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葫芦河》的头像

《葫芦河》

内刊会员

散文
202103/09
分享

我的工作是教书育人

作者:连文选

1960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丁文庆老师,怀着建设边疆贡献青春的豪情与壮志,来到了宁夏的固原。就是说,在生活最困难的时期,他来到了经济最贫困的山城固原,或者说西海固。

来固后,丁老师被分配在固原师范工作。学校安排他任师一(1)班的班主任和代该班的语文课。师一(1)班,就是我所在的班,40多个学生,其中女生五六个。丁老师当时刚刚二十出头,应该说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从此,他与我们同甘共苦,休戚与共,一处就是三年。

开学了,学校先是安排我们半天劳动,半天上课。几个星期后,在“全党要大办农业,各行各业都要支援农业第一线”的号召下,全校总动员,决定停课到固原马场的大山上去开荒。初涉教坛还没有上上几节课的丁老师,就匆匆带领我们背上铺盖卷,向着40华里外的马场走去。到了马场后,丁老师和我们一同住进了破烂不堪的土窑洞里,开始了每天早出晚归地到大山上挖荒地。在京城长大,在京城读书的丁老师,此时此刻,和我们一起吃大米掺苦苦菜熬的稀饭,一起忍受抠心的饥饿,要命的疲劳,真是难为他了。手上打起了泡,他不叫痛,饥肠辘辘,他不说饿,因为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一班学生还看着他呢,所以再怎么艰辛难熬,也得咬紧牙坚持住。就这样,丁老师和我们一同忍饥挨饿、脱皮掉肉地在马场度过了终生难忘的40个日夜。

丁老师是一个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作为班主任,他经常深入班级,倾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他坚持民主作风,从不主观武断、一意孤行。他重视班干部的作用,为了调动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常常将班干部召集到自己的宿舍里开会,征求意见,讨论问题,布置工作。丁老师为人坦率、真诚,平易近人,态度和蔼,能够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处理每一件事情,他注重架设师生沟通感情交流的桥梁,喜学生所喜,乐学生所乐,深受学生的爱戴。我们班在当时能成为一个有生气有活力的班,一个凝聚力强、民主气氛浓、学习风气正、各项活动开展得好的班,一个受学校青睐的班,除了班干部的积极工作外,那就是丁老师身体力行、带班有方的原因。

丁老师不愧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才子,他的文学功底十分雄厚。他教我们语文课,无论是古文还是现代文,都能引经据典、细致严谨、深入浅出地讲授。听丁老师讲课,有种如品香茗、回味无穷的感觉。我喜欢上文学,而且在后来教学之余的文学创作上还有了点成绩,与当年博通经籍、才华横溢的丁老师的精彩授课、熏陶感染是分不开的。

要毕业了,丁老师用自己当时捉襟见肘的工资,给我们每人买了一本文学读物,并在读物的封面或扉页上,一一题上字签上名。丁老师给我的赠书是“语文学习丛书”《应用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他的题字是:“送给连文选同学,也许,工作里你会用上。丁文庆1963.7.19” 读物虽小,但它是老师的心,老师的希望啊!多少年中,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翻出这本小册子,看着封面上潇洒俊逸的题字,不由得就会使我思绪涌动,想起我的老师,想起当年的学生生活,想起当年师生共度难关的情景。我想丁老师也一定不会忘记当年的我们吧?我们这个班对于他来说,应该是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个班,因为他走上工作岗位后,接手的第一个班就是我们这个班,既当班主任又授课。

自从毕业离开学校之后,关于丁老师的情况,我就知之甚少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甘为人梯、爱岗敬业、治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永远是不会改变的,他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一定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和认可,要不怎么18年之后,经国务院批准的固原师专建立时,他会被调去在中文系任教,而且还担当了部门和全校的管理工作呢?还有在师专14年之后的1992年,他又被调去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当副院长,直到8年后退休。

一次,我与由专科升为本科的宁夏师范学院一名王姓教师,谈起他所在的学校时,他感慨地说:“过去师专时期的声誉有多好!”他所说的师专时期,指的就是丁文庆老师任校长时候的固原师专。1988年4月,固原师专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同年9月,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当然了,在丁老师整个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在他前进的道路上,并不是向来坦荡平直、一帆风顺的,而是曾经有过荆棘和沟坎的。比如,社教运动、“文革”运动中,特别“文革”运动中,据说固原师范是重灾区,校长被殴打,不少教师被批斗,被赶进牛棚,这被批斗,被赶进牛棚的,其中就有丁文庆老师。

2016年的一天,我终于联系到了退休多年现居住在银川兴庆区的丁文庆老师。得知了他的确切住址后,我给他寄去了我的拙著散文集,希望得到老师的指正。使我没有想到的是,随后不久,我也收到了他的著作《两山集》。该书36万字,2014年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诗歌,一是散文,一是论文。诗歌也好,散文、论文也好,读起来是那样的流畅、纯真、朴实、亲切而温馨。或抒怀寄意,或游历记行,或讴歌时代,或答疑解惑,没有半点矫情,没有一丝玄虚,激情涌动,淋漓尽致,卓尔不凡。他在“后记”中写道:“我的职业是教师,我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写作,是业余爱好,说白了,兴趣而已。”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我认为,《两山集》是他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痕迹,文风柔美,情真意切,弥足珍贵。

丁老师既是个成功的教育者,也是个满腹经纶颇有才华的诗人,新旧体都很擅长。不论他写的旧体诗还是新诗,不华丽、不矫情,语言淳朴、构思精巧、叙事从容、情感真诚。在固原文学创作队伍中,丁老师是一位老兵、排头兵,可以说,他是固原文学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丁老师不但自己擅长创作,著书立说,还十分注重文学新人的培养,他赞成和支持文学系毕业的学生,在教学之余搞创作。他希望有更多的文学创作者崭露头角,希望有更多的作家脱颖而出。

时光荏苒,真诚奉献。丁老师把一生的青春年华,把所有的理想和激情,全部奉献给了宁夏,奉献给了固原。特别是在偏僻贫困的固原度过的岁月更长一些,师范18年,师专14年。酸甜苦辣,无不尽尝,太多的故事,无不在这片贫瘠且淳厚的黄土地上发生。他在《情系西海固》一文中写道:“自20世纪60年代初来到这里,逐渐了解了这片土地,熟悉了这片土地,并且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他就像一粒种子,被风吹落在西部这片土地上,从此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生根、发芽,发热发光,硕果累累。他在《我在固原三十年》一文中写道:“人生有几个30年?将半生时光献给了淳厚的黄土高原,我并不后悔。”

世纪更替,岁月留痕。丁老师怀着明亮的理想和炽热的感情,在神圣的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了整整40余年。他说:“教师这一职业,是我联系社会的途径,奉献人民的手段,也是我充实精神世界的源泉。”他能诗善书、才情满怀、恪尽职守、桃李满园。他曾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曾为第四、五、六届宁夏政协委员,曾为宁夏作协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全国师专研究会副理事长。

丁老师在《两山集》“后记”中这样写道:“半个多世纪,在六盘山、贺兰山的近旁工作、生活、写作。它们不仅是两座威武雄奇的大山,也是两位无私无言的朋友。它们将坚守、镇定、刚毅传达给了我,我将青春、终生、子孙托付给了它们。”年已耄耋的他,如今,子女优秀,家庭幸福,心境泰然,颐养天年。不过,目前唯一令他烦恼和不满意的是,视力不佳,并伴有其他老年疾病。但他从没忘记,只要身体许可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或许还时不时地写点什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