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贾东海的头像

贾东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03
分享

通古之古系列之一:通古寨墙

黄帝得宝鼎,尧禹治水患,秦置县郡,汉封侯国,黄巢故里,冤句故都,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村史——

通古“寨墙”

通古,不是一座城,只是一个村落。

这个不是古城的村落,却又有着超越古城的浩瀚底蕴。通常,衡量一座城市的历史,城墙是最好的佐证。在通古这个村,同样筑有环村“城墙”。不过,通古的“城墙”,只能代表通古的半部历史,并不能涵盖通古的前世今生。

通古的城墙,没有古都南京、西安城墙的高大雄壮,甚至不是石砌砖垒。通古的城墙,只是村建土墙,是村民夯实泥土筑砌的寨墙,当地人都叫做“寨”。可它的功能,与古城的城墙异曲同工。这里,姑且把它叫作“寨墙”吧!

通古的寨墙建筑,高于地面三米左右,底宽四米,顶宽三米,用夯实的泥土砌成,墙外是直立的墙面,一般人是攀爬不上去的。寨墙不是很高,怎么办?聪明智慧的通古人又在城墙内外两侧,顺着墙基,分别深挖了两米多深的壕沟。无论城墙内外,从沟底到墙顶,足有五米多高。这无异于一座厚重高大的城墙了,对于一个村的防御,可谓固若金汤。

通古村南北偏长,足有两公里,东西宽约一公里,是鲁西南菏泽马岭岗镇的一个大村。

通古的寨墙,绵延六七公里,画成一个椭圆,把庞大的村落包裹的严严实实,密不透风。寨墙外侧,则是四五十米宽的护村河,护村河又把城墙,包裹的严严实实,水泄不通。城墙加上城河犹如两道安全屏障,让通古村的祖祖辈辈安枕无忧。由此可以想象,这么浩大的工程,当年修建墙寨之时,无异于修建通古的长城,必是倾全村之力,是全村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通古的寨墙,有八个门。当地人通常叫“寨门”。村民常说,寨门一封,连只麻雀都飞不出去。当然,麻雀是能自由出入的。“村里的寨墙飞不出麻雀”的说法,只是通古村民夸大墙寨的作用罢了。

东“寨门”,长着一棵直径足有一米多粗的大杨树。询问长者:东“寨门”的大杨树,什么时候栽的?

长者曰:“爷爷的爷爷栽的,有一百多年了”。

“村里的寨墙,什么时候修的啊”?

“爷爷不知道,爷爷的爷爷也不知道,应该很久很久了……”

笔者从戎军旅,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地方,一直没有见到类似通古这么原始古老的土夯寨墙。“此墙只为通古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通古的城墙历经岁月洗礼,饱受沧桑。无论冷兵器时代的抢村夺寨,还是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通古的城墙傲然挺立,毫不懈怠,坚守自己神圣使命。哪怕自身千疮百孔,也坚挺不屈的脊梁,静静守护着通古数千口朴实的父老乡亲。

如今,和平的新时代,通古的寨墙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防御意义。寨墙的部分地段,也被寨墙守护着的村民开墙破肚,挖掘的断壁残垣。

通古村以贾姓居多,据《贾氏家谱》记载,通古村落,明代从山西洪洞县迁至,现已七八百年。想必,通古的城墙也就是建村时候筑砌的吧!

具有数百年历史的文化遗存——通古土夯寨墙,稍加修葺保护,可是原汁原味,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呢?

穿越浩瀚历史,翻阅通古轨迹,蓦然发现,通古地下,埋有古城。

原载:《稻河》杂志2020年第三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