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炜的头像

赵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1/29
分享

京西小道之曹雪芹小道

前人描述北京是座雄胜之城:左环苍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

意思是说北京的东边是黄海、渤海,西面北面是太行山、燕山山脉,南面则是华北大平原。文中的居庸是指居庸关长城,它建在北京的军都山上,军都山是燕山山脉的一部分,位于北京的正北与东北方,距市区较远。而太行山则位于北京的正西与西北,它的余脉因距离北京市区近,北京人称之为西山,山中的小路叫做京西小道。

北京作为几百年的京城,历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一些文人雅士的闲闻轶事在地方上广为流传。在这里旅行,只要你是个谦逊有礼的人,总会听到很多有趣的故事。

近几年北京兴起一股爬山郊游热,开始人们只是走一些前人常走的路,比如妙峰山的香道,这是北京周边去妙峰山上香的香客走出来的小路,在大山里通向四面八方。再有京西古道,则是西南地区给

皇帝进贡的马队走过的路,比较著名的一段叫“香巴拉”,是在西山山顶上连接香山公园与八大处公园的小路,因为沿途风景优美而被人钟爱。走的时间长了,人们有些不满足,总想找些有点新奇意味的小路。

这不元宵节刚过,户外“八只脚”群的群主老谢就发出英雄帖: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现在冰已消融,大雁就要飞来,卧佛寺的腊梅也已绽开,懒虫们醒醒,去户外伸伸懒筋吧。兹定于周末去卧佛寺观赏腊梅、穿越“曹雪芹小道”等活动,请大家踊跃参加。后边就是路书,包括路线、时间、注意事项等。

老谢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平时严谨、严肃,但在这同学群里却有点没正行,说话做事带点江湖气,群名起的江湖,群里发公告叫英雄帖,找人称作“传檄”,用他的话说:“玩嘛,就要像那么回事”。

看了帖子,我和他开玩笑:“曹雪芹在北京城住过哪里都没确定,你怎搞出一‘曹雪芹小道’?又是穿凿附会吧?”他发个笑脸,不作回答。

早春的北京清晨依然寒冷,但风已没有冬天的凛冽,吹在身上颇有点“杨柳风”的感觉。周末大家早早聚齐在植物园门口,老谢清点人数后给每个人再发了路书,然后进入植物园。路书是郊游的专用词,上面有行走路线和活动时间等,这样既能保证大家目标一致,却又可以自由行动。

路书上介绍:“曹雪芹小道”以正白旗的黄叶村为起点,沿樱桃沟水源处往上爬,翻过山梁,到山后的白家疃村为止,据说是曹雪芹晚年行医、访友常走的道路,全程二十多华里,基本都是山路。

上中学时骑自行车曾来过樱桃沟这一带,当时这片还是果园、农田,我们在泥泞的乡村小道上骑行,情不自禁的埋怨道:“真破”。带路的同学,家就住附近,他不高兴的说:“破?你们家附近有什么?这里有香山、有碧云寺,有水杉,有第四纪冰川痕迹,有香山朵子桃,

看了帖子,我和他开玩笑:“曹雪芹在北京城住过哪里都没确定,你怎搞出一‘曹雪芹小道’?又是穿凿附会吧?”他发个笑脸,不作回答。

早春的北京清晨依然寒冷,但风已没有冬天的凛冽,吹在身上颇有点“杨柳风”的感觉。周末大家早早聚齐在植物园门口,老谢清点人数后给每个人再发了路书,然后进入植物园。路书是郊游的专用词,上面有行走路线和活动时间等,这样既能保证大家目标一致,却又可以自由行动。

路书上介绍:“曹雪芹小道”以正白旗的黄叶村为起点,沿樱桃沟水源处往上爬,翻过山梁,到山后的白家疃村为止,据说是曹雪芹晚年行医、访友常走的道路,全程二十多华里,基本都是山路。

上中学时骑自行车曾来过樱桃沟这一带,当时这片还是果园、农田,我们在泥泞的乡村小道上骑行,情不自禁的埋怨道:“真破”。带路的同学,家就住附近,他不高兴的说:“破?你们家附近有什么?这里有香山、有碧云寺,有水杉,有第四纪冰川痕迹,有香山朵子桃,

