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葫芦河》的头像

《葫芦河》

内刊会员

散文
202107/28
分享

在春雨中继续精心耕植

 作者:樊文举

在刚刚闭幕的“2021全国文学内刊会议”上,我县《葫芦河》杂志与全国其他19家兄弟文学内刊同时被确定为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内刊委员会理事单位,作为《葫芦河》主编,我深感激动和兴奋,也坚信这是继《葫芦河》创刊、复刊、“中国首个文学之乡”落户西吉之后,《葫芦河》发展史上迎来的又一次质的飞跃,为西吉文学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党和国家的真情关怀下,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正确指导下,在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全国文学报刊联盟、中国作家网的共同努力工作下,自2018年开始到今天,就文学内刊工作,先后三次召开全国性会议,专门研究解决文学内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学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决心。作为三次全国文学内刊会议的参加者,我深感自豪、深受鼓舞,也坚信我国文学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文学内刊迎来了空前的大好发展形势,同时,也增强了我进一步办好《葫芦河》的信心。在今后的办刊过程中,将继续坚持注重文学品味、注重培养人才、注重交流合作、注重借鉴学习、注重共创共建的工作思路,一定种好这块庄稼地,放飞更多的文学梦,为繁荣发展当地文学艺术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葫芦河》创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初属民办刊物,后因各种因素停办。2007年复刊,复刊后属西吉县文联主办的县级文学内刊。《葫芦河》办刊的初心是“弘扬地域文化,传承民族美德,讲求文品文德,高举纯净旗帜,挖掘推出新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葫芦河》从创刊、停办、复刊,一路坎坎坷坷地走到今天,并能在全国众多文学内刊中脱颖而出,取得今天的成绩,我认为其内力在于三个方面,动力在于两个方面。就内力而言,一是源于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西吉境内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红色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特征,呈现出思想艺术俱佳、风格独特多样、雄浑典雅并存的艺术景象;二是源于文学的本质特性,文学是通过发现、追求平凡生活中的美,让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断地追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一种行为。同时,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是一个涤荡心灵、完善人性、陶冶性情的过程,既可以塑造提升个体的思想,也可以鼓励一个地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斗志,给生活以无穷的精神力量。三是源于当地人世代相传、热爱学习的民风家风。就动力而言,一方面在于当地党委、政府对文学艺术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在于历任主编的精心策划,编辑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

世世代代生活在西吉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向来重视文化建设,坚信“文学能够照亮生活”。他们便有了长期一边工作生活,一边读书写作的习惯,通过劳动、学习、写作一步一步地改变自己的生活,同时,成就了西吉文学,成就了西吉文学蓬勃发展的生命力,成就了西吉质朴纯洁的文学生态环境,使西吉成为中国第一个“文学之乡”。西吉现有46万多人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7人,省级作家协会会员66人,市县级作家协会会员180多人,这可是一个不低的比例。在宁夏获得鲁迅文学奖的3位作家中,西吉作家就占了2位。西吉作家获得“国家级四大文学奖项”的就有郭文斌、马金莲、了一容3人,获得全国性文学奖项的有火会亮、牛学智、单永珍等22人,省市级重点文学奖项的有周彦虎、赵炳庭、李义等27人。出版个人文学专著的有80多人。这充分证明了西吉作家队伍的创作实力是强大的,所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不亏被称为“西海固文学”的主力军,宁夏文学的半壁江山。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和动力,以《葫芦河》成为全国报刊联盟内刊理事单位为春雨,继续精心耕植好《葫芦河》这块文学宝地,使西吉文学丛林更加繁茂、更加翠绿、更加芬芳、更加喜人,使西吉文学发展在全区、全国再次掀起一个新的高潮,取得更好的成绩,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