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有一句经典的解说词:烹饪的最高境界往往是使用最朴素的方式,还原食材最原始的味道。读完著名作家、评论家秦直道先生的长篇小说《味》,我深切地感到,这句反映烹饪艺术的名言,对文学艺术也是适用的。我们不妨说:写作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最朴素的语言,还原出故事的最原始的样貌。
长篇小说《味》是一本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散发着泥土芳香、能听见露珠滚落的声音、能体味到作者悲悯情怀的好作品。读着它,你仿佛能听见渭北高原的山沟里农人扶犁耕作的吆喝声;仿佛能看见寂寥的山村里升起来的袅袅炊烟;仿佛能听见村道里的农妇呼儿唤女回家吃饭的呐喊声;仿佛能听见灯光如豆的窑洞里,乡亲们那一声声艰难的叹息;仿佛能看见丰收时摞麦草时乡亲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部好的作品,不需要里面有多少惊世骇俗的故事和多少经天纬地的人物,只需要作家把平常的人、有趣的事、特定的环境这三个要素完整的呈现给读者即可,通过文字,让读者认识一个有故事的人,看到一个不曾到过的世界,欣赏到不曾看过的另一番景象,体验到不曾经历的道路的曲折,体会到不曾参与的感情纠葛。通过阅读,陶冶情操,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生活的不易是生活的原貌,因为生活不是神话里的桥段,小说《味》全书看不出结构设计的痕迹,但能感觉到作者语言组织能力的不凡,叙事节奏是舒缓沉稳的,散发出一种“胸中自有万卷书、手挥目送皆自如”的潇洒。
小说《味》背景宏阔、人物众多,洋洋有三十万言。小说以主人公楚默然二十多年的成长轨迹为时间轴线,以楚默然的爷爷奶奶、父亲兄妹七个、母亲姐弟五个的人生故事为主线,以楚家其他亲友的人生故事为次线,描写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的三十年间,尤其是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大变革时期,发生在渭北高原上的一群普通人的人生故事。出于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作者对华夏民族源头的古豳大地的山川风貌、民生状态、风土人情、历史赓续、社会变迁,有不吝笔墨的摹写。读小说时,让人似乎是在欣赏一幅《清明上河图》般的渭北高原的民生风情画。故事是从楚默然的爷爷讲起的。解放前,楚默然的爷爷楚庚申十六岁那年,从陕南栗乡逃荒到豳邑县,在穷困潦倒之际,遇到了剃头匠祁明玉,也就是楚默然后来的大爷。祁明玉收留了楚庚申,后来两人歃血为盟、义结金兰,他的爷爷从此拜在大爷门下为徒,学会了理发,在豳邑县频婆街开始创立家业。大爷祁明玉终身不娶、一生辛劳,把全部的心血用在了为楚庚申这个异姓兄弟成家立业上,最后楚默然的爷爷楚庚申带着一家老小,为异姓哥哥养老送终。故事一开始就很传奇,把困难年代、老一辈人之间那种纯真的友谊,描写得感天地、泣鬼神,令物质丰富、情感淡薄的现代人为之汗颜。时间永是流逝,到楚默然出生时,他们这个家族已经开枝散叶人丁兴旺了——有勤劳本分、慈祥善良的爷爷奶奶,有吃苦耐劳、顾全大局的父亲母亲,还有父亲的六个秉性各异的弟弟妹妹,再加上母亲家族的几个主要亲戚的加入,构成了少年楚默然全部的社会关系。故事虽然是以楚默然的生活、劳动、上学为主线展开,但献力叔叔、朵川二婶、六外公、六外婆、思变舅舅、独承舅舅、含笑姨等重点人物的形象,塑造的同样成功,他们的故事同样精彩,令读者始终关注着、牵挂着。与时代同步的献力叔叔形象很饱满,他参过军,穿过西装,坐过飞机,去过上海,思想解放,与时俱进,虽然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跌倒爬起,始终砥砺前行,是乡村的改革派人物,是乡村社会变革的推动者。思变舅舅的形象很有代表性,他虚拟中的婚礼,是那个年代在外工作、在外当兵的许多农家子弟无奈地选择。独承舅舅另辟蹊径,学会了木匠,改变了命运,谈了一场乡村很经典的恋爱,抱得美人归,也算苦尽甘来皆大欢喜。含笑姨也是高中毕业,原本计划靠婚姻改变命运,当一个民办教师,结果事与愿违,理想落空,婚姻不幸,留下了诸多遗憾。红花也需绿叶配,一些成功的配角如易长空、关学良、高心、张虎等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人生故事也为小说增色不少。
从文学方面讲,我感觉小说《味》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小说的语言非常质朴,豳邑当地方言土语的大量使用,使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有很强的辨识度。小说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家思想感情的。当文学艺术的语言,与作品中的环境完美的协和时,这个艺术世界便会有了与众不同的文学魅力。俄国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语言本身不过是空洞的音响而已,只有作为思想的表现看时,它才重要。”各地的方言土语,是我们祖国灿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作品,一读就知道说的是哪一方水土、哪一方人。