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炳庭
在“西海固”文学中,西吉文学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它像生长在旱塬上的含羞草,虽然卑微却充满春天的气息,抑或稚嫩,仍不失青春的灵性。它给文学百花园带来生机,带来亮丽,带来温馨,也带来一路的歌声。
文学、诚信、正直……让人从未停止行走,让人从不惮于赶路。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西吉就有尤屹峰、罗存仁、李耀宗、周彦虎、杨德清、李友忠、冯亚兴等人发起成立了西吉“葫芦河文学社”,并创办油印社刊《葫芦河》,他们吸纳和团结了全县所有文学爱好者,成为全区最大的民间文学社团。
在这里,我们要向为西吉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为创办“葫芦河”而付出汗水和心血的各位同仁,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他们耐得寂寞,笔耕不辍;他们热爱生活,感恩天地。在他们的笔端流淌出的文字,朴素、鲜活、优美,处处透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们的视角是独特的,常常将眼光放在历史与现实的节点,用厚重的文字书写父辈们与生活的较劲与命运的拼搏,这些贯穿着“乡土根脉”的文字,见证着家乡盛衰轮回的岁月流沙。
宁夏的南部山区因缺水少雨造成的干旱,成了“苦瘠甲天下”的地方。但文学却成了这片土地上最好的庄稼。西吉文学创作已成为宁夏乃至全国文学创作的一种独有的文学“现象”。这些文学爱好者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有较高的创作热情,也有较为扎实的创作基础。曾一时发表过相当数量并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进入新时期后,西吉文学如雨后春笋,发展十分迅速,文学创作人才层出不穷,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学创作队伍,作品频频亮相于区内外各大报刊。有的还夺得了冰心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春天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全国性文学奖项。日益崛起的西吉作家群已成为创建“中国文学之乡”的中间力量。这些成绩的获得,得益于县委、政府对文学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县文联给每位作家搭建了展示文学才华的平台。
2011年10月10日,中国作家“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赴西吉调研暨“文学之乡”授牌仪式在西吉举行,由此,中国第一个“文学之乡”落地西吉。
挂牌并不是结果,而是另一个更高的起点。
近年来,在“西海固文学”的构架中,西吉作家的起点和实力,都有明显的优势,他们的文学创作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呈现出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继承创新的开放势态,我不敢说有什么新的思潮兴起,但可以肯定的是变化不小,无论选材范围、审美体验和表达方式,都不断有新的元素加入。
在反思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西吉文学创作缺乏文学批评人才。文学的翅膀,只有双翅共振,文学才能腾飞。西吉文学创作急需有自己的理论批评家。
最后,让我们用文学筑一座神圣的殿堂,营造一方自由的天空,创造一处飞翔的平台!
让我们共同去经历心灵的震撼和审美的愉悦,让灵感和激情去谱写未来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