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
李敏
央视春晚烧大菜,我家春晚烹小鲜。
正月初一晚七点,我们齐聚母亲的老房子。
小侄女葫芦丝吹奏的《新年好》,以明亮欢快兼具柔婉的旋律感染得每个人的脸庞荡漾起浓郁的喜气,也拉开我家春晚之帷幕。
放下葫芦丝,小姑娘致新年辞:玉犬献瑞辞旧岁,金猪纳福迎新春。在喜庆祥和的日子,祝福亲爱的家人幸福美满!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粉色的小卡纸捏在手里,我知道那上面是她认真书写的新年贺词及节目串词,她担心卡壳,拿着备用。小学四年级的小姑娘,勤学好问,爱好广泛,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在主持方面更有范儿。你瞧:她头发乌黑,眉清目秀,面带微笑,红色的大摆纱裙,让喜庆之味无限蔓延。致辞完毕,她深深鞠躬并退下。掌声响起,我们把祝福和赞誉送给小主持人,送给喜乐年华,送给静好岁月。
当大妞的筝曲弹起,人声静下,屋子里只有乐声流转。《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慢板悠长舒缓,快板激越跳荡;而一曲《梁祝》,如泣如诉,哀而不伤。扫弦,摇指,每一节,都暗含了很多情绪在其中……这个文静乖巧的姑娘,平日里于繁忙的学业中抽出时间练琴。功夫不负有心人,技艺渐长,关键时刻总能派上用场,并惊艳众人。着装方面,她也是作了准备的,浅绿色的汉服,衬托出少女的清秀和端庄。她有一副好嗓音,并得到过专业声乐老师的指点,歌儿唱得不错。应我们要求,她还唱了英文歌曲《dream it possible》(梦想成为可能)和《good morning and good night》(好时光),老妈笑着说听不懂唱的啥,但娃娃唱得确实好。
外甥高彦文,帅气、腼腆。他表演的节目是吉他弹唱经典歌曲《童年》。伴着吉他弹奏,熟悉又亲切的歌词被青涩的大男孩独特的嗓音唱响,别有韵味。之后,他还结合家人各自的性格特点或工作性质,为每个人献上新年寄语。从这些话语中能听出小伙子是动了心思的。比如,他给奶奶的寄语是:祝福奶奶身体健康,心态阳光,吃好喝好,做好家里的主心骨。给他爸爸的寄语是:祝爸爸早日康复。给他妈妈的寄语是:祝妈妈新的一年生意兴隆,继续带领全家致富。说给舅妈的是:祝舅妈减肥成功,越来越年轻漂亮……
一曲婉转悠长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似乎带我们进了一种回忆:月夜清凉,树影投射一地碎银。竹林尽头,那个姑娘在等候心上人吗?这曲葫芦丝是小侄女吹奏最好的,她自己完全投入曲意之境,我们也沉浸其中。
大侄女给我们献上的是爵士舞《我们都很美》。愉快、活泼,节奏明朗,富有动感。这个从小在学业方面特别突出的女孩,高中时参加学校的电视台,做策划、做主播,朗诵、跳舞,给紧张的学习生活减压松绑,也锻炼丰富了自己。去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北大医学部录取,现在也加入学校的几个社团,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继续提升自己。看着她舞动,我脑海浮现她小时模样,那个皮肤黝黑,扎着小辫子的小姑娘长大了,青春的活力在她身上自内向外透射,真让人羡慕。
外甥女准备的几个笑话确实让我们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身为幼儿园教师的嫂子,能跳会唱,把晚会气氛推向高潮。
姐夫大病初愈,一段时间来肤色暗黄。许是借了大年的喜气,也许是屋里人多热乎,他的面颊竟然显出好久未曾有过的红润。他清了清嗓子,极其认真地说了几句话:在新的一年,希望我们都更加珍爱健康,拥有一个好身体。只有身体好了,才能干自己想干的事,才能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家庭重任!
