冒泡儿发出刺啦声,茶香便弥漫开来,刺激着每个人的味蕾,她的话匣子也随之打开:
“如今社会是最好的,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好,合作社入股刚刚分了红。政府开发旅游,外面来的人多了,我的炒茶也能换钱。孩子们都在城里生活,家里日子富裕多了。”
我问:“你门口的牌子是谁颁发的?”
她自豪的回答:“去年底的股份分红大会上,各家把拿手美食都拿出去比赛。通过评比,我家炒茶获得第一名,镇长亲自挂了牌子,中央电视台还现场直播呢!”
我又问:“你是尹老爷嫡传孙女吧?”老人家笑着说:“应该算是吧。”
喝完炒茶,我们闻着香味走进同样挂着三角形旗子的“青泥黑猪肉——九碗三行子”农家乐。这家九碗菜,垫底的是干笋干扁豆和干马兰花夹,别有一番风味儿。上面“梢子”是青泥黑猪肉,青泥岭山区特有的品种,食草、散养、运动多、生长周期长。瘦肉色泽鲜红,五花肉肥瘦交织,五花三层分明,成菜味道鲜美,汤汁浓郁,口齿留香。
还有几家特色食铺,都是吃客们评选出来的。掌柜说,想吃什么?豆花面搅团馓饭漏鱼节节荞粉呱呱随便你点,可以电话预约,现做现吃。
舌尖上的美味和安全都在这里。猪和鸡都是农家散养的,饲料全是粮食和秸秆以及青草,没有任何添加剂。菜蔬从承包地和山林直接上餐桌,保证新鲜。时令山珍供你选择,野葱韭、野苦苣、水鸡娃、灰灰菜、蕨娃扇、核桃扭儿、马兰花夹,绝对和城里饭馆不一样的口感。来盘香椿拌豆腐、木耳炒鸡蛋、土鸡炖野蘑,经济又实惠。
稻坪属于天生的美人坯子。青山、碧水、古村落,装点着她的娇美,给人以无穷无尽的诱惑。有山可靠,有水可依,春赏花,夏纳凉,秋登高,冬扫雪,足以让常住者安乐长寿,游览者流连忘返。如果你有时间,就来稻坪看看,不堵车也不买门票,大饱眼福口福,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