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放歌草原
关东懦夫
前不久,随市作协采风团到科尔沁草原采风,我们乘坐的中巴,从公主岭市出发,经通辽、至突泉县,一路走来,看到了那么碧蓝的天空,那么洁白的云朵,那么辽阔的草原,还有那花海、古城、蒙古包,真是让我陶醉不已,激动万分。
最早接触草原,是在小学的课本里,一首《呼伦贝尔草原上的歌》,让我对草原有了不能磨灭的印象:“草原上散发着芳香,阳光照耀在草原上,鹅灵鸟尽情的歌唱,叼鱼郎自由的飞翔。一群群的绵羊,像珍珠般撒在辽阔的草原上……”还有北朝民歌:“赦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念书时在课本里看到的景象,让我对草原有了粗浅的了解。后来看了一些有关草原的书籍,更让我对草原产生了神往。作家马加在他的《开不败的花朵》中这样描写通辽到瞻榆的这片草原:“五月梢,在蒙古草原上,到处都是开不败的花朵。这里是东科尔沁中旗大草原,一望无边。响晴的天头,天空瓦蓝瓦蓝的,连一丝一挂的云彩也没有,燕子在天空飞着,鹅鹂唱着歌。地上是一片崭新娇绿的草色。在草棵子里,开放了兰色的马兰花,粉色的喇叭花,小瓣的猫眼睛花,素淡的野菊花。风吹过来,簇簇的五花杂草全在点头哈腰,车轱辘菜尖又尖,狼尾巴草挑起了小旗……”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在他的小说集《花的草原》中,对草原更有独到的鲜活描写。这些文字,总是让我兴奋不已,早就盼着能到草原上,一睹草原的风光了。然而,在我第一次亲临草原时,却让我感到有些失望。
二十年前的一天,我因故乘车经平齐线旅行,就经过了一段草原之路。所见草原,完全没有书本中描写的那种景象。后来,在一部长篇小说中,我是这样描写草原的:“通过火车站上的站牌,司马儒知道列车进入了科尔沁草原。可让司马儒不解的是,这草原,根本见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枯萎的小草,给这坦荡无际的碱滩胡乱地涂抹出片片黄色,路的两旁,偶尔能见到几簇落光了叶子的扭曲的小老树,树间有农民垦出的小片田地,长着低矮的玉米,棒子已被收获,只剩光秃秃的秸杆静静地立在那里。除此之外,随处可见大大小小,连接不断的水泡子。”现在想起来,这样描写科尔沁草原是不公正的。那时所见,根本不是真正的科尔沁草原,充其量,只能算做是科尔沁草原的边缘,或者是地图上所标示的科尔沁沙地。
中巴车在双山镇驶离吉林省地界,便进入了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在吉林省的境内,还是千里沃野,到处都是庄稼地,生长着绿油油的庄稼。而进入科尔沁左翼中旗,却见到了炯然不同的景象。这里让人感觉幅员辽阔,满目荒原。举目远眺,一望无际的荒原之上,偶尔能见到路边大片的花生地和大片的葵花籽地。在地图上看,这里应该属于科尔沁沙地,裸露的沙丘,高低起伏。低洼的地方,生长着低矮的植物。有草,蒿子更多,但都不高,蒿草能过膝。这里的河,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河流。因为这里是沙土地,河流不能形成河床。我们在通辽市,路过了西辽河大桥。一幅横跨高速公路的提示牌,上面明明写着“西辽河大桥”,我们从桥上望下去,却看不到河的模样。西辽河的上游,是古老的西拉木伦河,其源远流长,应该是一条不小的河流,流到吉林省双辽市境内,与东辽河相会,便是辽河了。想象中的西辽河,河床陡峭,水面宽阔,水流湍急,可在这里却看不到它的气势。没有河床,平答答的,只是洼了一些。尽管今年雨水大,也没看到它的水流。
汽车驶过通辽,地域变得广袤平坦,我知道,我们已经进入了科尔沁草原。在304国道上,放眼望去,公路两侧,全是广阔的草原。这里人烟稀少,老远也见不到一个村庄。偶尔路过一个集镇,也看不到繁荣热闹的景象。草原上也少有牛羊,感觉是到了一个没有人烟的旷野。一直到达突泉县的代钦塔拉,这草原才活跃起来。这里绿草如茵、花团锦簇,白底蓝花的蒙古包,随处可见。一些游客,有的骑着马在草原上奔驰,有的骑着骆驼或坐着勒勒车,慢悠悠地在草原上漫游。我兴奋地跑进草原,身临其境,感觉脚下的草地,鲜绿、柔软,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这里也有山,我爬上山顶,放眼望去,广阔的草原,碧绿、平坦,如柔软的锦缎,似绿色的地毯,平整地铺展在我的面前。同时展现在我面前的,还有草原上独特的树木——蒙古黄榆和五角枫。这两种树,由于受环境的限制,不能成片的生长,多是单株的分布。树冠较大,状如蘑菇,高皆五米之多。五角枫是枫树的一种,假如是在晚秋,那将是五角枫更加醉人的时候。绿色的草地映衬着火红的枫树,在碧蓝的天空下,色彩斑斓,风景如画,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可惜,我们此番光顾,正是浅秋,满目葱绿,五角枫也是苍翠欲滴,只能感叹来的不是时候。
离开代钦塔拉,我们到了科尔沁草原的腹地。站在草原的深处,我聘目远眺,视野更加开阔。眼前的草原,一望无际,一碧千里,真是天苍苍,野茫茫啊!眼下,水草齐腰,青翠繁茂,郁郁葱葱,秀丽多姿。遗憾的是,在这辽阔的草原上,没有树木,没有牛羊,只有繁茂的蒿草,这岂不是浪费了这阔大的土地资源?要是把这广阔的土地开发起来,那得解决多少粮食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