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河流的头像

河流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0/14
分享

一座有故事的山

 

  一座有故事的山

    

                  河 流


金秋时节去了一趟苏州,拜访了颇有盛名的穹窿山。

这已经是第二次去穹窿山了。第一次去大概是2016年的深秋,当时是和几个朋友突然心血来潮,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跑了好几个地方,当然也包括穹窿山。

记得那次是清晨出发,直玩到天黑才归。可说是折腾了一整天。感觉挺不错,风景很美,有诗有画,令人心旷神怡。临别时又像没有玩够,故这次又来了。

人们都说苏州穹窿山是一座有品味的山,一座有乐趣的山,一座有个性的山。我不知道这话是否对?由于第一次去走的地方多,走马观花,看了半天也没看出很多道道来。所以这次再去,自然一定要看看它到底是如何的有品味?有乐趣?有个性?而且来前,还专门花时间翻阅了一些史料。

如果说穹窿山有品味,有乐趣,有个性,无非是指它地域宽阔,一览无余,而且还颇有些历史文化。

穹窿山东连木渎,西濒太湖,地处姑苏福地,故有“苏州第一名山”之谓。说它雄伟,其主峰“箬帽峰”其实也并不高,仅海拔340多米,在中国众多名山大川来说,它还根本排不上号,只能小弟而已。可它在太湖东岸众多群山来说,仍不失为群山之冠,故号称为“吴中之巅”,因而也不可小觑。故通过这次再访后,我好像对穹窿山在认识上又有了新变化。认为称穹窿山是一座很有故事的山更为合适。

那天带队的是企业报协临请的“专职”讲解员,叫章海耘。他既是本地人,也是湖州新国旅计调部经理,而且还是个文学爱好者。

出于专业,章经理能说会道,也很会解说,所以我就一直紧跟着他。

在章经理的引领下,我们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仅看了不少景点,也了解了不少关于苏州东山西山的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但更多的是关于穹窿山的文人墨客,名人轶事。其中最使我难忘的还是那孙武文化园。

说到孙武文化园,章经理告诉我们,穹窿山是古代大军事家孙武隐居之地。传说他的传世之作《孙子兵法》就是在此完成,因此这里也就成了孙武功成名就的发祥之地。后人为纪念他对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此重建“孙武文化园”以示对他的深切怀念。据说,乾隆帝曾六次亲临此山,相继留下了不少墨宝和鲜为人知的故事,故穹窿山也就更加出名了。

进入“孙武文化园”,我先后参观了“兵圣殿”,“知兵殿”和“洗兵殿”。

在“兵圣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威严的孙武巨型雕像。只见孙武威风凛凛,气宇轩扬,笑傲江湖,雄风当年。雕像后面,则是《孙子兵法十三篇》大型木质风屏。风屏淳朴端庄,古色古香,生动形象地向世人再次展示了它无限的魅力与孙武辉煌灿烂的一生,也让我再次有幸目睹了这部名震古今中外的军事经典著作。

紧接着,我又看到了心目中最崇敬的偶像——毛泽东的亲笔手书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风屏上那大众所熟悉的毛体很是养眼,错落有致,洪荒有力,更让人耳目一新。加之毛体一直以来也是我最膜拜的字体,从而让人对古今伟人更是崇敬有加。

“兵圣殿”,一个让人难忘的神殿。一路走过去,我边看边欣赏,边走边揣摩着,足足呆了有二十多分钟,不觉深深感叹我国古代文化长廊中这段最灿烂,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说到《孙子兵法》大家并不陌生。出于耳濡目染,多少都知道用兵“三十六计”。 至于具体了解多少不得而知。我没有当过兵,不是兵家学院派,更没有系统钻研过,也就一知半解,相知甚少。虽偶有接触,那也只是走马观花,没去深雕细啄过,就算能说出点道道,那也只是附庸风雅而已。

当走到大厅《史记·孙子列传》的大屏前,我停下了前行的脚步。

这次,眼前的展示让我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可说是再次重温了一遍史记中孙武这段脍炙人口的经典小故事。不仅拍了照,而且还轻声朗诵了一遍。读后,让我再次领悟了这其中的很多道理。

领悟了什么呢?读者不妨耐心听完下面所述说的这段故事,也许也会明白些什么。

故事讲的是精通兵法的孙子在一次受到吴王阖庐的接见时,阖庐对他说:“您的十三篇兵书我都看过了,真的可用来指挥军队吗?”

孙子回答说:“可以。”

阖庐又说:“可以用妇女作试验吗?”

孙子又回答说:“可以。”

于是,吴王阖庐便从宫中叫出一百八十名美女交给孙子。孙子把她们分为两队,让吴王阖庐最宠爱的两位侍妾分别担任各队队长,并让所有的美女都拿一支戟,并摆好斧铖等刑具,旋即又把已经宣布了严格的号令多次重复地交待清楚。然后用一定的方法让她们操练。

起初,妇人们看不起孙武,只觉得好玩,都在哈哈大笑。孙子对她们说:“纪律不清楚,号令不熟悉,这是将领的过错。”于是又多次重复地交待清楚,然后又击鼓发令让她们演练,妇人们仍都哈哈大笑。

孙子怒了,说:“纪律弄不清楚,号令不熟悉,这是将领的过错;现在既然讲得清清楚楚,却不遵照号令行事,那就是军官和士兵的过错了。”于是便要杀掉左、右两队的队长。

吴王闻之大惊,不依,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两位爱妃。

孙子说:“哦,原来大王只不过是喜欢我书上的话,其实并不能采用其内容。”接着又说:“既然我已经受命为将,将在军队里,君命有所不受。”于是便杀了两个队长示众,并按顺序任用了两队的第二人为队长。

自此,再没有人敢出声,都严格按照军训的要求进行操练,不论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倒、站起都符合号令和纪律的要求。于是孙子派使臣向吴王报告说:“队伍已经操练整齐了,任凭大王怎样使用她们,即使叫她们赴汤蹈火也办得到。”

此后,通过验证,吴王阖庐终于知道孙子果真善于用兵,便拜他做了将军。以至于后来吴国向西打败了强大的楚国,攻克郢都,向北威震齐国和晋国,在诸侯各国名声赫赫,这其间,孙子不仅参与了,而且功不可没。

故事看完了,走出兵圣殿,直到离开苏州打道回府,我仍被这则小故事感慨着,并陷于了一种深深的思考:难道这“孙子列传”所述的仅仅只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孙子兵法》也仅仅只是一部调兵遣将,带兵打仗的兵书?我看远不止此。

试想,如果我们能多多阅读,多方位去思考,多角度去看待,去理解这部军事著作和孙武的军事思想,与其说这是一部带兵打仗的兵书,谁说它又不是一部伟大的理论著作、一部经典的哲学著作?一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丛书,一部揭示人性弱点,启迪领导艺术的教科书呢?

我认为不仅如此,它更是一份我国古代经典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扩展到更大的范围,不论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生活的,还有我们日常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我想一定对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启迪与收获。

说句题外话,当今的世界很浮躁。新的形势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仍然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特别是国内腐败问题,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也影响着党群关系的密切。这已成为困扰和制约着中国发展的绊脚石,对此老百姓亦是深恶痛绝。

不矫枉不能过正。正基于此,我们党也已经在正本清源了。如果我们能联系实际,再次去读读和重温这些经典的宝贵遗产,我想,这对我们从严治党从严治军来说,一定还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

话题一拉开,又会收不住了。我还是就此打住为好,也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因为大家早已明白为什么说穹窿山会是一座很有故事的山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