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华山离我们很近,然而在我出生的四十年后我才冒然造访了这座名山。我去的名山不多,连绵起伏的六盘山郁郁苍苍,满眼都是清翠的绿,着实让人看得舒服。清凉一夏,避暑胜地。北上去过的就是贺兰山,遥想岳武穆贺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豪迈。贺兰山在我的印象里中座石头山,远望着光秃秃的,近看除了缺了营养努力生长的杂草,剩下的就是瘦骨嶙峋的树木了。东南沿海的山结合了六盘山与贺兰山的特色,虽是石头山,然而树木参天,上有飞鸟掠空,下有溪流相伴,曲径通幽,别具风味。
在火车上多次遥望华山,也是瘦骨嶙峋的,袁宏道在万历三十七年 (1609) 秋游华山时感慨:“表里纯骨者,唯华为然”,“华之骨,如割云,如堵碎玉,天水烟雪,杂然缀壁矣”。然则名山大多以骨出了名,我对于骨多的山没有太多的向往,骨多肉少,大多是雨水不足所致。单得不说,脚下的贺兰山在经过一段多雨的时节后,变得绿意盎然,活脱脱一个大草原的样貌。
再回到华山,得知其名还是从三叔的给我看的小说里,他说起华山论剑来头头是道。从《射雕英雄传》到《神雕侠侣》里的三次华山论剑,再到《笑傲江湖》的令狐冲和《碧血剑》的袁承志都是华山派门人,《倚天屠龙记》中的华山派,不仅有江湖的刀光剑影,也有字句间的诗词柔情,更有家国情怀、侠之大义,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侠骨柔情、浪漫唯美的“江湖”。由此,华山在金庸先生心中的“江湖地位”可见一斑。
2003年10月8日,年近八旬的金庸首次来到华山北峰,并且题了“华山论剑”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我初到北峰顶看到题有“华山论剑”的石碑时,很是激动,和其他的游客一样和它留影。过了擦耳崖,到了卧牛石的平台上缓息时,又立着一块题有“华山论剑”的石碑,此后在中峰、东峰、南峰和北峰都看到了同样的石碑,没了之前激动的心情,倒觉得借着金庸先生的题字光大华山,让游人们到处与题了大师的字合影,没有过多的噱头,又在其他的几处景点见到“华山论剑”的石碑时,心里已有了些抵触的情绪。
令狐冲犯了错,被师父岳不群罚到思过崖悔过,田伯光给他送来美酒。金庸大师写《笑傲江湖》时未曾到过华山,我从山脚徒步到五座峰顶,也没有看到有过“思过崖”的景点。据说后来人为了把金庸武侠里的世界搬到真实的华山来,在华山南天门外南峰腰间,华山奇险长空栈道的尽头。此山崖面积有百余米。在我的印象里,不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剧,思过崖附近应有一处洞穴,该是风清扬的藏处之处,他在这里练成了剑宗的“独孤九剑”,并且将这绝技传授给了华山气宗岳掌门的大弟子令狐冲。
华山里的思过崖是金庸虚构的地方,到了华山才知道,自古华山一条路,并且山陡路险,田伯光带着随从挑着美酒从山脚徙步到南峰这个华山最高的山峰,没有真心诚意万是做不到了,肩挑酒坛,攀登千尺幛与百尺峡,再过老君犁沟和苍龙岭,一步一步的攀爬,情谊之深让去过华山的人不得不佩服。
华山文旅无限制的复制了许多金庸题了“华山论剑”的石碑,看中更多的或许是金庸大师构建的庞大的武林世界,这种成人童话的传播速度之大已超出了人们的认知,未识得华山前,需知华山事,更知“华山论剑”。
在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宣传的方法,华山文旅能采取的方法中或许这是效果最好的了。
02
徙步登顶华山,起点在玉泉院。我之前没有去过华山,更没有做任何的攻略,来得较为匆忙。从西安北站坐动车到华山站,出了站口就有热情的出租车司机迎上来,询问我们是坐缆车还是步行后,直接把我们拉到了玉泉院前的广场。动车站旁边有很多卖登山用具的小店,店家亦是非常的热情好客,拉着我们给我们介绍手套、登山杖、毛巾、遮阳帽等。