姐姐唱了一首《父亲》,听得我想掉眼泪,不由又记得某年春节,我带着几个孩子在客厅张罗晚会的事儿,忙碌在灶间的姐姐探出头喊着说你们都准备节目,我不会唱来不会跳,还忙着给大家准备年夜饭,我的节目就省略了。父亲觉着大女儿一定要演个节目的,就以姐姐的口吻写了一段话, 待姐姐从灶间忙完,父亲递给她一张卡片说:“这是我替你准备的节目,你念出来就很好了。”姐姐照着父亲给她写的念了,泪眼闪烁着说:“咱爸咋知道我心里装着这些话呢?”父亲呵呵笑着。我们都感慨万分。
本次活动总策划我哥指着墙面上贴着的大红“福”字说他的才艺成果早展示了。谁说不是呢!我哥自小练得一手好毛笔字,每年过年他都摆开笔墨纸砚,亲自书写春联和福字,今年也不例外。
几杯白酒下肚,老公亮开嗓子,吼起秦腔。那站姿、那唱腔,让孩儿们大开眼界,“啧啧”声不断。末了,老公没忘幽默一句:这是童子功呢,熏染了少说也十几年,不是凭空得来!老公小时候是浸染了乡村戏班子的气息的,潜移默化中,他喜欢上秦腔,跟着大人学起来,直至后来,学唱方面的资源愈加丰富便捷,他更来兴致,一直坚持练唱,像《铡美案》《断桥》《花亭相会》《周仁回府》《三滴血》《五典坡》等经典唱段他都会唱。
相比嫂子,我不大会跳舞。相比老公,我的唱腔实在不敢恭维。还是扬长避短,不跳不唱,来说快板吧。当然,我也得说个差不多,不能在孩子们面前丢人。打快板,我还是有点基础的。在学校教书时,排节目跟着学生天天练,就练出来了。写几句快板词也不算难事。
不满三岁的二妞看到大家又唱又跳,也嚷嚷着表演节目。她拿起快板,甩得“嗒嗒”响,嘴里念叨:娃娃乖,娃娃丑,娃娃在地上扭一扭。虽然说和打节奏没合起来,但宝宝的憨态逗笑了大家。她也会唱几句:新年好,新年好,祝福大家新年好……奶声奶气的好生可爱。
老妈的节目是压轴的。小主持人隆重推出:欢迎奶奶给我们讲话。像每个素常的日子一样,慈眉善眼的老妈并不过多言语,她笑着说:就希望你们都好好的。精精神神,健健康康。上班的把班上好,上学的把书念好。没读过几天书的老妈不会说得多么高大上,就这几句朴素的话,足矣。接着,老妈又按照惯例,给我们发压岁钱。人人有份,用精致的红包分装好的。每年接受老妈的压岁钱,我们最开心。老妈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今年整七十岁,身体尚健,耳聪目明。大半辈子围着儿女们转,更多时候,她是倾听者,总是用微笑来替代更多言语,但这新年寄语,她说得干脆,熨帖人心。
而在这同一时段,银川、中卫、海原几处地方,家族成员各以小家为单位,都组织进行不同形式的春节活动。我们发起视频共享,观看各家春晚现场……
我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从物质到精神,文明程度有了提升。生活需要仪式感,尤其在传统的节日,我们更应该多些仪式,多些感怀,多些纪念,有对照,有感恩,有创新,有信心。
我们家族举办春节活动是多年的传统。那些年,每年春节,我们都不忘拍全家福。孩子们穿戴一新,大人的衣服即便旧些,也是整洁的。在乡下大院子,堂屋门前,我们一帮孩子们蹲前排,太爷太太爷爷奶奶们坐中间,父母叔伯婶子们站后面一排,四世同堂的大家族,被老式胶卷相机定格。从黑白到彩色,都曾留下我们的音容笑貌,以及过往的岁月。
我已故去的爷爷,在他八十岁那年春节,表演了节目《十劝戒赌博》,类似于顺口溜的。老人家用的是老式黑蓝色墨水钢笔,且从开始起草的白草纸誊写到红纸上。在家族春晚上,爷爷捋捋银色的短须,一条一条念来。既有严肃的劝诫之意,又不失幽默诙谐之风,给家人留下深刻印象。至今,我还保留着爷爷的手稿,录存于此,再度怀念那个胸襟开阔、敦厚善良的瘦小老头儿——
大年初一喜气新,老人娃娃真开心。
今天日子很吉祥,合家团聚喜洋洋。
侄男子孙听我说,赌博自古沾邪恶。
说起赌博坏处来,悲惨教训实在多。
一劝不要耍赌博,赌博不是正经活。
哪个赌博发了家?哪个赌博好结果?
二劝不要耍赌博,好人谁去干那活?
且将醒眼看醉人,正人君子有几个?