看了帖子,我和他开玩笑:“曹雪芹在北京城住过哪里都没确定,你怎搞出一‘曹雪芹小道’?又是穿凿附会吧?”他发个笑脸,不作回答。

早春的北京清晨依然寒冷,但风已没有冬天的凛冽,吹在身上颇有点“杨柳风”的感觉。周末大家早早聚齐在植物园门口,老谢清点人数后给每个人再发了路书,然后进入植物园。路书是郊游的专用词,上面有行走路线和活动时间等,这样既能保证大家目标一致,却又可以自由行动。

路书上介绍:“曹雪芹小道”以正白旗的黄叶村为起点,沿樱桃沟水源处往上爬,翻过山梁,到山后的白家疃村为止,据说是曹雪芹晚年行医、访友常走的道路,全程二十多华里,基本都是山路。

上中学时骑自行车曾来过樱桃沟这一带,当时这片还是果园、农田,我们在泥泞的乡村小道上骑行,情不自禁的埋怨道:“真破”。带路的同学,家就住附近,他不高兴的说:“破?你们家附近有什么?这里有香山、有碧云寺,有水杉,有第四纪冰川痕迹,有香山朵子桃,

有一二九运动大学生夏令营遗迹。”他往南边马路边的小院一指:“看见那个院子了吧,科学院植物所,那里有一植物种子库,保存着全国的植物种子,将来万一某个地方有什么事,有它立马就能恢复生产。那里还有一个植物园,有北京最大的温室花园,很多名贵花卉,你们见都没见过。”一席话说得大家无语,我当时转眼再看那个院子,院子上方笼罩着淡淡的雾霭,突然有了种神秘的感觉。

那个同学意犹未尽的说,这个地方紧挨着香山公园,附近这么多单位,为什么没建设呢?是因为等国家有钱了,要在这建一个亚洲最大的植物园,建一个亚洲最大的温室花园,现在植物所的那个太小,等“四个现代化”实现了,就要建全世界最大的植物园。

我们当时让他说的心潮澎湃,对未来充满希望。今天来到植物园,听说新建的温室花园已经是亚洲最大,看来那位同学的愿景实现了一部分。就不知道他们家拆迁分了几套房子,应该不少吧,有种欣慰悄然而生。

从植物园南门一进来,大片的草坪,开阔整洁。“真好,十足的英伦风格,舒服。”一位做建筑设计的同学说到。

有人抬杠:“你给咱说说英伦风格什么特点,中国风格什么特点。”那位同学一本正经的介绍:英伦风格视野开阔、干净整洁,人工园艺与大自然浑然天成。他指着草坪、绿篱说,看它们在草坪绵延,绵延到土丘、树林,绵延到远山,与大自然结合的多好。他显然知道那位同学问话的意思,学着他说话的口吻:“小样,看这个湖区,是园区前部的中心,小桥、水榭,垂柳、怪石、游廊、花圃,这是中国园林的特点,但又不是传统的中国风格,远景也借用的是远山,而不是传统的土丘和假山。”

“逛公园还有这么多门道,以前的公园都白逛了,就知道好看。”一女同学说。

“逛公园本来就是随意,感觉景色美丽就好,我瞎白话的这些,姑妄听之,姑妄看之。不过这个公园的设计绝对是世界级的,进门布局是英式的,湖区是中式,而温室花园和各种花坛建筑却是法式建筑,博采众长,这才是北京这座世界级城市应有的气度和胸怀。”他又对老谢说:“假如走曹雪芹小道,能越野穿越的话,这个公园有园林,有野趣那就肯定是世界上顶尖的园林之一。”

老谢说:“先看。”

在老谢的带领下,我们沿着小径,来到树丛环绕的曹雪芹纪念馆,据说是曹雪芹晚年故居改建的。这是座典型的老北京民居小院,几间正房里面摆满了《红楼梦》研究的文字图片,也有些清代民俗生活器物。老谢问工作人员怎么确定这是曹雪芹的故居,工作人员指着西厢房说:“那屋的墙壁上有诗有画,落款经专家鉴定是曹雪芹的款。可惜现在锁着呢,看不到。”老谢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我心有不甘的问了一句:“那么肯定?”

