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蒋九贞的头像

蒋九贞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7/07
分享

耕耘在医学科普领域的散文家

耕耘在医学科普领域的散文家

——杜长明以及他的医学科普散文

 蒋九贞


我和杜长明相识相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初,或者更早,是七十年代后期,那时候他在徐州矿务局总医院工作,任院办主任,副主任医师。应该说是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可是,他却鬼使神差喜欢文学。喜欢文学的人一般都是,表面看起来随和可亲,脑子活络,似乎很受领导赏识;其实不然,他们差不多都是些有自己的顽强想法的人,又多与领导“别扭”,这就注定了他们仕途坎坷,难成“大器”。长明好像还可以,在单位人缘好,领导也欣赏,大有青云直上之势。后来,他被借调到江苏省煤炭医院,担任院长,工作地点到了南京。再后来,这个医院解散,回到徐州。他不愿意再回原来的医院了,闲了一段时间,被云龙区的黄山医院聘为院长,一干就是十几年,直到退休。

我很为他的“不遇”而抱不平。

然而,这似乎也是成就他成为著名医学科普作家的重要因素。

幸也?不幸也?

平常官好得,真文人难寻。

长明即是真文人。

十七八年前,他出版了第一部科普散文集《男牙女牙对话录》,那时候就想给他的集子写点什么,以示祝贺。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动笔。这“种种原因”中,有其时我尚未重拾拙笔的原因,也有身体欠佳的原因,还有坎坷生涯的原因。此外呢,可能也有想看一看长明下步发展趋势的原因。我说的“发展趋势”,当然指的是文学上的,我想看看他能不能在世俗的圈子里坚持住文学理想。这一“看”就是许多年,许多年前为他写点文字的想法就这样搁置下来了。

他退休了,退休后被沭阳的一家医院聘去。在那里,他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写了很多相关科普散文,就有了《我家有个“夜啼郎”》《健康金钥匙》和《月下笔记》(与周业庭合著)等大作出版。

长明的科普散文,有他自己非常明显的特色。与一些“硬”科普不一样,他的科普散文首先是散文。什么叫散文?或者,散文是什么?它的界定有点难度,但是其基本的方面还是比较清晰的。一般来说,“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12-98411月)时期。《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随着时间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现代散文的概念是狭义的,指文艺性散文。以记叙或抒情为主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等特点。短小的抒情散文又称为“美文”,可见其精致性。科普散文则要求以优美的画面、富于诗意的形象,采用口语化的语言,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长明的科普散文即是如此,大都是以叙事的方式,讲述一个故事或者场景,在对话中,或感慨中,或情景中,将医学科普知识呈现出来,贯穿下来,给人鲜明的印象和深刻记忆,让人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记住这些知识。《男牙女牙对话录》中的绝大部分篇章都是这种形式。也有直接介绍科学知识的,但也都是笔墨灵动、语言活泼,富于形象。比如《我家有个“夜啼郎”》中的许多篇章。

其次,科普散文的重点仍在“科普”二字,科学普及是它的本来之意,立命之基,为文之根。科普,其普及的必须是真科学知识,而不能是伪科学。长明的职业是医生,长期战斗在医疗战线,救死扶伤,与各种各样的病人以及疑似病人打交道,治病,治未病,预防疾病,向群众宣传防病治病知识。他的医学科普散文涉及面非常宽,也有相当深度。从内科知识到外科知识,从重大病症到皮破脚痒,从疑难杂症到感冒发烧,从身体结构到生活习惯,从日常疾患到哭笑所及,从实症到意疑,从美容到养生,几乎无所不包。

我不能不佩服,他是何等的渊博!

我常常捧着他的书,在里边寻求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寻求人必须的营养。实在说,得益匪浅。我的牙由于爱吃糖而生蛀者特多,从《男牙女牙对话录》里,我知道了怎样防治;一感冒我就爱打点滴,《“吊瓶林立”的困惑》让我有所清醒;《三笑石旁说长寿》使我获得了另一种知识:养生;等等。《我家有个“夜啼郎”》里有篇文章叫《秋天  我和螃蟹有个“约会”》,说的是微山湖友人段广福常常约他去吃螃蟹,有时候也把螃蟹送进城里给他,因为常吃螃蟹,渐渐有了点“经验”,这篇文章就是谈吃螃蟹的经验的。段广福是我们共同的朋友,我也吃过螃蟹,我惊奇他怎么就总经了这么一套东西,这套东西还让人受益,给人启示。

这是因为他有心。写文章必须是“有心人”,长明尤如此。他行医期间,哪怕是在街头巷尾,都无时不注意观察和倾听。《我家有个“夜啼郎”》这个单篇,就是他回故乡时看到一个小孩子往一棵树上贴纸条,他凑上去,问孩子,孩子让他看纸上写的话,他见是“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的内容,觉得有责任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于是写出了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写了当时的情景,包括与孩子的对话,然后笔锋一转,介绍之所以“夜啼”的科学知识,说明“夜啼”是由于新生儿生物钟没有调整好的原因,只有针对生物钟调整这个根本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小儿“夜啼”问题。

