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复的头像

北复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4/24
分享

隔离遐想:远和近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是海子的《远和近》,两年来我经常处于半隔离、隔离的状态,局限在封闭的空间久了,不由得我不遐想连篇,本来拟的题目是“远和近”,却和海子的《远和近》撞衫了,为了不要有抄袭的嫌疑,所以前面加了隔离遐想四个字以示区别。

海子的诗短短几句,既讲物理距离的远和近,更讲心理的远和近,意境深远,值得人来品味,细品。类似的关于远和近有一句话也是流行过一阵子,不过谁是作者有些争议,有人搬出大师泰戈尔。不过,我认为泰戈尔都这么有名了,多这句话不多,少这句话也不少,所以,我宁愿认为是情况这样的:张小娴的小说《荷包里的单人床》里有一段“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如果说海子的诗感情微妙,有些年轻恋人的俏皮的意味,这句话听来就有些伤感,站在你面前距离是如此的近,却如隔天涯,是比天涯还远的最远的距离,是永远达不到的距离。如果恰好窗外秋风起黄叶飘,定会悲怆落泪。

引申开来,就是说世界上最深的是人心,这倒也不可反驳,就是听着有些悲观。还是喜欢这样的话:“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飘洋过海地来看你,为了这次相聚,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虽然,这首《飘洋过海来看你》的作者说,歌词的创意来源于真实的爱情,而现实是残酷的,最后两个深爱的人并没有在一起,但人们听着这首歌时感动流泪,情真意切地共情,我觉得这就够了。离现实远,远离热闹和喧嚣,离理想就近,想象拉近原本遥不可及的梦,对浪漫的感觉前所未有地真切。

理想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舍不弃/来我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喜欢。

有人说这是仓央嘉措的《见与不见》,但有人指出作者是女生,这一首诗的灵感来自于莲花生大师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我不是考据学家,不会去探究究竟谁是作者,我注重的读这首诗的感觉,人们读文章、听故事说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追求诗和远方,但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内心深处自我的原点,鸟儿飞行千里终要归巢,理性和感性的终极获得就是感同身受。也许诗的本意是讲信仰,但拿来说爱情、表浪漫、谈理想也贴切,毫无维和感,爱情有肉体的激情接触,更有精神的依赖和缠绵,无论肉体在哪里,距离有多远,如果精神上是维系相连,就很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秦风,蒹葭》描绘了一对恋人相爱的图景,作者与心上人距离遥远,总是可望而不可及,他望穿秋水仍不见她的踪影,距离的远凸显了他们的爱情,相思而不可见,感情焦灼,爱如大鼎中的水不断加热沸腾升华,产生出传诵千年的绝美诗句。疫情期间,隔离是常见的事情,这种与爱人、家人的隔离是物理上的隔离,也是精神上的隔离。这时,孤独就像游荡亿万年的幽灵般冒出来,它要打败困顿的精神,用忧郁来统治你,而要与强大的孤独斗争,就要有些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想法。

日复一日,很多的时间里,我的目光固定窗外的高架桥上,那里占据了有限窗外景色的大部分,桥上地铁一列一列驶过,过去的地铁是去往上海,过来的地铁是到江苏,来来往往,除了天上的太阳移动,朝阳变夕阳,其余大概是不变的。近处眼前的景色大概就是这些,我的眼睛给了它,脑袋却奉献给了远方,我常常去回忆,回忆遥远的过往,回忆过往所想、所见的一切。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里有一句话“如果记忆是一个罐头,我希望它永远都不会过期,如果一定要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隔离状态下,回忆是最容易的事情,困在最小的范围里,思绪是无穷大、无穷远的。《大话西游》里紫霞的开场白“现在我郑重宣布,这座山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包括你”。是的,回忆就是我的紫霞,我已经被无穷的回忆和想象所征服,属于她了。

“我总被我想忘记的回忆缠绕,我爱的人都离我好远,我很想念他们”,在电影《触不到的恋人》中,1998年的星贤遇上2000年的恩澍,不一样的时空,相隔有多远?那应该是永远达不到、不交叉的距离,但他们通过书信来往,相爱了。这是科幻的情节,是想象的产物,现实有多残酷,理想就很多丰满,物理上的远让精神上的爱变得浪漫、强烈,让回忆变得丰满、理想。

想象开了头,能够回忆出的电影就很多,《长津湖》中,志愿军战士远离家人,远离祖国,他们更加理解祖国的意义,身在异国他乡,心是离祖国、离家人更近了。“祖国是什么?”“当我跨过鸭绿江,看见对面炮火的时候,我的身后就是祖国”。《情书》讲述了女主角出于哀思,写了情书寄往在天国的爱人,却出人意料地收到同名同姓的藤井树的回信,从而深情地回忆那段朦胧而美丽的初恋,回忆把遥远的往事拉近了,过往逝去,在回忆中就如在眼前正在发生。