可能纪念馆太沉静,那位小伙子想散散心,就带我们到西厢房:“基本肯定,以前除了“诛九族”,以及“男为奴、女为娼”这些让皇帝气急败坏的重案外,皇帝为了彰显仁德、仁慈,对罪犯子女还是给出路的,留一部分田庄地产,作为生活之需。这里是正白旗所在地,应该有曹家的产业。”

说着我们走到西厢房,从门缝往里瞧了瞧,屋里太黑,什么也看不见。

“完全有可能。”老谢回头说:“像《红楼梦》里贾敬修行的道观,王凤姐弄权的铁槛寺,秦鲸卿得趣的馒头庵,这些道观寺庙都在城外,估计曹家在城里住不下去后,就到城外的田庄过生计,是大有可能的。”《红楼梦》大多都看过,有女同学说他一句:“说着说着就没了正行,别忘了还要去樱桃沟大石头那儿呢。”

等她们离开,我们笑了起来。纪念馆的那位小哥也打开话匣子:“是非常可能,以前的旗人不能务农,不能经商,不能学技术、学手艺,只靠那点‘铁杆庄稼’,在城里怎么能维持体面的生活,不如搬

到乡下来住。”

“过去研究红学的那些老先生们治学严谨,总要寻找佐证性的文字资料,可封建社会‘王权至上’,怎会有记录普通人的文字资料呢。不过,只要抓住曹雪芹需要生活这条主线,大胆假设,科学求证,这里是曹雪芹晚年生活的地方,基本可信。”我看着老谢,笑道说:“还真有可能。”

小伙子听我们说要走“曹雪芹小道”,就热情的指给我们一条近路。按他的指引西行,进入纪念馆后的松柏、银杏林区,这里的松柏没有城里公园的粗大,倒也遮天蔽日,春天太阳出的晚,树林里光影斑驳,很是肃静。走不多远就是梁启超先生的墓园,有同学想进去凭吊一番,可女同学有些害怕,不想去就说:“哪有大清早去坟头的。”大家正犹豫去不去,“啊,有光”一个男生惊恐的喊了一声。女同学惊慌的聚在一起,问:“什么光?哪里有光?”那同学指着墓园里亭

子顶上的阳光,朗诵道:“思想与科学之光,照亮了我的眼睛。”引起一片笑骂。

墓园里安葬着梁启超夫妇及几位家人,亭子里有先生、他的兄弟及几位子女的雕像。我们走出墓园时,那个淘气的同学吟道:“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他说最佩服先生的就是教育子女,几个小孩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特别是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更是国家的顶级专家。他感叹道:先生从当时偏僻的广东来到北京,二十二岁公车上书,二十五岁“戊戌变法”,做过清朝的官,做过民国的大官,一生都在追寻强国富国之路,年级轻轻就成为国家栋梁,晚年又不贪恋权势,成为清华大学教授,那才是真正的青年,真正的高人,可以算是人世间的真人吧。”

大家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老谢说:“先生好像一直是‘保皇党’吧,但不管怎样,我都佩服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他认为那篇文章洋溢的爱国热情,足可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媲美。

有和他相熟的同学说:“是,比你写的那些“只为稻粱谋”的文

章强多了。”老谢嘿嘿的笑,他脾气好,同学在一起,很少攻击别人,当别人攻击他时,不是太过分,也很少反击。

因为他的大度随和,带动同学群里的气氛很融洽,聊天也随意。有人说起梁先生的趣事,一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先生讲课涕泗横流,旁征博引可以讲一个星期。一个在大学当老师的同学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不论观点,先生的勇敢、胸怀、见识都应该是读书人的楷模”

女同学嫌我们话多,吓唬我们别走路岔了气,老谢说这算是热身,一会爬山的时候就没劲说了。也有同学说这叫锻炼身体、增进友谊两不误,女同学们说:“我们去打前站。”走到了队伍前头。

走没多远队伍又停了下来,一个女同学埋怨老谢带的什么路,前头又一座墓园。老谢说知道,那是孙传芳的墓,不用怕,孙大帅听到女声肯定不敢出来,放心吧。

大家笑了起来,知道他调侃孙传芳的死因。孙传芳作为五省联军总司令,直奉战争中取得胜利,胜利后却没有展现胜利者的宽容和气度,而是疯狂屠杀战俘,割下战俘的头颅挂在电线杆子上侮辱对方,这激怒了被杀者的女儿施剑翘,多年后被施剑翘复仇于天津。

路过墓园,胆大的同学瞅了一眼高大的墓碑,问一个叫“大师”的同学:“这墓碑的形制,在清朝应该什么级别的人才能用?”“大师”说“侯爵以上,亲王以下,应该是郡王吧,”

