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的故事出自司马迁《史记》。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保护了国家利益,封了官,当上了上大夫。有人心里不服,当赵惠文王的面指出:“秦王是愿意用十五座城换和氏壁的。从我们赵国的根本利益出发,用一块无用之壁,兵不血刃,就可以换十五座城,显然是最划算的。在秦惠文王时代,曾经用西河之地跟魏国换上郡。所以,而且,秦昭王也安照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准备接受和氏壁,交割十五座城给赵国。显然,秦王是有诚意用十五座城换壁的。可是那天,蔺相如却公然在朝堂上报告秦王,壁已经几天前送回来了。显然,是我们违了约,亏了理。”
赵惠文王本人也是聪明人,也是一位想有所作为的君主,只是太过顾惜自己的脸面,对于蔺相如的汇报,起初信以为真,一时激动,脱口而出,就给封了官,事后越想越不可是一时半会找不出漏洞。一听大臣们的分析,才发觉自己吃了哑巴亏,有苦无处诉。城没有换来,还给蔺相如免费去秦国旅游了一趟,花了不少钱不说,仅听蔺相如的一面之词,连想都没想,就当众肯定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工作表现,轻率地给他加官晋爵,简直是蠢到家了。如果现在反过脸来批评蔺相如,撤回对他的任命,自己的脸往哪儿搁?
吃一堑长一智,既然已经因为一时冲动犯了错误,那么就不能在因为纠正前一个错误在犯第二个错误。用错误纠正错误是愚蠢的表现。冲动是魔鬼。
正在赵惠文王陷入沉思的时候,宦者令缪贤求见。赵惠文王一听是,顿时气不大一处来,大骂缪贤:“你看你给我推荐的好人!”。缪贤赶紧跪下认错:“请大王恕罪。”接着说,“蔺相如虽然无能,毕竟壁完好地带了回来。再者,也探测到了秦国的虚实。旅费不算全部白花。不如对外大肆赞扬他爱国行为,私下里给他一些警示。这样蔺相如一定会感恩戴德,忠心报效大王。”
赵惠文王天资聪明,想了一想,全国老百姓都知道了。弯,已经转不过来了。因此,也就只好自己认栽,暗自提醒自己,下次再也不可轻易给下属封官许愿了,于是对缪贤说:“准!”接着,另外召见蔺相如,指示他:“寡人对你的工作很满意,希望你作好合纵工作,结盟东方各国,建立抗击秦国的统一战线。”
蔺相如听出了大王对自己的不满,也多少听到背后大臣们的议论,于是卖力奔走东方各国,力求以结盟好,将功补过。可惜,他的外交水平,始终停留在“我给你一块壁,你给我十五座城”的水平。当人家真心实意用城跟他换壁的时候,他又疑神疑鬼,担心人家拿走了壁,不肯给城。久而久之,各国都觉得蔺相如是拿着那块著名的石头说山,赵国派出这样一位外交官游说合纵,根本没有诚意结盟。
秦国也看到了赵国的孤立,于是在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两块地方。第二年,秦国又派兵攻占了赵国的石城;又过了一年,再向赵国进攻,两国交战,幸好有老将廉颇率领赵军奋勇抵抗,以损失了两万多人的代价,暂时遏止了秦军的攻势。对于秦国的进攻,就有人直接指出,那是因为蔺相如的违约,给秦国找到了进攻的借口,因为蔺相如的外交能力,没能结盟他国,致使遭受入侵时无人援助。
赵惠文王也算是那个时代有为之主。早在继位初期,哥哥谋反失败逃往父亲所在的沙丘宫躲藏,他当即立断包围沙丘宫断水断粮,最终困死了父兄,平息了暴乱。充分显示了无毒不丈夫的英雄本色。他也渐渐察觉蔺相如不中用,就想找机会削掉他的爵位,罢黜他的官职,可是一时半会儿又找不到处罚他的借口,而且赵国战后重建与备战的事宜太多,也就将找人替代蔺相如工作的事情放下了,只是疏远他。
蔺相如也聪明人,赵王的眉高眼低也是看得出来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富贵,惶惶不可终日。正在他寝食不安的时候,秦王再次救了他。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施展联横手段,派使者到赵国,约赵惠文王在西河外的渑池见面,互修友好。有人跟赵王提议,仿越国勾践灭吴故事,屈身服软,卧薪尝胆,以待时机。赵惠文王,一代明主,大丈夫能伸能屈的道理是懂的,可是一想到如果秦王逼他像勾践那样偿大便,就感到恶心。于是,再次起用蔺相如。
大臣们一看到主公这样的表现,就都丧了气。主公真是缺乏识人之能啊。赵国的亡国仅仅是时间问题了。果然,在渑池见面期间,蔺相如与盛气凌人的秦昭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请赵王弹瑟,蔺相如逼秦王击缶。秦国的大臣们说:“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向秦昭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惠文王献礼。”面对蔺相如的鸭子嘴巴,嘴硬,秦昭王心中原想全力进攻楚国的想法改变了,而且有了新的计划。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对于蔺相如的高升,大臣们的意见更大了,都认为赵惠文王用人不当,应当效仿秦国,招聘选拔商鞅似人才,带领赵国变法改革发愤图强,而不是只会做表面文章的蔺相如。其中廉颇的意见最大。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卑贱之人,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蔺相如表面上处处躲着廉颇,处处让着廉颇。可是私底下托人传话给他,又花钱贿赂他的手下替自己说好话,终于打动了一介武夫廉颇。上演了一出著名的赎罪戏,负荆请罪,将相和。看见廉颇也败在蔺相如手里,周围的人无不唏嘘感叹:蔺相如的手腕真厉害呀。
廉颇一员武将,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带领赵军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因此,官拜上卿。虽然战功赫赫,可惜大字不识一个,虽然很能带兵打仗,却严重缺乏政治眼光,更不懂韬光养晦的道理,很快就被蔺相如的虚情假义迷惑住,落入了蔺相如的圈套,负荆请罪,与蔺相如结为生死之交。
既然搞定了廉颇,也就搞定了军方,获得到了军方的支持。政治军事一手抓,蔺相如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于是就有人痛骂廉颇丘八,战国四大名将,军事巨人,政治侏儒。
有的大臣认为还是给蔺相如一次机会,督促他推动他发愤图强,变法改革,有的则移民他国。抱着给蔺相如一次机会的人,左等一年,右等一年,等到花儿都谢了,也没有等到蔺相如变法改革那一天,最后身家性命全都赔进去了。而移民他国的人最终也成了亡国奴。
蔺相如在位期间把持朝政,明则保身,效法商鞅变法,一是不想。如果真像商鞅那样,使赵国强大,自己肯定也会像商鞅那样,落得个五马分尸,被车裂的下场。二是无才,出来咋呼一下还可以,要长期年复一年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心中的理想,跟朝中各种顽固势力作斗争,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和精力。搞定一个廉颇就已经费了老劲了。无为,才能无所不为。还是遵守老祖宗的教导为上。于是,他无所作为,致使赵国日复一日原地踏步,错失崛起的最后机会,无法翻身再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的辉煌。
果然,渑池会盟后,秦王放弃进攻楚国,转而进攻与赵国边境接壤的韩国。打得韩国的国君韩桓惠王让上党郡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冯亭不愿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之后决定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由此引发秦赵长平大战。赵国战败,秦国名将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卒,赵国国势跌入谷底。最终,被秦国所灭。
《三国演义》开篇的临江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然而,历史残酷在于不能重来,后人不得不感叹,蔺相如庸人误国。其罪乃是无过错之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