在玉泉院的门口也有卖登山用具的小店,这些店里的物品比动车站的较为丰富,除了一角摆放着登山用具外,还摆放着些食品、纪念品,有几家店可以租到露营的小帐篷,多出几十块能把帐篷带回家。我没有在峰顶露营的打算,这些被店家租用给别人的帐篷虽比其他地方的便宜许多,我既没有租也没有买,只在他们店里拿了几瓶矿泉水和食品,匆匆的离去。
玉泉院前的广场里塑着一尊巨大的铜像,用黑色的漆涂着。我起初以为是道家的老子,毕竟在我的印象里,华山、泰山、恒山、峨眉山这些山较为传统,以道教为主或者纯粹只有道教,在广场塑老子的像再正常不过了。塑像为卧姿,右手置于枕上,左手轻放于大腿之上,大腿微屈。卧像的背后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介绍:“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唐末五代隐士,亳州真源人,著名道都学者,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后周显德初年,隐入华山,刻无极图于华山石壁。……后人称其为‘睡仙’。陈抟老祖。”
陈抟传世的有首《对御歌》,现录如下:
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
片石枕头,蓑衣铺地。
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酣睡。
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
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争如臣向青山顶头,
白云堆裹,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但一觉睡。
管什玉兔东升,红轮西坠。
陈抟的卧像,并没有像他诗中所说的“解放肚皮”那般自由自在闲气满怀,背靠太华,笑容可拘,衣着倒多了几分中规中矩。道家倡导的归隐山林、莫问世事的精髓他倒是理解得通透,“但一觉睡。管什玉兔东升,红轮西坠。”还批判说“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这些人凡夫俗子,争来争去争的都是些“闲气”。
陈抟是个好学少年,读经史百家,有过目不忘的超能力,看一眼就能背诵。拥有这样超能力的青年,自认为读遍天下经书,去仕途考个一官半职不在话下。如何的准备自不用说,欣欣然前往,参加进士笔试。出人意外的是,他竟然落第了。思前想后,左思右想,才悟出自己有一身的本领更应该造福大众,即便是自己削尖脑袋考取功名,无非是做了昏庸统治阶级的一个帮凶而已。抑或是,他看到了当时官场的黑暗。总之,这一考让他头脑更加清醒了,他知道了他努力的方向在哪里,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何在。总之,他以山水为乐,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隐得隐得有些技巧,不能全隐,全隐后自己的学说得不到弘扬光大,不隐就得随波逐流继续走仕途。诸子百家,陈抟自号扶摇子,专爱《易经》,手不释卷,并将自己所悟心得著成《指玄篇》八十一章。在武当山九室岩隐居期间,陈抟服气辟谷修道二十多年,只是每天饮几杯酒而已。后陈抟移居华山云台观,又再次移居少华山石洞中。每当他睡觉时,多是一百多天不醒。
道家自古是对立的矛盾体的统一,用现在的哲学理论来说他们的身体思维既辩证又统一。道家追求无世无争,却又积极地在凡尘传授弘扬他们的学说。在这个队伍当中,东汉末年的水镜先生和诸葛亮归属于他们。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脑子里装着天大的学问,若是这学问没有表现出来,学问再多跟没有学问区别不是很大,他得想个比较隐晦的方法表现出自己的学问来。这才有了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陈抟更是精于此道,得知当时的皇上周世宗喜好道士烧炼丹药点化金银的法术,婉转托人将他的名号上奏朝廷。周世宗听闻后大喜,命令华州把陈抟送到朝廷,让陈抟在皇宫中居住了一个多月,目的就是要得到陈抟的点化金银的法术。陈抟无奈地回答说:“陛下为四海之主,应当以致力治国为念,怎么留意黄白方术这样的事情呢?”周世宗还算是一代明主,没有责怪他,还要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以此来换取陈传的方术,后来几经打听,知道陈抟没有其他方术,周世宗就放他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诏令该州长官逢年过节慰问陈抟。