“大师”接着说:“此君早年也曾留学日本,不但没学会日本‘明治维新’的政策和策略,也没学会西方的民主与法治,当政后反倒把封建社会贪官的贪婪和残暴发扬光大了。不过从孙传芳和施剑翘身上验证了一句话: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他多年在公务机关工作,知识渊博但又谨言慎行。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一位女同学崇拜施剑翘,就接了一句,赢得大家的喝彩。

一路上说说笑笑,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卧佛寺。今天的卧佛寺有些喧闹,赏花的人们从园中各条小道汇聚到此,脸上带着些许的期待和兴奋,来欣赏这“京城第一枝”。腊梅开花早,北京人又喜欢热闹,这不刚开春,就都跑到这里来,说是赏梅,更多的是出城透透冬天的闷气。

我们进到寺院,放生池畔以及三世佛殿外等背风向阳处的腊梅已经开了,金灿灿的煞是好看,小风吹的腊梅枝条颤颤悠悠,好像蜜蜂在红墙前翻飞,让人心旌摇动,人们纷纷打开手机、相机,寻找合适的位置拍照。

不好摄影的人,就四处转转,“大师”是冶金方面的专家,非要去看看那尊卧佛,他说“据说那尊卧佛,元朝用了五十万斤铜,折合起来有二百五十吨,我们看看他们是铸造出来的,还是锻造雕刻出来的。”可惜到了铜像前,大和尚说为了保护文物,不能就近观看,也

不能照相。我们本来还要去参观一下十八罗汉堂,听说里面有乾隆皇帝的罗汉雕像,也没了兴致,悻悻的回到放生池。

拍照的同学正在等我们,大家传看相互的照片,有女同学没有尽兴,抱怨梅林太小。一位路过的老者,听闻诧异的说道:“太小?这就相当不容易了。在北京腊梅能成林,可以说是个奇迹。”

老者说梅与腊梅原生于淮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如同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一个道理,在北京很难露天成活。据他所知,北京以前只有颐和园谐趣园和卧佛寺这里有几株蜡梅,别处都没见过。他指着梅林说:“别看这个林子小,这可是几代大和尚繁育与培养的成果,也多亏植物所里科学家的专业指导,近几年才成林,成为北京春天的几大花事之一。”所谓花事,是某些花卉盛花期时,因为观赏的人多就成了花事,比如法源寺的丁香、大觉寺的玉兰、玉渊潭的樱花、北土城的海棠,这些都是春天北京人要游览的花事。

当老谢知道老者住西直门附近,就问他为什么不去颐和园而来这

里呢?老者说颐和园的腊梅没有这里的“蜡”,也不成林。

“蜡”,老北京说话深刻、准确、形象,大师他们非要看看什么是“蜡”。老者打开手机,让大家观看,几组腊梅花在蓝天下开放,就像一支支金钗散放在蓝色天鹅绒上,高贵、典雅、气势不凡。老者指着一组照片:“看到了吗?这是卧佛寺的腊梅,花瓣油润,花心蕊丝粗壮,映衬的花瓣黄中带赤,有点蜜蜡的意思吧。”说的我们一个个伸出大拇哥,称赞老者观察细致。

离开卧佛寺,一个喜欢佛学的女生抱怨道:“在这里弘扬佛法的,既不是得道的高僧,也不是高大的寺院,却是一位不知名的培育腊梅的花匠,这也叫殊途同归了吧。”卧佛寺平日里静寂,来这里上香的人少,今天人真的很多。

她又说道:“乾隆才自认是罗汉,前阵子外地被双规的一个高官却自封为菩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据说那个人作风蛮横粗暴,可自我标榜自己是:“霹雳手段做事,菩萨心肠做人。”

老谢说:“曹雪芹小道马上到了,今天只谈风月,不讲俗务,抛开浮躁,迎接清平世界。”老谢这人好就好在务实,不虚侃,前几年同学刚开始聚会时,有人总要坐正坐,喝茶喝酒等别人给满上。老谢却是随意,席间端茶倒水的照顾大家,把气氛调节的热热闹闹,臊的那几个人坐不住了,慢慢也把同学聚会当成了消遣。

