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情,梁祝,宝黛,七仙女与董永的恋爱之情,感天动地,令人心醉神迷;家喻户晓,自古传到而今。
在新都老年大学期末教学成果演出汇报会上,观摩演出的同志们反映了各专业教学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乏表演精彩的节目。其中,反映到京剧班学员技艺精湛,演出节目质量较高,在当地称得上是一支高水平的文化团队。
京剧是国粹,是优秀传统文化,是综合艺术,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学习表演京剧的演员,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功底。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由此足见,新都老年大学京剧班在当地文化建设中独具特色,弥足珍贵。
为了弘扬老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精神,我访问了京剧班的老师和班长,从而了解了京剧班教与学的内情。
老年大学的学员们有一句口号,叫:“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他们来老年大学,图的是一个“乐”,而京剧班的学员却不同,他们到老年大学则是为了一个“情”。
京剧班的教学具有与其它专业不同的特殊性,学员不是来学校才学习唱京剧的,而是学会了唱京剧才来学校练习的;学员不是老师叫学什么学什么,而是学员喜欢学什么学什么;学员不是学习同一课程,而是学员各自学习不同的课程。学员根据自身嗓音条件,演唱特点,选择学习不同流派的唱段,学会唱段之后,来学校与相应角色组合练习和演唱。老师根据学员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学习演唱的学员在练习好唱段后,再上琴和文武场乐队合乐磨合,在磨合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由老师进行指正,在长期反复的练习磨合中不断提高学员演唱水平,锻炼升华。
这个过程更为复杂,难度更大。京剧乐队是由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组成的。戏曲乐队中管弦乐部分称为“文场”,由各种胡琴、月琴、琵琶、阮等组成,主要是为了演员演唱所进行的伴奏,是为了配合表演而用的场景音乐。打击乐部分称为“武场”,由不同类型的鼓、板、锣、铙钹等组成,主要是配合演员的身段动作、念白、演唱、舞蹈、开打等,使其起止明确、节奏鲜明,渲染气氛。合称为“文武场”,或叫“场面”。在练习磨合的过程中,不仅演唱的演员要与乐队配合,而且文武乐师还要相互配合。文场乐师要熟练的演奏各流派的唱段,武场鼓师要熟记各个唱段的锣鼓点,下手三方(大锣、铙钹、小锣)要看得懂鼓师的手势,根据鼓师发的锣鼓点进行演奏,契合难度大,要经过长期练习磨合才能达成默契。
京剧班的老师、班长、学员,人人热情于京剧,衷情于京剧,用情于京剧,对待京剧事业一往深情。因而老师、班长认真对待每一个学员,学员认真对待每一个唱段,在教与学中用功用功再用功,在表演艺术上追求追求再追求,力争精益求精,达到完美精彩。
肖老师在介绍京剧班的教学内情的时候,满怀感激之情地说:“我们京剧班的教学成果,是因为有一个好班长。我们的吴班长非常热爱京剧事业,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为了京剧班的事情既出力又出钱”。
当我在微信里问到吴班长的时候,他对我这样说:“我也没有做什么,在京剧班里我的岁数最小,多做一点事情是应该的。班长就是个服务员,我尽力当好服务员,边干、边学、边找差距,尽量为大家创造一个相对好一点的学习环境,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他的话很谦虚客气,听不到什么豪言壮语,然而却是饱含深情。不用细说了,也是热情于京剧,衷情于京剧,用情于京剧。因而,他把京剧班的工作当作自己家里的事情在做。
当我进一步深入了解时,有这样几件事情,不能不让人听了深受感动。
按照学校的规定,学校聘请的所有老师,学校要按课时发给报酬;学校任命的各班班长,学校要按学期发给补贴。京剧班的老师和班长把报酬和补贴,全都交给班上集中管理使用。京剧班的老师和班长的教学工作都是进义务不拿报酬和补贴的。
为了解决京剧班的书籍和资料存放,吴班长自己出钱购置了文件柜,为京剧班开展日常工作奉献了爱心。他不仅是为京剧班办了实事,也为学校排了忧,解了难。
学校为了保证管理上的规范运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要求各专业至少要有20人才能开办一个班。而京剧班只有19人,为了达到办学要求,他们只好按20人缴纳学费。同时,学校规定京剧班每个学员一年要缴400元学费,为了吸引和留住班上现有学员,他们只收学员300元。这样一来,一年的学费就有很大的缺口。为了保证京剧班的正常开班,必须解决资金缺口问题,他们采取个人捐款集资,建立专项场地保证金,和使用以前收取的班费等办法来予以解决。
京剧班的老师和班长在教学工作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日常工作力求做的一丝不苟,井井有条,确保教学的正常开展。每次活动期间他们都是提前赶到活动场地,摆放好文武场乐队的坐位、乐器以及学员们坐的桌椅板凳,并烧好开水,使教学活动按时开展,以保证当天课时的顺利完成。
肖老师说:“我们京剧班的教学成果,是因为有一个好班长”。
而吴班长则情真意切地说:“京剧班能持续办下来,全靠班里的几名骨干成员,缺少骨干这个重要因素,京剧班将不复存在,他们是京剧班的功臣”。他说的话,从肖老师反映的情况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新都老年大学京剧班从一开始,就是由热情于京剧,衷情于京剧,用情于京剧的骨干成员组建起来的。在他们的引领下,全体人员怀着对京剧的满腔热情,勤学苦练,锻炼出了精湛的表演技艺。在上演了一台又一台精彩节目,带出了学校京剧班的同时,还给京剧票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前任老师王桂庭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收集、整理积累了大量资料,结合自己的经验编写了《京剧锣鼓经汇编》,用于作为京剧班学习训练锣鼓的教材。这本书不仅是新都老年大学京剧班在使用,而且在全国一些京剧票房中广泛使用。
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很多从事京剧专业的团队和人员都难以创造出来的。然而,新都老年大学京剧班创造出来了。不是热情于京剧,衷情于京剧,用情于京剧,痴情于京剧的骨干成员付出的一番心血,又怎么可能呢?
“绝代风流,绝代痴,无痴哪得情如斯?”古代的梁祝,宝黛,七仙女与董永是如此,今天的京剧班亦是如此。
新都老年大学京剧班之所以取得引人注目的教学成果,锻造成了当地文化建设中独具特色,弥足珍贵的文化团队,全靠凝聚了京剧班全体人员点点滴滴的京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