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乡,最能勾起乡愁的除了乡音、记忆,应该还有美食吧。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天南地北的人在这里汇集。“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文化让这个城市觉得亲切,包容和创新永远是这个城市的底色。
既然是移民城市,那么这里必然是各类文化的交融,美食亦是如此。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不仅有高大上的米其林餐厅、轻奢精致的潮州菜,也有接地气的湘菜馆、川菜馆和无数的苍蝇馆子。一碗隆江猪脚饭,是最抚凡人心的人间烟火气,也是每一个来到深圳的打工人最后的倔强。在深圳,除了省内的客家人、潮汕人、本地人,外来人口以湖南、湖北、广西为最。我时常能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人山人海的地铁上听到熟悉的乡音,虽然没有上去打招呼,但心里蓦然就增加了一份亲切感。
与在深圳的湖北人口比较,湖北的餐厅甚少,甚至连苍蝇馆子都不多见,不似热气腾腾、烟火气浓郁的湘菜馆那般遍地开花。据统计,在深圳竟然有7000多家湘菜馆。那天小区附近,新开了一家面馆。门面不大,装修也很质朴,本无意踏入,突然发现招牌上赫然印着“武汉热干面”的字样。一时间,我竟然有些发愣。好久没有吃过苍蝇小馆的热干面了。有时候思乡心切的时候,会在网上买“蔡林记”的热干面,回家自己煮。毕竟是方便食品,总觉得不是那个味道。我犹豫了片刻,便决定去尝试是否正宗。我的心里其实没有抱有太大希望,只是希望能缓解一下思乡情结。店员熟稔的抓起一把碱面,放入笊篱里,放入沸腾的开水中烫熟。随后依次加入盐、鸡精、浓郁的芝麻酱、翠绿的葱花、最后还撒上一把辣萝卜丁。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色彩斑斓的热干面端在我面前。我小心翼翼的尝了一口,就是这个味道,记忆深处的味道。人们常说热干面的灵魂是芝麻酱。芝麻酱的浓郁均匀的包裹着根根面条,赋予了面条新的生命。其实,咸香鲜辣的萝卜干更是点睛之笔,不仅让面条的色泽更加丰富,而且让面条的柔韧、萝卜干的清脆爽口与芝麻酱的浓香实现了完美交融。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为了可以多赖床一分钟,早上总是抱着一碗面边走边吃赶去学校,风一样的女孩。我不喜欢芝麻酱过于浓郁,我总会让店主给我浇上一勺牛肉清汤,顿时感觉热干面吃出了牛肉面的味道,面条也没有那么干了。和热干面绝搭的是一杯蛋酒,其实就是酒酿冲蛋。一勺孝感老米酒,一勺白砂糖,冲入沸腾的开水和一个新鲜的鸡蛋,就是一碗绵密温暖的蛋酒。在寒冷的冬日,喝上一碗,寒意瞬间消散,余香满口。它就像是为热干面而生,从不抢风头,默默的陪伴扶持,成就最好的彼此。
面窝,也是我最爱的家乡小吃之一。没有面窝,总觉得少了家乡的味道。面窝的形状中间凹四周凸起,就像一个小碗。色泽金黄,葱香袭人,外皮酥脆,内里绵软。少年光景,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有的时候除了一碗热干面,还要加上一个刚炸出来的面窝。面窝一定要吃新鲜炸出来的那口,久了就不酥脆了。来了深圳,很少再见到面窝。最爱去的几家湖北馆子里有面窝,但个头十分迷你,也不焦脆,味道不可同日而语。现在每次返乡,我一定会去吃上几个刚出炉的面窝。广东雨水多,湿气重,这边的人注重养生,不喜油炸食品。但是在湖北,很少有人会去考虑湿气的问题。一方水土一方人,确实如此。现在看到面窝,不仅仅是简单的一种食物,味蕾的享受,而是链接家乡与异乡的桥梁。
最能打动在异乡湖北游子的,莫过于喝上一碗莲藕排骨汤。我不敢说热干面每个湖北人都喜欢,但是莲藕排骨汤应该不会有异议吧。印象中,家家户户都会煨莲藕排骨汤。每到冬天,巷子里充斥着莲藕排骨汤馥郁的香气,尤其是过年那几天,更是必不可少的。莲藕必须是粉藕,这样煨出来的莲藕汤带着淡淡的粉色,如少女羞涩的脸庞。莲藕软烂,排骨鲜香,红泥瓦罐咕噜咕噜的冒着热气,味道和记忆早已深深植入了我们的味觉中。每次回老家,人还未到家,但是我知道肯定有一大罐莲藕排骨汤在等我回家。它就像是召唤我回家的信使。这些味觉记忆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消散,反而愈发醇厚。最近和一个北京好友聊天,我调侃他说北京的食物我都不爱吃。他说那是因为我去的地方都不正宗。的确是,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来说,一碗炸酱面,必然需要王致和的干黄酱,六必居的甜面酱,翠绿的黄瓜丝儿和绿豆苗儿,面必须是带着麦香,韧劲十足的面条。大口吸入,再来上一碗热面汤,齐活了,心里那个美滋滋儿的。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曾说过:我相信每个人的肠胃实际上都有一扇门,而钥匙正是童年时期父母长辈给你的食物编码。就算在异乡漂泊多年,尝试过万千美食,但家乡的味道就像指引我们回家的灯塔,唤醒我们的胃,我们的记忆,这是食物与故土的连接,这是身体最诚实的部分。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回家吃饭,那里有白发苍苍父母翘首期盼的等待;回家吃饭,那里有魂牵梦绕的故乡;回家吃饭,那里有游子的眷恋。吃饱喝足,我们满血复活,充满前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