大宋灭了后周,宋太宗赵匡义不迷恋于道家之术,自己一身的本领无人可传,陈抟这次采取了主动出击的策略,走出华山进到京城面见新皇。那时候的陈抟在华山居住已经四十余年,年龄将近一百岁。这在当时已算是高寿之人,又是得道的高人,太宗皇帝必须高看一眼,对其很是优厚。
陈抟未见到太宗本人之前,在中书省对着宰相宋琪等人对太宗一通的夸赞:“现在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一样的外表,博古通今,深究治乱,真是有道德仁义圣明的君主。现在正是君臣上下同心同德,兴起改革以使天下太平的时候,勤行修炼的功劳也不及此。”宋琪等人连连称好,把他的话告诉了太宗,太宗下诏赐号”希夷先生“,并赐给一套紫衣,挽留他住在朝宫,命令官吏扩增修葺他所居住的云台观。除此之外,太宗多次与陈抟和唱诗赋,几个月后放他回山。《对御歌》就是其中之一。
陈抟巧妙的归隐,让朝廷对华山另眼看待,为华山文化的发扬光大可算是奠定了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03
因着华山的艰险,让它成为了归隐的好去处。
华山的中峰,又名玉女峰。峰头建有玉女祠,祠内雕像姿容端庄清丽,古朴严谨。传说是秦穆公到华山来寻归隐的女儿,未果,建祠寄托思念之情。祠内原供有玉女石尊一尊,另有龙床及凤冠霞帔等物,后全毁于天灾人祸,今祠为后人重建。北行数十步有引凤亭,亭边又立一“华山论剑”的石碑,另有明星玉女崖、玉女洞、玉女石马、玉女洗头盘等。
在封建社会里,男女婚恋没有一点自由,现代文艺作品中勇于冲破枷锁追求自由多是现代人的杜㯢。当一定的制度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固定的模式,那怕这种无形的制度不复存在,人们往往也不会去触碰。中国古代经典的爱情故事里,没有几个不留遗憾的结果的。梁山泊与祝英台最终双双损命,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报恩的白素贞被压于雷峰塔下,纵使“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也落得马嵬驿白绫绕脖的结局。寓居在普救寺书生张珙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与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爱观里,想要做一只出头鸟,结局并不是很好。不过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秦穆公时期,他的女儿却做出了一件让别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秦穆公是历史上较为著名的诸侯国君,最著名的故事是用五张羊皮换回了百里奚,从称秦国开始结秦晋之好,称霸西戎。相传已成就霸业的秦穆公正议着大事,邻国有使者上一块璞玉。此石形如卵,大如瓜,润莹莹,翠滴滴的稀罕之物,心中十分喜欢。秦穆公即招来玉匠,当众剖开,一块晶莹透亮、色泽翠润、莹光四射呈于群臣眼前。美玉刚得,就有宫女兴冲冲报喜,说三娘娘生下了一位公主。
小公主出生以后哭闹不止,怎么哄也哄不住。穆公至,美玉进,小公主看到宝玉立马止住了哭声,盯着美玉目不转睛。当随从把美玉收起来后,小公主又哇哇哭闹不止,穆公见女儿离不开美玉,就叫人把玉悬在室中,并吩咐室中宫女,小心看护。穆公看到女儿对美玉玩来玩去,爱不释手,就笑呵呵的对皇后说:“给她取名叫弄玉吧!”
