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龙安剑的头像

龙安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10
分享

青城之恋(三)

题记:写了《青城之恋》(一)和《青城之恋》(二)之后的一段时间总发觉不管是“量”上还是情感上还是少了些什么。一是观自古以来创作以上、中、下或以其他形式以达到“三”为佳成二岂有成三之完整和“体统”?二是时间流转思想叠累对一座城的深情与深思即便又添新愁、苦楚也罢倾泻一番酌千殇淋过往,于文字而言又何伤大雅?心定凝窗,怀一份真诚与敬畏,执笔恰到心头“举一杯清水敬明月”希望能给《青城之恋》系列画上一个小小的句号。

《青城之恋》系列因为在情感上是延续递进的并且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性,至少是这么认为它不是单纯的独立篇章,由此觉得还得像老生常谈一般再说一说。在《青城之恋》(一)中谈及了“愁”与“孤独”作了一番全引,自道是“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在《青城之恋》(二)中延续《青城之恋》(一)中的情感深究彻底的写了一番“孤独”自道是“昨日西窗晚雨,独倚窗台,看“青城”吹断一夜凉风“。《青城之恋》(三)下笔前沉思良久不知道本人这拙劣的笔能否写出自我的所思所想但或许真实最重要吧,遵循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于是在继承《青城之恋》(一)主题的基础上反复斟酌想引开另一条主线并一气呵成的谈谈“愁”,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写作者自知所要谈及的其中的深浅以及能够到达的境界拙劣之处只能无比自愧但我能说这是最真实、朴素、直白的情感,真真实实!“问君能有几多愁”?求教君一言与之清茶细饮,留存一段思索,又何尝不是一件乐事呢?

“愁”该如何谈及?纠于情节还是想先构造三幅古今文人式常有的画面:曾经过往在时间的无涯里没能捱得过蹉跎早已被“洗涤打磨”的干净彻底,尝尽苦楚无法坦然面对远方与抉择的孤苦无依,这是一种“愁”。曾经的年少轻狂在流光溢彩中转眼飘零,喧腾的浮华中故作屈膝的无奈,这是一种“愁”。曾经的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豪气震山河终究敌不过奔波劳碌依旧两袖清风之窘境,这也是一种“愁”。古今“愁”无形却有多种少许甚至无法名状,并且可以冲破所谓阶级、学识之分,正所谓世上无愁必是极乐天堂,世人无愁未免太假,再者彼皆凡人岂有不愁?对于“愁”何为“愁”或许南唐后主李煜的声嘶竭力最具先导性和高度性,“问君能有几多愁”?留给后世无尽遐想与恰到此时的直抒胸臆:

欧阳修言愁是“满眼凄凉愁不尽”那般心酸凄惨。

秦观言愁是“飞红万点愁如海”那般柔情似水。

李清照言愁是“薄雾浓云愁永昼”那般爱恨连绵。

辛弃疾言愁是“少年不识愁滋味”那般恍然领悟。

古人言愁或许无非于家国情怀、爱恨离别、壮志难酬,与古人之“愁”想较今人之“愁”虽远不及之境界,但归根结底情系一脉情感上大相径庭。因此“愁”是自古至今挥之不去的且相承的。言其“愁”,于“愁”太少未免过于轻浮,于“愁”太多未免劳心伤神,但“愁”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可以是郁结愁闷的心绪而愁寸断,可以是愁苦的境地而陷入愁城;可以是忧郁的神色而满脸愁云;也可以是忧愁苦恼的样子而愁眉锁眼,同时“愁”又是矛盾的正如李白所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由此又引出了“消愁”一说。写到此又如何“消愁”?吾辈或许远不及古人之心境和品格,谈及今日之“消愁”是否真的又如那般“三巡酒过在角落固执的唱着苦涩的歌”?或许不太重要,“消愁”或许只需放下,转移注意力只需觉得自我舒适安逸便足矣,已是“消愁”,当然这也是主流思想。林徽因曾说“我有一道暗伤,不见阳光,不经雨露”。在这“青城”之中的第三年而我想言“我有一段愁,忧其修身,忧其心力,忧其时光荏苒,忧其无处安身”。如古之仕子呐喊一般吾之“愁”是理性之严峻也,苦闷久矣,岂能“消愁”危矣。林徽因言其“消愁”为“纵算经历颠沛,尝尽苦楚,也无怨悔”,感伤之外无疑是女子式的含蓄与执着终究少了几分汉子的豪爽之气。辗转停留在这“青城”之中吾之也有所悟而我想言“消愁”是“举一杯清水敬明月”,女子式的细腻与汉子的豪迈结合这般,要坦然从容:

