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每年农历三月初,人们都要去给祖先们上坟,就是去坟地献祭,给坟堆上添加新土。说这是给祖宗们修补居所。上坟是除过年祭祖外的第二大祭祀仪式,十分庄重。家族成员无论平时有多大的矛盾,或者不相来往,给祖宗上坟这天要忍着走到一起,支撑完这项事务。这天各家准备最好的祭品,拿到坟头献祭。礼毕,大家聚一起吃献祭品,领略欣赏萌动的春天,如同野炊,独具风味。小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新鲜激动不已。
在中国人心里,逝者为大。“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中国人对祖先自古怀敬畏之心。哪怕活着时多么不孝,巴不得尽快死掉,死后却立马变得好得了不得,怀念不已。我有个表哥,和儿子全家一起生活,因为不堪经常被小辈们给剩饭吃或指桑骂魁辱骂而上吊一死了之。葬礼上儿子儿媳哭得死去活来。死人埋掉后,儿子给亲朋好友反复讲述他父亲的可人之处,让旁人都觉得无法忘怀。死了了了,不再相争。活着的可以按照自己情愿安排献几碗饭,鞠几下躬,由性自便。“献饭不吃亏,烧纸一堆灰”。
到今天,国家在清明节放假。全国人民给先烈扫墓,给祖宗献祭,轰轰烈烈地悼念往生者,在全世界也数唯一。对逝者灵魂的关怀,其实是对生者灵魂的洗礼,是一种刷新到九生九世后的重生,清清明明,婉如清扬。人的体力有限,灵魂更爱疲惫。刷新安稳的灵魂才能继续发力,引导躯体走得更稳更远。全民式祭祖,是一个古老民族心灵的集体洗礼和刷新,是传统回归,文明进步的表现,是好事。
作为生命形式之一,从这点讲,人和树叶并无二致,死后的人和干枯的叶也无二致。不过人是感情之物,需要感情寄托之地。祭祖仪式无论复杂或简单,其实是按生者心灵寄托的需要。哪怕一个人有富可敌国的财富,指点江山的权势,他的心灵之绳还是系在老家某个角落的老院,灵魂的安放地依然是祖先的坟地,即叶落归根处。
不过现在,这种对祖宗的怀念似乎有了些运动式或赶时髦色彩。这天不扫墓或祭祀先烈感觉不对或不入时,给不方便者心里造成负面影响。有各种各样的奇葩发明创造甚至怪事诞生。有人掏钱雇人去给祖先默哀一定时间;有人把宴席搬到坟地吃喝几天几夜,醉倒为止以求福;有人把赌场移到坟头狂赌几把为求赢;甚至有人把先人坟墓挖开,和干骨头合影发到网上博眼球等等,不一而论。暴富起来的国人处于亢奋状态,啥身子都能出,啥法子都敢想,只要能炫耀,独特,祖先神灵们都随心摆布。
怀念先祖的教诲,传承并光大他们留下的优秀遗产,实现在他们那辈未能实现的夙愿,刷新拔高他们留给后辈的期待,把假如他们还活着希望我们做的事做更好,不做他们不愿意或禁止我们的,总之,反省和自新,才是祭拜的目的和意义。
如果把祭祖异化成一场场给活人脸上贴金的作秀运动和风潮,它带不来生者灵魂的安然和焕发,反而会让灵魂更累,癫狂,直至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