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夏天里,我最喜欢的蔬菜是丝瓜。
丝瓜可真是个好东西呀。煮、炒、蒸、炸,都是好食材。先不必说丝瓜的烹煮,单看它那绰约婆娑的姿态,就能让你喜爱不已。
我的老家地处丘陵地区。坡顶河边、田边地角,或是稻间田埂上,常常就会有几笼或者一排、几排丝瓜架。绿叶中明黄色的喇叭状的花朵,在盛夏里最为勇敢,它既不怕炽烈的阳光,也不惧狂风暴雨。只要土里有水,就旱不死它。被风吹歪了,过两天它也能结出翠嫰的瓜条;遭雨打蔫了,大不了重新再开出几朵。即使被狂风暴雨蹂躏得趴下了,只要根儿还在泥土里,过不了几天,它就会生机勃勃,就算散了架,没有瓜架支撑,它也能顺着田坎或沟垄,照常生长。
因此,母亲往往会在每天清晨,或者傍晚,去丝瓜藤架巡视一番。回来时,她总会抱回几根翠绿的丝瓜回来,明天的蔬菜就够的。那时候,母亲的笑容,就会像圆润厚实的瓜叶一样,一下就舒展开来。
以前,川渝人吃丝瓜的方法,要么是煮汤,要么煎炒。丝瓜刮皮后,切成大片或粗条,白水里放几条姜丝,撒几粒盐,水开之后,将丝瓜条放入,水开即起锅,吃起来清香脆爽,适口得很。有的人家还会放入熬制的猪油,或者撒一些葱花在上面,绿色的葱粒间,漂浮着几滴油珠,非常诱人。放下饭碗前,再饮一口丝瓜汤,那个满足,非一般人的语言可以表达。有客人来了,起锅前,放入码过盐、加了酒、裹了芡汁的肉片,那个嫩嫩滑滑的肉片入口,清香从嘴里到心里,用川渝人的话说,真是大阳沟的死鱼——“不摆”啰。
炒丝瓜,却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掌握火候太重要。川渝之人喜欢把去皮的丝瓜,切成三寸左右长度的大片子,混合油下锅烧到七八分熟,先下姜丝、蒜片炒香,再倒入丝瓜片,迅速翻锅,断生厚加少许食盐,就起锅装盘。这个火候的丝瓜片吃起来,脆嫩香甜,滋味正好。但母亲却一直是老派做法,喜欢烧大火把丝瓜片吵得很熟,结果就把丝瓜炒烂了,慢慢一大盘汤水,上桌时,丝瓜反而退居次要角色。小时候,几个妹妹都喜欢用炒香的丝瓜汤水拌饭,爽爽滑滑的,口感很好。现在回到老家,女儿也好那一口,还说炒丝瓜汤拌饭,是天下第一美味。
我喜食辣椒。夏天太炎热,炒丝瓜时总是忍着不放。中秋过后,丝瓜即将罢市,瓜瓤也变得绵实紧致,将秋丝瓜洗净去皮,切成大片或大条后,又把本地辣椒一剖为四,跟姜丝、蒜片一起先下锅炒香,再用前法炒制,起锅时间也可稍迟一点。放入辣椒的炒丝瓜很开胃,晚饭时分,吃着辣乎乎的炒丝瓜,胃口大开,再佐二三两自制的泡桑泡酒,就情趣自生,滋味鲜美极了。
到广东后,我才知道广东人对美食的追求,其实远在川渝人之上。单是丝瓜,他们就增加了汽蒸的做法。就是把刮了皮的丝瓜,切成小圆柱,再用小勺挖出一头的瓜瓤,把事先制作好的肥瘦肉捣碎,加入料酒、耗油拌好,填满瓜洞,放在蒸锅里蒸七八分钟,端出来撒上葱花粒,趁热食用,瓜香肉香,清香柔嫩,非常适口。如果把酿肉改成蒜蓉也行,除了味道鲜美,还能消食祛毒。近几年,一切讲究养生的懂医之人图省事,甚至连瓤皮都不去除了,直接切成瓜断,加不加肉酿都无所谓,蒸熟后食用,还美其名曰,丝瓜皮能清热解毒、预防疔疮。一些主妇,准备餐饭时,就把丝瓜皮小心收集起来,睡觉前敷在脸上,开始时鬼一样吓人,祛斑除痘的效果出来后,真的是光鲜可鉴,明艳多了,人们就不再戏谑她们是“瓜娃子”、戴“鬼模样”了。
当然,只有圆丝瓜才能这样食用。如果是灰扑扑的棱角丝瓜,因皮子太硬,一般不这样食用,须刮去了硬皮和棱角才行。也很少听说有人用棱丝瓜皮祛斑美容的。
我不知道炸丝瓜段是不是创新的吃法。我在大亚湾海边吃过。我想那道菜的做法,应该是先把丝瓜段加盐码酒挂芡后,进油锅文火炸制,带焦瓤熟后,才起锅,加点耗油、葱粒,滋味也极美。有写酒店还在瓜段里塞进码好味的肉粒,就成了瓤丝瓜。我估计要经过复炸以后才能熟。因为只炸一次,火候和时间都不好掌握,弄不好瓜皮焦了甚至糊了,里面的肉却还是生的,按照厨师们的惯常做法,起锅后复炸一次,生熟都容易把握得多。为蒸、炸的丝瓜提香增鲜,耗油是个好东西,后来朋友在家里做这道菜佐酒时,我这样提醒建议的时候,朋友已经拿起耗油开始浇淋了。
现在广东有人用焖的方法煮丝瓜了,就是把丝瓜切成短段,或者最多再对破切开,加入姜丝、动物油花生油焖熟。有的还加入几只剥好的海虾。焖熟后也是清香扑鼻,绿里缀着红,入口后香爽至极。我不知道好吃的川渝人,现在又开发出凉拌的丝瓜菜来没有。我想,经过一些好吃之人的不断尝试,应该会有类似的丝瓜菜品新鲜出炉的。
那天在电话里,跟一位喜好美食的老兄谈起丝瓜的种种吃法,老兄就说,下次你回重庆,咱们干脆就弄一桌丝瓜宴,把丝瓜的各种做法都做出来品尝个够;再把丝瓜籽晒干用菜籽油酥香,慢慢佐酒。我就高兴地说,这建议很好。于是,我对回老家,就充满着炽热的浓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