弄玉长到十岁时,已是姿容无双,聪颖绝伦,精诗通文,刺绣奇绝。她时常一个人呆在幽室里,操笛吹笙。穆公见她十分喜欢吹笙,就把那块美玉雕成一架“碧玉笙”给她。公主自从有了碧玉笙,更加专心,天天温习,夜夜必奏,到十二三岁时,就能吹出百鸟的叫声和各种美妙动听的曲音,高者如上云霄、低者如沉塘底。她吹得凤凰鸣叫,就象真的一样,因而,人们都说她能做“凤凰鸣”,也有人把她的曲子称为“凤求凰”。
当弄玉到了婚配的年龄,各国的公子哥纷纷上门求亲,这种更趋于政治上的联姻让弄玉很是反感。有天夜里,弄玉像往常一样吹奏起她那凤凰鸣的曲子。夜静声寂,悠扬的曲声,清音细细,如柳如丝,飘出宫墙,回荡于夜空,如人间仙乐。忽然,一阵袅袅的曲音和着自己的笙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声声激越,从空而来。起初,她还以为是自己所奏的回音,细一听,是从东方天际飘忽而下的洞箫声。此声非同凡响,一连几夜,都是如此。
弄玉似睡非睡地进入了梦乡,朦胧中,她静立纱窗,遥望星空。只见东南方,天门大开,五光十色,倾泻楼台,一个童颜仙骨、眉清目秀的少年男子,羽冠鹤氅,身跨彩凤,翩翩从空而来,到凤楼前落下。他手持紫玉箫,徐徐品奏。或许是弄玉的笙吹得悠扬动听,久居华山明星崖的隐士动了凡心,夜夜与弄玉笙箫合鸣。
凡是人力所不及的,必以鬼神而弄事。弄玉是深谙此道,或是背后有高人指点,总之给穆公说她做了一个梦,梦中有吹箫者,其曲似春风习习,似细雨蒙蒙,似白云悠悠,似小溪汩汩。而且,那人自报了家门:“我叫箫史,居于华山明星崖,因有夙缘,才应曲而来”。穆公本想随便派个人把这事给糊弄过去,毕竟鬼力之说他是不相信的,谁知派人到了华山脚下一打听,果真有个叫箫史的隐士在华山明星崖结庐独居,每日下山沽酒。
这可惊掉了穆公的下巴,让人请箫史到秦宫相见。归隐者,多以看破红尘不问世事的老者,见到箫史穆公更是意外,没想到眼前的吹箫者是个英俊少年,羽冠鹤氅,举止潇洒,眉目清秀,风韵高雅,先自欢喜,就以上宾之礼待之。
穆公让箫史在百官面前吹奏。一曲吹完,如仙乐在空,袅袅不绝;二曲奏完,殿柱上赤龙彩凤,神态跃跃,似舞似飞;三曲奏后,片片彩云,飘绕銮殿,引百鸟而来,凤翔于天,鹤鸣在地。穆公更是欢喜,赞口不绝,当众就把公主许配给了。
箫史在华山自由自在,和弄玉待在深宫里一点也不快活,他给弄玉教会了辟谷之法,他们就决定同去华山,过那超脱世俗的宁静生活。公主提出要在第二天告别父王、母后、宫中姐妹,而箫史却说:“既为神仙就不能儿女情长,无牵无挂的走吧。”公主思虑片刻就依然的答应他了。于是,箫史拿出紫玉箫对空中品奏一曲,从天空中飞来赤龙彩凤,落于楼台前。箫史乘龙,弄玉跨凤,徐徐的离开凤楼,东去华山了。
弄玉的爱情故事能有圆满的结局,除了借助人力不可为的鬼神之说外,对穆公心理的把握更是重中之重。我一直坚信,所有的传说敲不起推敲。华山艰险,箫史每日从中峰至山脚,只为一杯酒,以脚力和体力相论,得不尝失,倒不如买了酒引,自己在山上酿制来得自在。华山除了道险,在山中藏人更是他人所不能寻,茫茫山林,诚心想要躲藏,又岂是他人轻易能寻得到的。
秦时的毛女深知这一点。她所侍奉的秦王死了以后,她是要被安排陪葬的。陪葬之说,应该在始皇帝之前,始皇帝废除了拿活人陪葬的恶习,改以陶俑葬之。这个逃掉的宫女有名有姓,唤作王姜,居住在一个石洞里。毛女洞离华山最近的北峰还有很远的距离,道路并不艰险。能从秦王陵逃到华山,可见那时的秦国国都已搬至咸阳,应为秦孝公之后的事情。从咸阳逃到华山,秦国的将士并没有为了这个王姜的宫女而大动干戈进行搜捕,或许是派了人免征性的搜了搜,毕竟是一个不起眼的宫女,普通人家的出身,将士们亦多是普通家庭,没有逼到万不得已,这些同阶级的人不会去迫害同阶级的同胞。然而,若是同阶级的人相互残害起来,那残状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没有派大量的士兵来到华山追寻王姜,领头的还算有些人性,没有昧他的良心。不过以毛女洞的传说能一代代相传下来,或者百姓是明事理的,他们知道那个山洞里藏着或藏过一个逃跑出来的陪葬宫女,没有在当时告发她,让她在山林里得以生存,并将她的故事口口相传。
藏身于并不艰险的毛女洞,是建立在良好的群众基础之上的,那么想要真正的隐身于华山,最险的还得去东、南、西三峰。鹞子翻身以奇险而出名,那里据说是陈抟和太宗下棋的地方,那个地方皇帝能去得,可见没有什么好凶险的,毕竟要确保皇帝的安危,稍有不慎,别说是什么老祖了,太宗的群臣奋起,以弑君犯上可灭了整个道家子弟。
