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历史文化悠久,悠久的历史文化,又留下了诸多的历史文化遗存。
以通古为核心,周边三公里范围内,密布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遗迹。龙山文化遗址、黄帝战杀蚩尤的古战场、春秋五霸结盟的五霸岗、冤句故城遗址、黄巢举义点将台、七亩堌堆、八亩台、龙湫虎牢、儒家文庙、金龙寺院、以及古坑古井古碑刻等等文化历史遗存星罗棋布,密密麻麻,数量之多,举不胜举。这些历史遗迹作为各个时期的实物遗存,为通古这块古老土地的丰厚历史提供了佐证,同时,也见证了通古从古至今、兴衰荣辱的历史变革。
专家认为,一个古村周边,散落如此密集的历史遗迹,实为罕见。
通古村西门外,有块很大的古森林,森林内的土邱,便是黄巢起义秘密聚集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山东大学历史系的考古专家在政府人员的指引下,来到这块林场,他们拿着考古的小铁铲,时而围着土邱打转,时而于河岸北侧挥铲,时而转到茂密的树林刨掘。不时挖出坛坛罐罐的碎片、腐蚀的残缺器具等物品。他们拿着放大镜,对着夕阳眯眼细看,一丝不苟,神情专注,似乎瞅得仔细些就能从残片中瞅出历史,悟出故事。
七里河河道从林场中间自东向西,穿林而过,北岸这块类似于原始森林的林场,树木参天,枝藤纵横,荆棘密布,遮天蔽日,地上覆盖着一层层腐烂的枯枝残叶,散露斑驳青苔。林场地形布局奇特,有坡岗,有深潭,有土丘,有洼地。步入其间,如进远古之境,阴阴森森,举步维艰,一股浓郁的腐霉味直刺鼻孔。
考古教授一行多次来林场勘察,最后得出结论,通古西南的林场,是远古时期遗存的未开垦之地,原是数千亩的古森林,后毁林造田逐步破坏。经考证,这块原始的幸存林场,便是当年黄巢密谋举义点兵之地。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通古周边,布局了很多的堌堆遗址。以通古村落为中轴,东面是曹堌堆,东南是青丘堌堆,西南是八亩台堌堆,西面是窦崮堆,西北是葵邱堌堆。这些堌堆,古代都有宽阔的原始土路通往通古。通古民间流传,通堌通堌,通堌就是通往各个堌堆的意思,后来简化,写成了“通古”。
通古位于各个堌堆的中间地带,交通要道,又是周边数十里的大集市和商品集散地,从地理位置便可推断,通古是这些堌堆的核心,也是联系这些堌堆的纽带。
考古证实,在新石器时期的龙山文化,部分堌堆遗迹便有原始部落的先民居住。当时,通古是不是原始部落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步聚集居住形成的中心集镇?通古跟这些堌堆的原始部落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笔者不敢妄加猜测。这便需要考古专家和教授学者实地考察研究,给出准确答案了。
通古周边的堌堆,是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埋藏着不同朝代的历史文化。通古西南的窦堌堆,便是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遗址。
1976年,考古专家对窦堌堆遗址试掘,发现文化堆积层共有三米,分为三层,代表着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上层一米为秦汉时期文化遗迹,中层一米为商周时期遗存,下层为距今约有四五千年的龙山文化遗址。
仅仅一个窦崮堆遗址,便包含龙山、商代、周代、汉代等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可见文化内涵相当丰富。窦堌堆出土的龙山文化时期文物有泥质方格纹灰陶罐、凿形鼎足、石镰、器盖、石刀、石斧等;商代文物夹砂粗绳纹袋状鬲足、夹砂细砂红陶罐、夹砂细砂灰陶缶、盆、尊、泥质灰陶缸等;汉代文物泥质细绳纹陶片等。从窦堌堆遗址便可证实,通古这块古老的土地,拥有四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
通古东南三公里处的青邱堌堆,同样是龙山文化遗址。青邱堌堆考古试掘,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聚落居住区,现存土坯墙房址9座,呈圆形或圆角方形,布局紧密有序。专家认为,土坯墙体保存较好的房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十分少见,具有很高的原地保存价值,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考古研究的珍贵资料。龙山文化房址的发现直接证实,青邱堌堆以及通古周边,至少在四五千年以前,已有多处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专家界定,青邱堌堆遗址的土质在八千年以上,也是菏泽现存184处堌堆遗址中,唯一一处从龙山文化到清代中期,年代排序完整的遗址。青邱堌堆不仅出土了龙山文化、商周、汉代陶片,还有春秋战国宝鼎、唐朝地藏王菩萨铜像、明朝木雕圣像等古文物。同时,此处也是汉代冤句故城的居民墓地。