三劝不要耍赌博,黄金时光白度过。
全天黑地无休止,哪管日出晨星落。
四劝不要耍赌博,误入歧途心迷惑。
输钱本从赢钱起,赢得少来输得多。
五劝不要耍赌博,指发横财不好过。
今日你赢五十元,明日会输五百多。
六劝不要耍赌博,丢人现眼人指戳。
不仅人前被歧视,背后有人吐唾沫。
七劝不要耍赌博,久在赌博家必破。
任何忙活全不管,柴米油盐无着落。
八劝不要耍赌博,赌博场合祸事多。
为争输赢口角起,你死我活动干戈。
九劝不要耍赌博,输了难免生邪恶。
持刀拦路行打劫,法律无情难逃脱。
十劝不要耍赌博,改恶从善好处多。
从前赌徒我见过,输急还要卖老婆。
趁早脱身弃邪恶,家庭和睦喜事多。
早在1993年,父亲就置办了一套“社火”行头,张罗起自己村子里的大年活动。大年初一一早,三声炮竹响过,我九十多岁的太太挪动小脚,堂屋门台上走两个来回,拍拍衣襟,接过奶奶手中满满一笸篮的糖果,扬手撒起,核桃花生枣儿满院子打转儿,娃儿们抢拾完毕,收拾停当的社火队在父亲的带领下,盛大出门,给乡亲们拜年,图欢欢。父亲扮仪程官,成林叔是害婆娘,成刚成强两位叔叔顶起了色彩鲜艳的狮子,弟弟四龙身手敏捷,灵动翻转耍起狮子。芬玲姑姑身材娇小灵活,扮船娘,形象传神……那面被高高擎起写有“老庄社火”字样的红色丝绒横幅,那副敲得抑扬顿挫惊飞枝头鸟的锣鼓,那些于冬日冷风中飘扬的彩旗,那些花花绿绿的服装,那些随口吟说的满含祝福吉庆的春官词,让古老的村子动起来了,活起来了,乐起来了。村庄的年,我们的年,沉浸于一种朴素、喜庆、祥和而新鲜的氛围……
这样的回忆是美好的,从某种程度上还原了那些生活碎片,又连缀成清晰的时光组照,一时竟让我难以断掉思绪。
经父亲运筹,我们家族成立了家庭文化教育基金会,并起草了章程,内容主要是基金的来源、管理、使用等。规定按工资多少分等次缴纳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家门里比较贫困的小家庭的所有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也可用于每年评选优秀学生和家庭文明成员的奖励开支及添置社火行头。每个拿工资的人都是基金会成员。爷爷是名誉董事长,父亲是董事长,成林叔懂金融业务,任总稽核。陈奎叔任出纳,成虎叔任会计。当年受助的娃娃如今都已长大成人,参加工作,为家为国尽着自己的微薄之力。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家庭的道德文化建设是对社会正常秩序的一种有效补充。我们村子里还有几家人也效仿了父亲的做法,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教育基金,帮扶学生上学,以期孩子们学业有成,过上比父辈们更好的生活。退休之后的父亲,不遗余力为乡梓奔波效力,这也是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
拜改革盛世下移民政策恩赐,老家几年前从大山深处搬迁至黄河之畔的中卫平原,村民有了更好的生活生产条件,朝前奔的心劲儿更足。新居所,小叔家的院子房子修得更好了,奶奶住在那里,大本营也就是那里。在我们内心,那就是老宅子的象征,就是老基地,是大团圆之处。逢年过节,分散在不同地方的我们都要腾出时间,相约那里大团聚,亲人们见面,或谈笑流泪,或把酒言欢,或家长里短,共话未来……家的存在,不至于生命的繁衍,家的概念有了更为宏阔的延伸,家风家教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诠释。像晨光和暮色,像日月和星辰,让岁月有了属于自己的斑斓。我们不例外,都想要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忠厚传家家长久,诗书续世世代香。我们算不上书香世家,我们是耕读之家,渴望学习,向往文明。推进家庭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家庭一成员,社会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努力。“家风永继勤事农桑衣食定不缺,父志当承遍览诗书气质自儒雅”这是父亲早些年对我的寄望。在朝阳升起时,在夕照最美时,在稻花飘香时,在星辰闪烁的夜,我心底藏着父亲的话,从未忘却,也一直努力付出并收获着。
我们都是追梦人!唯愿逐梦的馨香丝丝缕缕,潜滋暗长,缓缓铺漫,抵达并影响更多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