“清平世界怎么了?清平世界是在人人平等时才有的!”大师有些气愤的说。原来他一直搜素建造卧佛的资料,可一点也没有,这让他气恼。他想知道,大佛如果是铸造的,模具在哪里?一次浇铸,冶炼炉有多大?多次浇铸如何保证铜像完整一体?如果是锻造,当时没有气锤,是如何锤打成如此安详的卧佛?他敬佩古人的创造力,同时也痛恨封建社会的愚昧。他说:“中国历史只记录帝王将相的一些废话,却从不记录发明创造和科学艺术,把能工巧匠看做工匠、花匠出苦力的下等人,把曹雪芹这样的文学家看做无聊闲人,一点可研究的记录都没有,真正的可恶。”

边说边走,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樱桃沟。

樱桃沟是寿安山南麓的一条涧溪,两侧峭石壁立,涧内僻静幽深,涧底布满溪水冲刷多年的顽石,此时石上还挂有残冰。不过还好,公园在石上修有栈桥,方便人们通过。

樱桃沟山色秀丽,我第一次来时就被它的景色震撼,当时刚学完王羲之的《兰亭序》,当看到水杉树林与“保卫华北”的石刻时,情不自禁的说:“这不就是兰亭吗?北京的兰亭!”

看到“保卫华北”石刻,就背诵到: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当年“一二·九”运动后,北平大专院校的学生在此举办夏令营,就如同当年的王羲之等先贤为修禊聚会与兰亭一样,讨论国内外形势,激情之下,北平大学的陆平、清华大学的赵德尊在石头上刻写了“保卫华北”四个大字。后来这群同学要不走上了“抗日救国”的前线,要不走向西南联大“科学救国”的书桌,再后来都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中坚力量。

当我背诵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

左右时,当地的同学指着樱桃沟道:“这里也有崇山峻岭,有茂林、桃园,只是没有修竹,可是我们有水杉啊。只可惜水少坡陡,不能曲水流觞,但我们的水好,可以直接喝。北京人都说玉泉山的水好,樱桃沟的泉水与玉泉山的泉水是一个水脉,一脉相称。”

水杉原产于南方,是我国独有树种,有植物“活化石”之称,上世纪被胡先骕、郑万钧两位教授发现后,在世界上引起轰动。这片树林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植物所在樱桃沟大面积种植的。那时我们到此,水杉树还不大,但已经树干笔直挺拔,树叶婆娑了,就像青春期的少年,而现在的水杉已经是伟丈夫了,伟岸修长的身材,枝叶繁茂,遮天蔽日。

我们沿栈道走到“一二·九”纪念亭,大师上网搜索到夏令营的几位前辈和水杉发现者的名字后说:“这才是历史,让我们知道前行者的名字,也让我们知道前人虽然伟大,但是可以追随和超越。”

他之所以叫大师,是因为曾嘲笑电视上的鉴宝专家,把乾隆皇帝的“翡翠白菜”寓意说成是“摆财”,他嘲笑专家“春韭秋菘”都不

知道。“菘菜”就是大白菜,那件翡翠的寓意应该是“送财”,而不是浅薄的“摆财”。

同学们当时佩服的不行,可他说话也经常的想当然,同学们就说他和那些鉴宝专家一样,都是大师。

他有些惋惜的说:“就可惜曹先生了,那么伟大的作家连个生平记录都没有。”

这时天上有几丝浮云飘过,山色明灭,大家都有些黯然。

顺着涧沟往上,很快就到了樱桃沟的水源地,一个小泉眼,淙淙细流涌出,滋润了周围的土地,泉水周围的草根已经返青。距离水泉不远处,有一3丈左右的巨石,上有“元宝石”的题款,据说当年谁也不知道巨石的来历,当时的人们既不懂造山运动,也不知道第四纪冰川,但大家都议论巨石:既不能修桥铺路,也不能砌墙筑坝,实在是大而无用。曹雪芹看到后,认为这可能是蛮荒时代,造物主遗留下来的,由此激发出“通灵宝玉”的遐想,又根据水泉与泉边的野花,写出了“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的爱情神话,感动了无数人。

老谢靠在巨石上,指着对面的山峰说道:“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多准确啊,不是这里还是哪里?”

说的无头无脑,但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曹雪芹不住这里,能住哪里?

有登山者路过,端详巨石半天说道:“很大,很有意思,不过确实像贾宝玉一样,没用!”