我站在窗前回味电影中的经典台词,沉醉其中,感受着理想、浪漫,“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别人的回忆,尽力让它美好吧”“有一个可以想念的人,就是幸福”“可遇与可求之间,只在太过年少的时地看来,才仿佛隔着沧海桑田”。

有精彩的电影可以“回忆”,隔离的生活就生动起来,就有些奇思怪想,这般“舒服”的隔离已经是度日如年,想着许多人成年累月地远离家人,所处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精神也时常处于煎熬之中,他们是如何度过的呢?因为有希望,每个人从蹒跚学步开始离起点越来越远,开始小步走,成年后开始跑步奔向往衰老。大家的路是一样的,往同一个方向奔去,离青春越来越远,离死亡越来越近。遥远的希望是人活着的理想灯塔,只有希望使人无怨无悔地困在现在,坚韧地应付周围蜘蛛网般纷扰的现实。肖申克身在似乎是无法逃脱的牢狱,身处令人绝望的环境,看上去已经远离现实世界,永远无法回到那里了。希望,是希望让他生存,让他逃脱,让他回到现实生活,“在我们心里,有一块地方是无法锁住的,那块地方叫做希望”。

现实

理想是远的,现实是近的。有希望,就要面对现实,有人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老布不愿意出狱,因为他适应不了外面的世界。“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日子日久,我有点担心自己会留恋上这方寸之地,成为隔离房间的囚徒,理想的心回不去现实。

战国时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重点进攻离秦国较近的韩国和赵国,稳住楚国和魏国,对距离较远的燕国和齐国进行拉拢。“远交近攻”破坏了六国的“合纵联盟”战略,帮助秦国统一中国。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存在“远交近攻”的行为。我们对父母、子女要求严格,而对外人却客客气气;我们对同事、朋友取得的成绩羡慕、嫉妒甚至有愤懑、憎恨,而总是对不相识的人赞美、敬仰。为什么我们对外人客气谦逊,却对待身边的人苛刻无理?

距离产生美,这是有依据的。据《科学美国人》网络版2009年报道,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心理距离影响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对于那些给人们心理上带来压迫感(心理距离近)的事物,人们看待它的角度就非常具体,而对那些心理距离远的事物人们看待它的角度就非常抽象。人与问题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距离越远,反而越容易迅速找到解决方法。所以,父母子女在一起时总是小矛盾、小冲突不断,并不珍惜彼此的感情,只有远离时才分外牵挂,格外思念,写出一篇篇感情浓厚的佳作;单位的同事和身边的朋友在一起时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隔阂,只有在离开时才最会相互感动,感慨感叹过去相处的时光不会再有。电影《哈纳莱伊湾》中,幸说“我讨厌我儿子,但我爱他”,她说这句的时候她已经永远失去她的儿子。幸说“我试图接纳岛,但岛不接纳我”。不是岛不接纳幸,是因为幸与岛在感情上是不相连的。她虽然身在岛中,她爱的不是岛,她来岛上是因为她的儿子永远地留在这岛上,她爱的是已经永远见不到的儿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可最痛心的是没能好好告别”。 至尊宝对紫霞是“我戴上金箍爱不了你,不戴金箍救不了你”,我们的生活大概也是这样子的,现实生活是“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们在不断放弃梦想接受现实,远和近交错迷茫如迷宫,人们迷失其中。

孟晚舟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她是“近乡情更怯,不觉间泪水已模糊了双眼”。隔离没有隔离我们的情感,我们相互思念,相思的风筝在空中飞舞,画出优美的弧线,我们不断拉紧思绪的线,不让情感远离,不让思念逃跑,隔离是和煦的春风,情感在其中幸福荡漾。但隔离不是常态,终将过去,沉闷无聊的日常生活是常态,线会收回,高飞的风筝也会落地。“远”酝酿出我们真挚的情感,我们要珍惜它,但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近”,因为它是并不遥远的将来的美好回忆,只有认真地把现在拿起来,到将来时才能放得下。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我看着窗外,再见了穿越高楼的高架桥,再见了来来去去的地铁,终于我要离开隔离了我数十个日夜的局促之地,回家,眼前的一切将成为我遥远的记忆,“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幸告诉我们追女孩的绝招,其实就是我们生活该有的样子。默默听对方说话/夸奖她穿的衣服/尽量给她好吃的/都做了还得不到,放弃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