长空栈道倒有些意思,相传始建于元朝。有700余年的历史,是华山派第一代宗师贺志真为远离尘世静修成仙,在万仞绝壁上镶嵌石钉搭木椽而筑。长空栈道是华山险道的险中之险。明代“后七子”之一的李攀龙《太华山记》记述:“出南天门向西就是栈道,栈虽有铜柱铁索拦护,然阔不盈尺。行二十余丈方至尽头。下折为井,高约三丈,旁出复为栈……”《说铃》也有记述说:“长空栈在半壁,广八寸,长十丈余,背空虚行。”吴同春《太华双游记》把栈道的体态记述得更为形象:“垂双索下坠,行则面壁,臂缘索,足横移,踵常落板外……”
栈道筑在光溜溜的千仞绝壁上,上望崖壁好几十米,下望至少二、三百米不见谷底,栈道宽仅三十多公分,一边空悬并无栏杆,一边崖上钉有铁索可供抓手。
栈道路栈分三段,出南天门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凿出,长二十米,宽二尺许,是为上段;折而下,崖隙横贯铁棍,形如凌空悬梯,游人须挽索逐级而下,称之"鸡下架",是为中段;西折为下段,筑路者在峭壁上凿出石孔,楔进石桩,石桩之间架木椽三根,游人至此,面壁贴腹,脚踏木椽横向移动前行。
由于长空栈道贴崖悬空,对探险猎奇者极具诱惑性和挑战性,往往最懒的路线便是从西峰索道乘缆车到西峰顶,绕到南峰,挑战长空栈道和鹞子翻身,从中峰折回西峰,再乘缆车下山回营,此一天的时间足够了。
因为险,没有人愿意来打搅,便成了归隐的最佳去处。
04
提到华山之险,我以为现在能让游人去的地方并没有什么险而言。比较危险的地方是禁止游人进入的,到人们常去的地方探险已是无险可探,佯做些噱头罢了。
苍龙岭是从北峰通往中峰的险要之地。岭长百米,左右宽不过三尺。这宽度并不可惧,足下有台阶,左右有铁索,对于上班时楼上楼下奔走的我们我都不算什么,这些险是相对的,平时坐在办公室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缺少锻炼的城里人,见着千尺幛、百尺峡、老君犁沟已是双腿哆嗦,更何况是两边深不过底的苍龙岭。在岭上攀行,如在高空中的龙脊上爬走,有些恐高的,往往侧头俯视,便不敢前行。
自往今来,最可笑的怕只有韩愈了。
韩愈,字退子,世人称之为“韩昌黎”或者“昌黎先生”,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唐代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韩愈虽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祖你和你亲都曾在朝中或者地方为过官,不过在韩愈三岁时父亲去世,后来他的兄长韩会也早逝,韩愈只能跟着兄嫂相依为命。韩愈几次科举均以失败告终,但没有打击到他的信心。
唐朝的文人想要走上仕途,除了参加科考,还有一条路就是找个名流或大臣举荐。李白如是,42岁时得到了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举荐,这才得到了皇帝的赞识,韩愈亦是如此,科举不得,被董晋推荐到军中为官,后来自己通过考试,得了国子监四门博士,后晋升为监察御史。唐朝后期,韩愈被贬,心情十分不好,便想去华山以解心头之闷。传说中韩愈登上华山是受其侄子韩湘子和华山修道士吕洞宾两人所助,这种鬼神说法我尽不相信,往往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登上苍龙岭,抬头所望满眼高山,心里没有什么可惧的,然而要说到下山,望着两边绝崖峭壁,心里自然怯意十足,生怕一不小心掉下崖去。
登千尺幢时,抓着铁索就上去了,往下走的游人却不敢像上山那样爬下山,只能手握铁索向后倒着走,或者双手紧握铁索,坐在台阶上慢慢挪动。韩愈上得了苍龙岭,下去时恐高心理作祟,不由得目瞪口呆,身软腿颤,爬在岭上动弹不得。他也曾试图鼓足勇气向下走,但走不了几步又退回来,脚下还不时打滑,真是一走退两步,紧张的冷汗直流,浑身颤抖。为减轻行李,他把所带的书籍都丢下岭去,但还是不能前行半步,被困多时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声大哭。并悲叹道:“难道我韩愈就葬身于此了?”
