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小时候家里很穷,全家人衣不遮体,食不裹腹。兄弟姐妹多,年龄都很小,祖父、祖母疾病长年缠身,缺乏劳动力。他五六岁开始下地干活儿,十二岁就成为家里主要劳动力,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没有上过一天学,一辈子没有文化。
没有文化,成为父亲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有一年,一个国家单位招工,很想要他去,可是他没文化,便没有去成,这对他的打击很大。他说:“我这一辈子没有文化太吃亏了,想干啥事都很难”。这是他对人生的最大感悟,然而,他无可奈何。
为了不让我们重蹈复辙,一辈子再吃他那样的亏,他便很早就让我读书,希望我做一个有文化的人,真正享受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然而,我小时候有了很好的学习的条件,却偏偏没有父亲那样深刻地感受。对什么都有兴趣,就是对读书很不感兴趣。贪玩好耍,经常逃学不到学校上课,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考试成绩常常是全班倒数第一,中途降了一次班,这使父亲大为苦恼。可是对父亲的良苦用心,当初我哪里知道,哪里能理解呢?到三年级时,我还下定决心停学,干脆不念了。这可把父亲急坏了,我不去上课经常在家里玩耍,父亲以他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天天给我做思想工作。开初我怎么也听不进去,直到两、三个星期过去了,父亲还是坚持不懈地动员我去读书上学。看到父亲用心良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磨不过他勉强才又去上了学,仅仅是应付他老人家而也,一点儿也没有理解到他的心意。
到了上初中时候,我看到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需要使用文化知识,文化知识可以给人带来很多好处,才懂得学到文化知识是有用处的。这时候,我开始对读书学习才有了一些兴趣。
初中毕业,我很想读书了。可是,因为考试成绩的原因没有上到高中,当我一心想发奋读书。然而,却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了,我真后悔当初不听父亲的话,没有好好努力学习。这些时候,我想到父亲对我的教育,看到父亲对文化知识的渴望,就想学习文化知识。由于父亲对我的影响,在家里一有时间我就看书,心里总想多学一点文化知识。那时,生产队里开会,我给社员们读文件,读报纸,并争取机会发言练习说话。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们看到我爱学习,就选我当上了政治宣传员、记工员、农技员……后来又到公社当过水利员、林蚕员、会计辅导员等工作。因为在工作上做出了成绩,还读了大学,虽然没有上高中,学习成绩却很好,出学校后当上了国家干部。在工作中我写过一些文章,还能在一些报刊杂志上发表,并幸运地发表到了中华第一刊《半月谈》,并多次获过奖,尤其是在国庆60周年,全国总工会举办“国庆60年,前进中的工会”征文活动中,我的文章《工会圆我成才梦》获得优秀奖。每当父亲看到我在学习文化知识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无不感到开心、快乐和幸福。
父亲没有文化,却很有智慧。在集体生产时期,他在生产队里当了十几年的粮食保管员。虽然他不识字,计账算账的能力却很强,周围是没有人敢与他相比的,尤其是算账的快速和准确,生产队里几百号人还没有人超过他。他的这种能力,特别是生产队里在每季收获粮食的时候,最为有用。全生产队一百多人到中午时分,一齐收工,缴粮称秤,只有他称得快,算得准,不错帐。他不识字,免强能写十个阿拉伯数字。在记帐时,如果是玉米,他就画一个象玉米的图,下面记玉米的帐;如果是豌豆,他就画一个象豌豆的图,下面记豌豆;如果是麦子,他就画一个象麦子的图,下面记麦子……他就是这样,在生产队里当了十几年的粮食保管员,一年十几万斤粮食,入库出库,计算的一清二楚。干部社员们,对他的工作都感到很满意,很放心。
父亲没有文化,他不懂得早期教育。而且,在六十年代我国也没有任何人提出早期教育。因为那时候,大家连饭都吃不上,根本也谈不上早期教育。我们家里也很困难,同样吃穿住都很困难,父亲却与众不同,省吃俭用,别出心裁地给我买了一个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万花筒”。这个玩具,给我带来了新鲜奇妙,趣味无穷的感觉。我高兴地把它拿在手里把玩,外观上它并不神奇,但看到里面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图形变幻莫测,一下子就把我带到了一个浮想联翩的魔幻世界里去了。父亲给我买“万花筒”的时候,我只有4—5岁,但给我留下的印象至今难忘。我想,我以后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想法,也许就与这个“万花筒”有很大的关系吧!
一九七九年,我从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到家里想把学到的农业科技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取得成果,便打算搞杂交水稻制种。杂交水稻制种需要使用薄膜覆盖提早育秧季节,当时普遍还是采取的传统水育秧方式,我没听说过旱育秧,也没有学习过旱育秧。水育秧需要泡田,泡田时间要提早到三月初,那时天气很冷,没有人愿意下水泡田。杂交水稻制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生产,当时在我们家乡不仅没有人见过,也没有人听说过。父亲听说我要搞杂交水稻制种,他知道是一件新生事物,很是支持。没有人愿意下水泡田,连那些年轻人都不愿意,他就下水泡田,当时他已快60岁的人了。水那么冷,我真的有些于心不忍,然而我又不会使牛耕田,实在是无计可施。面对年老的父亲,我想算了不搞杂交水稻制种了,但是父亲坚持要我搞,并坚持下水耕田。田里的水温很低,冷得刺骨,没有人愿意下田受那种苦。可是,父亲却心甘情愿地扛着犁,牵着牛下水耕田,当我看到父亲冻得发紫的腿脚,没有一点儿苦的感觉,而且脸上还带着微笑的时候,心里便感到非常内疚,十分难过。很多年过去了,一直到现在我一刻也没有忘记过当时的情景。后来,父亲看到我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翠绿的秧苗时,他似乎一次又一次地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父亲没有文化知识,但他渴望文化知识,运用文化知识创新的精神令人敬仰。他爱动脑筋、想办法,在劳动中省工、省时,提高生产经营效益。看到我们搞温室育苗,能提早栽种庄稼的季节,获得好收成,和很高的经济效益。他便采用堆积牛圈粪升温的方法育蔬菜苗,在80年代初种了一分多地的菜,就卖了100多元,让不少的人看了都眼馋。
父亲虽然不会说:“知识就是生产力”。但他一生却尊重知识,渴望知识,追求知识,运用知识,为人为己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从这一点来看,他应该是没有什么感到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