自从长明下决心“同时追两只兔子”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把自己系在医生和文学这一对“不是冤家也是冤家”的“战车”上了。“同时追两只兔子”的“典故”发明权属于杜长明。很多年前,当他写了大量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而且小有名气之后,为自己寻得一条有“特色”的路,就是:用文学的方式写医学科普散文。他对人说:“说一个人不谁能同时追两只兔子,而我同时追着两只兔子。”他说的“两只兔子”,我理解,一个是医生职业,一个是文学作者。而他追的技巧,是设法把它们“赶”到一个道上,让它们“合二而一”,这样不仅能“追”得上,也能捉得住。于是,他创造了“杜长明式”医学科普散文这种形式。

长明的医学科普散文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呢?我以为:

第一,讲故事,谈科普。他的很多科普散文都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入手,在讲故事的同时把科普知识讲出来,让人在饶有兴趣地听故事的同时受到医学科普教育。如《姜茶治感冒,对症才有效》里,作者先讲小任淋雨感冒了,他妈妈给熬了一碗红糖姜茶汤,然后睡了一觉,出了一身汗,好了。而小沈因赶写材料也患了感冒,依照小任的做法,也熬了姜茶,可是愣是不管用。为什么呢?接着,他谈了感冒的分型,谈了生姜和姜茶的作用,分析了他们感冒的不同之处。最后告诫人们,“如患了感冒,不要盲目服药,尤其是中成药,应先区别寒热辩证后服药,没有把握时则应去看医生,切勿滥服,以免把轻症弄成重症。”

第二,写情景,引感慨。长明有很大一部分科普散文运用了这个方法。如《过好性生活  乳房更健美》,先写一个三十岁带着眼镜的女士高灵灵来医院就诊,她是令作者“头疼”的老病号了,患的是女性常见病——乳腺小叶增生,但总是不好。一次,作者没办法了,问她“性生活和谐吗”。她很生气。原来她是大龄,还没结婚。作者就告诉她,找个理想的男士嫁了吧,结婚兴许就好了。几年后再见,果然好了。再见高灵灵的那个场景,长明有所感慨,后边就用占全文三分之二还多的篇幅谈了其中的原因,普及了这方面的科学知识。

第三,从一事,说开去。《剥开肺癌的“画皮”》这篇文章就是。文章开头就说“近些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在急速上升”,而“狡猾的肺癌常将肺部症状隐蔽起来,却在其它部位引起不适”,然后“一一揭穿,以示民众,望大家提高警惕”。这是第一节的主要内容。后面则用十节的篇幅,分别列举了十大与肺癌发病有关的症状,如关节炎、皮肤病、神经病变、面部浮肿、一侧眼皮下垂、声音嘶哑、肩周炎、静脉炎、男性乳房发育、精神病等。

第四,抓病例,普常识。例子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因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引起非常的警觉。《一指何止值千金》举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农村妇女这个病例,说她来就诊时是“慢性痢疾”,便血、腹泻、腹痛一年多了,近一个月病情加重。经长明检查,该患者得的是直肠腺癌,已是晚期,非常遗憾,回天无力了。通过这个病例,作者向读者(包括有关医生)介绍了检查这种毛病的几种方法,其中手指检查法最简单易行,被称为“一指值千金”,并提醒大家不要轻视痢疾之类的病症,长期拉痢疾就一定要认真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其它病变,提前治疗。

第五,拟人化,冷幽默。长明的医学科普散文里,有一部分是拟人化的写法,读起来亲切可信,而且明白易懂。如《月下笔记》“病房童话”一辑中的几篇,都是。举其中的《我是“智齿”我怕谁》,和其它几篇一样,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智齿”就是“我”,“我”就是“智齿”,“我”把“我”的“困境”和“奋争”告诉大家,“我”有危害,但是“我”的今后更凄凉。语言有点冷幽默,加上其童话色彩,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第六,人为本,重情感。“文章合为时而著”,“文以载道”,这是古训,也是历代写作人信守的“教条”。无论“合为时”还是“以载道”,都是以人为本,为人而服务。长明的医学科普散文是为大众服务的,为了防病治病,为了人民的健康和养生,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和增加寿命。因为是为人服务的,他写作时候是用了感情的,不必举例,他的一份赤子之心皆在他所有文章的字里行间。他是用心用情写作他的科普散文的,所以读者读起来就感到十分温馨、有用。

长明最近的写作好像更勤奋,他写作的范围也已经不止科普了,纪实的、历史的都有。由于他的努力,被徐州市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写作专业推举为该专业委员会主任,成了这个组织里写作的“掌门人”。我相信,经过这么多年的书写和沉淀,他必将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以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人们对他的信赖,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专业和学识,给社会捧出自己的珍贵礼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