小说《味》着力撷取地域文化中的特色语言,比如:“指甲花、开得红,妖婆子打娃心不疼。又是掐来又是拧,不是鞭杆就是绳”,就是鲜活的当地农村谚语。作为豳地的乡党,我是首次看到家乡的方言土语,在一部文学作品中用文字集中呈现,比如:“挦(xian)草、斫(zhuo)柴、撅苜蓿、打胡基、摞麦秸、炭糟子、颇烦、撵场、趟土”等等,这些方言土语,在小说的篇章中,如彩贝般熠熠闪光。古豳国曾是周秦的发源地,这里的语言曾被尊崇为国粹而占主导地位,许多语句本身就是文言文,在《史记》中能查到,小说《味》抢救性的使用这些词语,让他复活到了我们的阅读视野中,对于研究地域文化是有积极意义的。小说对小时候玩过的游戏、童年生活的场景也有大量的摹写:如滚铁环、吹咪子、跳方、摔泥炮、过年、过会、走亲戚、纺线、织布等,描写得非常生动,使读者对渭北地区的乡土民风、乡村景象有深刻的印象。小说没有人物,就没有灵魂,没有故事,就没有了看点,而人物与故事则又是附着在语言上的,《味》将人物、故事、语言结合在一起,就造就了一部与众不同的小说。
其二,作品对人物、对事件的描写,精雕细刻,表现出作者独特的观察力、思考力和生命触觉,许多生活中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在作者的笔下,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正如作品中所述的:“无数平凡的日子都像水一样流走了,但有一些人、事、物却像河里的石头一样留下来了,它们永远地留驻在了我的生命记忆里,常常让我去咀嚼和反思它们存在的意义,过去视之为奇珍异宝的,现在却觉得黯然失色、不值一提,过去视之为碎砖烂瓦的,现在却觉得情深意长、弥足珍贵。”
其三,作者善于通过表象触及灵魂,全书从小的方面来讲,反映的是个人的心灵史、家族的生活史,有美好的回忆,也有辛酸的过往。从大的方面说,表现的则是在大的时代变迁面前,最底层劳动者的奋斗史和人生的哀叹。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任何人,都没有完美的人生,作者始终是以亲历者和参与者的视角讲述人物故事,因此笔端始终饱含着浓浓的悲悯和同情,还有一颗对家乡的热爱之心和赤子情怀,虽然对一些人、一些事不乏鞭挞,但怒其不争的善意是显而易见的。
其四,作品的主旋律是昂扬的。楚默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在一次次跌倒后,一次次爬起,最终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汇入时代的洪流,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使平凡的生命与时代同步,绽放出绚烂的火花。他的个人经历,在他们这一代人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展现出楚默然,也可以说是作者自觉追求顽强不息、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的审美理想。
其五,小说《味》在叙事节奏的把控方面,做得非常完美。节奏,在文学作品中,是对作品整体把握的艺术手法,对塑造人物、表述情感,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又是艺术的美感因素之一,对于作家风格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艺术返照自然,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我们都知道,越是大家,在写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时,整个作品的节奏都是舒缓而有节奏感的,只有这样,读者读起来才能吐气如兰、心情舒畅,才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享受阅读的快感。写得舒缓,生活的味道就慢慢流露出来了。
其六,小说《味》,呈现的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对人间的体味,这种思考和体味,是以人性为出发点,去探索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意义的,也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倾向。作品中浓浓的烟火味,让我们不但知道了“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更让我们知道了“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幸福或者苦难,对旁观者是一段故事,对亲历者则是切身的喜悦和伤感。
综上所述,小说《味》在刻画主要人物、构建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描写等方面做得非常成功,是一部有内涵、有况味的好作品。五味杂陈是人生,怀念味道是乡愁。在小说结束时,楚默然还是一个在校研究生,新生活已经拉开了序幕,一个宏大的世界,一个绚丽多姿的人生舞台已经出现在他的面前,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他的人生将和父辈迥然不同,他的人生道路将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