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嘉州程川的头像

嘉州程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1/31
分享

乐山大佛与苏东坡


被世人誉为“世界石刻佛像之最”的乐山大佛,千百年来端坐于三江之滨,成为了嘉州古城的象征和人民的守护神。

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初(公元713年),建成于公元803年。历经90载寒来暑往,日月更替,经过了海通、章仇兼琼、韦皋等几代人的努力,以及众多能工巧匠的千辛万苦,乐山大佛才得以横空出世。

大佛身高71米,肩宽28米,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可见其雄伟。让有幸亲临者无不叹为观止,为举世无双的雄姿所折服。当24岁的苏东坡,在宋嘉佑四年10月(公元1059年),与时年256岁的乐山大佛初次于嘉州邂逅时,想必也发出过如此的惊叹!看三江汇流脚下,千帆驶过眼前,阅尽人间沧桑的佛眼,是否也看出了眼前这位意气风发、英俊倜傥的青年,就是日后名满天下、震烁古今,俘获无数粉丝的绝代文豪苏东坡。

一条岷江如纽带,把嘉州和眉州紧紧地系在一起。1059年的一个秋日,眉州才俊苏东坡买舟南下,不到一日水程,便抵达了嘉州。

嘉州虽与眉州毗邻,但风物迥异。这里山川雄奇,波澜壮阔。自望帝杜宇立国,此处就是蜀中军事要冲和交通枢纽。因有浩荡三江水运之便,帆樯如林,因有盐茶铜铁之利,商贾云集,更有巨佛巍峨,九丘灵秀,时闻蛮歌铜鼓,民风豪迈古朴……如此江山胜景,深深地吸引住了苏东坡,于是他便决定在乐山大佛所在的凌云山小住下来,仿效先于他莅临嘉州的李白、杜甫、岑参,做一回幸福的驴友和好吃嘴。

苏东坡白日里纵情嘉州山水间,夜里则潜心读书。

这一日他正凝神灯下,忽然听到敲门声,打开门来见到一位清秀的少年。少年说:“我乃嘉州本地人,嗜书好读,但苦于无良师指点,因而进步不大,久仰东坡先生才学非凡,家父特命我前来求教,拜先生为师。”苏东坡本就是喜欢交友之人,便爽快地答应了。自此每天夜里,那少年就准时前来,风雨无阻。

一天深夜,少年辞别出门后,苏东坡见窗外月华皎洁,树影婆娑,顿时睡意全消,他信步来到大佛旁边的亭阁,只见那少年正沿着九曲栈道而下。他不由得纳闷起来:大佛脚下唯见江水滔滔,哪来房舍人家?却见少年来到江边,波涛顿时分开,现出一条石阶通向江心……苏东坡站在山上看呆了,半天才回过神来,这少年决非人间凡人。

又一天晚上,少年按时来到,装着什么也不知道的苏东坡却明显看出他有些反常,心神不定,坐立不安,欲言又止。快到三更时分,风声渐紧,雷声隐隐,江涛轰鸣,少年实在忍不住了,起身告辞:“承蒙先生夜夜教诲不倦,学生感恩不尽,却无以为报。实不相瞒,学生并非凡人,乃龙王三太子。今夜将有一件大事发生!此乃天机,本不可泄漏,但念及恩师,不敢相瞒,今夜五更一到,雷鸣电闪,风骤雨狂,三江猛涨,嘉州城将从此沉没江底。我奉父命,必须在三更之前返回,从此将与恩师永别。望恩师今夜千万不可外出,否则性命难保。”

眼看一场灭顶之灾将临,嘉州城将沦为一片汪洋泽国,父老乡亲将葬身鱼腹,这将如何是好!少年向苏东坡深深一拜,正要转身离开,被灵机一动的老师叫住了:“且慢,我有一事相求,能不能念你我师生之情,求你父龙王,将嘉州城暂借与我,到时一定归还。”

少年答应回龙宫禀告,急忙回到江中。片刻工夫,少年折返,高兴地回禀苏东坡:“我父龙王念先生教诲之恩,答应将嘉州城暂借与先生,但不知何时归还?”