选择的自己决定,自己一步步走去,投之以最坚定的决心,无关是非,几多风雨。“举一杯清水敬明月”你不曾懂我,我亦不曾藏“恨”于心。

人情冷暖,柔柔细雨点滴在心,于伤害无须难过,练习微笑边走边忘。“举一杯清水敬明月”正如“你年纪轻轻,心地善良,你怕什么。”

少许坎坷要勇敢面对,纵然忧心如捣,垂泪泣血,不死就得重新站起。“举一杯清水敬明月”也可换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

如果坦然放下,一心只做好当下事,一步一步只是一个一个小目标,学着善良与原谅“愁”又从何而来?又有何“愁”不能“消愁”?或许君恰如吾一般通也彻也。一城山水,一段情,一段旅行,一个故事,孤独如果从一开始就注定要用一生承担,理想的境地如果终究敌不过现实“愁”也无之所谓了,“消愁”至高境界或许便是到某一天真正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只能是一个人的天荒地老,并久而久之慢慢习惯但不卑不亢不失其品性的学着去放手和克制着自己的贪、嗔、痴、恨、爱、恶、欲。

写到这思绪有些迷惘了浅谈了“愁”的种类与“消愁”,但不能忘了吾之“愁”固想再其重申:“我有一段愁,忧其修身,忧其心力,忧其时光荏苒,忧其无处安身”。我想强调的是吾不是唯美主义者必须要承认吾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英气是以尚未悟得历史定位为前提的,一旦悟得,英气也就消了大半”,而是“不知山高水长的青年脾性是以尚未尝尽百般无奈为挣扎的,一旦尝尽,虔诚也就失了几分”。吾认为吾是偏理性夹杂理想性主义者。吾之忧吾为之愁,或许仅仅是吾一个人的忧愁。虽言在这“青城”之中也曾累到无力,走过泥泞彷徨,孤苦无依但终究还未曾尝尽百般无奈言其“愁”却又是一些幸事难免还是有些轻浮于苦闷又欣然接受也。再者吾之“愁”于天下世人之“愁”又有多少出入呢?与之一样的故事,一样的情节,一样的心境向往一片修身修德不断自我完善之路终之能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坚守一份“脊梁”,并不断自我疗伤而“百毒不侵”保持从容的每一分钟,同时无论相隔多少天涯海角又有什么能够阻挡那些人格和思想之共鸣,理性之不屈了?

笑看,现代“忧愁”之下的绝望者、落寞者那些被人类敷衍的过客和遗漏目光中以死所作的荒芜表达者,理罢,如果“举一杯清水敬明月”放下,坦然从容或许也不失永恒。又有何不能“消愁”。吾,通也,彻也。求索感悟的过程,喜怒哀乐或许只是一种直白的表现,一种真实而又“肆无忌惮”的吐露而一生的坚守与执着对世界的温情以待才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也正如沈从文所言“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片土地上”。今日之言“愁”实则太浅矣拙劣之笔愿君恕其吾之境界有待提高,才书学浅也,难再其如学术研究一般再“深究”也只得这样先“草草收住”。但为之令吾振奋猛然一抬头惊坐起这般言之:真实,真真实实也!“愁”实则心生也则坦然正视则回归本性于心才可了结消却也。在这“青城”之中的三部曲实结也,但情未完注定刻骨铭心回首已是:

第三个年头,吾眼中之“青城”依旧那般散发着生命的气息,重新再登上那高楼感受这它的变化与发展,三年前那“绿色的长河”现“依旧那般散发着生命的气息”总是令人每每热泪盈眶,它依旧无私包容着每一个在这座城市中奔波的人们,依旧守护着每一个人的梦与想。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悲欢离合要走,还有多少苦闷忧愁要度过,“举一杯清水敬明月”,但这一杯我想敬诗和远方献给永远的“青城”:

在阳光雨后

如此静静的等你

我是横越三世滴落的雨露

闪耀的彩虹里你定会走来

因为我懂

所以我等

没有归期,没有伤悲

云淡风轻地轻吟着:

我有一段愁,系我一生心,付我千行泪

坚守一段执着,系我一生念,付我三生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