老谢轻轻的对我们说:“虽是顽石,却有补天之才,是女娲娘娘补天用的专用石材,凡夫俗子,肉眼凡胎怎能识的宝贝。”

大家笑,他说:“民国年间,人们常用《红楼梦》里的自嘲诗‘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来讽刺前清遗老遗少,嘲笑他们不懂经济事物,政治上不会钻营,可几十年过去,当他们中间涌现出溥心畲、启功这样的书画大家,载涛这样的军马专家时,才知道有些人并不是靠权势立世,而是高贵、高雅的精神,富有创造力的创作。这时他们又说这些人的成功是因为见多识广,孰不知有人见识再多,也创作不

出艺术真品,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想象力。就像红楼梦里的冷子兴、贾雨村这些世事洞明的人,却毫无创造能力,只能依附豪门生存,转脸却又嘲笑贾宝玉等人的不通事物,不够狡猾。他们就像非洲草原上的兀鹫,自己有锋利的喙和爪,不能谋食,只能吃食狮子吃剩的腐肉,它们的聪明才智可能只是比别的兀鹫多吃了一块腐肉。”他好像是有感而发了一大通议论。

大师叹道:“艺术创作、科学发明必须要有浪漫情怀和富有想象力的,贾宝玉博览群书,能谈阴阳,读《西厢》,与柳湘莲交往,见多识广后,才能写出太虚幻境、宝黛爱情,浪漫与想象力多丰富啊,当时如果教育发达,写作有版权,发明创造有专利,说不定也能成为达芬奇、伽利略、牛顿那样的伟大人物呢,那就真是补天之才了。”

大伙都感觉有点累,有女同学在路旁找石头坐,老谢不让,他说爬山最忌讳的就是席地而坐,这样再走时会更累。他说:“想想曹先生,爬山还背一大药箱子呢。”

有女同学怀疑曹雪芹会看病吗?整天卿卿我我的。

“肯定会!忘了胡庸医乱用虎狼药这一节了,最起码懂药理。”一同学回答道。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老读书人的追求。想想老先生爬山行医之余,再拿过去的浮华当下酒菜,创作《红楼梦》,先生真是位意志顽强、光明磊落、胸襟坦荡的人。”大师说道。

老谢道:“潇洒不羁的洒脱,这可能就是林黛玉爱上宝哥哥的原因,清风明月的风骨,这是宝哥哥爱上林妹妹的缘由吧,诸位宝哥哥、林妹妹,起来吧,咱们也一起享受这春日的暖阳吧。”

一席话,让大家抖擞精神,一起行动起来。

此时太阳已经升起,对面山林的薄雾已然散去,能看到山林小道上依稀的人影,听见他们谈话的嘈杂。我们边走边和远处的人们打招呼,女同学看见路边的蒿子根部长出嫩芽,吟一句:“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看到野草,来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也有人开起老谢的玩笑: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随着山势的险峻,声音越来越少,最后只剩喘息,人们没劲也没诗了,因为山路太难走,诗也记得就那么几首。

山越来越陡,路越来越险,人往上攀爬,除了登山杖外,还需要抓住前方的灌木荆条,老谢赶紧过来,嘱咐大家抓荆条的时候一定抓牢,等上了那个陡坡,大家已累的满头大汗。

爬到防火道后,路一下就平坦了,有人气喘吁吁的说:“总算上来了,你们说曹大爷有这体力吗?”

“这人啊,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他落魄后,为了生活,不能受的罪也必须承受。”老谢说。

大师也说:“想当初贾宝玉因为吃撑了,积食后贾母不也让他空腹饿肚子吗?人啊都一样,谁也不比谁高级。”

从防火道望去,近处起伏的山峦,茂密的树林里依稀的人影,远处一幢幢房屋排列在田野绿树之间,静谧的阳光照在上面,呈现一片安详,人们轻轻赞道:“真静,真美啊,北京!”

山脚下五环路上车水马龙,进出香泉环岛的汽车排起了队,有个

地方扎起堆,好像因为插队起了纠纷,一同学说:“唉,面对如此美景,有什么争吵的?你们快点爬上来吧。”有人笑,让他声音大一点,他却念起了戏剧道白:“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朋,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有叫好声,也有人说:“有点煞风景”

那位同学也不反驳,说:“蛮横无理的人才煞风景呢!不登高山,哪见平地?等他们到了这里,看了周围的景色,才会意识到刚才的吵闹是多么的荒唐”

老谢打圆场:“到了这里才知道清平世界多么美好,下了山就知道生活的无奈。不过也懂得了贾宝玉不做国贼禄鬼,要学一些真本领的可贵,这也算是陶冶情操吧。细想贾宝玉算是个人的觉醒,要做些有益的事情。而到梁启超先生,是把个人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帮助皇帝共同进步,等到了樱桃沟夏令营,青年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这也算是社会的进步吧。”大家都夸他:不亏是做领导的,会总结。老谢有点自得,还想说,我大声提醒:“顺杆爬就要

