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贾东海的头像

贾东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03
分享

通古之古系列之三:通古文庙

提起文庙,很多人会想起曲阜孔子故里。其实不然,在通古,也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庙。通古文庙,现为菏泽市儒家研究会的活动场所,也是通古的文化大院。

通古寨墙之外的东北角,是近几年开发建设,商业氛围最为活跃的地段。村委会、车站、超市、浴室、大酒店、歌舞厅、停车场、加油站、汽修厂等消费服务场所,应有尽有。车站徒步往东,穿过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商家店铺,马路北侧便是通古的文庙了。

通古文庙的正门不高,外观具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遗风,古朴厚重,庄严肃穆。看上去,显得低调内敛,含蓄沉稳,一道门,便把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体现得淋漓尽致,玄机暗藏。

大门门头正中,书写着“棂星门”三个古朴遒劲的大字。文庙大门为什么叫“棂星门”?菏泽市儒家研究会副会长、通古文庙管委会会长贾宝亮解释,古人认为,“天镇星主得士之庆,其精下为灵星之神”。通俗说,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涵盖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文化。

迈步台阶,穿过书有“儒风永宣”的影壁,置身文庙大院。主殿面阔七间,深有三进。前有回廊、月台,四周绕以青石雕栏。大成殿雕梁画栋,黄瓦飞彩,斗拱交错。殿顶飞檐凌空,脊兽端坐檐角,气势磅礴,殿貌巍峨,建筑规模煞是壮观。殿内,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和“四圣”(孔子四大弟子):即复圣公颜渊﹑述圣公子思﹑宗圣公曾参﹑亚圣公孟轲。

在一个村落,为何会敬有文庙?这得从孔子周游列国途径通古(古冤句)说起。

春秋时期,通古原为古冤句的集镇居住区,这里人口密集,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相当繁华。街心南北驿道,是古代官方的交通要道,并设有驿站。

当时,通古还是曹、卫、宋三国交界之地。孔子周游列国,由鲁国经曹国前往卫国,又由卫国经曹国前往宋国,通古是必经之路。孔子路过此地,驻足停歇,换取关文。见民风淳朴,敏而好学,豪爽好客,便在此地讲学传道、推崇儒风。

据当地老人讲,孔子一行首次途径此地,时值盛夏,人困马乏。孔子派人取来驿站旁相距一步之遥的双井之水,饮而止渴。双井之南,大路旁有一占地数亩的“青龙潭”,潭边垂柳依依,枝繁叶茂,潭内碧水荡漾,荷花艳丽。孔子见此喜不自禁,遂宽衣解带,跃入池中,畅游洗浴。

喝了清凉的井水,又在清澈的潭水中游了泳,孔子顿觉清爽,精神焕发,便有了闲情逸致。翌日一早,率诸弟子绕村转了一圈,见周边地形奇特,称赞此地为青龙宝地,多盘桓了数日。

当地村民为纪念孔子,将双井改为“孔井”,青龙潭改成“孔坑”,又在村东北孔子讲学的地方,建庙一座,以示纪念,祭孔敬孔,一直延续至今。

村里老人说,以前生活贫困,囊内羞涩,庙宇规模较小,历经朝代变革,兵戈战火,加上黄河多次溃决,庙宇碑文全湮于地下。几经历史兴废,逐步复建了通古文庙。

通古文庙最热闹的时候,便是每年春秋两季的“祭孔大典”。祭典当天,周边乡邻聚集文庙,肃立殿前,整理衣冠,行祭拜礼仪,共同缅怀至圣先师,接受儒家思想洗礼。祭典仪式上,还有精彩的文艺节目,少儿吟咏三字经、腰鼓、戏曲、古琴、古筝等传统文化表演。

通古文庙,本身就是文化的殿堂,又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累着文化艺术,其建筑、碑刻、礼器、乐器以及祭祀礼仪、音乐、舞蹈等等,都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闻悉,当地政府通过通古文庙祭孔大典平台,整合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风俗文化、国学文化,打造“国学旅游故都”,推动旅游发展。

由衷期待,通古旅游,美梦成真。

原载:《稻河》杂志2020年第三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