韩愈急中生智,很快写好了一封求救信,有一说是遗书,扔下山去,不久有来华山采药者将此信送给了华阴县令,县令既派人将韩愈救下山去。
后来,有山西百岁老人赵文备攀登到“韩退之投书处”,有感韩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后人又于旁题刻“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词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面对一哭一笑,又表现出另一种心态,并做诗云:“华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一苦一笑传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独立岭上但长啸。”
05
我去的过名川大山不多,崆峒山上我只看到过“黄帝问道处”的石刻,弹筝峡的点将台旁边有两个摩岩石刻,贺兰山以岩画为多,鲜见石刻。华山的石刻是我至今见到最多。要说华山石刻最为久远的,便是华山祖师宋代陈抟题写的“寿山”,石刻在华山峪,徒步过了华山的检票处不远处,字如同老翁拄拐登山,神采奕奕,字体生动形象,字画结合。
“全真岩”三个字传说传说是元代全真派贺志真所刻,在南峰松桧峰顶有岩石向外凸出,侧面看像将军的鼻子,到长空栈道尽头仰看鼻孔位置,可见三个斗大工整的字“全真岩”。没有挑战过长空栈道是不会发现这三个字的。在悬崖绝壁,在需要仰望、高不可攀的岩石上刻字,古人是如何做到的?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据说贺志真是石匠出身,自幼习武,长空栈道也是他凿出的,肯定有过人之处。
刻字以清朝民国时期者较多,“苍龙岭”为明人吴件舆所题,在华山上题字的,不是权威亦是贵族,清代有个湖南人,名叫白山达,题了“玉女峰”和“王猛台”。在西峰题过“松过莲界”的胜保,参与剿捻、抗击过英法联军、平过回乱,收降过苗沛霖,杀害过太平天田的英王陈玉英,后行为骄纵被捕处死。此人虽死,能在华山上留下字迹供后人瞻仰,可谓死而无撼了。也有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何人的,斗大的字刻着“同治十年春提督军门武勇巴图鲁安徽含邑腾学义游尽诸峰”,腾学义随刘铭传镇压过太平天国、剿灭捻军,后升到总兵职务。
在华山上,我见过最密集的石刻,莫过于西峰莲花洞,密密麻麻,不仔细分辨难以识得。明清对于我们来说较为远一些,在石刻上见到了较为熟悉的人名,杨虎城登上华山后修建了杨公塔,分为东塔和西塔。东塔的四面题刻分别是杨虎城“万象森罗”,顾祝同“众山云长”,陈继承“高掌远摭”,上官云相“拓迹巍峨”。西塔的六面题刻是“壁立千仞”、“一览众山小”、“造化钟神秀”、“峻拔在寥廊”、“西镇何崇雄”、“如此方为岳”。塔下岩石上有书法家王铎题刻“枕破鸿蒙”。
孙中山机要秘书、西安事变罹难的邵元冲和妻子,曾于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乙亥春登顶华山,写诗并书题“华岳在天上,飞烟荡浩胸。群生伫雷雨,比翼驾苍龙。”邵力子曾任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事变后第二次国共谈判的国民党代表,1945年重庆谈判又是国民党代表,1949年内战谈判代表,留在北京。“通仙观”是他的笔迹。顾祝同抗战时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他登上华山题了“老君犁沟”四个字,抗日名将王耀武民国二十六年四月(1937年)题“山河永寿”,当代登顶华山题字石刻较少,近期的便是前外长钱其琛1996年9月9日题写“华夏之根”。当代名人登山留字的少,金庸先生的“华山论剑”多次被复印,成为游华山集合影的一个亮点。
在华山上游览,于是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群,一是挑战自我挑战大自然的,在金锁关,两边的铁索上挂满了祈福的红带子,还有连心锁和祈福牌,上面大多写着“登上华山,全家平安”,也有祝“XXX和XXX终成眷属”的。在登顶华山的险道中,经常会听到游人们喊着“小小华山,轻松拿捏”的话,虽然双腿发抖脚底生疼,口气倒是不小,在卧龙石我还听到有人喊“加油努力,为了王彩丽”的,口号朗朗上口,看来是费了些心思,我并不知道我彩丽是谁,但有一个为了她登顶华山的,想必有情人终将成为眷属的。登上华山,征服了大自然,不忘了拿着“勇闯天涯”的饮料罐合影留念,或者提一把倚天剑,有着唐人张乔的气势:“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
还有一类,除了征服自我和大自然的,不忘了让录每个石刻的,这些对于登山较难的人来说,他们不能理想,华山上到处都有着“爬山不拍照,拍照不爬山”的告示,停下脚步拍石刻、拍优美的景致并不为过。我想,记录石刻的不止我一个,这些坚硬的石头在风雨中耸立千年,它的眼中记录着在他身边发生的每一个故事,记录着每个人从它眼前路过的人,它们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卧薪尝胆”不再说,“白银世界”妙不可言,“天下壮观”不而而喻,“气吞东瀛”的豪情壮丽,“万方多难此登临”的沉重艰辛,“正义战胜”的欢欣鼓舞,最具现代语言的号召:“看看我们的大好河山吧”!