通古周边的堌堆遗址,不仅仅是古代历史的见证,也是古代的历史人文景观,旅游景点。青邱堌堆的“青邱烟柳”,便是古代曹州八景之一。当时,青邱多柳树,珠帘丝垂,朝暮望之,郁然如烟。文人墨客常来此吟诗诵句,或讴歌、或感叹,发思古之幽情,抒当下之胸臆。清代诗人苏毓眉在《曹州八景·清丘烟柳》中写到:“犹是古清邱,残阳几树秋。风鸣疑鼓角,野旷想族矛。枝瘦寒烟挂,林疏晓雾收。高台留夕阳,短草卧耕牛。”
通古西北,还有一处名叫“五霸岗”的葵邱堌堆。
金庸小说《笑傲江湖》写到,魔道各路英豪相聚五霸岗,为令狐冲治病。此五霸岗,便是今天通古西北的葵邱堌堆,也就是“春秋五霸”会盟的五霸岗。
五霸岗地势较高,种植向日葵颇具规模,又称“葵邱堌堆”。春秋时期,五霸岗属于宋国,北靠齐国,东临鲁国,西接晋国,为四国交界之地。公元前651年,春秋首霸齐桓公邀请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诸侯,相聚在齐国南部边境“葵邱”,订立盟约。这次会盟,是齐桓公最后一次会合诸侯。葵邱之会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齐国的霸业也达到了巅峰。
此后,五霸岗成了历代文人墨客、达官贤士寻访历史足迹的风水宝地,留下了很多的碑文。如今,五霸岗发现了仅存的葵丘断碑,明万历年间五霸会盟断碑,还有宋代开封知府邓光绪的题碑,三碑碑文依稀可见。
清康熙年间,真定府通判范通造访此地,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题五霸坛:当年霸业竞谁存?日落遗坛鸟雀喧。欲问衰周兴废事,空余荒阜列平原。
通古周边为何这么多堌堆遗迹,查阅《辞海》,并无收录。解释“堌”字,称:河堤。今用作地名。如黄堌、冉堌、通堌等,都在山东省。
山东出版的《学习字典》收录了堌堆一词:堌堆,大土堆,就是土邱,用于地名。用菏泽方言读“堌堆”二字,朗朗上口,颇有韵味,普通话则读之则生涩拗口。
《菏泽县志》记载,菏泽堌堆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布点之密,全国独一无二,世界罕见。这些堌堆,对研究鲁西南区域的古代文明,尤为重要。所以,在通古一个村的周边,遗存这么多堌堆遗迹,彰显了通古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
那么,堌堆是怎么形成的呢?在古代,黄河无堤防,洪水到来,先民被迫离开旧居逃离,洪水退后,又返回原来的地方,在旧址上填土增高居住地,重建家园。千百年来的逐次增高,渐渐形成了这些高达数米、形若土丘的“堌堆”,每一个堌堆,都是一处居民点;每一个被历史湮没的居住点,便形成了今天的堌堆遗址。
专家认为,这些堌堆不是孤立的、甚至不是独立的聚落。在生态环境逐步改变的背景下,堌堆之间、平地聚落与堌堆之间的互动是积极频繁的,共同构建了社会网络系统。由此可见,历史上,通古与周边堌堆遗迹的联系,也是密不可分的。
通古这块古老的土地,经历了古代人类文明和朝代变革。历史文化厚重,古代遗址遗存璨若星河,数不胜数。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又见证了通古的前世今生。通古丰富多彩的历史演变轨迹,激励着后人,留下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足迹。
历史的辉煌,属于过去,古代的文明创造和灿烂文化,属于先民。如今,通古沐浴在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的新时代,自强不息,用实际行动,抒写崭新的历史新篇。
历史,产生遗迹。遗迹,滋生文化。文化,便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通古的历史遗迹,是历史馈赠通古的丰厚文化遗产。如果整合通古及周边历史遗迹等旅游资源,必能把通古打造成古文化旅游胜地,让探古访幽的游客看到真遗迹,听到真历史,探到真文化。诚如斯,决不失为“古代文化开新花”的神来之笔。
通古历史,浩瀚厚重。通古文化,悠久灿烂。通古古迹,泽荫后世。
原载:《稻河》杂志2020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