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仁亮的头像

刘仁亮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28
分享

格局与结局

     月初的一天中午,深圳老余专程来惠州。我们在一茶餐厅谈完事情,就有三小时的闲暇需要打发。一番寻找比较、讨论斟酌后,便向他推荐了西湖边上的陈炯明史料馆。老余说,好,咱们去看看。

    陈炯明史料馆坐落在丰山脚下。客家风格的一座二层小楼,小巧实用。底楼和二楼,按时间顺序,以图片展览形式,分阶段介绍了他的一生。展览既线索清楚,条分缕析,又重点突出,基本上做到了客观真实。

    陈炯明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颇为重要的人物。因其手下炮轰了孙中山大总统,国民党在党史国史上就把他定性为叛徒。共产党和国民党虽有分歧,但在这个事关共同老祖宗孙中山的问题上,也是全盘继承国民党的表述。改革开放言论逐渐开放,近年来也有人开始查找、考证史实、组织论证,试图给陈炯民去污正名,但在历史教科书上,还是沿用90年前的表述。

    凭心而论,陈炯明也算清朝末年的一个有志青年,民国初期的一位有为政治家。他出身农家,抱着救国救民之志向,发奋读书,考入广东法政学堂,毕业后被推选为广东咨议局议员,投身改革时弊,救国救民的时代洪流。投笔从戎后,靠战功和谋略,驱逐了陆荣廷等军阀,取得广东的实际领导权。但因政治理念不同,和孙中山分了又和,合了又分,最终分道扬镳,被定格为历史的唾弃者。

     其实,纵观陈炯明的一生,值得肯定的地方实在太多。一是驻军闽西时期,致力于“刷新政治”,创办《闽星半周刊》、《闽星日刊》,提倡“新文化”,客观上推动了“五四运动”后新思潮的传播,有助于历史的进步。二是在做广东省长时期,在广东推行民主宪政,实行差额选举,倡言在中国实行“联省自治”,主张建立与欧美国家相仿的联邦政制。三是裁兵减政,励精图治,兴建市政,延请梁冰弦、陈独秀等人来广州主持推广普及教育事务。查禁烟赌,清明社会风气;提倡兴办实业,扶持民间企业,促进经济发展。四是一生廉洁自律,不蓄私财,生活严谨,不纳妾,表里如一,堪为表范。1920年12月,上海《新申报》评价陈炯明云:“陈氏为人刚毅果敢沉默寡言,其私人道德,可为南北权要之模范。”章太炎也誉之“清操绝于时人,于广中弥不可得”;孙中山更是坦言陈炯明“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俭朴,我亦不如”。1933年,陈炯明贫困交加,病逝于香港,却囊空如洗,竟然要用其母所备之棺木装敛落葬。当时无名氏有挽联云:竞得山河归粤治,存其模范做人师!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地方军政长官,结局竟如此凄惨,实在罕见。五是拒绝日寇诱惑,有民族气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企图拉避居于香港的陈炯明下水,他却反过来要求日本人归还东三省。拉拢不成,日本人仍赠他8万元支票,陈炯明却在支票上打叉退还。其他的还有,陈炯明派代表将美洲洪门致公堂,创建改组为中国致公党,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抗日,致公党至今仍是主要参政党之一。

     参观完展览,我们瞻仰了陈炯明的墓地、衣冠冢后,老余感慨良多。过了一阵,老余说要是陈炯明当时没有失败,他的政治主张实现了,今天会是什么样子?我没有回答,陷入了沉思。

      是呀,放在现代社会,陈炯明的政治主张是合理的,进步的。可在当时,有实现的可能吗?君不见当年的北洋政府走马灯似的更换了好多内阁总理甚至大总统,但咱中国也无甚变化呀。即使孙中山真的实现了北伐,咱中国也完全统一了,但那又能怎么样?评价历史人物,关键是看他在历史的节骨眼上,是否做了真正正确的事。陈炯明先生,最多也就是在一段混乱暗淡的时光里,做了一个辉煌的梦。他的眼光和思考,主要着眼于广东一省,想把广东打造成“模范省;”而孙中山的胸怀,却在咱泱泱中华一大国,先国家统一,再实施《建国方略》强国。假如不是后来孙中山坚持要陈炯明写悔过书,而陈炯明又坚持认为自己无错可悔,或许二人还真能有再次合作,说不定能做出一番事情来。但历史不能假设,格局的不同,最终造成了他们的历史结局和地位的迥异。

     初冬的夕阳起来得早,我们默默地离开史料馆。回望紫薇山下,陈先生墓旁黄色的榆杨花在秋风里轻轻摇动。它是怕打搅了先生的长眠,还是在替混沌的历史慨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