从华山的祖师,到归隐的弄女,再到逃命而来的王姜,险道华山将他们与世人隔离开来,华山似乎随着他们一样离我们远去,留给我们的,似乎只有无限的挑战。
06
所有的最隐,追求的是一种与世隔绝,此后世间不再会留有名与姓。归隐于华山的诸多隐士,却时常违背归隐的真谛,给华山留下了精彩绝纶的故事传说。弄女的“凤求凰”,一曲玉笙引得归隐华山的箫史动了凡心,这种早在春秋战国时追求自由婚恋的故事理应得到广泛的传播。然而,有抵于主流传统思想的异端,给穆公留些颜面,更是弄玉的智慧,一个奇怪的梦,说服了腐朽的传统,让他们能在尖锋中得以生存。
宫女王姜躲得并不深沉,以秦王的实力在毛女洞找到王姜并不难。王姜在毛女洞苟活,不仅是王姜的成功,更是新秦王或者追捕她的将士的成功,显然,他们不再追究于她,让她这个鲜活的生命在华山半腰得以延续、终老。华山脚下的百姓还算是善良的,若是有不良人去官府告了秘,王姜在这山洞里藏是藏不住的,她不像元朝的贺志真,会全真派的武功,真碰到秦兵,不懂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策略,整天处在惊吓之中,精神随之跟着崩溃。
华山祖师陈抟为我们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归隐时悟道,得道时显身。既然逍遥悠闲,又修身养性。隐与不隐,把握好良机。若真是隐去了,与这世间无此人一般,秋风吹落叶,雁掠长空,什么也不会留下,适应的显身,将自己的理论发扬光大,这才是“道”真正的意义。老子西出函谷关或者不是太守的刁难,而是他悟出了这一点,这才著书《道德经》,西关化胡。陈抟是道家名士,喜好读《易经》,他能正确的把握时机,时隐时显,看来他是真的读懂了《道德经》和《易经》。
自古华山一条道,从登华山起身边的人感慨这一句。从华山北峰乘缆车下山,乘坐转运车到客运中心前,有解放军智取华山的纪念碑,碑文讲述侦察兵小分队在当地向导王带领下,历经千难万险,克服“自古华山一条道”,突袭国民党守敌,接应后续部队上山,解放华山的故事。看来登顶华山,也不止这一条路。道路再险,在万仞山峰之间也是能辟出一条新的路。“自古华山一条道”终成了一句不可破的神话。
华山,在我看来是一座名山,却又不仅仅只是一座沉默不语的大山。它正以它自己的方式告诉征服它的每一个人,在这壮丽的山河当中,选选默默无闻还是奋发拼搏,把握好一个时机,就不要错过,一念天涯,一念天地宽,别到自己百岁之时,顿然大悟,像明人大笑韩退之那样,一哭一笑,光阴已矣。
登顶华山,录石刻,看日出,阳光正好,下山也正当时。远处的动车缓缓从山间驶来,呼啸而至。伸个懒腰,鼓足力气,是个徒步的好时节。
2024年10月1日,登华山后整一月的日子,又是个国庆节,完成此文,大好时光,唤个好友,踏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