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乔蕊的头像

乔蕊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9/29
分享

涅槃重生,惟有奋斗 -记山里一家奋斗的故事

涅槃重生,惟有奋斗

          -来自山里一家奋斗的故事

这是一个我爱人和他家人的故事。

觉得它更像是另一个版本的”平凡的世界”,亦或许路遥写这部小说的灵感就来自这广袤的土地和淳朴的乡村所真实发生过的事。促使我写下这些的,我想应是萦绕在心底的对千千万万质朴农民的敬畏,更有对无数寒门学子通过自身努力涅磐重生的崇拜。

出生在深山的爱人,刚毅善良、勤奋正直、豁达乐观。我虽生在城市的小康之家,但对生活、工作之豁达与通透,却都无法与爱人相比拟。他的明朗、乐观,如同一束光,直射我心底。

初见婆婆,讲到她的儿子们,她的两句话印象很深,一是:爱人读研究生时借钱给她做了开脑手术,现在的婆婆才能像正常人一样。二是,她有三个儿子,但哥仨自小没有打过架挣过东西,哪怕一个苹果也是很公平的分三份。

那是我第一次,开始慢慢了解爱人家里的事,也正是那一次,让我认定这个男人值得托付一生。

爱人说,农闲时, 母亲总会背起锄头上山采野生药材,在山洞里一住就是一礼拜。一周后就会有一双新鞋穿在他们兄弟三人其中一人的脚上。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三个男孩的口粮,在那个年代是个大问题。当婆婆看着村里人都背着粮食出村磨面的时候,她在村里开了磨坊。后来,她就靠着磨坊的收入供养三个孩子读书,会过日子的婆婆,每晚也会细细打扫石磨缝里的面,一点点攒起给孩子们当口粮。石磨缝里的面通常也黑, 因此小时候他们很少吃过白面,但也没怎么挨饿,爱人说。世代没有走出大山,只有小学学历的公公,靠着好学的劲头,硬是学会了给牲口打针、接生。偶有小猪夭折,是他们几个孩子最开心的时候,一顿的肉香足能让他们满足很久。

农村的孩子决定中断学业通常在第一个学期末的冬季。因为次年开春春忙,亦或决定春节过后出门打工。爱人说,他初一那年,哥哥初三,由于成绩一般,加上家里困难。父母商议之后决定让哥哥辍学在家里帮忙。他至今都清晰的记得那个傍晚。那日,落日的余晖还温吞地覆罩着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初冬的深山里,人们都早早的躲进窑洞,想抓住夕阳西下的最后一丝温暖。爱人说他永远忘不了当父母和哥哥做出"辍学"这个决定的时候,那令人窒息的沉默。哥哥躺在床上,长久地就那么一动不动望着窗外,眼泪却顺着眼眶无声的奔涌着。父母叹着气坐在炕边的小凳上剥着花生,哥仨都没说话,爱人假装看书,但什么都没看进去。此刻他深深的明白,要走出去,只有读书这一条路。

就此,本就勤奋好学的爱人更加刻苦。两年后,他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市重点高中。爱人说,父母一直认为无论如何还是要读书或者学门手艺,所以当第二年家里情况稍好一些,二老就送哥哥去读了中专学厨师。

考进市重点高中的爱人,依旧像在山里上学一样,每日盘算着在食堂打最便宜的饭菜。唯一不同的是,可以不用再背着馍翻越一座山上学。但在我看来,似乎情况也好不到哪里,爱人那时常常买不起洗衣粉,就用清水洗衣服,这样的衣服通常跟没洗一样会粘在身上,很难受。每当爱人带着调侃地语气说这些的时候,都也会顺带着说自己很幸运,现如今通过努力走出了大山更实现了理想。在他看来,仿佛一切曾经苦难的过往都是在给他日后涅磐新生积蓄力量。

高中三年后,爱人高考成绩超出重点线很多,他毅然选择上了军校。对于农村孩子而言,这样既圆了大学梦,又不给家里增加负担,是最好的选择。爱人说,临开学,当从外地匆匆赶回的大哥,看到他脚上那双破布鞋的时候,去车站的路上硬拖着他进了商店,素日温和节俭的大哥头一次那样坚定而决断的,给他买了一双一百多块的皮鞋。爱人说,那双皮鞋他穿了四年,直到上研究生都没舍得扔。

学校在东北,单趟二三十小时的车程,爱人每次都买硬座,春运的时候靠"单腿"站到下车。军校是有津贴的,他每次都会特别俭省的留着带给父母。

2005年,爱人考上研究生的那一年,婆婆顽固的头痛愈加严重,后来发展成昏厥。彼时刚中专毕业的大哥还在饭店里打工, 他去过大哥大嫂租住的地下室,墙上长着苔藓、漆黑幽暗。当时心里特别难过,特别想帮帮他们,却无能为力。爱人带着婆婆去做了全面检查,结果是脑部血管不通,需要做开颅手术。爱人跟谁都没有商量,背着家人跟同学借了几万元,带着婆婆去了省城做了开颅手术。爱人说,2005年中专刚毕业的大哥自顾不暇。所以当母亲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必须站出来承担起全部的责任。

好在上天眷顾同样聪明勤奋的大哥,如同孙少安一样,他先是娶了同样贤惠能干的"秀芹”,后来发挥自己所学,在番茄汁中加入家乡的刀削面,创新做出茄汁煮面。饭店老板名叫阿利,于是起名为阿利茄汁面。这个面在河南境内作为一种快餐,一经推销广受欢迎,一时间春笋般加盟。老板成立了公司,给了大哥股份。后来大哥在省城也买了房和车。现实中的“秀芹”过上了好日子,陪着孩子长大。

至于三弟,当年大专毕业后待业了一段时间。彼时爱人正读研究生,他把三弟接到宿舍,两人挤在下铺。当从报纸上看到船员培训和招聘的消息,他就用津贴给弟弟报培训班考证,让弟弟当了船员。三弟不在家的时候, 大哥瞒着弟弟,在三弟那份因搬迁下山而分得的宅基地上,给三弟盖起了小楼。到了成家的年龄,大哥做主让弟弟下船跟着做生意,两个哥哥一起凑钱,给弟弟娶了妻。

故事到这里似乎结束了,但似乎永远也讲不完。做为大山的孩子,爱人身上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劲头深深感染着我。从刚毕业被分配到团站直至后来由于业务精湛被北京总部机关选拔调用,这中间隔着不仅仅是前期六年如一日的埋头苦干,更有调任北京后五年里仍旧每天都加班至凌晨的执着笃行。这份付出与对初心的坚守,不论怎样的文字表述,都略显苍白……

至今,对大哥、大嫂我心里仍有无限的心疼与感激。我们妯娌间,始终相处和睦,形如姐妹。

好的家风,令人滋养,拂润心田。

如果有人问我,是什么样的动力让我走出安逸的家乡,来到北京这个竞争如此巨大的城市生活,还生两个孩子。我想答案就在于我和我的爱人有着这样一个彼此惦念、互相扶持、至真至善的大家庭。我想我的孩子们,将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可以有义无反顾想要帮助他们的血脉至亲,而他们也会时时刻刻心有牵挂。我想,这也是家和奋斗的意义所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