开始。”他笑笑不说话了。

前面是个三岔口,老谢介绍:往右走是‘老望京’,是下山去南坞方向的路,沿途可以看到颐和园、玉泉山。往左则是‘新望京’,走“猴子爬”、挂甲塔,去香山、八大处方向。直走是去白家疃下山去山后了,路远,难走,路上有条去村子的岔路,那才是真正步行的小道,也是曹雪芹行医步行的路。大家商议后,决定就走这条路。

老谢前边带路,因为路边的树丛太茂密,岔路口不好寻找,他跑前跑后的登上路边的土丘,寻找入口痕迹。他一会从土丘高处报告,发现玉泉山的塔影,又一会报告看到佛香阁了,大家也跟他跑上跑下的笑闹,把一次远行变成了游戏。

终于在两个土丘之间找到岔路口,穿过杂草,走进杂树林。下山的道坡陡路窄,加上土路松滑,人们都小心翼翼的,担心踩空滑倒。大家走的极慢,又因为满眼只是树木,看不到前方的景物,心情烦闷,有些后悔走这人迹罕至的路,大家都沉闷了。

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林外传来汽车喇叭声,老谢兴奋的报告:马上就到!

转过一道山冈,豁然开朗,猛然就看到了山脚下成片的果园,几辆农用车在果园里忙碌,远处则是村庄。一阵小风吹来,闷热的身体清爽许多,那是带有大地复苏气味的小风。快到山底,果园里丛丛又葱葱,一种清新靓丽的感觉扑面而来。果园上空,天气晴朗又好像有层淡淡的红色云雾,大师说那就是山岚,也叫云霓,是大地复苏水汽升华,在太阳的照射下,樱桃树枝条返青的暗红色,与含苞待放的桃花漫射到空中形成的,是春天特有的亮丽。

老谢则用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欣欣向荣来形容,好像更贴切一些。

到了山脚,一根栏杆挡住了去路,一位看山的老者问我们从哪里来,告诉他后,老者连说:“了不起,了不起,从山前到这里,二十华里的山路,走过来不容易。”边抬起栏杆边冲几位女同学伸大拇哥。

女同学受到鼓励,就大胆的问老者这肯定是“曹雪芹”小道吗?

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林外传来汽车喇叭声,老谢兴奋的报告:马上就到!

转过一道山冈,豁然开朗,猛然就看到了山脚下成片的果园,几辆农用车在果园里忙碌,远处则是村庄。一阵小风吹来,闷热的身体清爽许多,那是带有大地复苏气味的小风。快到山底,果园里丛丛又葱葱,一种清新靓丽的感觉扑面而来。果园上空,天气晴朗又好像有层淡淡的红色云雾,大师说那就是山岚,也叫云霓,是大地复苏水汽升华,在太阳的照射下,樱桃树枝条返青的暗红色,与含苞待放的桃花漫射到空中形成的,是春天特有的亮丽。

老谢则用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欣欣向荣来形容,好像更贴切一些。

到了山脚,一根栏杆挡住了去路,一位看山的老者问我们从哪里来,告诉他后,老者连说:“了不起,了不起,从山前到这里,二十华里的山路,走过来不容易。”边抬起栏杆边冲几位女同学伸大拇哥。

女同学受到鼓励,就大胆的问老者这肯定是“曹雪芹”小道吗?

老者说道:“曹雪芹用毛笔写出《红楼梦》,那得下多大功夫啊,也应该是英雄,比怡亲王还大的英雄。什么是英雄呢?吃常人吃不了的苦,做常人做不来的事。既是大英雄,就不会在乎鸡毛蒜皮的事,在这里有饭吃,能写书就行了。只要有《红楼梦》这本书在,就说明他存在过,就没必要在乎他是住在黄叶村还是白家疃。”

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情舒畅,商量着去吃饭。

老谢还想去祠堂看看。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一位同学着急的说道。

那位学建筑的同学也说到:“这就非常好了,爬了山,走了路,有园林,有野趣,有科学,有社会进步。刚看简介这个公园将来要与门头沟百花山,房山云居寺、云水洞,河北涞源的白石山组成我国的阶梯式地质公园,这设想太高了啊!”

作于2019年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