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传岭人的头像

传岭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19
分享

吃书

“读得诗书胜大丘,不用耕种自然收。白天不怕人来借,夜里不怕贼来偷”。这些话,现在看来很有道理。但是,我是很多年以后,才听人传说的,当年我并不知道。我那时愚顽无知,哪里知道读书的好处,情愿放牛、挖柴、拾粪,也根本不想读书,心里想的只是贪玩好耍。

我贪玩好耍,不想读书,这让老师大失所望,让父母深感恼火,让邻人冷眼歧视,我却自得其乐,毫无自觉。

这样的情况延续了很多年,一直到小学高年级,才有所好转。我小学毕业,回家劳动了一年,感受到了劳动的艰难困苦,特别是领会到了文化知识在发展生产,增加收益中的宝贵价值。

进了中学,虽然我的成绩不太好,但是认识到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中学毕业,我又回家参加生产劳动。这时,我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就是喜欢读书,把文化知识用于生产劳动,减轻劳动强度,而不喜欢干那些笨重劳累的体力劳动。虽然家里缺少书,也没有人指导我读书,我也不知道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可是我手里不时还是拿着一些无关重要的书。那时学到的知识很少,懂得的东西不多。

而与我同龄的那些孩子,他们不上学就不读书了,把学到的文化知识退还给了老师,一心一意,安分守己地跟着大人们学习劳动,他们很快学会了耕田耙地,抛粮撒种等农活,而我远远地不如他们能干。这时,父母不再为我不读书感到恼火了,而是为我不会干农活而感到恼火。

有一次,母亲看到我坐在屋里看书,十分生气地说:“你天天把书抱在手里,我看你这一辈子把书抱着吃!”

听到母亲的这句话,我不但不觉得反感,反而觉得很好笑。心想书怎么能吃呢?这不是在跟我开玩笑吗?当时,我一点儿也不理解母亲是在教训我。所以,当时不是母亲的教训使我记住了这句话,而是因为母亲这句话很好笑让我记住了。

其实,母亲当时是说我把书抱在手里不务正业,书又不能当饭吃。其目的是要我象其他的孩子那样,学会田间地头的生产劳动。而我没有听懂她说话的意思,没有把她的话当一回事,之后仍然时不时把书拿在手里。

不过,母亲无意之间说的话,给我指出了一条人生的道路,我后来也真的把书当饭吃了。

当时,我也不是不想参加劳动,只不过我不想象大人们和其他孩子那样蛮干苦干,受苦受累,遇事总想找一点省力省时的巧妙方法干罢了。

这样一来,我的言行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第一个反对我的人,就是我的父亲,他说:“你说话做事,总是跟人不同”。这话听来,分不清褒贬。其实,父亲说话的意思是贬意的。他是在说我,说话做事都不象一个正常的人。我知道他对我很不满,是说我什么都不行。我明知父亲说话的意思,可是我却仍把它当作夸我的好话,牢记在心里。

我想我就是要“跟人不同 ”,跟父母们不同,跟周围的大人们不同,跟同龄的孩子们不同,把读到的很少一点书,学到的很少一点文化知识用起来 ,少受一些苦和累,多获得一些利和益。

有了这样的思想意识指引,我在言行上自然也就“跟人不同”了。

生产队里开社员会的时候,我就争取给社员们读报刊,读文件。大家夸我读得好,我心里有成就感,便感到开心快乐。社员们劳动的时候,我给他们记工,记工分,比他们轻松多了。那些没有文化的社员看到我比他们轻松,因而羡慕我有文化。

生产队里种植棉花比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的技术要求高,生产队安排我当任棉花生产专业组长,带领几个社员种植棉花。在劳动过程中,为了省时省力,我第一次在棉花生产上使用了除草剂和矮壮素,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劳动时间,大大减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强度,而且当年的棉花增产增收,获得了好收成。参加棉花专业组生产的社员不但劳动轻松,还获得了高收益,大家都很满意。同时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们也很高兴,我感到十分快乐。

这一下,周围的人不再反对我了,父亲也不反对我“跟人不同”了。

后来,我当过生产队的记工员、宣传员、农技员,大队的畜牧员,大队小学的代课教员,公社的水利员、林蚕员、会计辅导员,等等。

在这些工作中,我只有读书,学习资料才能开展工作。每当我读书学到一点有用的知识的时候,就仿佛见到了一缕明媚的阳光一样 心里无比的开心快乐。

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我读到咬文嚼字这个成语时,细细品味其中的意思,就好像跟吃饭时的细嚼慢咽一样,从中体悟出了一点吃的感觉,心想这莫不就是吃书的意思。不过这个意思,又不是母亲说的那个意思,而是另外一个意思。

母亲说吃书的意思是让我把书当饭吃,解决肚子饥饿,获得物质营养。而这个吃书的意思是说把书中的内容吃透,获得知识营养。虽然有相通之处,意思又全然不同。

但是,在我上了大学以后,知道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金镂衣,书中自有千鐘粟”,才把书和饭联系起来了。这里的“千鐘粟”,不就是有当饭的意思了吗?

看来,母亲当年说的话,的确是歪打正着,给我指出了一条人生的道路。

就多数情况而言,人的一生,只有靠做事情才能生存,而要做事情就要学习知识。学习知识最快捷的方法就是读书,书是人生进步的阶梯。

尤其是宋代汪朱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把读书提到了至高无上的程度,我越来越感觉自己读书是对的。

有一次,我看到了一个银行老板跟一个读书人打赌的故事。大概的意思是,银行老板看到一个读书人特别喜欢读书,就与他打赌说,我供你吃住,提供给你所需要的书,你如果能够不出门,坚持读十五年书,我就把我的银行送给你,读书人答应了银行老板。十五年的期限到了,银行老板反悔了,想谋害读书人。最后那天夜里,银行老板来到读书人的屋里,读书人不见了,只留下一封信,信上说:“感谢老板提供的吃、住和书,你的银行我不要了”,银行老板对读书人肃然起敬。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更加坚定了我读书的决心和信心。

但是,我仅上了两年中学,又没有正规课本,大学里学的主要是专业知识。总而言之,学校学习的文化知识极其有限。我想自己读书,当时没有老师指导,不知道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其实那时可供我阅读的好书也很少,比如四大名著,我那时候只是耳闻到,从未目睹过,所以并没真正把书读好。

即使我读得书很少,并没有读懂吃透,我还是离开了贫困农村那块土地,告别了繁重劳累的体力劳动,进了城市,还有一份理想的工作,从祖祖辈辈依靠种田吃饭,到我这一代转变为依靠读书吃饭,也就是母亲说的抱着书吃。不仅如此,而且在工作中凭借文化知识的力量做出了不少从前想象不到的成绩。

很多年过去了,再与从前农村那些同龄的孩子们相比,确实跟他们不相同了。我可以在国家级的刊物上发表理论文章谈发展经济,他们还在从事小时候耕田耙地,抛粮撒种的繁重劳累、收入很低的体力活发展经济。

两相对比,母亲歪打正着,给我指的“抱着书吃”这一条路,我还是走对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