只要听见嘉州城敲响五更五点,就立即归还,决不食言。”

好,一言为定!只要听到城里打五更五点,我父就收回嘉州城。恩师保重,学生告辞了。”

少年一走,苏东坡立刻叫醒凌云山上寺庙里的和尚,赶快冒雨下山渡江,把这一消息告诉嘉州百姓,千万不能敲响五更五点。

谁知有一个更夫没有听到这个消息,到时候仍然将五更打响了。顷刻间暴雨倾盆,洪涛呼啸,向嘉州城卷来,更夫吓得来不及打五点,丢下铜锣逃命去了。龙王听见五更响起之后却没有敲五点,因此又把洪水收了回去,嘉州城才没有沉没。龙王严格遵守了与苏东坡的口头之约,而苏东坡耍了小聪明,违约成了老赖。

从此,嘉州城就再也不打五更了。嘉州城是苏东坡向龙王借来的故事,从古至今,在本地广为流传,由此可揣摩,苏东坡与嘉州的渊源是何等的深入人心。

苏东坡的一生中,青年时期两度莅临嘉州,对此天下山水名胜,才华横溢的他,竟然未著一字,令世人奇怪。难道作为无敌小鲜肉的他在当年就知道“耍大牌”?苏东坡的确有耍大牌的资本,无数古人对他的景仰就不说了,看看今人对他的评说就可知一二。钱钟书称其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余光中感叹: 在中国的诗歌史上,四川人真是了不得,一个独踞黄河(李白),一个占领了长江(苏东坡)。

据乌尤寺的当代高僧遍能的粗略统计,起自唐初,来嘉州遨游山水,留下墨迹者多达百余人,其中,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页的名家,不下30人。李白、岑参、司空曙、黄庭坚、范成大、陆游、袁子让、王士祯、张问陶等等,都在当时留下了抒怀嘉州山川风物胜景而令历代读者爱不释手的佳作,唯独就没有苏东坡的即时吟咏。

苏东坡一生行游四海,所到之处,留下了惠民的政绩,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歌,留下了永难磨灭的人文风景。青年苏东坡与乐山大佛与嘉州山水,是不是好比初识人生的男女,邂逅时虽然惊艳但懵懂,多年以后方才知情浓。

未有佳句寄故乡,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这样理解:苏东坡一生热爱大自然,尤其对天下绝胜之景,他甚至有一种敬畏之情,不敢贸然下笔。对于梦里嘉州,想来是期待今后再成佳句,未料却成了终身的遗憾。

从苏东坡多年后涉及嘉州的两首诗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对嘉州的这份深情与自然流露。

其一,《送吕昌朝知嘉州》:“不羡三刀梦蜀都,聊将八咏继东吴,卧看古佛凌云阁,敕赐诗人明月湖。”苏东坡用了晋代王浚夜梦三刀悬梁而任益州刺史,南齐时沈约任职东阳建元畅楼并作诗八首的典故,表明了自己不想当更大的官,只望朝廷能将嘉州这样的地方交给他治理。公事之余,闲卧嘉州城楼,欣赏护卫乐山大佛高达十三层的凌云佛阁,皓月清风之夜,奉敕赋诗吟咏于明月湖畔。

之后,苏东坡在《送张嘉州》一诗中,更是明白无误地道出了他多年郁结于心的期待:“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虚名无用今白首,梦中却到龙泓口。浮云轩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难入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笑谈万事真何有,一时付与东岩酒。归来还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此诗中魂牵梦萦的尽是耳熟能详的嘉州风物景致:龙泓口、平羌江、东岩酒……苏东坡心潮起伏,乡情难抑。对封侯拜相,他兴趣不浓。他只希望担任嘉州太守,为故乡效力、与大佛为伴,载酒时游于三江清波之上,以待白发归老。虚名何用,真正值得回忆咀嚼的,是当年随父亲和弟弟路过嘉州那段愉快的日子,佛光普照,天地生辉。苏东坡未曾没有想过,自己想担任嘉州太守,只是一厢情愿的梦罢了。

五百年后,清顺治进士、康熙年间任刑部尚书的诗人王士祯,因仰慕敬佩苏东坡的卓绝才情与性情,沿着苏东坡的足迹,来到嘉州,当时四川刚刚经历明末清初的战乱和瘟疫,全川人口不足十万,他在日记中写道:“……出眉州西行。……弥望荒原,风雨如晦,数十里无炊烟,最为荒阒。”他登上乐山大佛所在的凌云山,见壁间多前人题字,有大书“苏东坡载酒时游处”,于日记中摘引了苏东坡《送张嘉州》诗前四句之后,感叹苏东坡一生“终未践斯语”,没能如愿回归故乡与大佛重逢。

苏东坡载酒时游处”,王士祯在崖上看到的这八个大字,是明末崇祯年间嘉州太守郭卫宸题写镌刻,他将苏轼的夙愿演绎为现实,于这天下风景绝佳之地,再添一处令人凭吊的古迹。伫立崖畔,登上“载酒亭”,只见烟波江上一叶轻舟出没,那船上的人影,可是乐山大佛千年前目送远去,又眺望了千年,盼着载酒归来的苏东坡。

其实,苏东坡的一颗诗心早已归来。举世无双的乐山大佛,与独一无二的苏东坡,永远同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